“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的建设路径

时间:2021-09-04 18:44:16 浏览量:

武凤霞 汤雪平

【摘 要】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生发于东林书院,“东林学人”是根植于东林文化而提出的教师团队建设主张。以“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建设丰厚教师发展的文化内涵,绘制教师发展图谱,推动教师素养提升。运用“关系思维”和“系统思维”来做顶层设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团队的根本任务,通过综合发展、教师培训、科研项目、交流辐射等工作,传承卓越教学文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东林学人;教师发展;团队建设;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1-0054-04

【作者简介】1.武凤霞,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江苏无锡,214001)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汤雪平,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江苏无锡,214001)教师,一级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特质,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四有”好老师的要求,立足当代学校发展需求,贯通东林书院优秀历史文化,提出建设“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打造专业过硬的小学教师队伍。“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建设彰显“‘东林学人学在东林”,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学”,通过“学”而成其“人”,先学做“四有之人”,再以学育人。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依托“素养表现型教学”项目的推进,破解“素养表现”的发展难题,突破“东林学人”的发展瓶颈,从而绘制团队发展的共有图谱,即共享深厚的东林书院文化,共研当代东林的育人方式,共建动态立体的育人课程;借助“素养表现”的学校行动,立足儿童立场,观照儿童特点,创建多元灵动的表现性学习方式,使儿童学科素养、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共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学校通过健全“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发展机构,打破体制壁垒,形成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同联动的工作新机制。

1.健全项目组织,实现系统化管理。

在学校层面设立教师团队建设的专门机构,为教师团队建设提供多向的服务链条,将以往分散的教师培训进行统筹,重在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以突破学校项目研究重难点为主,提供丰富的教师发展项目,打造卓越的教师文化氛围。学校建立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三支队伍,探索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师发展机构、学校“四位一体”的新路径,构建一个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多学科专家与管理者相结合的专业化团队,汇聚一批资深学者、教学名师,成为教师团队建设的强大智库,以“行动卷入”,形成“互补、互促、共建、共享”的联动机制(如图1)。

2.优化顶层设计,建构团队发展体系。

以往的教师发展举措缺乏整体协调性和长效机制,出现教师发展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形式单一、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学校构建了“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发展体系(如图2),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团队的根本任务。其一,围绕学科整合、课程统整、课堂构建等举措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实现综合育人。其二,针对不同教师群体设计“道南论坛”“津梁学苑”等项目,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其三,依托科研课题和项目,重组科研力量。其四,以“东林故事会”等载体,扩大“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围绕“东林学人”这一核心词,为不同的教师群体服务,开展“道南论坛”“津梁学苑”“丽泽课堂”“依庸讲堂”既具东林文化特色又体现定制化的培训活动。如针对成熟型教师群体开展了“丽泽课堂”的定制化培训,内容有教师角色修炼与素养提升、品质课堂打磨、津梁课程研发,促使教师在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打开思路,跨越学科界限,为学生带来多样、综合的学习方式,为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施注入勃勃生机。同时,学校依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省内外高校教授、知名学者、名师工作室等,对教师队伍进行教育理论上的提升和教育信念上的强化,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二、涵养“家国仁爱”的高尚师德

东林书院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内涵是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东林志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仁爱”情怀跨越数百年延续至今,是当代“东林学人”追求的高尚师德。

1.书院寻根铸师魂。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学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把“师德第一课”融入各类教师培养。学校探索适合“东林学人”的师德师风建设方式,从书院到学堂,使东林精神一脉相承。学校梳理东林书院文脉,聚焦“家国仁爱”“笃学尚行”等东林书院文化特质,不断丰富与完善团队师德考核内容,让教师在经典传承中锤炼意志品质、提高道德修养、培育民族精神,对自我的人生进行建构和规划。

2.立足当代成人师。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好老师的培养要求,立足当代学校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东林学人”团队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学校贯通东林书院优秀历史文化,进一步完善、强化教师的师德规范,引领教师团队有“师德自觉”,塑“师德榜样”,做“道德教育”,从“经师”到“人师”完成当代教师的角色转变。

三、修炼“笃学尚行”的教学气质

以教师的综合发展推动教书育人的实现,以素养表现型小学课堂建设、跨学科建设、基于学科的课程綜合化教学、课堂构建的深度研究来探索教师的教学风格,通过架构“东林学人”寻学科之学、探课程之学、研课堂之学的“教师三学”体系,修炼“笃学尚行”的教学风格。

