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故事合集10篇

时间:2020-07-18 23:20:22 浏览量:

 驻村扶贫故事合集10篇

 【篇一】 依稀记得我到xx村的第一天,干旱了几个月的草籽地就迎来了一场大雨,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兴许预示着xx村将通过两委干部和我共同的努力,变得越来越好。

 刚来到岗位上,确实有很多不习惯。因为农村的特殊性,“两委”会、村民代表会都得放在晚上开,而距离城镇二十公里的xx村不要说夜晚,就连白天都没有直达的交通工具,我也就自然而然开始了我的“住村”工作。到岗之前,我怀着满腔热情,我说我要回来建设家乡,我想真真切切的看到自己为家乡的人民做了些什么;到岗之后,我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平日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做材料与录系统上,枯燥繁杂的工作渐渐让我迷失了初心,我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安静下来思考,在践行初心这条道路上我究竟走了多远?偶尔闲下来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和我一起毕业的勇敢追寻自己梦想的小伙伴们在践行他们初心的道路上现在已经越走越远了,而我在践行初心的道路上似乎仍然止步不前。

 值得庆幸的是,我是一个擅长自我安慰的人。成年人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经常会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一些当下需要发泄的情绪,记录一些当下切身的感受,记录一些催我奋进的话语,每当我遭遇挫折或者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总是默默的告诉自己“这是党组织在考验我”——自己对自己委以重任,靠着这种自己给的“使命感”,我越发的热爱这份工作。心态决定工作的方向,快乐决定工作的价值。为了让村里给我安排的稍微有点“简陋”的宿舍住起来舒服一点、温馨一点,我对它稍加装扮——贴了墙纸,“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在心中种一片绿洲,就永远都是绿意盎然。

 在村里工作中,我经常会跟着xx村两个书记、“两委”干部、报账员走街串巷,了解村情民意,慰问贫困户、为老党员“送学上门”等都让我切身感受到“为人民服务”这份工作的快乐;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跟着“两委”干部们查看各项工程施工情况、进展,让我看遍了xx村的山山水水,我时常会拿起手机对着蓝天白云拍摄,对着绿水青山拍摄,感叹工作的xx村环境的美好。

 从一开始村民们议论纷纷“这个女孩子是谁?”,到现在路上遇到村民会和我打招呼“今天来的还是昨天来的啊?”“吃饭了吗?”,记得有一次一位还不知道我的老奶奶询问身旁的大姐:“这个女孩子是谁啊?我好像见过她好几次了”,大姐笑呵呵的对她说:“你不知道啊?这是我们村的村官小李,每周都会来村里工作,帮村里做了很多事呢。”我听了心里暖暖的,这种努力能够被大家认可的喜悦难以言表,我却铭记于心,这大概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我时常会在做材料之余,在村里走走逛逛,拍一些照片,写一篇简报,放在我们的“水美xx”微信公众号上,记录xx村发展的点滴事迹。从“水美xx”微信公众号开通至今,累计发布了27篇推文,阅读次数累计达到22160次,阅读人数累计达到11111人次,分享次数累计达到550次...... 看着xx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的日新月异,听着群众越来越多的点赞、好评,我觉得大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为自己是其中一员而感到开心与骄傲。那些重复整理材料感受到的倦怠,那些加班到深夜袭来的困意,在我践行初心的道路上已经不算什么了。

 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与否。面对这样一份热爱的工作,我更应该要尽心尽力,那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篇二】 2018年年初,我被组织安排到xx镇xx村,负责包联贫困户孙卜浪家。他家4口人,孙卜浪患有慢性病,常年药不离口。妻子身体瘦弱,智力三级残疾。一双年幼的儿女正在上学,日子过得非常窘迫。

 当了几年“双万”扶贫干部,我深知,扶贫不仅要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还要走进他们心里,用心用情,为贫困户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孙卜浪的儿子今年上幼儿园,正是充满好奇的年龄,他非常喜欢看小人书,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家里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于是我将儿子的小人书带给他,小不点欢喜的不得了。女儿上二年级,和所有女孩子一样,喜欢穿漂亮衣服,我就发动同学和热心同事,收集到一些小姑娘能穿的衣服送给她。孙卜浪妻子高兴地说,那段时间,孩子每天早晨都欣喜地试穿“新衣服”,特别开心。

 2018年12月初,孙卜浪生病住院,我带着水果、牛奶等慰问品赶到医院看望,嘱咐他不要有心理负担,安心养病,家里的事交给我。还没走出医院大门,我就收到一条短信,是孙卜浪发的,只有两个字“谢谢”。虽是简单的2个字,但对平时不善言谈、老实本分的孙卜浪来说,能说出口是何其难。我连忙回复信息,让他安心养身体。

 一年前,我走进孙卜浪家时,全家人不善言语,沉默以待;一年后,我们有说有笑,融洽的像一家人。如今,每当和同事聊起扶贫,我都会脱口而出,“我们家如何如何”,同事调侃我“入戏太深”,不自觉就把“我”变成了“我们”。

 连续干了几年扶贫工作,我对这项工作的理解是:“当修行善道,为后世桥梁”。干部就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要当好这个桥梁,就要真正带着感情,走进贫困户心里,才能事半功倍。

