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杠杆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探讨

时间:2021-06-01 19:09:07 浏览量:

[摘 要]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持。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方面的金融政策支持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资源配置少且不够精准、金融服务滞后等。文章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期对我国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杠杆;乡村振兴;创新监管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2.042

长期以来,乡村振兴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此后又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这几项目标分别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描绘了农业、农村、农民生活的美好前景。把美好前景变为现实,需要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持。在地方财力一定的情况下要运用金融杠杆政策来撬动乡村經济的发展,从而达到振兴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保持国民经济平衡持续健康发展。

1 金融政策支持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受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衰退严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我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我国拥有广阔的农村市场,对扩大我国国内需求、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把乡村摆在了与城市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了乡村振兴的推进力度。立足于乡村的产业、文化等自身资源,注重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乡村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资金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乡村产业振兴、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撑。

2 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资源配置少且不够精准

目前在金融市场上,资金多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村贷款余额增速持续偏低,导致乡村振兴配置金融资源少。同时,伴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社、家族农场等新型经营组织的不断增多,金融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金融部门秉承传统思维及经营模式,不能对用户需求及时响应,导致金融服务不够精准、及时。而信息不对称,又导致了金融服务审批程序增多、提交资料复杂,加剧了乡村振兴金融资源获取难度,融资成本高,时间长。

2.2 金融服务滞后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处于试点工作中,导致乡村金融服务滞后。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农业资产、资源交易不够活跃,市场的价格确定和资源配置功能发挥不够充分,不利于农村要素资源的流转交易,也限制了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作用的发挥。同时,农村集体土地、林地、耕地、住房等资产,价值低,转让交易难度大,难以成为金融机构眼中的抵押品和担保物,阻碍了乡村振兴融资发展。一旦借款人出现经营风险、缺乏偿还能力时,抵押物处置困难,导致金融机构贷款难以收回。再加上农业生产受气候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大,风险高、赔付高、预期收益低,部分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不高。

2.3 金融机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有限

很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地处偏远,专业人才缺乏,对信贷业务不能有效管理,导致信贷风险增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在经营过程中对于信贷主体的信用是否有效缺少评估标准,且对于银行投资和融资管理又缺乏风险分担意识等,使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服务时面临各种风险,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影响其后续发展和业务拓展。同时,这些机构处置风险的渠道有限,缺乏有效手段处置消化剥离不良资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存量资金盘活,减少了可贷资金,制约了放贷能力。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相对中低端的客户群受到的冲击及负面影响会更大,部分客户可能因不可抗力而产生违约,预计逾期贷款占比显著上升,金融机构风险加大。

3 对策

3.1 增加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2019年1月,《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提出增加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下沉基层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机构纷纷响应号召,落实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及线上金融服务,以农民增收、产业兴旺为目标,因地制宜,加快金融创新,拓展服务内容,优化金融资源结构,降低金融获取成本,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利性,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国农行新乡分行推出 “网捷贷”“微捷贷”等特色产品,信用良好的客户不需出门,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在网上用手机即可顺利得到贷款。该行还优先向种粮大户、农资商户提供“惠农E贷”,全力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

3.2 结合乡村区域实际,发现并扶持优势特色产业

我国广大乡村区域位置不同,情况差异大,其贫困形成原因多样,有的是由于地理环境制约,有的是交通不便或耕地少等。但同时,这些地区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这是城市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金融具有逐利的性质,借助 “产业+金融”模式,为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注入金融活水,把群众吸纳到农业产业化链条上,实现增收致富,拉动乡村产业发展兴旺。同时,通过金融机构注入资金,推动引入文化旅游相关经验的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运行,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规划发展有机农业、康养小镇、休闲避暑山庄等。在实现经济发展、金融机构获利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

3.3 加快金融服务配套建设,留住乡村振兴优秀人才

在所有生产要素中,人是最能动的因素。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人才。目前我国相当多地区农村本土人才流失,外部人才又引不进来,懂管理、营销、电商、金融、技术的能人匮乏。形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缺乏吸引人才的有效配套机制,公共服务匮乏,社会保障不健全。就金融机构系统本身来讲,要通过加快金融服务配套建设,加大涉农金融机构资金、人员、设备的支持力度,培训涉农金融机构员工,提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更新涉农金融机构信息系统,提升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另外,借助金融杠杆,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大力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立足乡村本地实际,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单纯追求数量为主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重视粮食产量稳定持续增长向同时兼顾培育优质特色品种转变,由主要靠要素投入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力水平转变,注重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投资项目逐步向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网上销售,使年轻人能在乡村建设中施展才华,愿意留下来,干下去,达到以产业留人的效果。

3.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创新方式方法,在进一步加大乡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评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多维度获取客户信用信息。建立统一的平台,共享交换客户信用信息,实现客户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目前,河南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与40多个行业领域的数据联网,通过网络查询客户信用状况,帮助农村民众进一步提高信用意识, 打造“诚信”乡村。农村地区应利用传统舆论工具和新媒体,广泛宣传、引导,建设新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打造:一方面,建立一个稳定且持久的信用知识宣传机制,定期进行信用知识的宣传,让信用知识宣传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中,全面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当地机构建立监督机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对于守信的行为进行表彰,树立先进模范;对于失信行为进行及时的曝光,充分发挥出媒体的监督作用。并且可以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纳入各项考核、评选中去,营造出一种“失信可耻,守信光荣”的社会氛围。此外,当地政府部门应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一个充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引导,防止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走向单一,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进而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全。

3.5 优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完善担保体系的建设

进一步推广“政银共担”“银行贷款+风险保障补偿金”等创新模式。围绕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鼓励试点县市针对本地主导农业产业,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在此基础上,政策性担保要注重对社会资本的引入带动,促进商业性担保发展;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村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村两委对农户的组织作用和第一道防线作用,采取经营主体间互保、联保方式,推进合作性担保的发展。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将专业利权、知识产权、商标权等作为质押品,创新信用担保模式,拓宽农村经济主体融资渠道。

3.6 加强有效监管,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涉农金融机构作为风险防范主体,要明确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和業务指导,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防控业务风险与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地方政府强化金融监管责任,强化合规管理,严厉打击乡村地区高利贷、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坚决查处金融违法违规行为。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客户精准画像,精准支农支小,集中资金振兴乡村经济。通过保险、担保与信贷的有机结合,分散金融风险。共同强化信息交换共享,实施“黑名单”管理,对实质性风险实施预判,对风险及时预警。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银监会支持其坚守定位的同时,拓宽业务范围,推出个性化、有本地特色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进一步增加支农支小的资金来源,增加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

参考文献:

[1]袁庆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N].金融时报,2019-11-04.

[2]邵群.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与措施[J].中国农业会计,2019(8).

[3]王心怡,柴晓燕.新农民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与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9(8).

[4]吴晓龙.农信社对新疆农业发展支持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3(3).

[5]段玉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庆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6]田忠华.实现乡村振兴要做到人才“三到位”[N].农村金融时报,2018-04-02.

[作者简介]杨会能(1972—),女,河南偃师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浅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当代旅游(2019年6期)2019-12-09乡村振兴下城乡“两栖人”的现状分析山西农经(2019年17期)2019-12-09镇江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商情(2019年49期)2019-12-06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山西农经(2019年12期)2019-09-2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13期)2019-09-19加强推进“三变”改革 夯实产业扶贫基础新丝路(下旬)(2019年2期)2019-09-06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6期)2019-08-24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问题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6期)2019-08-24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南方农业·中旬(2019年3期)2019-08-12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职教通讯(2019年5期)2019-07-16

推荐访问:杠杆 助推 振兴

《金融杠杆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