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核基地揭秘

时间:2022-01-04 11:32:43 浏览量:

卢子冠

核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武器,为了保卫国家、守护和平,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中央领导人就开始筹划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毛主席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两弹的成功研制确实保障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家地位,其成功背后不仅凝聚着那些赫赫有名的科学家的智慧结晶,更是融有无数普通人几十年青春和心血。

核基地的筹建

核武器威力大,爆炸后还会产生辐射污染,因此不能在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的地方研制。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讨论,地广人稀的青海省西宁市以北的金银滩草原被选为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核武器是国家的军事机密,且其研制工作危险重重。基地选址决定后,意味着世世代代在当地生活着的牧民们必须搬出他们热爱的金银滩草原,另择他处居住。

在听闻党中央的决定后,尽管不明所以,但牧民们坚决听从了国家的决定。需要搬迁的牧民有近万人,他们赶着十几万头牲畜,拖儿带女搬家,由于路途遥远,迁徙之路十分波折。部分牧民在迁徙过程中遇到了暴风雪,晚上宿营时,只能几家人挤在一个帐篷里,相互依偎取暖。艰难地走了26天,牧民才最终到达目的地。

建设者建设221基地

原221核基地遗址

大迁徙完成之后,中国的第一个核基地——221厂的基建开始了。第一批到来的并不是科研人员,而是数千名建筑工人和两千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他们负责完成基地最初的建设工作。搭建厂房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他们只能住在草原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但更困难的是,工人们毫无经验,他们不知道核弹研制厂房的防爆墙的设计和建筑要求,只能依靠自己摸索和试验。通过一次次的计算和试验,他们搭建了最初的厂房。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些厂房遭遇过数次失误或意外的爆破破坏,在重建的过程中工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

为了将核武器的制造原料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输送到基地中来,工人们还要在草原中修建一条铁路。在这个严寒的高原地区,土地一年封冻9个月,人们只有3个月的施工时间。一方面要争分夺秒地施工;另一方面,许多人并不能适应高原环境,在一天高强度的劳动后很可能就要病倒了。最后,在付出了几十个年轻生命的代价后,建设者们用了18个月时间,修建了一条近40千米的铁路。

“手工”制造的原子弹

基地建造好后,就要投入到核弹的研制工作中了。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党中央先后从全国各地抽调了数百名核专家和数万名各行各业的人才来到这片广袤的草原,其中大多数人在这里抛洒了半生热血。

现在,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机械轻松制造核弹,但是当年的新中国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在221基地,人们用最简单的设备制造出了最精密的核弹。第一颗原子弹采用内爆式模型,需要雷管引爆最外层的高能炸药,产生的能量挤压内部的铀燃料和中子源,最终激发最中心燃料的核爆炸反应。其中,最外层的高能炸药是人们用一口“锅”熬出来的。这口锅叫做“米哈伊洛夫锅”,技术人员用有限的资料自主设计了这口锅,工人从进料口将炸药倒入锅中,通过加热进行浓缩。加热过程中要注意排气,以防高温高压将炸药引爆,但工人们不可避免地吸入了许多炸药加热过程产生的毒气,有时甚至会被毒气熏晕在工作台上。

铀燃料在原子弹中多呈球形,它的尺寸有严格的要求,误差不能超过头發丝的五分之一,否则整枚弹就可能报废,因此,将铀燃料切割成合适的尺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当时并没有精密的切割设备,切割师傅只能依靠最原始的刀具和测量仪表。为了切好这颗铀球,切割师傅每天都要用几百颗钢球练手,直到不用看数据都知道自己切下了多少碎屑为止。他们的努力最终没有白费,铀球的切割非常完美。

像这样危险又高要求的工作还有很多。炸药浓缩完成后要进行压缩,在压缩的过程中,一点静电火花都可能使炸药爆炸,而人几乎没有逃生的时间;核弹安装的最后一步是装上引爆用的雷管,这些雷管是经验老道的工人亲手一根根装上去的,彼此间的间隙一旦有一点点误差,原子弹就会提前引爆,整个基地都会化为乌有,等等。

生活艰苦,隐姓埋名

想象中,在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单位工作,其生活水平和待遇应该是很高的,但其实,恰恰相反。

坐着铁皮火车赶赴基地的过程中,火车越往北开,气温逐渐下降,瑟瑟发抖的人们相互依偎着取暖,穿上所有的衣物都还是冷得不行。到达基地后,基地给所有人都准备了防寒“四大件”:狗皮帽子、蓝色棉大衣、大头鞋、牛毛毡,可是这里几乎天天大雪纷飞或是飞沙走石,没有火炕和空调的深夜,房间里仍然寒冷刺骨。

工人正给第一颗原子弹插雷管

高原上没有什么好吃的,每一顿供应的饭菜基本一致:青稞馒头、土豆和大白菜。偶尔一顿的加餐是青海湖里的鲜鱼,但想要获得鲜鱼,人们要冒着生命危险。基地总指挥李觉将军组织了一只捕鱼队,自造了两艘捕鱼船,在青海湖没有结冰的日子里会带队去湖上打鱼给基地的同事们加餐。有一次,他们打完鱼准备回基地,但又想多打一点,于是临时决定在湖上多待一天。不料,当晚遭遇了降温,一夜之间湖面就冻上了。情况非常危急,船卡在湖面上无法移动,锋利的冰剑扎入了船底。船的底板只有5厘米厚,冰再扎得深一些就会刺穿船底,到时候整船的人都会掉入冰湖中,很可能会全军覆没。船员们将船上所有能搬动的东西砸向冰面,以期破开冰面继续前进。不幸中的万幸,直到他们平安将船开到岸边,船底都没被刺穿。

高原上的供应有限,外界的补给也很难进来。事实上,许多来到这里工作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实际工作是什么,少数知道工作内容的人甚至要改名换姓,数十年不得归家,就连通信也受到了严格的管控。在基地,不同厂区的人们也不能交流和互通有无,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最高级的机密不被泄露。

时间倏忽而过,如今的金银滩不再是军事禁区,清除或掩埋了所有危险物品后,草原恢复了原本的美丽风貌。但就连时间也掩盖不去的,是前前后后数万解放军战士和科研人员为了研制核武器付出的汗水和牺牲,他们撑起了民族和国家的一片天!

猜你喜欢核弹炸药原子弹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百年潮(2018年6期)2018-06-22沙特王储:“若伊朗造核弹,沙特必跟进”环球时报(2018-03-16)2018-03-16菲矿山惊现数万枚炸药怪“中企遗弃”环球时报(2016-08-15)2016-08-15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环球时报(2010-01-08)2010-01-08伊朗否认测试核弹关键部件 环球时报(2009-12-16)2009-12-16俄演习用核弹击退入侵者环球时报(2009-11-03)2009-11-03训练有素的狗知识窗(2009年8期)2009-09-05炸药的威力为什么很大物理教学探讨·初中学生版(2009年3期)2009-05-13原子弹中国青年(1949年7期)1949-08-17

推荐访问:揭秘 中国第一个 基地

《中国第一个核基地揭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