 【篇三】 6月3日晚9点,夜幕笼罩大地,杭锦后旗沙海镇xx村村委会周边一片沉寂。

 xx村第一书记xx和2名驻村工作队员就住在这里,他们此时正和村干部们商量着第二天的工作安排。白天盯项目,晚上忙入户,然后几个人再坐下来解决问题,这是xx固定的驻村工作模式。

 自2017年6月,杭锦后旗交通局公路股股长xx到xx村驻村以来,没人记得清大伙儿在xx的宿舍里开了多少次会了,但村民们都明白,只要深夜这里灯火通明,第二天准有很多活儿要干。

 一边开会,一边干。干着干着,村里就发生了变化,就有了现在的新气象…… 住在村里才能走进老百姓心里 xx村距陕坝镇只有十几公里。这点距离,对于有一手驾车好技艺的xx来说算不上远。

 按理说,每天在村里忙碌完,xx都能赶回陕坝镇的家里睡个安稳觉。可xx却没这么做。用他的话说,驻村就要有驻村的样子,必须要沉下来、深下去。“每天早晨来了,晚上就回去了,老乡们就会觉得你就是来走走过场。只有做到和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才能走进老乡心里,他们才会把你当成自己的家里人,才会掏心窝子地和你说真心话。”xx说。

 在十二组脱贫户xx家,xx的这席话得到了印证。当xx一行刚到他们村,他远远就和xx唠起了话,“姜书记,又来和我们打扫卫生来了,一会儿收拾完了你回家来坐坐。”“哦,咱们先把这点垃圾铲在你三轮车上,你好经常和这几个党员把咱们村小油路打扫的。”xx和xx一边干活儿,一边嘘寒问暖。待清扫结束时,xx又和xx说:“这两天羊价还挺好,你家在养殖场养的那些羊膘咋地的,饲养上有甚困难没?”“都挺好的,你放心哇。你这住在村里,晚上有时间多过来串门来。”简单朴实的话语中,也让记者深深的体会到了驻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亲密关系。

 “从姜书记来的第一天,他就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家,白天入户、跑项目,晚上回来开会、总结,整个就连轴转的了。前两天他老父亲住院了,姜书记都没耽误一天工作,就利用午休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去医院看了看,下午又直接来村里了。”xx村党支部书记乔萍说起xx来称赞不绝。

 xx认为,要让老乡跟着你干,首先必须得信任你。他只要有时间,就会拎着工作包,反反复复地挨家挨户入户,为村民们传达最新的政策。家里有孩子的贫困户,他就把侧重点放在教育扶贫政策的解读上,家里要是有老人,他就会重点讲健康扶贫……时间长了,xx便成为了村民们的免费顾问,谁家有个事儿,第一想到的绝对是这位平易近人又耐心细致的第一书记。

 脚踏实地把好事办到老百姓的心里 农村长大的xx对农村有着难舍的情结,从驻村第一天开始,他就把老乡们当亲戚相处,也立志要把这里变成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他找路子、发展产业,竭尽全力为大家办实事、做好事,全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xx村有一条长4公里的党员支沟,村里5个小组5000多亩耕地的退排水都要汇到这里。这两年,支沟里杂草丛生,淤泥废水几乎填满沟渠,每到农作物浇灌季,支沟不但排不进去水,反而倒流在周边农田里。“咱们这的地本来盐碱也厉害,再加上排干倒排和阴地,庄户可受影响了,每年因为这个闹矛盾闹上访的也多了。”二组村民李金云说,他家的十几亩地离排干就不远,这两年因为这条支沟没少烦心。

 在听取村干部意见,走村入户了解老乡的需求后,xx积极和所在单位交通局联系,于今春开始雇佣机器清淤泥、挖排干,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每天要往渠上跑好几趟。如今这条纵深2米多的支沟已畅排无阻了。“谁看了现在这排干不说好?这对我们庄户人来说可是大好事哇,我这地种甚也不受影响了。”李金云高兴地说。

 在一年的时间里,xx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xx村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群众富裕的道路。他田间拉家常,宿舍里议发展,跑部门,拉项目,甚至把自己多年的人脉关系也搬到了xx村的脱贫攻坚中。“这50节涵管到位了,咱们议一下咋安好了?”“和付和平那再好好谈谈黑驴养殖的事,让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先养起来。”“这两天再和枸杞合作社对接一下,看看在采摘和收购中对贫困户能有甚优惠没?”……这又是一夜的灯火通明。

 工作时的xx,像停不下来的机器,似乎不知疲倦。家里的事也几乎都落在妻子身上,“他回来一趟也全是念叨的贫困户的事,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你问他哇,他肯定还不知道我是教几年级的了?”xx的妻子是一名教师,说起xx来又气又无奈。“谁让我是第一书记了!”xx笑道…… 【篇四】 “教育精准扶贫”这场春雨,洒进了无数辍学孩子的心中。在这初春季节,我和xx老师于3月8日踏上xx镇麒龙村的弯弯山路。

 走访调查中,得知该村有一名叫xx的女孩多年辍学在家,于是我们决定要迅速找到这个女孩。一路跋涉,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女孩的家。门敞开着,简单的家具,略显杂乱,门口靠墙摆着一排陈旧且积满灰尘的木沙发。墙上贴着一张大大的信息卡,一看就知道有很多资助者在帮助这个贫困家庭。正墙上挂着一张40来岁女人的遗像。见有人来,一位身形佝偻、步履蹒跚的老人从里屋走出来。她小心翼翼地扶着门框,另一只手不时地捶着腰,时而咳嗽几声,我赶紧上前扶着。原来,她就是辍学女孩xx的奶奶。

