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除氯产物氯氧化铋的干法再生研究

时间:2021-06-27 19:52:23 浏览量:

吴岳 黄寿强 刘维桥

摘    要:针对常规氧化铋除氯法得到的除氯产物氯氧化铋(BiOCl)在湿法循环再生中需大量使用碱性药剂,且只能得到低附加值氯化钠盐的问题,探究BiOCl干法再生的可行性。研究不同煅烧温度对除氯产物BiOCl再生产物结构、形貌和纯度的影响,并对最佳再生产物的除氯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BiOCl经不同温度煅烧后,在坩埚剩余产物中主要出现Bi2O3和Bi24O31Cl10,在冷阱收集产物中主要含有BiCl3、Bi2O3和BiOCl;当煅烧温度为800 ℃时,BiCl3的产量最高,达到63.5%,颗粒尺寸达到纳米级。利用800 ℃煅烧坩埚剩余产物为除氯剂,对含氯废水的除氯效率可达90.5%。因此,BiOCl的干法再生不但可得到高附加值的含氯产品,还能获得高的循环除氯效率。

关键词:除氯产物BiOCl;干法再生;分解温度;高附加值含氯产品BiCl3;除氯效率

中圖分类号:T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21)02-0072-09

工业高含氯废水中的氯离子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破坏金属钝化膜,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高浓度氯离子进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结构,使农作物减产;若直接排入湖泊、河流,则会污染水体、毒害鱼类[1-5]。因此,去除工业高含氯废水中的氯离子,是对其无害化处理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除氯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膜分离法、蒸发浓缩法、电解法和离子交换法等[1-3],但普遍存在除氯成本高、除氯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为降低除氯成本,实现除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对传统化学沉淀法的改进最具可行性。化学沉淀法指将沉淀剂投入含氯废水中,利用沉淀剂与氯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再经固液分离,即可将氯离子从含氯废水中去除。目前,使用较多的沉淀法包括超高石灰铝法、亚铜除氯法、氧化铋(Bi2O3)除氯法等[2,3,6-10]。其中:超高石灰铝法为保证除氯效率,需投加大量的除氯药剂,而且会产生大量低值除氯产物;亚铜除氯法存在除氯药剂不稳定、后期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相比之下,Bi2O3具有除氯效率高、性能稳定等优势,目前已有较多的报道[6,9-13]。但铋资源少且价格相对较高,严重限制了Bi2O3除氯剂的使用和发展。为解决Bi2O3除氯剂遇到的难题,研究人员提出利用湿法再生方法将除氯产物氯氧化铋(BiOCl)进行脱氯重新得到Bi2O3,以实现循环利用铋资源的目的[10-13]。然而,湿法再生需要投加大量的碱性药剂,无形中增加了环境的负担及除氯成本,且得到的最终产物为低附加值的氯化钠盐。因此,探索合适的循环再生方法对于Bi2O3除氯法的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

BiOCl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半导体材料。吴飞飞等人[20]研究了BiOCl的热解行为,发现其在600 ℃就可发生分解,分解得到的中间产物为BixCly、BixOyClz和Bi2O3,并且在800 ℃时分解结束,得到的最终产物为Bi3O4Cl。为克服氧化铋除氯法中湿法循环再生存在的问题,采用干法再生可能是一个突破点,但相关研究还很缺乏。因此,笔者尝试对废水除氯产物BiOCl进行具体的干法再生研究,并测试再生Bi2O3的除氯性能。不同于湿法再生,干法再生不需引入新的试剂,再生产物除了Bi2O3外,还可得到包括BiCl3的高附加值产品,从而为Bi2O3除氯法的循环再生提供新的途径。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和仪器

原料:工业含氯废水和废水除氯产物BiOCl由山东某企业提供。

仪器:管式煅烧炉(南京博蕴),冷阱、恒温磁力搅拌器(常州国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常州华冠),多晶X射线衍射仪(德国Bruker AXS),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硅漂移探测器能谱仪(德国蔡司),氯离子测定仪(上海般特),pH测定仪(上海仪电),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等。

