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师能,一个不能少

时间:2021-07-03 14:51:36 浏览量:

谈及教师,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爱”“奉献”“牺牲”等字眼,似乎拥有了这些,一切教育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有人甚至认为,只要师德好,文化水平欠缺一些,教学能力薄弱一些,也无关紧要。对此,在下不敢苟同。

在此,我要预先声明,绝不是否定师德的重要意义!而且,我十分赞同“士有百行,以德为先”的说法。

人民网2015年8月28日登载了一篇文章题为《92岁老兵忆白求恩:医术高明但脾气也大》。文中,这位92岁老兵说道:“白大夫医术高明,但脾气也大,无论伤员官职大小,只要是他负责诊治的,都要听他的话,不然就要发脾气。白大夫发起脾气来特别凶,大家都怕他。但大家也都很尊重他。”

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大家尊重他”的基础是“医术高明”。对于一个医生而言,最大的医德是能治病救人。如果是一个庸医,即使他“脾气很好”“满脸微笑”“尊重领导”,恐怕也难副其名。

教师当然不可以去“训斥”学生,对着学生发脾气。然而,拿什么去爱教育、爱学生,尚需理性追问。

记得大概是读三四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代课老师教我们班语文。代课老师为人和蔼友善,常常用微薄的薪水接济我们这些农民孩子的生活,也从来不打骂我们,甚至,连声音高一点都不曾有。我们也很喜欢他、亲近他。至今想来,这位代课老师在师德上无可挑剔。可是,他上语文课的方法就是两大“法宝”:背诵课文,抄写词语。期末考试时,他竟然让那些不会写作文的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改头换面就算作“作文”了。结果,还真有学生这样做了,当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时的我们,不知道求学要读书、要思考,天真地以为“天下文章一大抄”。随着读书生涯的不断延伸,我们渐渐感觉,蹩脚的伎俩终究会露出马脚,当时的侥幸最终会演变为成长和发展的掣肘。后来,我们很多同学回忆起来,总有一种复杂的感情,觉得这位老师“人很好”,可是提到他给我们什么收获,不约而同地想到背诵《小学生守则》这个“法宝”。我现在当然不是去指责那时教育的落后和代课老师的愚昧,毕竟是时代造成的,也不敢标榜如今我自己做得有多么正确、完美。只是,对于今天从事教育的我而言,这是一段绕不过去而又百味杂陈的记忆。

时过境迁,当下,类似的事情还会时有发生。有点变化的是,不再背诵《小学生守则》,而是背诵“优秀作文”了。再不行,也要教学生搞个题记、编个小标题、弄个排比句开头和结尾之类的小伎俩。有教师直言不讳地对学生说,这样“总能混点分数的”。每念及此,实在感觉匪夷所思。或许,教师的本意是善良的,初衷是为了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可是,从长远一点想,这样做,是唆使学生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贻害无穷。

为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缺一不可。

毋庸置疑,没有师德,自然是不能站上讲台的;但同时,师能不行,同样会误人子弟。空谈师德,不注重专业本领的修炼,认为只要思想品德好,谁都能走进课堂成为“老师”,这

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非理性认知。师德,不能代替师能,也不能成为师能不足的理由。更不能形成“二元思维”:谈“师德”似乎就不要“师能”,谈“师能”似乎就不要“师德”。

我曾开玩笑说,如果语文教师只会昏天暗地、不知疲倦、翻来覆去“抓默写”,把“对着参考书讲课文”“对着答案讲题目”视为百战不殆的“经验”,其实只要花几块钱随便雇一个思想品德上没有问题的人就可以做到了(就像各種监考),根本不需要丰厚的专业素养来支撑。这不是自命不凡,而是对职业尊严的一种敬畏。但现实中,常常是把“师德”挂在嘴上,再孜孜不倦地以各种数据统计来考量“师能”,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注到底该如何做到“立德树人”。

我向来对师德好的教师肃然起敬,读着他们的事迹,我常常泪流满面。我敬佩从浙江名校退休后,拒绝了200万年薪,去贵州大山当支教校长的陈立群;我敬佩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我敬佩多年来深耕一线,对语文教育有深入研究,影响了一大批普通老师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他们都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特别要说的是,“师德”不能狭隘地理解成“悲情”“隐忍”,更不赞成“带病坚持上班”。

在我看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健康、阳光、美好的享受。试想,一个教师上课时拄着拐杖或吊着盐水瓶,稍有人性的人都该于心不忍,学生又岂能安之若素,专心听课?一个在权贵面前低声下气、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教师,能教学生精神上“站”起来吗?一个人云亦云、照抄教参、搬运百度的教师,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吗?一个脸上写满功利、势利,只会世俗、庸俗、媚俗,攫取分数不择手段,甚至还要粉饰自己所作所为的教师,能给学生奠定成长的大格局、大气象吗?

我们感动于教师的勤恳、无私、奉献、隐忍、牺牲,也不能忽视教学的“少、慢、差、费”。如果工作一年,然后重复若干年,在这种情形下,让我谈什么“师德”,至少我会觉得没有底气。我时常会静下来心来反思,之所以“很忙”“很辛苦”,有时恰恰就在于自己的“师能”不足。

师德与师能,一个不能少。

(梁增红,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代课老师医术脾气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健康之友·下半月(2020年3期)2020-04-14新来的代课老师江南诗(2019年2期)2019-07-26浅析医德与医术融合的医学发展观健康大视野(2019年5期)2019-03-27价值观(一)新少年(2018年11期)2018-11-19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健康大视野(2018年7期)2018-07-23代课老师生活文摘(2018年1期)2018-07-03代课老师小火炬·阅读作文(2017年8期)2017-09-26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蒲松龄研究(2014年2期)2015-05-15漫画 Cartoon公务员文萃(2014年7期)2014-09-21树的怪脾气红蜻蜓(2014年1期)2014-02-19

推荐访问:师德 不能少

《师德与师能,一个不能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