 “我们是来接xx回学校读书的。”我迫不及待地说。

 “她不会读了,她犟得很……”奶奶无奈地摇着头。

 奶奶告诉我们xx就在对面串珠子。我沿着奶奶指引的方向寻过去,果然她和一群中年妇女围坐在一起,正埋头干活。我拍了拍她的肩,轻声问道:“你就是xx吗?”她没理我,继续干着她的活,旁边的人也不作声。“我是你原来学校的老师,你能跟我回去一下吗?”她总算停下了手中的线,慢吞吞地站起来,扯了扯衣角,我挽起她的手,她很快就松开了,低着头,回去了。看着她的背影,这个女孩的个头比我还高出一点点。

 “哇!xx长得真漂亮,水灵灵的。”刘老师笑着说道。“xx,今年多大了?”奇怪的是,xx一直低着头,一声不吭,拘谨地时不时抬头瞥瞥我们。

 奶奶摇摇头,长叹一声,“哎,今年快满15了。” “乖乖,怎么就不想读书呢?学校生活多有趣呀!”我话还没说完,xx便起身躲到里屋去了。接下来,我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心想:这女孩怎么这样怪?问到奶奶的身体,她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自己腰椎间盘突出。言谈之间的担忧全然没有考虑到她自己的身体。此时,奶奶又一声哀叹,讲起这个不幸家庭的故事。

 xx的爸爸一直在外务工,妈妈在家含辛茹苦地带着姐妹俩,大姐已出嫁多年。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2月,xx的妈妈被诊断出宫颈癌晚期。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原本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看着被病魔折磨的妈妈,性格内向的xx整天就在家哭闹着不肯上学,任凭学校领导、老师多次来家里劝说,xx就是不听。父亲为了生计,也甚少回家。病危的妈妈曾劝说她回学校读书,但无济于事。10月,妈妈撒手而去。从那以后,xx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不久,爸爸又重新组建了家庭,这让年少的xx更是无依无靠,更加怀念逝去的妈妈。奶奶也曾试着劝xx回到学校,没想到xx总是抱着妈妈的遗像号啕大哭,以死相逼。此后,奶奶再也不敢提上学一事。

 听到这里,我感到毛骨悚然,内心更是五味杂陈:同情、忧虑……我在昏暗的里屋找到了xx,她早已听到奶奶说的一切,双手不住地揉着红肿的眼睛,我伸出手想抱抱她,她用力地推开了我,一溜烟跑得很远很远,直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第一次劝返就这样无果而终。

 第二周的一个下午,我和刘老师再次来到xx家,但门是紧闭的,向邻居打听才知道她和奶奶一起出去了。失望的我并没有放弃,第二天,我一上完课就马不停蹄地赶往xx家。半路上,我突然发现xx正在路上走着,我兴奋地叫住了她,她面无表情,愣了一下,又立即转身向前跑去,正当失望的心情涌上心头时,xx回来了,并配合我回到家里。一到家,她首先端出椅子,又拿起一块抹布轻轻地去抹沙发上的灰尘。我连声夸赞她懂事,终于换来了她莞尔一笑。“真不想回学校?难道你以后就不怕后悔吗?”她低下了头,我随后又向她和奶奶宣传了现在贫困生入学的许多优惠政策,她似乎对我说的道理都不感兴趣,只一个劲地卷她的衣角。我又继续对她说:“我们校长讲了,你现在返校,可以选择年级、班级,戴老师教四年级,你如果喜欢我和刘老师,我们一定会欢迎你的。”交流中,她开始时不时地用眼神回应着我,看着她的一点点改变,我更加坚定了信心,我要把她当成是自己的亲人,用爱和坚持去感化她,直到劝返她回到学校。

 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渐渐地,xx开始接纳了我们。

 4月8日,上完第一节课后,我们带着教委捐赠给辍学学生的爱心书包,再次来到xx家。这时她姐姐也刚好在家。我一放下书包,就把xx从对面叫了回来,只见她头发凌乱,穿着打底裤,脚上穿着一双手工勾织的毛绒拖鞋。我拿着这粉红的、崭新的书包,一件一件地把书包里的物品展现在她面前。有粉红色的闹钟、多功能文具盒、十几支笔、直尺、橡皮、本子,一本《少年刘伯承》书籍等。xx看着这些礼物,极力想掩饰脸上的喜悦。当我像变魔术一样拿出最后一件礼物——皮球,她终于开怀大笑起来,那是我这么久以来第一次看到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幸福,那么自在。

 “走吧!背上书包,跟我一起回学校吧!”我赶紧趁热打铁。

 “快去把鞋子换了。”姐姐兴奋地说着。她居然没有拒绝,反而转身走向房间。不一会儿,xx便换好干净的裤子、白色的鞋子,刘老师一边整理着她的头发,一边说:“对嘛,这才是好样的。”看着xx那依旧天真、依旧向往学校的眼神,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就这样,xx腼腆地背着新书包,在我们的陪同下,迎着朝阳,走出了家门。

 xx返校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像风一般地传到了学校。邓校长早早地在校门口迎接。一番真诚地沟通,xx坚持在我们班读书。一进教室,我高兴地告诉孩子们:“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好高啊!好高啊!怎么这么高?”孩子们七嘴八舌道。是的,她比我们班的孩子高出了一大截,毕竟相差了四五岁。