1.2  除氯产物BiOCl的干法再生

干法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称取5 g废水除氯产物BiOCl放入坩埚;在管式煅烧炉中,以5 oC/min的升温速率分别升温至700 ℃、750 ℃、800 ℃和850 ℃,在氮气保护下煅烧0.5 h。生成的固态产物停留在坩埚中,而气态产物跟随氮气流动到冷阱中冷却结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其能谱(EDS)对坩埚和冷阱中的产物进行形貌结构成分表征。其中,产物所含物相的相对质量分数采用Jade软件计算,以筛选出最佳的煅烧温度,并对再生产物的除氯性能进行测试。

1.3  除氯性能测试

采用蒸馏水稀释方法调节工业含氯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至5 000 mg/L(C0);计算再生产物中Bi2O3的质量分数,按照Bi2O3中Bi3+和废水中Cl-摩尔比为1:1的条件投加除氯药剂;将稀释后的含氯废水加入到100 mL烧杯中,调节废水pH值为0.5;称取适量再生除氯药剂,在500 r/min下搅拌1.0 h;采用Bante-321型离子计测定除氯后的氯离子浓度(Ct)。除氯实验重复3次,最终除氯效率取3次实验的平均值。除氯效率运用公式(1)进行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煅烧温度下坩埚中产物的XRD表征

图2为原始废水除氯产物BiOCl及其经不同温度煅烧处理0.5 h后坩埚中剩余产物的XRD图谱。由该图可知,原始除氯产物的XRD衍射峰都与BiOCl的标准卡片(PDF标准卡片号:06-0249)相对应,其主要衍射峰2θ位于12.052[°]、25.911[°]、32.555[°]和33.513[°],分别对应BiOCl的(001)、(101)、(110)和(102)晶面,较强的衍射峰强度表明除氯产物BiOCl结晶性能较好。由此可知,原始除氯产物基本上由BiOCl组成,物相单一,未发现其它杂质。

除氯产物BiOCl经过700 ℃处理0.5 h后,所得产物中BiOCl的相对质量分数还占81.5%,并出现了一部分Bi2O3,其相对质量分数为18.5%,如表1所示。当煅烧温度由700 ℃上升至750 ℃时,产物中依然含有BiOCl和Bi2O3两种物相,但Bi2O3衍射峰明显增强,表明煅烧温度的增加有利于BiOCl的分解和Bi2O3的结晶。所得BiOCl和Bi2O3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8.4%和41.6%。当煅烧温度上升至800 ℃时,所得产物除了BiOCl和Bi2O3外,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相Bi24O31Cl10(PDF标准卡片号:75-0887),这三种物相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27.1%、26.6%和46.3%。当煅烧温度进一步上升至850 ℃时,坩埚剩余产物中BiOCl大部分消失,Bi24O31Cl10成为主要物相,其相对质量分数达到70.1%,而Bi2O3仅占29.9%。由此初步推断,BiOCl的最佳分解温度在750 ℃至800 ℃之间,进一步升高温度不但耗能,而且会导致新相Bi24O31Cl10含量的增加。

2.2  不同煅烧温度下冷阱中产物的XRD表征

当煅烧温度为700 ℃时,冷阱中仅有微量白色粉末,收集困难。可能在此条件下,除氯产物BiOCl分解少,所以没有提供其XRD。图3为除氯产物在750~850 ℃煅烧处理0.5 h后冷阱中产物的XRD图谱(图3只标出BiCl3的衍射峰,其它产物的衍射峰可参考图2)。由该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冷阱产物中均检测到了BiCl3、Bi2O3和BiOCl的特征衍射峰;其中,BiCl3的衍射峰2θ主要位于18.230[°]、19.392[°]26.698[°]、30.414[°]、34.531[°]、37.748[°]、38.128[°]、42.009[°]和43.591[°],分別对应其(101)、(020)、(121)、(220)、(022)、(230)、(301)、(222)和(141)晶面(PDF标准卡片号:
70-1519);其它的衍射峰对应Bi2O3或BiOCl。与750 ℃相比,800 ℃和850 ℃中BiCl3的特征峰强度明显增加,说明生成的BiCl3结晶度较好。

表2为除氯产物在不同煅烧温度处理0.5 h后冷阱中产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由表2可知:当煅烧温度从750 ℃上升至800 ℃时,BiCl3的相对质量分数由28.2%增加至63.5%,Bi2O3的相对质量分数则由54.7%减少至21.8%,BiOCl的相对质量分数也略有减少;随着煅烧温度继续提高至850 oC,各组分含量变化较小,BiCl3、Bi2O3和BiOCl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61.3%、23.3%和15.4%。可见:继续升高温度对于BiCl3质量分数的提升幅度不大;800 ℃处理时,冷阱中获得的BiCl3的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因为BiCl3的市场价值高于Bi2O3和BiOCl,所以取800 ℃为最佳处理温度。

