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电视剧

时间:2021-09-28 11:51:24 浏览量:

 为什么是电视剧

 王晓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2 年 09 月 12 日

  13 版)

  也许很多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会觉得很奇怪,一群明明知道自己是门外汉的人,为什么要举办这么一个规模不小的会,专门来讨论“电视剧热”?

  各人有各人的理由。我的主要是两个。

  首先、想从这个角度去了解社会。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这些结构的再生产过程,都和 1990 年代以前完全不同了。从文化的角度说,今天中国的支配性文化,它的生产机制,它和社会上其他不配合、不服从的文化力量的冲突方式,也跟二、三十年前完全不同。糟糕的是,我们虽然每天都被卷入这些巨大、常常还很剧烈的变化,越来越深刻地被它们改造,我们却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变化,不知道它们的成因是怎样的,它们要把我们带向何处。就在意识到这个糟糕,焦虑日甚一日的时候,国产电视剧大热起来,引发资本动向、市场规模、政府应对、社会心理、行业体制、媒体运作等各个方面的迅速变动,拼成一块巨大的屏幕,清晰地呈现出今日中国的支配性文化及其生产机制的复杂运作,我当然要伸过头去,盯住看了。

  其次、想从这个角度去探究良性文化的生机。最近十年,电视剧成了一个聚焦点,资本、技术、公众视线、人才、政府管制…… 各种力量纷纷涌入其中。出乎意料的是,就在这些通常令人不安的“涌入”大规模展开的时候,社会和人民的向上的精神能量,也开始在其中闪耀光芒。150 年来,中国人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失败,那么多次被推进沮丧和堕落的深谷,但是,一潭死水的下面,依然有鲁迅所说的“地火”在暗暗燃续,一有合适的条件,就会爆发出来,2008 年的志愿者救灾,就是突出的例子。我之所以不避门外汉的隔膜,依然来参与讨论电视剧热,就是想看看,那些引发巨大反响、本身也堪称出色的电视剧,例如《蜗居》、《潜伏》和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否表现了“地火”的一次新的爆发,或者它的一种新的表达?

  比方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继父》开始,革命军人和硬汉工人,竟然成了每天晚上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注目的对象,这个现象该如何理解?1970 年代末期以来,深受“文革”式惨痛经验困扰的人民大众,一直紧跟知识精英,愈益明显地疏远这一类形象,为什么今天改变态度了?是哪些现实状况,从不同的方面促成了这个改变?可不可以说,这些电视剧的热播,是 20 年来第一个大规模的征兆,显示了公众对于越来越资本主义的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于别样未来的模糊要求?

  再比方说,《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一群衣衫褴褛的“炮灰”,那样持续地吸引千家万户的关注,这是否意味着某种弱势者尊严意识的再度复苏?从半信半疑地自居为国家“主人”和革命“接班人”,到情不自禁地仰望“成功人士”,奉其为想象人生的唯一楷模,中国民众的自尊之心,可说是迭遭戏弄和摧残,一路下坠。这些年来,一面经受贫富悬殊的社会分层的重压,一面却不自觉地继续以“新富人”式的标准看待世界,普通民众和青年人的精神赤贫,应该是到了极限吧。物极必反,中国的民众,不可能长久地如此匍匐在地,受够了“高富帅”的横行,就有“屌丝”论揭竿而起,那一群“炮灰”在美式钢盔皮靴的精英军官的蔑视下,逐渐站直身板,最终气壮山河的故事,是否也是这揭竿而起的挣扎的先声?

  不过,上述两个动机要做的事情之间,是有明确的先后关系的。只有大致看明白了这些年电视剧生产机制的变迁和运作,掌握了造成“电视剧热”的多面原因,你才能判断,这个“热”是否——或者,说得乐观一点,在多大程度上——构成了

 某种可供促进文化进步、因而该紧紧抓住的社会心理的契机。前面的功课不做好,后面的一切都谈不上。

 不少论者已经有对这“前面的功课”的理解,共识已经相当清楚:电视剧不是小说,也非孤立的文本,它不能只是被当作小说那么读,更必须被看成一套相当复杂的运行机制,在各种有形无形的制度约束之中,弹性膨胀,灵活多变。在这里,我试着列出三个方面,它们也许是展开机制分析时可以初步着力的地方:

  其一,目前中国的电视剧生产,大体还是多方交易与角力、混杂了多个动力和空间的,但是,相比其他各方,日益逾越国界的资本市场及其运作逻辑,和逐渐熟练地交替使用审查和投资这硬软两手的管制系统,无疑是力量最强的两方:我们该如何描述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比如,在多大的程度上,它们还能继续被有效地理解为交易/角力的两方?是否有某种类似“互相持股”、乃至重合/共生的部分,已经开始快速扩展了?这对整个生产机制的演变,又意味着什么?

  其二,资本逻辑对电视剧生产机制的整合作用越是深入,这套机制对观众心理——及其背后的社会情绪——的反应就越灵敏,越能主动参与对这个心理和情绪的潜移默化。问题是,这个主动反应的封闭程度究竟有多大?在最近十年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下,是否有——或者更准确地说,有哪些——其他机制以外的力量,自觉不自觉地借了这个主动反应的力,也加入进来,因而部分地改变了潜移默化的某些趋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是什么样的力量?它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凭借哪些条件发挥作用的?这些条件能维持多久?……

  其三,到目前为止,中国电视剧的生产机制一直在变,比如,十年前那种以制作为中轴、颇有几分类似农贸市场的状况,正快速被一种以播映为中轴、由预定带动制作的方式所取代。这是否意味着机制运行的有机程度的大幅增强,和随之而来

 的自由空隙的同样剧烈的减少?从另一面看,当人们惊愕于一些电视剧的单集售价居然超过 200 万元的时候,情形其实已经急转直下,许多电视剧的单集售价降到了5 万元以下!如果电视剧生产越来越如同股票交易,也开始坐上过山车了,这对整个机制日益有机化的趋势,又意味着什么?

  面对电视剧热,我有太多的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今天这样的电视剧热还会继续多久,会不会有别的“热”素,同样快速地在电视剧上爆发,引发别样的电视剧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电视剧是今日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一种“文艺”活动,每个关心中国文化和社会走向的人,都该注意它。

推荐访问:电视剧 为什么是

《为什么是电视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科学专题,,麦彩燕 下一篇:标题: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