 短短的一天下来,xx不仅适应了正常的上课学习,还很快地融入到这个陌生的班级。下课时,你会看到她和同学们愉快地跳着绳,虽然不怎么会,但孩子们都争着教她。激动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我赶紧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幸福难忘的时刻。

 第二天,我刚走进教室,就听见xx在大声地叫我:“戴老师。”那是她第一次叫我,简直让我受宠若惊,那声音是多么地清脆悦耳,瞬间幸福感爆棚。我走过去摸了摸她的脸蛋,刮了刮她的鼻子,“你的声音真好听,多有礼貌的祁祁。”她迅速拿出作业本让我检查,虽然一行行的字是那样的稚拙,但可以看出她写得非常认真。

 接下来的日子,xx带给我的惊喜更多了:每天主动把作业用小视频发给我;课后跟同学下棋;很快学会了我们大课间的扇子舞;我们班全体孩子参加的读书节活动展演,她总是积极排练,投入地表演;全校家访再次来到她家中,她早已沏好了热腾腾的茶,毕恭毕敬地放在桌子上,沙发上也被她擦得干干净净,连声说着,“戴老师请坐,戴老师请喝茶。”奶奶热泪盈眶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语;我到附近的同学家做家访,xx主动要一路陪着我…… 在这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用爱的执著改变了xx,她也用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着我?有她在班上的日子,我对学生温柔了、亲切了,孩子们更喜欢我了,学习兴趣也高涨了不少。是xx让我真正体会到校园有爱,有爱才有教育。原来教师的幸福感,如此简单,如此美妙。

 【篇五】 xx,xx镇政府党政办主任,在他包户扶贫时,有一户贫困户叫xx,67岁了,是一个文盲,说话含糊不清,无法沟通困难,一个人靠着低保金和养老金生活,自己只会做一点饭,平时的衣物都靠远嫁的一个女儿一个月来帮忙洗一下。

 每一次到她家走访,她只是一句话“你们来了”,剩下的只是呵呵地笑。询问她的吃穿用等,还是呵呵地笑,什么都不说,村干部说她的精神有问题,这样子已经很多年了,平时根本就没人理她,她也不和任何人说话,只是邻居看她可怜,时常接济一下,关注一下。

 贫困户的情况让人心酸,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只能靠低保兜底,根本没有很可行的帮扶措施,每次到她家走访,史景尔都会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什么,来干什么,她仍旧是呵呵地笑,一句话也不说,仿佛我的不存在,一度让他产生放弃的心理。但是,每一次走访,还是不忍心将她家拉下,送米、送面、送油,送白糖、送风扇,帮她家打扫一下卫生,整理一下门前的杂物,维修一下破旧的门窗,尽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去帮扶她。

 记得那一次,我试着问她,你知道我是谁吗?谁知道她竟然说话了:“你是公社的干部,是来帮助我的”。让我十分惊喜,我接着问,:那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她直接说知道,你叫“洛洛”。在一旁的村干部都笑了,没想到xx竟然能记住。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到。扶贫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你认认真真、真心实意去帮扶,群众会记的你的。

 【篇六】 2017年6月,我成为了一名第一书记。一年来的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种种经历,所见所闻,给予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也为我留下了人生难忘的一页。

 记得一开始到了xx村,便和新上任的村主任,商量好了工作计划,就开始挨家挨户的开展入户走访,有时候脚底板心都走得生疼,有的家你去调查时候,人家去干活,只有算好了时间村民在家的时候再去调查;早上吃了早点,有时候要到晚上才有饭吃。为了尽快调查清楚xx村的贫困户基本情况,起早贪黑地工作,调查好了又认真的填工作汇报表,一项项核对数据。有时候饭都忙不得吃,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收集汇总数据。终于通过3个月的时间,全村140户的贫困户的情况有了个基本的了解。

 在走访过程中,刘某甫家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来刘某甫家里,我看到两个孩子在土院坝里玩耍,正说“有人在家吗?”只见两个孩子迅速的往屋里走,只是大一点的孩子仍然爬行,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直立行走。这时,屋里走出来一位老奶奶。我给奶奶介绍了我自己,奶奶也不说话,和她交流了很久,她也不回话,我只好跟社长打电话求助,叫他来刘某甫家里。

 通过社长对家里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才得知,孙子叫刘勤(化名),今年5岁,早在2015年的时候,独自在院坝与公路交接的地方玩耍的时候,被路过的车辆撞伤了下肢,导致现在不能直立行走,只能依靠爬行。孙女叫刘菲(化名),今年3岁。两个孩子都未上户口,因为母亲的户籍问题导致,父母没有办理结婚证,生育孩子的时候也没有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在我与社长的谈话间,我发现奶奶的眼角有些湿润。他们的房屋有些破旧,家具简单,小小的院子,显得有些杂乱。我一直在脑海里勾勒他们一家人辛苦的生活状况,家里两个老人的身体不好,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而且儿媳妇已经怀有身孕,面临生产,想象着刘某甫的儿子刘某军需要一边要做农活和打工挣钱,一边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双老,还要担忧孩子。生活的压力一直让这家人笼罩在愁云的阴影里,让他们绝望又无助。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同情、忧虑、敬佩。我们常常赞美破茧而出的蝴蝶,悬崖边绝壁上生长的盛开的鲜花,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力量。而现在,在这个家里,我也看到这种力量。看到了一个父亲在久病的剧烈痛苦中镇定如常,看到了一个母亲默默的承受生活的困境。她的身上所带有的坚强和勇敢,这些力量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的祖祖辈辈流淌的百折不挠的血液里。谦逊,温和,坚忍不拔,广大劳动人民的身上总有这样闪光的品质,带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刻画人生的画卷。

