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主流媒体法治传播的实践与创新探析

时间:2022-08-02 10:46:11 浏览量:

摘要:在法治报道中,主流媒体在传播法律知识、监督司法公正、培育法治信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选取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甬派”等宁波主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近年来的法治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包括选题内容、信息来源、媒体观点、受众互动及技术手段运用等,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并结合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观点,对媒体在依法治市背景下的传播理念、传播议题等方面的创新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主流媒体通过创新传播理念,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
创新融媒实践,打造凝聚共识的信息平台;
创新数据应用,实现智能化精准传播,为城市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法治环境支撑。

关键词:依法治市;
主流媒体;
法治传播;
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7-006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依法治市背景下宁波主流媒体法治传播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D20CM-1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并于2020年成功创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施“依法治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深入推进之外,还需要法治资源的有效整合,社会民众的积极参与,从而最终提升城市的法治水平[1]。

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传承法治文化、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使命。法治传播并不是简单的法律条文宣传,而是必须挖掘法治进步中的重要举措,传播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生动实践,才能为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法治环境支撑。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与“甬派”客户端为代表的宁波主流媒体,创新法治传播的实践,取得了有益的突破。

一、宁波主流媒體法治传播的实践探索

(一)聚焦点,坚守优质内容生产

过剩的碎片化信息,令人眼花缭乱的渠道,使优质内容价值凸显。宁波主流媒体在法治传播过程中,注重选取事件的关键信息,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不同媒体根据自身定位找准深度报道的侧重点,使报道有高度、有厚度、有力度。

宁波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以自身的专业化、严谨性获得公信力。例如,2020年6月8日,针对长期以来地方立法中存在的滞后于时代发展、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偏差等问题,宁波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一整套提升地方立法权威和实施效果的常态化、长效性的解决方案,宁波日报专版推出《做好地方立法“后半篇”文章——我市建立国内首个地方性法规动态维护机制综述》和《我市地方性法规动态维护机制解读》两篇深度报道,并配发业界、学界相关人士短评,揭示该机制促进法规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价值。宁波日报还注重将宏观层面的法律与本地实践相结合,2020年8月17日推出专版报道《新修订的档案法 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就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年修订版)对宁波带来的组织工作信息化和个人生活便利化进行深入阐述,体现法治事件的社会意义。

宁波晚报立足自身亲民的报道风格、鲜明的都市文化特色,在深度报道上以“故事化”取胜。例如,针对当前网络诈骗高发这一社会问题,宁波晚报2020年陆续推出《受指派解冻历代皇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资产 持有“股票”可获房产、巨额现金分红等回报 持续十余年骗得1.32亿元!》《孩子暑假频遭网络诈骗,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元》等报道。2020年8月末,宁波晚报记者还专门跟随海曙警方远赴西安,了解一起古董拍卖骗局的内幕,并于2020年9月1日至4日连续推出《“藏品拍卖”骗局!拍卖公司自导自演骗取会员费 记者跟随宁波百余警力千里奔袭西安“收网” 破获藏品拍卖诈骗案》《精心包装、话术“钓鱼”、虚高估价、找人当托……“拍卖公司”骗钱套路环环相扣》《潜伏拍卖公司周旋于员工和高管之间 两位宁波民警西安上演无间道》和《“拍卖公司”业务员为何沦为诈骗帮凶?工作轻松、高额薪水令他们无法自拔》四篇深度报道,揭露“藏品拍卖”的骗局。这些法治新闻深度报道将人性化的内容与引人入胜的叙事逻辑相结合,并融入了记者细致的现场观察,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同时,这些报道也抓住涉及百姓利益的重要问题,挖掘和呈现事实真相,发挥了公共服务的独特价值。无论技术如何更迭,优质的深度报道永远有着广阔的市场,也是法治传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汇热点,多方互动引导舆论

提升依法治市水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及时了解民众的法律诉求,回应民众的法律疑问,保障民众的各项权利,使民众参与形成的意见建议真正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影响因素,才能提升法治文化在民众中的感召力。

宁波主流媒体利用多种网络交流平台,创新市民参与法治建设的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为城市法治建设出谋划策的舞台,拓宽法治参与渠道,集纳社情民声,汇聚社会热点,正确引领舆论导向。

