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后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0-05-12 12:02:54 浏览量:

 2013年贷后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董事会:

  根据董事会工作要求与年度工作计划,我部认真组织,对本行贷后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制度逐步完善。本行先后出台并实施了《贷后管理办法(试行)》(苏滨银发【2013】109号)、《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苏滨银发【2013】170号)以及《不良贷款管理办法》(苏滨银发【2013】  号),在贷款投放之后,从日常业务管理、检查监督、资产分类管理以及清收处置与责任认定追究等多层次,明确了贷后管理工作的实施岗位与要求。

  (二)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升。截至 年 月末,本行贷款总额 万元,其中:正常贷款 万元,占比89.29%;关注贷款 万元,占比9.16%;次级贷款 万元,占比1.01%;可疑贷款 万元,占比0.39%;损失贷款681.10万元,占比0.15%。不良贷款总额6997.06万元,较年初下降2741.58万元;不良率为1.55%,较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目标,且提前完成年度工作计划。

  (三)贷后检查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13年9月末,本行共对  笔(户)贷款组织了贷后检查,其中:

  1.按照检查组织者与目的不同划分,常规检查  笔,占比   ,其中首检  笔,日常检查  户;指令性检查  户,占比为  ;异常检查  户,占比   。

  2.按照检查实施方式不同划分,现场检查  笔,占比为   ;非现场检查   笔,占比为  。

  通过持续的贷后检查,共发现风险贷款   笔,其中  笔被要求根据分类核心定义调整贷款形态。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加快制度建设,修订与完善贷后管理各项工作制度,为提升贷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精细性与有效性提供指导意见。

  1.出台并实施了《贷后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对两个贷后管理事项作为规定与明确,一是对贷后信贷管户岗的分配与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与规定;二是对贷后检查的组织方式与形式、贷后检查频度以及相关要求进行了明确与规定。

  2.修订并实施了《信贷资产分类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资产分类调整程序、权限与分类方法,为真实反映本行信贷资产质量提供制度支撑。

  3.出台并实施了《不良贷款管理办法》,主要对不良贷款的定义、部门管理范围与职责、新生不良贷款认定、不良贷款责任追究以及不良贷款清收与诉讼管理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强化贷后检查执行力度,提升贷后检查工作质量。贷后检查,应该说,是信贷管理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是信贷日常管理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信贷管理中最难以有效管理的一项工作,贷后检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不但难以真实反映本行信贷资产质量,而且延缓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难以事前性的识别风险贷款,且阻碍了信贷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切实改变局面,打破发展瓶颈,提高本行资产管理水平,主要采用以下工作措施:

  1.加强信贷中台对贷后检查工作的控制力度。按照制度要求,本行信贷管理部加强了对贷后检查工作的控制,特别是常规性检查,月初,由信贷管理部下发贷后检查标的,直接指定到人,月末,由信贷管理部直接组织人员进行逐笔(户)审核,对审核不通过人员进行违规积分处罚,并按季抽取一定贷后检查记录进行复查,且明确告知将贷后检查记录作为后续贷款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强化全员贷后检查责任意识。

  2.全面改进贷后检查模板,提升贷后检查的真实性与质量。一是按月份下发贷后检查模板,主要是由总行统一配发当月编码,切实防范在贷后检查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重点防范在贷款发放之时就要求借款人(保证人)签署检查记录。二是根据不同层次客户与目的制定差异化的贷后检查模板,如针对小额贷款营销部客户,常规检查中重点加大了对客户定量指标的检查,一份完整的检查记录,能够反映客户资产负债状况与现金流量,能够完整的反映贷款客户的财务与经营状况。

  3.重抓贷后检查记录审核,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对已经形成的贷后检查记录,一方面,要求分片风险管理员对检查记录进行审核,重点对指派任务的执行情况、检查记录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及风险因素的识别等进行审核。另一方面,由信贷管理部直接组织人员进行审核,重点对存在异常情况的检查记录进行审核,保证贷后检查成果能够得到应用,提前管理与处置风险贷款。

  (三)加强对信贷资产分类偏离度的控制力度,建立信贷资产分类的长效机制,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对信贷资产分类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上级主管部门、本行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种类型检查,偏离度控制方式相对单一,且难以真实反映贷款真实情况,今年以来,本行将贷后检查、应收息管理以及突发风险预警纳入到资产分类基础性工作中去,对上述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异常贷款及时调整贷款形态,有效提升信贷资产分类管控水平。同时,加强对分类调整程序的控制,提高信贷资产分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重抓不良贷款规模压降,按照贷款额度与时间远近,逐层推进与消化不良贷款。一是加强对陈量不良贷款的压降力度,通过考核与现场督查方式推进各客户营销部门提前完成全年工作压降任务,截至9月末,已清收不良贷款5025.09万元,其中表内不良3969.64万元。二是加强对当年新生不良的控制力度,特别是大额不良贷款,总行直接介入,提高处置效率,增强处置压力,取得较好效果,全年已成功落实、重组或压降大额不良贷款  笔  万元。

  三、工作中主要存在的不足

 (一)未能够将贷后管理工作纳入到全年绩效考核体系中,也未能够对贷后管理工作予以一定的工作报酬,不利于保持贷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贷后管理工作科技技术支撑力度不足,主要依赖于人为控制,流程以及工作质量等,有待于进一步固化与提升。

  (三)未能够实现档案集中管理,主要是贷款档案与表外信贷资产档案,信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有序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建立贷后管理长效考核机制,增强全员贷后管理意识与工作积极性。应该说,贷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要花工费力的一项工作,工作事项比较繁琐,工作成果难以短时间见效,但是,贷后管理工作也是一项不得不做的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全员贷后管理意识,提高全员贷后管理工作积极性,应该建立贷后管理工作的长效考核机制,至少将贷后检查、不良资产保全与催收纳入到考核范围,予以一定的奖惩。

  (二)逐步建立并完善贷后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科技化、电子化水平。针对贷后管理具体工作事项,本行将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关科技改造工作,一是在年内,完成不良信贷资产上线工作,将表内、表外不良信贷资产纳入到系统进行管理;二是逐步推进贷后检查管理系统,建立贷后检查管理平台,结合省联社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将贷后检查管理办法以辅助系统形式进行固化。

  (三)加快推进信贷档案集中上收管理工作,提升信贷管理规范化水平。一是要在2014年实现信贷档案的集中上收管理,减少档案管理风险,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在不良信贷资产管理系统上线之后,尽快推进不良信贷资产档案上收集中管理工作,解决现行不良信贷资产档案多头管理的问题。

 /

推荐访问:管理工作 调研报告

《贷后管理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