 这时,我顿时脑海想到的就是,我要把这家人的情况发到我的朋友圈,让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很快,我收到了朋友们的回复,后来也收到很多来自朋友的捐赠,有钱财,衣物,玩具等等。

 我试着了解他们的经历,了解他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思考着种种能够帮助他们的方法,医疗费用花费了不少的钱,现在还欠着债,我向他们讲解了大额医疗补贴政策;向他们讲解了特殊病证的办理条件和流程;上户口的政策也跟他们提及;种植养殖技术上的培训以及农业上的各种补助也全部告知他们……对于能够享受到的扶贫政策,他们特别感恩,嘴里不停说着感谢。他们微笑的脸庞上,眼神真挚而又清澈。2017年10月的时候,也通过亲子鉴定,帮助孩子解决了户籍问题。

 通过这家人,能够见微知著的感受到更广阔的农村,许许多多向他们一样伟大的劳动者就在土地上耕耘。他们勤劳,善良,坚强,乐观。不因贫穷而自卑,不因无助而彷徨。学着把自己看成他们中的一员,换位思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我常常在想,面对一些处于困境的人,我们应该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亲人,我们要帮助的人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相同的炎黄子孙的血脉。

 一次次的下村走访,和村民有了更多的交流,他们总是在夸赞现在的社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称赞共产党千般万般的好。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与日递增,充满希望,因为政策也越来越好。

 在扶贫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到劳动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以至于在我的人生中,树立起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在他们身上,我学会了百折不挠,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何其之多,只要携带一颗坚持的心,荆棘遍布,也阻挡不了前行的脚步。

 【篇七】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代县令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为民情怀,一直激励着后人,《管子》也记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当前,中共中央开展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役就是最大的顺民心工程,为民好政策。

 2015年,按照统一部署,我带领扶贫队员走进贫困村,针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差、村民的身体状况不好(患癌症的就有十来个)、自然资源贫乏、缺乏劳动技术等缺陷,我主动与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和村支两委一道共同研究致贫原因和帮扶对策,寻找脱贫路子。五年的扶贫之路,没有轻松写意,只有担当与奋斗。回想起与贫困户交往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唯有用心,精准扶贫才有保障;唯有动情,精准脱贫才有希望。

 一、家境贫寒不可怕,志气贫穷不可扶 刚走进贫困户xx家,三个孩子的境况让我震惊,“两个弱智,一个先天性疾病”,要说养活一家,以xx夫妇的吃苦精神,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要想把三个孩子的病治好,并培养成人,那可要付出一番代价。我通过多方努力,为三个孩子寻医求药,联系政府职能部门,为其寻找扶贫、救助政策,同时,我本人也力所能及地给予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树立xx夫妇脱贫致富信心。2016年9月初,是xx父亲的60大寿,老人家一直在冷水滩住院治疗,耗尽了家里积蓄,听说所有亲戚要为其祝寿,我立即到医院看望老人,为其送上了祝寿的酒水、慰问金和三个孩子的学习用品。所有亲戚都被感动,xx夫妇当众表态,“唐政委,请你放心!我家里虽然贫寒,我夫妻俩坚决做到穷不失志,一定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尽快脱贫致富,把家庭搞好,把身体搞好,不给政府添麻烦。”家庭贫寒可以改变境况,而意志消沉了,用什么办法也无法改变。

 二、深入群众知疾苦,方得民心志成城 接履桥街道尚木井村的基础设施非常差,组与组之间的道路还没有修建水泥路,特别是村里的饮水条件差,该村有十余人患有癌症,30余人常年卧病在床,村里的青壮年又没有劳动技术,只能靠外出干苦力维持生机,致使该村成为了省级贫困村。我与村支两委多次深入走访调查,了解村民的家庭状况、生活生产状况以及村里的集体土地的使用情况,积极与交通、农业、畜牧水产以及林业等部门或行业衔接,寻找政策和技术支撑,帮助解决村级企业和个体种植、养殖困难,同时,给村里筹措资金,时至2017年底,我们为村里修建一座“连心桥”,打了一口“思政井”,修缮了村公所,改善了群众办事和生活环境,办起了一个村级企业,培育了一个养殖专业户和几家种植大户,提高了村里的集体收入,解决了村里饮水难、行路难的问题。人心齐,泰山移。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树立起来了,邻里的关系融洽了,整个村里呈现出一片祥和、积极向上的景象。

 三、润物无声云化雨,激励斗志力无穷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脱贫以后的贫困户有许多遗留问题,甚至于政策性问题需要解决,这往往是被遗忘或忽略的地方。凼底乡的桴江村已于2017年之前整体脱贫,为了确保脱贫不脱政策,保证无一人返贫,我们进驻桴江村后,发现一部分贫困户存在“贫困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家害怕再也不能享受贫困户的待遇,存在思想上失衡,面子上过不去的现象。于是,我们要求做到“设身处地激斗志,想方设法解难题”,让贫困户找到心理支撑点,为他们找到了发财致富的路子和信心。