2.3  再生产物的形貌和成分表征

2.3.1  坩埚中产物

图4(a)和4(b)为废水除氯产物BiOCl经700 ℃分解后坩埚中产物的SEM表面形貌。图4(c)、4(d)和4(e)分别为元素Bi、Cl和O的EDS面扫描分布图,根据它们的分布重叠图4(f)可知,Bi元素信号较强的棒状物主要为Bi2O3,其余未分解片状物为BiOCl。从而可知,经700 ℃分解的产物只有BiOCl和Bi2O3两种物相。

图5(a)为除氯产物BiOCl在750 ℃处理后坩埚中产物的SEM形貌。可见,有长短不一的棒状体出现(主要为Bi2O3),而BiOCl片状体含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降低。图5(b)和5(c)为800 ℃处理后坩埚内产物的形貌。可见,存在大量的大片状体;对其XRD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大片状体主要为Bi24O31Cl10;相应地,BiOCl和Bi2O3的量都有所减少。在850 ℃处理后,小片状BiOCl形貌基本上消失,出现大量糊状物将棒状体连接,见图5(d)。这可能是含铋化合物发生部分熔融造成的,初步判断糊状物主要为Bi24O31Cl10、棒状体主要为Bi2O3。

2.3.2   冷阱中产物

图6为废水除氯产物BiOCl经800 ℃分解0.5 h后,冷阱中产物的SEM形貌和EDS面扫描图。图6(a)和6(b)为BiOCl分解挥发产物的SEM形貌。可见,分解挥发产物主要由纳米颗粒聚集体组成,也存在极少量的片状体,与坩埚中产物形貌存在很大的区别。图6(c)、6(d)和6(e)分别为元素Bi、Cl和O的面扫描分布图,从中可看出,元素分布都比较均匀。根据图6(f)(它们的重叠图)和XRD分析结果判断,SEM形貌中含有的少量片状体主要为BiOCl,其余大部分为BiCl3纳米颗粒。

2.4   除氯产物BiOCl再生机理

根据上述XRD和SEM分析可知,废水除氯产物BiOCl经不同温度煅烧分解后,坩埚中剩余的产物主要为BiOCl、Bi2O3和Bi24O31Cl10,冷阱中收集到的产物主要为BiCl3、Bi2O3和BiOCl。

BiCl3是由BiOCl热分解形成的,BiOCl的加热反应式为[15]:

BiOCl→Bi2O3+BiCl3↑。

坩埚中,挥发的BiCl3不稳定,易与剩余产物继续反应形成Bi24O31Cl10:

BiOCl+10Bi2O3+3BiCl3→Bi24O31Cl10。

在冷阱中,Bi2O3主要是由挥发的BiCl3气体或流通的氮气带入的Bi2O3小颗粒;BiOCl来自于BiCl3与空气中的水分相遇发生的吸水分解,其反应式如下:

BiCl3+H2O→BiOCl+2HCl。

2.5  再生产物除氯性能

根据以上分析,在保证BiCl3生成量最高和耗能较少的条件下,800 ℃为废水除氯产物BiOCl的最佳煅烧温度,其坩埚中产物Bi2O3的相对质量分数为26.6%。选择此条件下的再生产物进行除氯实验。

在废水除氯中,氯离子的初始浓度为5 000 mg/L;按照Bi3+(来自于Bi2O3):
Cl-的摩尔比为0.5:1、1:1和1.5:1,分别投加800 ℃下坩埚中的产物作为除氯剂,反应1 h后,测定废水上清液中氯离子浓度;计算得到此三种摩尔比下的平均除氯效率分别为45.4%、90.5%和93.2%。摩尔比1:1条件下所得除氯产物的XRD图谱如图7所示。可见,Bi2O3都转化为了BiOCl,而Bi24O31Cl10的含量基本上无变化,说明其不参与除氯反应。

3    结论

以废水除氯产物BiOCl为原料,研究了其干法再生过程中不同煅烧温度对再生产物的影响,并对再生产物的除氯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除氯产物BiOCl在700~850 ℃都可发生分解,分解产物主要为Bi2O3、BiCl3和Bi24O31Cl10。在800 ℃煅烧条件下,冷阱收集得到的BiCl3的相对质量分数最大,达到63.5%,其颗粒尺寸接近纳米级。选择800 ℃煅烧得到的产物为除氯剂,对废水进行多次除氯性能测试,在Bi3+(来自于Bi2O3):
Cl-的摩尔比为1:1条件下,平均除氯效率可达90.5%。

参考文献:

[1] 宋波,王安.工业废水中氯离子去除技术的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8):81-82.

