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经典学写作

时间:2021-10-30 11:38:43 浏览量:

姚能文

摘要:经典诗文的表现手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去。学习赋、比、兴的手法,有助于写好作文的开头,使文章开头意境优美,文采飞扬,还能入题快捷,引人入胜。学习古代诗文“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可以让同学们思维飞扬灵动,使文章思路清晰严整。学习骈文的句式、修辞艺术,构造骈散结合、长短搭配的错综句式,可使句子音韵和谐、节奏铿锵、灵动自如,增强文章的美感和表现力。

关键词:经典古诗文  赋比兴  作文开头  骈散结合  长短句结合

经典诗文闪烁着古代贤哲的思想光芒,奔涌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源泉,是中华文明光芒四射的瑰宝。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价值方面来说,经典诗文都值得我们后人用心学习。

本文仅就如何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写好文章开头,如何运用“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写结构,如何运用骈散结合、叠词叠句写出句子的音韵,谈谈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跟着经典学写开头

《诗经》经常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我们不妨研究并学习一番。比,即比喻;兴,指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对象。通常“比”和“兴”是不可分割的结合体,叫“比兴”。

比如《关雎》,这是一首叙述美好爱情故事的民间恋歌。女子很美好,爱情故事很美好,当然环境也要很美好,才能很好地烘托。我们看诗歌开头选取故事发生地的特定景物:河水,清凌凌的河水;沙洲,草木葱茏的沙洲;雎鸠,雌雄相依、相和而鸣的雎鸠。这些景物对这美丽的爱情故事,对这“窈窕”的“淑女”具有比喻、媒介、联想、烘托,以至于象征的作用。细细揣摩,这四句诗,有所闻,所见,所慕,所思;交代了地点,交代了事由,交代了人物,渲染了气氛。真是意境优美,主旨鲜明,语约义丰,堪称作文开头的典范。

同《关雎》一样,《蒹葭》的开头也描写了特定场景:蒹葭苍苍,霜色洁白的秋晨,同时交代记叙的要素,引出主要写作对象,引出凄美的爱情故事。

赋,直言其事,是《诗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当于现在的铺叙,作文的开门见山。赋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看《诗经》的另一首叙事诗《伐檀》的开头是怎么“赋”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诗句开篇直接交代地点、事件等要素,描写了劳动的场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给人十分直观的感受。

其他叙事、抒情、说理类的文章有很多直言其事、类似于“赋”的开头,值得借鉴。《岳阳楼记》开篇也是直接交代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和事由;《孙权劝学》的开头,直奔主题,不拖泥带水,交代了时间、人物、事由。

综上所述,灵活使用赋、比、兴的手法开头,会使文章灵动优美,气象不凡。我提点小建议:如果先描写特定景物,以托物起兴,渲染气氛,那么第二段要顺势铺叙,交代记叙的要素,引起下文,如《观舞记》《安塞腰鼓》《一着惊海天》等。如果开篇直言其事,交代要素,亮明事由,那么第二段最好描写几句人物或景物,如《散步》《紫藤萝瀑布》等。

二、跟着经典学布局谋篇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讲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承转合”也成为古今作文的常用行文方法。“起”就是文章的开头和总起;“承”是文章的铺承和发展;“转”是叙事过程的波澜或升华;“合”是对文章的议论总结,是结尾。

诗歌《行路难》起句写李白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变相被逐,在友人饯行饮酒时,心绪茫然,抑郁苦闷。接着,承接“心茫然”,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追梦路上的艰难险阻,将“心茫然”向纵深铺展。李白飞扬的思维、不羁的灵魂、昂扬的激情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而转折,进而信心大增。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当他的思绪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时,感情再度波澜顿生——“多歧路,今安在?”反问、反思、顿悟是转折最好的方式。至此,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转”得自然而巧妙。倔强、自信、不屈的李白,绝不是庸庸碌碌的凡俗之人,他那积极入世的頑强,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茫然”,唱出了自信与理想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合”句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开篇交代岳阳楼的建造和作“记”的由来,接着承接岳阳楼写洞庭湖的美景,顺势铺承,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后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铺张。文章真正的目的是赞美胸襟和抱负高于“迁客骚人”的“古仁人”。因此,第五段转而写“古仁人之心”,最后以“微斯人,吾谁与归”总结,直接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并委婉规劝好友滕子京。“合”句引人深思。

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章开篇写琅琊秀、“醉翁”奇,接着“顺承”下去,描写醉翁亭附近的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可谓一气呵成。然而,写景的最终目的是要抒情、言志、写理想追求。因此,文章转而写“滁人”游,太守宴,宾客欢,太守醉。最后“合”——总结,揭示作者的理想追求——“与民同乐”。

初中生写作时,铺承不是问题;转——写出波澜,写出高度,还是要依据范例,有针对性地规范训练。

三、跟着经典学着写出语言的音韵美

陈望道先生说:“把反复、对偶、排比,或其他可有整齐的句式,共同词面的语言,说成形式参差,词面别异的语句,我们称之为错综。”构造骈散结合、长短搭配的错综句式,能够使句子音韵和谐,节奏铿锵,灵动自如。

我们以蒲松龄《狼》为例,文中尽是灵动明快、短小精悍的句式,读起来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叙事脉络清晰,是不是比那些累赘、拖沓、冗长的句式要明白晓畅得多?

再看古代写景咏物言志的骈文、散文《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等,这些文章大多句式骈散结合、长短句结合;通篇不只是画面美,语言美,还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现代文学巨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荷塘月色》、沈从文先生的散文《云南的歌会》等,语言均骈散结合,音韵和谐,错落有致,长短句搭配,参差中见整齐,灵动而又不失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此外,我们还应当学习古人在写作韵文时,叠句、叠词等反复的辞式,以舒缓节奏,描摹特征,强化情感。

通常,叠词的恰当使用,可突出景物的柔美、时序的推移、动作的轻灵和情感的宣泄。比如《蒹葭》的“苍苍”“采采”“萋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

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恰当使用表动作的叠词,会显得动作轻快、和缓,心情愉悦、轻松。比如沈从文《云南的歌会》里,对歌的姑娘“理理发”“拍拍绣花裙”“向大家笑笑”等,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对歌的年轻女子轻松愉悦,得胜而归的自豪与窃喜。

写作时,灵活使用形容词性的叠词,有助于突出人、事、物的特征,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人物的情绪状态。比如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写母亲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痛心隐忍时巧妙使用“悄悄地躲”“偷偷地注意着”“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这些叠词,是不是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的形象?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描写“春草”时,用“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等叠词,舒缓了节奏,活化了特征,凸显了形象,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参考文献:

黄京玄.沈从文《边城》的句式修辞艺术[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2).

推荐访问:跟着 写作 经典

《跟着经典学写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