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老师《祝福》公开课教学实录

时间:2021-10-01 11:28:16 浏览量:

《祝福》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教学意图:

语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文本进行体味、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学习《祝福》,从创新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并且贯穿整节课,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最后得出主人公的死因。

教学小说时,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充当“容器”,停留在表面的泛泛理解上,而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正确地理解文本,主动地探求文本中所蕴含的各种意义,学生还要不断地介入评价、怀疑和预测,不断地提出问题,再根据自己的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运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才是积极的文学课堂教学。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全文,理清小说思路,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及常识,合作探究文章中主人公死因。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清封建礼教对人的戕害。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中几处对“钱”的描写的研究,把握主人公的死因以及死亡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导入)

二、筛选信息 提问: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作者提到的带有具体数目钱句子。

明确 :

①6 P16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

②7 P17 每月五百文;

③8 P18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

④9 P19 把祥林嫂嫁进深山,到手了八十千;娶亲费用,

五十千;剩余,十多千;

⑤4 P24 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 , 二元鹰洋。

三、合作探究

师生合作探究挖掘文章中五处带有具体数目钱的账单的背后含义(结合课前给学生下发的预习补充资料)。

6 1.P16 福兴楼的 清炖鱼 翅,一元一大盘

重点分析以下内容:“一元”是城里福兴楼清炖鱼翅的价格。这句话出现的位置在“我”到鲁镇的某一天下午,路上偶遇祥林嫂,祥林嫂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最后“我”以“说不清”搪塞过去。这句话看似调侃之语,跟文章没有多大关系。

2.7 P17 祥林嫂 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的工钱:五百文..

8 P18 祥林嫂 的婆婆劫她回去时清算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

重点分析以下内容:祥林嫂每月工钱“五百文”跟前面“一元”对比,说明前面“一元”并非闲来之笔,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不可能在他含着泪刻画的人物中随意调侃,祥林嫂每月的工钱与一盘鱼翅的价格作对比,突出祥林嫂工资的低廉;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经济上的剥削和压榨(政权压迫);祥林嫂拿着低廉的工资,干着繁重的劳动,她没有抱怨,相反,这样的日子使她的口角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就说明说明祥林嫂的要求极低,易于满足,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她在来鲁镇之前在婆家那种非人生活的辛酸,此时,祥林嫂“暂时做稳了奴隶”。

但是,好景不长,祥林嫂被劫,因为其私自逃出,礼教不容。祥林嫂的工钱理所当然给了婆婆(夫权压迫)。

3.9 P19 祥林嫂 的婆婆把祥林嫂嫁入贺家墺,获彩礼八十千;

祥林嫂的婆婆给二儿子办喜事,花去彩礼五十千;办完喜事后 结余 十多千;

重点分析以下内容:祥林嫂被劫回,卖入深山,此时的祥林嫂成了商品,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只能任人摆布。婆婆卖她的目的给他小叔子娶老婆,为整个家族来繁衍后代,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

4.3 P23 捐门槛的价钱,大钱十二千 , 十二元鹰洋。

重点分析以下内容:在封建社会里“神灵”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似乎都是不可亵渎的,都是至高无上的,都是应当尊敬的。人只有俯首帖耳,只有按照神灵的吩咐和指示来办事的份。祥林嫂一生二嫁,“一女侍二夫”,在人

们的眼光中,祥林嫂就是一个“不干不净”的污浊女人,是不配敬奉神灵的。长期浸润着这种思想意识的人们,祥林嫂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异类,于是她倍受歧视也就不足为奇了!殊不知,一个人思想、尊严受到践踏、受到戕害比之肉体上被践踏、被戕害更为让人心寒,更为让人绝望。一个孱弱的祥林嫂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仍然没有丧失生之希望,仍然对神灵深信不疑。因此她倾尽所有“捐了门槛”之后,天真地认为“神灵”因为她赎了罪,就获得了与周围人一样成了平等自由的人了。然而,事实上呢,祥林嫂在人们的眼光中“风景依旧”,仍是肮脏的“不干不净”的女人。至此,神灵拯救不了她,也赎不了她的“罪”。因此祥林嫂唯一寄托在神灵上的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彻底破碎了。那么祥林嫂对生还剩下什么呢?毫无疑问,等待她的只有死亡——这一别无选择的路了。这是神权对祥林嫂的压迫。