[2] 陈慧慧,袁礼锐,李梦星,等.去除溶液中氯离子的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15,48(3):31-35.

[3] 陈流通,谢洪勇.工业废水中氯离子去除研究发展现状[J].广州化工,2019,47(5):28-30.

[4] LIU J J,ZHA F S,LONG X,et al. Effect of chloride attack on strength and leaching properties of solidified/stabilized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J]. Engineering Geology,2018,246:28-35.DOI:10.1016/j.enggeo.2018.09.017.

[5] 陸荃,程连元,龙逸江.超高石灰铝法去除废水中氯离子的应用研究[J].冶金动力,2020(06):53-55.

[6] HUANG S Q,LI L,ZHU N W,et al. Removal and recovery of chloride ions in concentrated leachate by Bi(III)containing oxides quantum dots/two-dimensional flake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0,382:121041.DOI:10.1016/j.jhazmat.2019.121041.

[7] L? L A,HE J,WEI M,et al. Uptake of chloride 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alcin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equilibrium and kinetic studies[J]. Water Research,2006,40(4):735-743.DOI:10.1016/j.watres.2005.11.043.

[8] PAUL B,CHANG W. Mayenite-to-hydrocalumite transform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chloride from salinized groundwater and the recycling potential of spent hydrocalumite[J]. Desalination,2020,474:114186.DOI:10.1016/j.desal.2019.114186.

[9] PEN X J,DOU W Y,KONG L H,et al. Removal of chloride ions from strongly acidic waste water using Cu(0)/Cu(II):efficiency enhancement by UV irradiation and the mechanism for chloride ions removal[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9,53(1):383-389.DOI:10.1021/acs.est.8b05787.

[10] DOU W Y,HU X Y,KONG L H,et al. UV-improved removal of chloride ions from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using Bi2O3:efficiency enhancement and mechanism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9,53(17):10371-10378.DOI:10.1021/acs.est.9b03296.

[11] DOU W Y,HU X Y,KONG L H,et al. Removal of Cl(-I) from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using NaBiO3:
a process of simultaneous oxidation and precipitation[J]. Desalination,2020,491:114566.DOI:10.1016/j.desal.2020.114566.

[12] 吴文花,刘吉波,田思远,等.用氧化铋从锌电解液中除氯[J].湿法冶金,2014,33(6):480-482.

[13] 谭青,李启厚,刘志宏,等.湿法炼锌过程中氟氯脱除技术研究现状[J].湿法冶金,2015,34(4):264-269.

[14] 刘洪嶂,雷胜,张建学,等.湿法炼锌系统中氧化铋除氯产业化应用[J].中国有色冶金,2018,47(6):29-32.

[15] 吴飞飞,马春阳,焦金龙,等.纳米薄片状氯氧化铋的制备及其热解行为[J].硅酸盐学报,2016,44(7):948-952.

责任编辑    王继国

猜你喜欢 形貌氯离子产物 土壤埋藏对常见彩绘文物蛋白胶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分析化学(2020年7期)2020-07-14混凝土结构受氯离子腐蚀后的加固措施科学与财富(2018年14期)2018-06-11时代的流行产物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7年10期)2018-05-15“我们以为我们知道”:《黑暗昭昭》中的“说”与“说不出”外国语文研究(2018年6期)2018-05-14校园霾科技资讯(2017年24期)2017-09-15一场美妙的相遇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7年4期)2017-07-01带裂缝混凝土氯离子扩散作用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年2期)2017-05-03镀锌产品表面腐蚀现象研究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化学问答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8年5期)2008-11-1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年5期)2008-08-05

推荐访问:废水 产物 氧化

《废水除氯产物氯氧化铋的干法再生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