 两年来,每逢农忙、清明节、春秋季开学、春节等重要时节,我们坚持每一个月深入贫困户家里走访,与贫困户拉家常,了解生活生产状况,关注年长、多病贫困户的健康,得到了贫困户、桴江村支两委和凼底乡党委的一直好评。

 我结对的贫困户卜光亮夫妇带领妹妹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两个老人在家,一边照顾两个孩子读书,一边打理着十来亩田地,同时每一年还要养三四头猪、两三百只鸡鸭。每一次走访,我都是在田地里找到他的父母。去年,我第一次走进卜光亮家里时,他的父亲卜宏彬就给我提出一连串问题,“唐政委,我家小孙子怎么没有教育扶贫补助?”“我家的房屋2016年建好,怎么没有危房改造资金啊?”“我家门口的水泥路可否修好?”“我家养的鸡鸭、鱼有补助吗?”为了让老人吃个定心丸,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很中肯地告知:“卜叔叔,只要别人家享有的扶贫待遇,我们家就享有;如果那一项扶贫补助少了或没有了,我去找书记、区长解决,绝不用您去跑路!”然后,我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每一个月去看望一次卜叔叔和蒋阿姨,关心两个孩子的学习,关心两个老人的身体,关心家里的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长势。。。。。。一个个细致入微的感动,一次次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走进了两个老人的心里,走进了这个家。

 今年春节前,卜光亮家里的200只鸡鸭全部长成,仅仅靠两个老人挑着去卖,过了年也卖不完。我立即与朋友们联系了销售市场,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记得卖鸡鸭的那个中午,我带着我的妻子一边给予称重,一边给予收钱,人家还张口闭口叫我“唐老板”,我真没有顾及什么称呼,忙活了三个小时后才去吃的饭。饭局中,卜叔叔感动得说不出话,我送他上车时,他像一个小孩一样哭了,“唐政委,你两老婆太好了,你们比我的儿女、我的外甥还好!”从此以后,卜叔叔逢人就说,“唐政委比我儿子、外甥都好!” 润物无声云化雨,激励斗志力无穷,众志成城传帮带,国富民强一世功。通过五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脱贫攻坚,不仅仅要树立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培养致富的能力,还要培育结对帮扶的信心和责任感,帮扶工作队员要主动走进贫困户,用心用情去感化,真心实意去帮扶,想方设法解难题,脱贫,就是一件小事。

 【篇八】 单位明确我去驻村帮扶,我内心是拒绝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乡下工作二十年了,好不容易进城,又被发配“边疆”;二是从未干过扶贫工作,存在未知的恐惧。但做为一名老党员,既然组织信任,也只得怏怏踏上了扶贫之路。

 第一次驾车进村,崎岖的山路路面只有4、5米宽,多处已有坍塌迹象,路基一边是万丈悬崖一边是挖出的濠沟(后来了解由于资金短缺提质改造工程一直闲置),行驶在这样的路上,我精神高度集中,生怕出现半点意外。人也许是怕什么来什么,前面一台拉危房改造材料的小四轮陷入濠沟动弹不得,后面二台车紧随其后,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此时的我,也想往旁边去!邻村的大娘赶着七、八头牛,艰难地从我车旁经过,小牛们眼神中满是郁闷,大娘边赶牛边喃喃自语“这该死的路”。进村公路提质改造拓宽完成通车时,没有鞭炮齐鸣、彩旗飘飘,但我内心是喜悦的,通过各方的努力路最终还是竣工了,最主要的是不用再受这“让车”之苦。驱车行驶在新的路基上,秀丽的山峰与赤石特大桥遥相呼应,晚霞的红晕通过车窗照射在身上,好不惬意。远处若隐若现的牛玲声,可以感受到小牛儿的撒欢和大娘的微笑。

 2018年12月5日,我向往常一样入村走访,正在地里劳作的贫困户陈爱容老远就对我招手,“吴老弟,你来了,等下去家里喝茶。”我说:“嫂子,我还是来闻下粪香,感受下有机蔬菜吧。”“吴老弟,和你反应个情况,这个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我们枯水期饮水问题,可是施工方没有把布设的水管埋在地下,影响我们挑担通行,看能不能想想办法?”陈爱容指着前方约十米距离的水管说道。这时,我才注意到腿粗的镀锌水管,像条巨莽盘旋向着山的尽头,多处水管横压着劳作主路,影响通行,存在安全隐患。我立马拿出手机照像,并对陈爱容说,“嫂子,我回村委就向队长报告,一定督促施工方在保证用水安全的同时还你们一条畅通的劳作之路。”2019年1月5日,再次去陈爱容家中走访时,嫂子告诉我水管的事已经解决了。

 2019年4月12日,与村委主任一起去核实贫困户曹现勇家渗水问题。曹现勇很热情地接待我们,带我们在他新房(危房改造)转悠。我说现勇:“你是住新房,取新娘,马上又要添新丁,真是三喜临门,可喜可贺。”“这都要感谢党的政策好,让我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把新房砌好了,去年结了婚,我四十多岁终于有个像样的家了。”曹现勇说道,“新房渗水的原因是由于电力改造,电线从我房墙上过,钉子打穿了,下雨雨水会顺着钉子渗进来,本来我是想自己补下,只你们太关心了,硬要来看看。”我说:“电力有保障,是扶贫项目之一,感谢你对电力改造的支持,当然改造过程中对你造成的损失,我们有责任向电力部分反映,给予你相应的补偿”。临走出门,看见年前我们赠送给他的一副对联“好日子舒心顺意美生活幸福安康”,挺好。

