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册必考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时间:2020-10-09 11:16:16 浏览量: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册必考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1、国家的本质(A)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考点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B):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考点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广泛性和真实性(B):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考点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A)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的义务。)

 考点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B)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它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讲立法平等,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它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它只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现象。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第一,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第二,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阶级。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权利与义务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确保权利的实现。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第一,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第二,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是一致的。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但是有些时候,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以国家、集体利益为主,暂时牺牲个人利益,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同时国家应保障个人合法和正当的利益。

 考点6、公民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C)

 (1)是什么(怎么做):要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为什么(意义):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考点7、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A)

 (1)直接选举——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缺点:成本较高,组织技术难度大。

 (2)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缺点:使选民与侯选人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

 (3)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4)差额选举——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考点8、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A)

 (1)意义: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态度: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行使: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考点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B)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

 公 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考点10、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组织(A)

 (1)含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注意:不是国家机关)

 (2)意义: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考点11、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A)

 民主监督的方式: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明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含义

 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反映意见,提出批评和建议

 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方式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通过人大代表的议案和质询等方式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

 特点

 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充当联系人民群众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纽带”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作用

 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使公民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

 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考点12、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C)

 (1)为什么(意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怎样做: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1、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B)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科教文卫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注: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考点2、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B)

 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3、我国政府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A)

 (1)开设热线电话(公开市长、区长等专线电话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

 (2)设立信访部门(政府接收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

 (3)推行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网站提供网上办事项目,随时接收市民通过网络传来的信息。)

 (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这是国家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法律途径。)

 考点4、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A)

 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上级政府

 考点5、依靠民主和法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B)

 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基本政治制度,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A)

 性质: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考点2:人民代表的职权(A)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考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A)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组建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原则。

 表现:①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实权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罢免。);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产生与被产生、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不分权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方面,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有中央决定;另一方面,地方国家机关在执行中央决定的前提下,自主管理和安排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事务。)。

 考点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B)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实践证明,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4)它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考点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A)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点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①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考点7: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B)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考点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A)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考点9: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A)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简称多党合作制。

 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考点10:人民政协性质和职能(A)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考点1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B)

 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系: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考点1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13: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A)

 ①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④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考点1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B)

 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四、当代国际社会

 考点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A)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他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考点2: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B)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积极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考点3: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A)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军、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B)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考点5: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C)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我国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考点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A)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因为二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不安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世界的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考点7: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A)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极力维护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伴随着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考点8: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A)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考点9: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B)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点10: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B)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推荐访问:必考 年高 政治生活 提纲 总复习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册必考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