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要从“心”出发

时间:2021-10-27 17:06:16 浏览量:

陈丽

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家校沟通、家校联姻、家校共育、家校牵手等,有助于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生命成长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重视家校沟通、研究家校沟通、实践家校沟通。家校沟通有助于提升班主任教育教学的整体效能,正如现象学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说,“教育学总是深深地凝结在大人和孩子关系的本质当中”。那么,在班级管理和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应该如何进行家校沟通呢?

一、尊重———家校沟通的原点

德国当代杰出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人的交往行动具有“三真性”,即“真诚性”“真实性”“真正性”。在家校沟通中,班主任要秉持“交往行动”精神,尊重家长、理解家长、与家长协商等。家长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脾气,有束手无策型家长,有过度溺爱型家长,有放任不管型家长,有脾气暴躁型家长,有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型家长等。面对各种类型的家长,教师在沟通中就要讲究一定的艺术、策略等。其中,尊重应当成为家校沟通的原点。

很多班主任,将家长找过来后往往是“教训一番”,或者“居高临下,导致家长反感”;
或者“小题大做,激化师生矛盾”;
或者“狐假虎威,显示自身的无能”等。比如有班主任對家长颐指气使,导致家长在班主任面前唯唯诺诺,而一离开,家长就说出内心的大实话:“某某某班主任,将我看成他学生,他以为他是谁啊?”显然,这样的家校沟通,不仅不能起到正向效果,而且副作用不少,使得家校沟通没有真正走进家长的心里,其效果可想而知。不仅如此,这样的家校沟通还引起了家长的反感、厌恶甚至陷入对立的境地。因此,在家校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将学生家长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家长平等对话,换位思考。如此,建立与家长平等的“我与你”的关系,让家长融入其中。只有这样,班主任的建议和意见,家长才能真正听进去,并逐渐采纳。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当家长与班主任意见不一致时,班主任要认真地倾听家长的倾诉,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去换位思考,从而获得对家长某些观点的共情、共振、共鸣。同时,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家长进行引导,让家长也能站在班主任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此,将自身和家长的心灵相互接近、融合,就能取得家校沟通的良好成效。

家校沟通只有从“心”出发、从“心”开始,才能让班主任与家长建立“共同体”的伙伴关系,班主任才能深入家长的内心世界。作为班主任,要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在沟通中,班主任对家长要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苛刻;
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怨恨;
多一分真诚,少一分虚伪。在沟通交往的过程中,只要班主任和家长本着真诚合作的愿望,心向同一个育人目标,就一定能转化学生的问题行为,就一定能将学生引入好的学习生活状态之中。

二、协商———家校沟通的支点

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沟通的主要方式就是对话、协商,从而让对话、协商双方形成共同的视域、视界,达到一种视域与视界的融合。因此,对话、协商应当是家校沟通的支点。当下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因此,除传统的家访、信访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借助电话、短信、微信、QQ、作业小管家等工具、载体与家长进行常态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让自身的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对话、协商是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展开的。过去,很多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沦落为“告状型”“诉苦型”“撒气型”“指使型”等角色,这样的协商往往注定要“流产”。真正的家校沟通应当是一种助力。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从班主任发出的第一次短信、从班主任召开的第一场家长会等开始,家校沟通就已经展开了。换言之,家校沟通既可以非正式交往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正式交往的形式出现。对于学生存在的客观性问题,班主任要引导家长进行客观性的分析,要本着人文关怀、人性关怀的精神指导家长。在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接地气”,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用和蔼、真诚的态度与家长对话,事例要生活化,道理要深入浅出,语言要平实。在对话时语气、态度要和气,说话要面对笑容,话说得要委婉等。只有让学生家长感同身受,意识到班主任是在想办法教育管理自己的孩子,家校沟通的目的、效果等才能落到实处。当家校沟通出现分歧、异议之后,要求同存异、谦和包容,从而消除家长心中的沟通障碍、困惑、迷思等。当遇到家长的偏激、过激言辞时,要保持理性态度,要保持冷静的心态,谦和包容,审时度势,以适当的方式来渗透、融入沟通意图。

总之,在对话、协商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将好的对话弄巧成拙。要增强对话的信度,提升沟通、交往的亲和力,从而让家长信赖班主任。只有这样,家校沟通才能成为提升班级管理和教育的载体、媒介,才能成为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班主任,要用更接地气的方式与家长对话、沟通。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步调一致”,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

三、肯定———家校沟通的落点

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讲究艺术。正所谓“批评用电话,表扬用喇叭”。班主任不仅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品德,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等。要将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家校沟通的中心,正如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家澎所说,“孩子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一个学校只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的竞争力,但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家校沟通,难免要谈及分数,但一定不能以孩子的分数作为中心、核心,而应关注学生的整体性的生命发展。

在家校沟通中,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绘制成长的蓝图,帮助学生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要给学生实现自我的人生梦助力。为此,班主任在沟通过程中,不能将着眼点仅仅放置在学生的瑕疵、过失、错误等方面,而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充分发现、发掘学生的优势智能。这样,学生一方面会积极补短板,另一方面会积极地发掘、彰显自我优势,这些优势可能就是学生将来的特长、未来的人生路标等。这种肯定,这种对学生闪光点的发掘、放大,能不断地激励学生、鞭策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正如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所说,“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做事的动机之一就是渴望伟大”。充分发掘、肯定学生的长处,将之作为学生的奋斗目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沟通,不是将班主任的教育意图生硬地、强制性地提出来,不是以命令式的方式提出来,而是要求班主任审时度势,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渗透、融入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之中。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家长、心中有家庭,只有拥有这样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家长沟通。

家校沟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面对“抗拒型的家长”“消极型的家长”“两面型的家长”,班主任的家校沟通要讲究策略、方式、方法。为此,班主任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要成为一个“多面手”,成为一个“杂家”。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解;
多一分主动,少一分被动;
多一分思考,少一分鲁莽;
多一分等待,少一分失望;
多一分智慧,少一分压力。只要我们注意方式、方法、技巧、策略,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家校沟通就一定会富有成效,更加轻松,走到家长心中。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协商家校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上半月(2020年11期)2020-11-17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家校关系江西教育A(2018年10期)2018-12-27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艺术浅谈新课程·小学(2018年4期)2018-07-05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布达拉(2018年3期)2018-05-14人大协商研究综述人大研究(2018年4期)2018-04-19人兽表演作文·初中版(2017年4期)2017-04-18北京市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年7期)2016-08-15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党的生活(黑龙江)(2014年12期)2014-12-15放松绷得太紧的“弦”,才能弹奏出“凯旋交响曲”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23期)2011-12-20

推荐访问:出发 沟通

《家校沟通要从“心”出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