 扶贫之路干好了是“故事”,干不好是“事故”。对于长城岭的老百姓来说,把公路、电路、水路、致富之路筑好了,美好的故事将一直被延续;而对于我来说,扶贫之路是对我“心路”的历练。

 【篇九】 “xx,你看,你的扶贫对象在你的关心帮扶下,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了!”这是今年端午节前,同事们在扶贫路上对我的调侃。虽说是玩笑话,但回想这四年来的扶贫之路,心中感慨颇多。

 还记得第一次与帮扶对象见面的场景:那是2015年12月的一天,根据区扶贫办提供的姓名和地址我找到了他家,一间出租房,说是住宅房,其实就是一间杂房,卷闸门拉到一半,我弯腰进门一看,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里面零零碎碎丢满了纸箱子、塑料盒,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场。听村主任说:他去附近的煤场做事去了。于是我风尘仆仆赶往煤场。那时天气已经转冷,而他穿得很单薄,全身都是黑黑的煤灰,只看得到那双转动着的眼珠子。他看起来有些胆怯、害羞、不知所措。我说明了来意,并让他记下我的姓名、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有事情可以随时联系我。临走时,我从包里掏出400元塞给他,让他给自己买点好吃的。从那时起,我有了属于自己的“贫困户”。

 接下来的日子,我基本每月至少去他家一趟,慢慢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他从小因发烧救治不及时患了脑膜炎,虽然现在已经50来岁,但智力水平相当于几岁的孩子。他在40岁时娶了一个聋哑人为妻,幸运的是生了个儿子还算健康,现在都已经上小学了。娘家人担心他们养活不了小孩,就把他妻子和孩子接回娘家照顾,平常家里只剩他一人。一个三口之家,一人病一人残还有一个未成年,全都是弱势群体,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总是会非常难受。如此悲惨的家庭,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拥有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是件困难的事情,我能给予如何的帮扶呢? 当看到他住在破旧不堪的出租屋里,我决定从帮他改善居住环境做起。于是我主动与他的兄弟姐妹们沟通,希望一起帮助他在原来破烂的老房子上进行重建。我积极为他争取危房改造资金3万元,再加上亲戚们的资助,房子一天天成型。直到2016年年底,我的扶贫对象顺利搬进了新房子。看着反光发亮的不锈钢大门、雪白的墙面、光滑的地板,在他沧桑的脸上露着孩童般的笑脸时,我的心中也乐开了花。

 4年来,我一直向乡政府、村委会了解当前的帮扶政策,先后为他争取残疾人补助、雨露计划、教育奖励金等各类帮扶资金,毕竟我能给的补贴是非常有限的;4年来,我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信任和友谊,我经常嘘寒问暖,会鼓励他多给儿子打电话交流,学会表达父爱;4年来,每当逢年过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他,要去看望他…… 还记得有一次我计划去看他,电话怎么打也没人接,我心里着急了,辗转问了很多人,才得知他生病了,患了胆结石,在三医院住院,我急匆匆赶到医院去看他。当看到我的那一刻,他的眼中闪过一道光,插着管子的身体试图坐起来,欲言又止。我让他好好休息,以后要注意饮食。就在走出医院的那一瞬间,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已经把他当成了亲人,因为我担心他的安危,担心他的健康,担心他是否过得开心。

 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当用心去做换回的永远是比金钱更宝贵的真情。今年的大年初一,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那是我的扶贫对象打过来的:xx,祝你新年快乐,工作顺利啊!多么简单朴实的一句话,但又是多么让我倍受鼓励和感动,纵使他平常跟个小孩一样不通人情事故,但在他内心,他能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好,而且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篇十】 xx区xx镇梅街村地处xx市xx区“南山片”,是xx省“十三五”贫困村,村民都非常好客,只有一户例外,就是珠屋前的刘攸芳家庭,门牌号“珠屋前一号”,一年四季房门紧锁,与外人基本没有来往,让人感觉很是“另类”。

 油米不进,连吃“闭门羹” 说是家庭,其实就刘攸芳和弟弟刘金石兄弟俩,刘攸芳63岁,刘金石48岁,“两条光棍”,村里2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因为兄弟俩的“另类”,不见外人,可苦了我们的扶贫干部xx。去年村里建结对帮扶联系卡时,要求有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合影照片,xx就跟我“倒苦水”:“朱书记,我连他家的门都进不了,怎么合影呢?”送他家的食油、大米,一概被拒之门外,“几天后去上户时还放在门口。”兄弟俩也没有办理身份证,也没有存折,低保、耕地补贴等政策款无法打到折子上,也没有手机。逢年过节的慰问品,村干部也送不进门。