中国宁波网的民生服务平台——“民生e点通”与全市各级部门联合,以“问政”为抓手,将咨询、受理、处置、答复等环节线上线下联通起来,有机整合各种法治资源力量。“小e追踪调查”中的《明明违法的事 中梁首府小区却让居民投票表决?》《车库擅改住宅 钱湖人家三期刮起歪风》《只见车身不见头 集装箱肆意占道为“仓”》《震惊!友客宁波分公司成立到爆雷仅8天》,“e点关注”中的《10年前就应没收 慈溪一违建留存至今》《润景房产强拆银星苑围墙 为何介大火气?》,通过发生在基层的“小事”揭示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真问题”。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民生e点通”的“群众留言板”汇集民众各类咨询、投诉、建议总量达374777条,受理总量370884条,受理率高达99%。通过民众之间的讨论,或者民众与行政决策者的对话协商,让参与其中的民众认识到自身拥有的权利,接受法治精神的熏陶和示范。

作为城市型时政新闻类移动新媒体,“甬派”客户端致力于打造具有强大舆论引导力的新媒体阵地。2017年初关于雅戈尔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的报道单篇阅读量超过800万,随后通过多篇快评和发起“遵守规则我不例外”的在线讨论,实现舆论的有效引导。“甬派”开创的“众筹新闻”以高额奖金的方式激励民众参与报道,并将“众筹新闻”与“民生e点通”平台打通,不仅大大拓宽了媒体的信息源,提升了受众参与度,也架起党政部门与广大市民互动沟通的桥梁。

(三)抓痛点,主题策划回应需求

受众是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受众需求是媒体新闻策划的原动力。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使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法治化新阶段。宁波主流媒体开展主题策划,精心组织报道,努力达到营造氛围、解除疑惑、介绍经验、曝光监督、相互教育的宣传效果。针对垃圾分类各个环节还有哪些难点和痛点需要市民关注,宁波晚报推出“垃圾分类新时尚”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垃圾收集站和转运站、终端处理等各个环节,和市民一起观察分析,倾听市民的意见建议。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进小区入家庭,看学校查宾馆商场,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大调查。结合此次大调查结果,在“甬派”客户端推出“垃圾分类实话实说”系列专题报道,调动公众垃圾分类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为习惯,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生活。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关键时刻,作为主流媒体,宁波日报和宁波晚报分别于1月底策划特别报道《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集中打赢防控阻击战 发展总体战》和《战疫: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硬仗》,宁波日报还从2月初开始,陆续在法治专版推出《疫情之下,企业如何正确用工》《疫情来袭,商务合同受影响 “不可抗力”能否成保护伞?》《特殊时期的政策红利 企业该如何享用?》《疫情影响房屋租赁合同履行 承租方能否要求解除合同、减免租金?》《疫情之下,企业出口面临什么法律风险?》等报道,以案说法,用敏锐的法律眼光捕捉疫情中和公众关联度高、普法性强的事实,以专业性的法治报道回应社会需求。在重大事件发生时,特别是突发危难事件发生时,作为主流媒体,必须抓住社会痛点,通过精心策划、权威报道,率先发声,坚定发声,持续发声,让公众在了解事件真相的同时,提高大家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强大力量和决心,这对于消除公众忧虑、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宁波主流媒体法治传播的创新路径

(一)理念:创新城市治理模式

宁波主流媒体创新法治传播的理念,从探索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入手。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技术支撑的基础上,需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信息集聚力和资源整合力,媒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宁波城市大脑”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宁波大数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是国内首家由主流媒体建设运营的城市大脑项目。该项目将成为宁波数字化改革的新基建、新底座、新引擎,是建设智慧宁波的重要设施。宁波城市大脑打破数据孤岛、推进应用集成化,为市级部门及各区县(市)、功能园区提供统一的政务云资源支撑。城市治理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主流媒体应当成为治理格局中的核心。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利用自身体制机制优势开展数字转型的同时,也以信息中枢的角色参与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实现法治环境的共建共治共享。

(二)平台:创新融媒凝聚共识

民众建构法治认知、形成法治认同是依法治市的前提和基础。主流媒体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知识的传播者角色上,而应成为集纳观点、促成对话、凝聚共识的信息平台[2]。

