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应用异丙嗪联合疏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3-29 10:41:55 浏览量:

郎颖淑

摘要:目的:分析眩晕症患者应用异丙嗪联合疏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眩晕症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异丙嗪联合疏血通治疗,参照组给予异丙嗪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异丙嗪联合疏血通疗效较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關键词:眩晕症;异丙嗪;疏血通

眩晕症是头晕与目眩的总称,发作之后通常会伴随着视物不清、耳鸣、恶心以及视物旋转等症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等。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眩晕症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眩晕症的治疗中,异丙嗪是比较常见的治疗药物,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但单独用药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作用并不明显[1]。本研究主要分析在眩晕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异丙嗪联合疏血通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8.46±3.04)岁;病程5 d~6年,平均病程(2.87±0.85)年。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02±3.42)岁;病程6 d~6年,平均病程(2.88±0.4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异丙嗪,患者入院后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肌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国药准字H44022111)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25 mg,连续治疗5天。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10100),疏血通注射液4 ml混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5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2 ml进行离心处理,处理后的样本保存在-20℃环境下备用,应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眩晕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手段改善预后。药物是治疗眩晕症的重要方法,其中异丙嗪属于抗组胺药物,可减少血管扩张、减轻水肿,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阻碍前庭区胆碱能兴奋,避免出现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组织循环。然而,单独用药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联合用药。疏血通注射液的提取物主要为水蛭与地龙,这两种药物具有破血逐瘀的作用。另外疏血通注射液当中还含有抗血栓素以及肝素等,抗凝作用比较显著,也能有效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机体血浆当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眩晕症患者应用疏血通联合异丙嗪治疗的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覃继平.急诊眩晕症采用异丙嗪、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J].名医,2020,(12):344-345.

推荐访问:眩晕 临床 观察

《眩晕症应用异丙嗪联合疏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