1.学科整合:明确主题,淡化边界。

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变,草根化的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最初都是在学科建设中悄然进行的。学校聚焦“素养导向”的学科整合建设,将重心放在特定主题上,强调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凸显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学校明确主题,落实过程,把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变成跨学科建设的现场。

2.课程统整:共同规划,多样实施。

“素养表现”课程的开放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封闭的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其表现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社会问题,立足于批判思考和审美情趣,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因此,学校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借助“小学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培养”“可见的学习”等相关理论,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进课程,赋予学生一种求真向善的生活方式,让教育与生活相连,与学生生命相连,让教育回归本真。

3.课堂构建:素养发展,有效表现。

课堂,是各种教育资源的汇集地,反映了教育的追求,体现了教育的成效,集中了教育的问题。因此,学校把课堂改革作为“内涵中的内涵”。为有力推动课堂转型,学校启动“素养表现课堂”培育计划,梳理学科素养表现层级化目标体系,研究不同学习活动场景下不同类型学生的行为表现,提升素养表现型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能力。学校形成了体现学科特质的比较稳定的“主题—表现”式教学框架,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个人风格创生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四、生长“严谨治学”的科研力量

研究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我校强调“教师即研究者”,关注教师学术身份的转变。学校以团队为核心,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诚信科研、严谨治学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1.坚持现场研究。

学校坚持课题进课堂,培养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从课题的选择、研究的展开到成果的推广应用都立足于课堂教学。学校特别关注教学现场的真实呈现,提倡“基于教育现场,通过教育现场,回到教育现场”,实现科研的落地,让教师在教学现场的解析中深化认知,促进教学行为在有意识的分析、比较、吸纳中发生根本的转变。

2.坚持问题导向。

立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深度卷入项目。学校围绕“素养表现型教学研究”细化重难点,设计组织“素养表现层级目标”“素养表现课堂样态”“学生自主表现境域创新”三大专题研究,通过系统化的项目成员重组,实现“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科研理解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使教师全方位成长。

五、形成“实用实益”的引领辐射

学校注重团员与团队的引领辐射,形成从团员到团队、从团队到学校、从学校到集团、从1到“1+N”的蝴蝶效应,引导和带动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1.发挥集团效应,讲好东林故事。

我校秉承“集团资源共享共创”的原则,积极发挥龙头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一,制定集团教师培养机制,以教师刚性、柔性相结合的轮岗,实现校际师资均衡配置,通过“‘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展示周”以及“东林故事会”,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领衔作用。其二,建立集团内的学术指导委员会,建设集团信息与网络平台,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实现成果共享。

2.辐射实验基地,带动团队建设。

我校在教師团队的打造过程中,积累经验,重视成果培育,通过线上线下互补、个人和团队互补的模式,依托讲座、备课、研修、观摩等形式,向集团各成员校输出,为区域内“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操作案例。向已经成立的6个农村学科基地输出,向河南、四川、河北等实践基地辐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育人质量的提升,为教育的扶贫扶弱共进贡献力量。

“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通过集中研讨、专题培训、跟岗学习等形式,带动共建学校宜兴市南漕小学、淮安市和平镇中心学校教师团队共同发展与提高;依托运河文化教育联盟、武凤霞特级教师工作室等研训平台,承办区域教育教学展示活动,接待各地参观团队等,通过公开课观摩、讲座、论坛、教师基本功展示等形式,在更大区域展现“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的研修成果,体现教师团队的品格提升。

“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在创新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鼓励教师以学习与思考为路径,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共同经历、共同探讨、共同实践中促进共同成长,助推团队专业提升。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团队建设教师发展 系统工程思维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18期)2017-05-20构建和谐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年4期)2017-05-15学校文化建设及其途径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年3期)2017-04-10浅谈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团队精神和建设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1期)2017-04-08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的研究文理导航(2017年6期)2017-03-29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台教学研究与管理(2016年12期)2017-03-20高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教师·中(2016年10期)2017-02-07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高原效应及其应对轨迹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学周刊·下旬刊(2016年2期)2016-01-09教师教学个性缺失的原因探析与培育途径科教导刊(2015年23期)2015-10-14

推荐访问:学人 路径 东林

《“东林学人”好教师团队的建设路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