 村里竟然有这样的贫困户?不见人,不要物资,人长什么模样,紧锁的房门里是怎样的生活状况?我和xx一次又一次上门,一次又一次吃“闭门羹”。邻居朱五秀大姐告诉我们,刘攸芳家的大门基本不开,有时会开后门,但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便会赶紧关上,这种情况已经有十多年了,“以前不会这样的。” 院子里杂草长得齐腰高,xx用铲子帮除干净。过段时间草又疯长起来,xx干脆买来了除草剂,房前屋后喷洒了个遍。面对扶贫干部的真心帮扶,邻居朱大姐对刘攸芳的“不开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使劲敲着大门:“石生(刘攸芳的小名)、金石,人家干部是真的为你们好仂,打开门来呀!” 精诚所至,用心拉近距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意思的是,弟弟的名字就叫“刘金石”。去年快过年时,我和xx再一次来到了他家,发现有惊喜,后门打开来了!我难抑心中的激动,轻推房门走进了屋里。屋里,黑漆漆的,一股浓重的霉酸臭味熏得我往后倒了几步。矿泉水瓶、摩托车轮胎、塑料袋等垃圾堆满了整个屋子。“朱书记,金石应该就在这屋后不远,瞧,他就在竹林后边!”邻居朱大姐惊叫起来,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快步出了房门,朝竹林快步走去,终于见到真人了,一个背影。“金石,金石,我们是扶贫干部,想跟你聊几句!”我在后面追,金石在前面跑,我们俩在竹林里绕圈圈。这是我和刘金石第一次“见面”获得的“珍贵礼物”,最后我也只好作罢。

 不面对面,哪能了解真实情况?哪能开展精准扶贫?不能因为兄弟俩的“另类”,就放弃帮扶,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今年上半年的一个大清早,我“突袭”了“珠屋前1号”。我把摩托车停在了山脚下,然后悄悄上山,为的就是少一点“风吹草动”。

 早6点,好巧,有人在家,大门开了!一个壮汉祼着上身正在门口搓洗衣服,凭着我手头掌握的资料,他应该就是弟弟刘金石。“刘师傅!”我叫了一声,“嗯”,他抬头,见到我这个陌生人,很是吃惊。我赶紧做了自我介绍,并指着墙上的第一书记公示牌,“这就是我呀!”此时,一个年纪稍老的男子端米走出大门口,刘攸芳无疑!从没照过正面的兄弟俩我终于终于见着了。刘攸芳看着我,“哼哼、哼哼”傻笑着。“这是朱书记,县里派来的书记!”不知什么时候,邻居朱大姐过来了。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这个家庭。客家女出嫁有一个仪式去男方家“查家”,掌握最真实的家底子。我也来了一次“查家”:土砖房两层,楼下一大厅四个房间,哥哥刘攸芳住左前房,其它三个房间包括大厅堆垃圾;楼上左后房弟弟住,其它垃圾遍地,弟弟房间的蚊账上全是蜘蛛网,与屋瓦相连;厨房下,灶台歪歪斜斜的,“这个是我砌的!”看来,刘金石还有些手艺。

 朱大姐说,兄弟俩人不懒,会下地种田割稻,也是扎扫把的好手,哥哥也曾娶过一老婆生了一女,后来老婆跑了,十多年前兄弟俩就开始“闭门谢客”了,“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灶堂里柴火正旺,锅里热汽升腾,一束阳光透过瓦面照了进来。“家里还有米吗?”我试探着问道。“有的。”哥哥刘攸芳领着我进了楼下右边房间,掀起一个陶罐,借着手机灯光,我见到雪白的大米平到了罐口。“你家平时有肉吃吗?”我问这话后,哥俩一时没作声,随后哥哥嘴里迸出几个字:“三餐炆饭食!”我听懂了,意思就是从来不炒菜,仅吃大米饭。“想不想肉吃?”我补问了一句,哥俩没有回答。根据我的观察,兄弟俩身体、智力没有多大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出了心理疾病。临走时,我提了一个请求:“平时有人在家时,打开门来,好吗?”哥俩依旧没有回答,只是傻笑着。

 金石为开,门开了人笑了 后来,我又上了几次门,兄弟俩没开门。

 不开门并不等于停止帮扶,根据贫困户脱贫“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理出个性化负面清单“精准”完善。今年六月,开始为兄弟俩装电。电工上门后,打不开门,后来还是我们干部“软磨硬泡”给开的门。几天后我们上门时,发现灯泡被下掉了,估计时怕会产生电费。电灯重新安装后,我告诉兄弟俩:“不要怕缴电费,我朱书记会负责,尽管用,知道吗?”弟弟金石看着我,笑了。两个月后,结合兄弟俩本人意愿,我们组织施工人员对他家的土房进行维修加固,硬化地面、阶沿、门口坪,粉墙,砌水沟,建卫生厕,塑灶台……… 十多天后,“新房”落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道贺,邻居刘强还送上了一套崭新的饭桌、凳。“家里有没更好看了,更舒服了?”“好,好!”兄弟俩很是开心。其实,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不让进门,开工两、三天后又不同意。后来,我们干脆“泡”在他家里,还买来饮料、面包等慰劳施工人员。嘿嘿,慢慢的,兄弟俩也加入到了施工行列,哥哥挑沙浆,弟弟搬砖块。我再次请求:“住上新房子了,平时你们在家要打开来了,好吗?”“好,好!”虽然兄弟俩的声音不大,但这次跟上次真的不一样。

 昨天,我又一次来到了“珠屋前一号”,门开着。“刘师傅,刘师傅!”刘攸芳从屋里走将出来,见到是我,满脸笑容。这次,我打算“哄”兄弟俩去派出所办好身份证的事情。

 门开了,真好。

 

推荐访问:扶贫 合集 故事

《驻村扶贫故事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