四、总结展示

祥林嫂是被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联合绞杀死的。祥林嫂的死是一种历史必然。

五、板书设计

政权

夫权

神权

祝福祝福

鲁迅鲁迅 钱

族权

教师个人介绍

刘宁,中共党员,曾获得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张家口市优秀班主任、张家口市优秀教师、张家口市师德先进个人、张家口市新长征突击手、张家口一中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所教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辅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和作文竞赛中多人获得全国一等奖和省级一等奖,辅导的学生有多篇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学校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2013 年 10 月执教的公开课获得张家口市全市高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参加了多项河北省和张家口市“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并已结题。所带的班被评为校、市、省级先进班集体。

《 祝福》 教学实录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组

刘宁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板书题目、作者)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 生:祥林嫂。

师:祥林嫂最后的结局是„„ 生:死了 (板书:死)

师:本来这一节课老师想带领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但是死亡这个话题太沉重了,我们谈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人们喜欢谈论„„ 生(笑):钱。

(板书:钱)

师:好,这一节课,我们从“钱”开始谈起。下面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作者提到的带有具体数目“钱”句子。

(学生读课文,找到有关信息。①P16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②P17 每月五百文;③P18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④P19 把祥林嫂嫁进深山,到手了八十千;娶亲费用, 五十千;剩余,十多千; ⑤P23 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 十二元鹰洋。)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分析这五张账单。首先看第一处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一元是一盘鱼翅的价钱。这句话出现的时候,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我路遇祥林嫂,她向我询问魂灵有无,以及是否有地狱。我回答也许有,也许没有,最后以“说不清”搪塞过去。回答完以后,我觉得不安,决定明天进城去,师:决计明天进城去干什么呢? 生:去福兴楼吃鱼翅。

师:去干什么呢,去福兴楼吃鱼翅,这一句话你感觉带有什么样的语气啊? 生:我感觉带有一种调侃语气。

师:“到福兴楼吃鱼翅”这句话看似带有调侃语气,跟主人公祥林嫂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先一块分析下一处有关钱的描写。

(找同学阅读这一段文字)

师:出现这句话的时候,此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祥林嫂初次到鲁镇打工。

师:祥林嫂到了鲁镇鲁四老爷家,祥林嫂和鲁四老爷一家就发生了一种关系--雇佣关系。假如你是鲁四老爷和四婶,你到底看中了祥林嫂什么呢?你才会雇佣祥林嫂。

生:年纪大约二十六七,可见年轻力壮。两颊却还是红的,可见有活力,身体比较健康。手脚都壮大,古人以缠足三寸金莲为美,但是不是选美,是要求能干活。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说明很温顺,老实,安分守己。

师:除了这位同学答得这几点,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 生:还有重要的一点,试工期结束的时候,确定给祥林嫂每月工钱五百文。

师:同学们,这个时候一元等于一千文。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处有关钱的描写,鱼翅的价格是一元一大盘,我觉得“价廉物美”,而祥林嫂每月的工钱是五百文,还不够半盘鱼翅的价钱,非常的低廉。鲁四老爷代表的是农村没落的地主阶级,祥

林嫂是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五百文就可以看出地主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经济上的压迫剥削压榨。这是一种„„ 生:阶级压迫。

师:这种阶级压迫如果我们用我们课前下发的补充材料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段话中的三种系统的权力来描述,属于哪一种? 生:政权 (板书:政权)