宁波主流媒体近年法治报道基本实现以需求定主题、以问题为导向的法治传播模式,努力探索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新路。寧波日报每周一的法治专版文章《不安抗辩权,如何行使?》《面包车肇事轿车“顶包” 父子三人合演“骗保戏”》等不仅增强了法治叙事的悬念感、可读性,而且增加了文本的温度与深度,适宜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上同步传播。“民生e点通”综合利用网站、微信、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传播途径,既吸纳百姓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质询,又助力百姓解决实际的困难,构建起了新闻与服务相融合的网络体系。秉持“移动优先”而致力打造的“甬派”客户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集团旗下媒体的优势品牌、民生栏目,利用权威、海量、及时的本地新闻,优质的主题宣传和议题设置,吸引用户关注,成立五年注册用户数即超过355万,日活跃度保持在20%左右。

2018年初,针对宁波部分城市在建工程过于拖沓的怠症顽疾,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与“甬派”客户端策划了“围而不建,一修数年”系列融合报道,累计刊发20余篇稿件,“甬派”客户端首屏每日置顶多条,阅读量超百万,报道声势之大,引发相关各级政府部门回应和行动,曝光力度在近年来城市媒体舆论监督报道中也属罕见,受到民众好评。主流媒体的融合传播,构建了官方话语、专业话语与民间话语交流碰撞的空间,为社会各相关主体的法治实践提供了参与平台。

(三)技术:创新数据智能传播

当前,信息超载导致的“马太效应”,促使优质的内容独占鳌头,低质的内容无人问津。法律的专业性是法治传播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竞争力的打造不能仅仅依靠媒体固有的内部资源,而应引入外部法律数据,如海量的法律条文、裁判文书和司法判例。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整理和分析,把握不同阶层不同个体的法治需求,进行精准化、定制式的智能法律信息服务。

目前,宁波主流媒体正以机构内的内容数据和用户数据为基础,积极结合体现本土特色的社会数据,挖掘数据中可信度、关注度高的信息资源。例如,“甬派”客户端立足本地,以在线“众筹新闻”的方式吸引高质量、有特色的原创报道,第一时间回应网络热点和社会传言,从而实现独家报道、权威发声、舆论引导。

接下来,宁波主流媒体应该更进一步引入权威的行业数据,优化“供给侧”信息。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全国移动电子诉讼试点城市,宁波已经拥有全国领先的在线法律资源。2017年上线的“移动微法院”,已实现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流程的在线流转,汇集了丰富的司法数据。2019年上线的“甬仲在线”,使当事人可以随时随地在平台发起申请,在线了解争议解决的进程,网上纠纷网上解决,并由此形成了电子仲裁证据库。加上宁波司法局2019年度的创新项目“公证E通”,宁波已成为全国“智慧法务”的先行者。如果把以上这些在线法律资源加以整合,借助先进的算法模型,可对具体法律需求的大数据展开统计分析,精准服务,弥合供需矛盾,实现“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法治传播[3]。

三、结语

宁波主流媒体法治传播的实践与创新,为深入思考新媒体、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及提升法治建设质量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案例。信息传播的社会效果不仅取决于议题设置与传播技巧,更依赖于各类传媒之间的协调、传媒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传媒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显得愈发重要,必须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适当嵌入趣味性、服务性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传播效果。法治传播是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关涉政府指令的落实及司法机关职能的发挥,更关乎社会民众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主流媒体应肩负起自身责任,促进健康、良性舆论场的形成,为法治建设增添合力。

参考文献:

[1] 郑栅洁.坚持不懈深化依法治市实践 全面提升法治宁波建设水平[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8(8):3-5.

[2] 蔚莉,毛旭初.打造法治服务平台,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探索城市法治教育宣传的新模式[J].新闻采编,2021(4):29-31.

[3] 付镇铖.人工智能普法传播模式创新研究[J].编辑学刊,2019(2):44-48.

作者简介?孟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法律传播。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实践创新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中国记者(2016年4期)2016-12-20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新媒体研究(2016年21期)2016-12-19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推荐访问:探析 宁波 法治

《宁波主流媒体法治传播的实践与创新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