师:可见前边有关鱼翅一元一大盘的描写,并非闲来之笔,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不可能在他含着泪刻画人物的文章中调侃。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雇主鲁四老爷为何要雇佣祥林嫂,我们现在再看祥林嫂,她拿着如此低廉的工资,她是如何让表现的呢?是不是抱怨,发牢骚呢? 生:不是。“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师:通过这一段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要求极低、极易满足的一个人。

师:我们的祥林嫂拿着如此低廉的工资,她没有抱怨,反而非常的满足,不停地劳作,我们想象一下她来鲁镇之前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生:她来鲁镇之前,在婆婆家应该受尽了压迫、凌辱,过着一种非人的辛酸生活。

师:祥林嫂在鲁镇的生活,她感到很满足,但是这种生活持续了多长时间呢? 生:三个半月。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因为下一处钱的描写,“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祥林嫂每月工钱 500 文,所以是三个半月。

师:这位同学提到了下一处有关钱的描写。为什么要给她算清工钱呢? 生:因为她的婆婆带人把她抢走了。

师:你为什么用“抢”字呢?文中哪里体现出是“抢”来呢? 生:待到祥林嫂出来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样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

师:她的婆婆带人把祥林嫂抢走了,那么她的婆婆为什么敢光天化日之下抢人呢?为什么周围人看到也不管,也不报官呢? 生:因为当时的社会,妇女讲求“三从四德”其中要求妇女,出嫁后必须从夫,丈夫死后,只能受婆婆的摆布,所以她的婆婆敢抢,周围的人也认为她的婆婆的行为是理所应当的。

师:妇女出嫁后必须从夫,这是属于„„ 生:夫权压迫 (板书:夫权)

师:婆婆带人为什么要抢走祥林嫂呢? 生:因为婆婆把她嫁到了深山里。

师:这位同学说“婆婆把她嫁到了深山里”,老师把这句话换一个词“婆婆把她卖到了深山里”,你们觉得这两句话,哪一句更准确? 生:(齐答)老师这句话更准确。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的婆婆把她卖到山坳里,她就到手了八十千。此时的祥林嫂变成了一个

可以任意买卖的商品。

师:还有吗? 生:“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里面“捆”“塞”“抬”“捺”几个动词的使用,告诉我们这不可能是“嫁”,只能是在祥林嫂极不情愿的的情况下,“卖”。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好,他关注到了文章中的这几个动词使用。祥林嫂的婆婆敢把她卖掉,你们觉得谁在背后为婆婆撑腰呢? 生:老师,我觉得还是刚才所说的,古时候要求妇女“三从四德”,出嫁后必须从夫,丈夫死后,只能受婆婆的摆布,所以她的婆婆可以把她卖掉。

师:对。那么婆婆卖掉祥林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生:为她的小儿子娶媳妇。

师:婆婆为什么要给小儿子娶媳妇呢? 生:为了整个家族能够繁衍后代。

师:婆婆把祥林嫂抢走,并且把她卖掉,是为了给自己的小儿子娶媳妇来繁衍整个家族的后代,这主要属于什么对祥林嫂的压迫啊? 生:族权压迫。

(板书:族权)

师:我们简单做一下总结: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丈夫是一家之主,祥林嫂的丈夫死后,她就是去了经济上、精神上的依靠,她沦为了婆婆眼里面的商品,婆婆利用妇女出嫁要从夫的这个理论,对祥林嫂进行摧残和压迫,祥林嫂不堪屈辱逃到鲁镇做工。在鲁镇,她虽然拿着很低廉的工资,但是她做工很卖力,她对这样的生活很满足,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人一般处于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此时祥林嫂正是处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虽然祥林嫂暂时脱离婆家魔手,来至鲁镇作佣人,然而好景不长,“夫权”的权利赋予了婆家为所欲为,闻讯而来之后,强行绑架而去,而且为了自家的私利——即她的小叔子能有钱结婚,便强行的贱卖了她,并强迫她改嫁到边远的山墺里。可见,杀死祥林嫂,“夫权”和“族权”砍下了残忍的两刀。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第五处描写“钱”的句子。这一处描写钱的部分“十二千和 十二元鹰洋”是指„„ 生:祥林嫂捐门槛的价格。

师:祥林嫂为什么要捐门槛呢? 生:因为祥林嫂听从了柳妈的建议,到土地庙去捐一条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师:“赎了这一世的罪名”,祥林嫂有什么罪呢? 生:再嫁而且两任丈夫都死了,古人讲:一女不侍二夫,这是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人们认为祥林嫂“不干不净”“败坏风俗”,四叔家祭祀不再让她沾手,而且柳妈告诉她将来到阴司去,两任丈夫要来争,阎罗只能把人锯开,分给他们。

生: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人们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这些都属于封建迷信。

师:祥林嫂花钱捐了门槛,赎回自己的罪过了吗?她做回了正常人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祥林嫂认为自己捐了门槛就会跟正常人一样在祝福的时候可以祭祀,但是到了祝福时候,祥林嫂仍然不被允许祭祀,最终祥林嫂精神崩溃。

师:一个孱弱的祥林嫂没有丧失生之希望,仍然对神灵深信不疑。因此她倾尽所有“捐了门槛”之后,天真地认为“神灵”因为她赎了罪,就获得了与周围人一样成

了平等自由的人了。然而,事实上呢,祥林嫂在人们的眼光中“风景依旧”,仍是肮脏的“不干不净”的女人。至此,神灵拯救不了她,也赎不了她的“罪”。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当时人们的好多观点属于封建迷信,以及“神灵”无法救赎祥林嫂也可以说欺骗了祥林嫂,这属于毛泽东说的哪一种权力对妇女的压迫? 生:神权。

(板书:神权)

师:祥林嫂唯一寄托在神灵上的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彻底破碎了。那么祥林嫂对生还剩下什么呢?毫无疑问,等待她的只有死亡——这一别无选择的路了。

师:同学们看黑板,这想什么? 生:外圆内方的古钱币。

师:我们这一节课透过一个小小的古钱币,可以认清套在祥林嫂脖子上的四条绳索———政权、夫权、族权、神权。正是这四条绳索,一步步的把祥林嫂逼向了死亡。

附:板书设计

政权

祝福祝福

鲁迅鲁迅 钱

夫权

族权

神权

真不错的范文。

相信有一天我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吉珊

师:话说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烽火四起,百姓苦不堪言。隆中有一奇人,熟知天下兴亡之道,能解群雄纷争之势。自称“卧龙”,世人皆言得之可安天下。刘备听闻,诚心请之,一请不得,二请不见,方有今日之刘玄德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的三十七回,那么你了解《三国演义》吗?(指名回答)

师:真是一群小小三国星,可吉老师还是想考考你们。(平板推送题目)

师:厉害,厉害!老师服了。咱们接着回到课文。 师:这第三次,他请到诸葛亮了吗? 生:请到了。

师:是刘备的什么打动了诸葛亮? 生:诚心诚意。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前发生了什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师:从“嚷”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张飞的鲁莽与冲动。 师: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 生:张飞心情很烦躁

师:张飞,你为什么会如此不耐烦,烦躁呢?(指名回答) 生:我和哥哥已经两次请他,他却避而不见他是个什么身份,倒不如直接捆来。

师:请你来当一回猛张飞呢读一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么读?试试看?你为什么要大声地读张飞的话? 生:课文里有个嚷字。

师:是啊!声音大得都喊起来了,就是嚷。要知道,张飞可是一员猛将。谁来当当猛张飞?

师评促:有一点猛。能更猛一些吗?

师: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一位猛张飞,一起来听一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加点动作会更有猛劲哦!

师:孩子们,你们对猛张飞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吗?咱们来投票表态。 师:你们为什么都不赞同张飞。 生:张飞说要用绳把诸葛亮捆来。 师:“捆”绳子捆绑的都是些什么人? 生:。。。。。。。

师:由此看来,张飞对诸葛亮一点都不尊重。

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教师引读: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出示句子) 师:刘备这是在______ 生:责怪张飞

师:你知道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吗? 生: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

师:是啊!《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情节就是——桃园三结义(出示图),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成三兄弟,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他竟因为这个还未见过面的诸葛亮而斥责张飞,由此看出他对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师:老师找找生气的小刘备在哪里?哦,小刘备,老师看见你瞪了一眼张飞,生气地说—— 生读刘备的话。

师评促:老师听出你有一点生气,有没有更生气的刘备?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过过瘾,男生当猛张飞,女生做生气的刘备,请大家起立,不要忘了加上表情和动作哦! 生表演。

师:嗯,从刘备们的语言中,老师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板书:语言)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也感受到刘备对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平板推送片段,学生圈画并提交) 预设2:

生答: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前行。

师:你知道半里是多远吗?一里是500米,半里就是250米,半里多就有两三百米远。隔了那么远,刘备怎么就下马步行了呢? 生:怕打扰诸葛亮;尊重诸葛亮。(如果他骑着马大摇大摆地到诸葛亮面前,就会显得不尊重。)

师评: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刘备;你真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刘备。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半里下马步行,诸葛亮也不会看到,而恰恰是他这样的举动,让我们又一次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预设3:

生答: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他的诚心诚意? 生:轻轻敲门。

师:他轻轻敲门,生怕打扰了诸葛亮休息。也让我们看出了他的诚心诚意。

生:小刘备们,让我们也轻轻地读好这句话,可不能打扰诸葛亮休息哦! 预设4: 生: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老师想请教你,刘备为什么要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而不进去呢? 生:怕他们又一次鲁莽地打扰到诸葛亮。

师:于是,他自己轻轻地走进去(老师做动作),怎么样地等候? 生:恭恭敬敬地。

师:谁来用动作告诉我们什么是恭恭敬敬地等候? 生做动作,师生共评判。

师:“恭”可是个有故事的字,咱来看看它的前世今生。(PPT出示) 师:恭,肃也。从心从共,本意为对神龙的敬奉,后指态度肃敬。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好这个字呢?咱们一起来观察观察它。 生:撇捺舒展......师:吉老师带给大家一个口诀,咱们来读一读。 师:伸出你的小手咱一起跟着视频书空。 (生写)(评价)

师:刘备就这样肃然恭敬的等候着。他是哪里等候? 生:在台阶下等候。

师:要知道,古时候,阶下等候是晚辈尊敬长辈才有的一个礼仪。刘备是谁?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呢?只有27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全然不顾,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我们再一次看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预设5:

师:他恭恭敬敬地等了多久? 生:半晌工夫加一个时辰。

师:半晌用我们的大白话说就是半天,大概4个小时一个时辰就是2个小时,这样算起来,刘备最起码恭恭敬敬地等了6个小时。如果你平时等人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怎样?(生回答)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东汉末年,看看刘备等候诸葛亮的情景。 播放视频。(平板推送视频) 预设6:

生答: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师:老师采访一下小刘备,你刚刚还那么有耐心地等,怎么现在那么着急要快步走进草堂?

生:急切地渴求见到诸葛亮;不想让诸葛亮等太久。

师:是啊,他恭敬耐心地等候就是为了见到诸葛亮,知道诸葛亮醒来,当然是快步进堂。让我们急切地读一下这句话。

师小结:同学们,看,下马步行、轻轻敲门、阶下等候、快步进堂都是刘备的——动作,由他的一连串动作,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诚心诚意。让我们再在朗读中来重温他的诚心。

师:刘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尊重,因此留下一段佳话。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吧。齐读 师:总结写法: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

师:刘备如此求贤若渴,那么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吗?见面以后的诸葛亮向刘备展示了怎样的才华?又是什么样的水土养育了这样一个奇人,欲知详情,请听下回讲解。

推荐访问:公开课 祝福 教学实录

《刘宁老师《祝福》公开课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