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双提升”工作的建议

时间:2020-07-31 09:40:44 浏览量:

 关于促进“双提升”工作的建议

 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可以说社会稳定和政法工作的反光镜,从这几年安全感调查和座谈的情况看,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治安方面的,也有征地拆迁、山林水利、道路交通、计划生育、环境污染、干部(警)作风等方方面面。现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工作时紧时松,测评结果上下波动。公众安全感和满意率越往后上升的空间越小,难度越大,每提高一个甚至半个百分点,都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甚至随时可能出现下降。另外,社会稳定工作突发性、不确定性比较强,随时有各种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为此,大部分地方抓一阵,放一阵,时紧时松,缺乏连续性,没有将“双提升”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没有从根本上、机制上下功夫,治安形势容易出现反弹,导致“双提升”调查结果波动较大。

    案件持续高发,造成公众心理恐慌。从座谈和公众安全感调查的问题汇总来看,群众对“两抢一盗”、黄、赌、毒、恶势力犯罪反映非常强烈,特别是对入室盗窃深恶痛绝,要求重点打击,减少社会危害。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少数人心理失衡,铤而走险,侵财性案件高发。

    矛盾纠纷凸显,群众维权预期过高。当前,我县与全国一样,已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征地拆迁、山林水利、道路交通、物业管理、环境污染、就业就学、企业改制、生活保障、邻里活动、医患关系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再加上新旧观念的冲突,新旧道德的抗衡,少数人心理失去往昔的平衡与宁静,在维权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的,无理闹三分,导致群体访超级访时有发生。

    安全隐患不断,导致群众心存忧虑。近年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小区、学校周围、集贸市场、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安全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群众对“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安全”、“居住场所安全”、“交通安全”和“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高度关注、非常担忧,迫切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整治。另外,金融安全、生产安全也是影响公众安全的重要因素,一起简单的诈骗案件,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都可能对当地的公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结构变迁,社会管理严重滞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管理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城区,流动人口剧增,成为滋生治安和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中老年人成为社会主体,针对他们的犯罪日渐增多。大量的劳力外出务工,对子女失管,造成青少年犯罪率持续攀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社区矫正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表现出明显的滞后,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队伍管理失范,影响政法机关形象。少数基层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执法为民观念淡薄,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接警不及时,处警不反馈,执法粗暴,执法不公,徇私枉法,乱收滥罚,案件侦破率低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政法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司法干部严重缺乏,相对日益攀升的发案、矛盾纠纷、社会管理工作相比,已难以满足现行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此,存在聘请协警和临时工的情况,他们在工作上存在不规范现象。

    社会舆情失控,负面炒作效应见涨。近年来,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和新闻媒体密切配合,不断加大平安创建和平安宣传力度,平安建设的知晓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个别媒体为了寻找卖点,喜欢对政法部门的一些具体案件和少数干警身上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炒作,给政法部门正常办案带来很大影响,也给当地的政法部门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

 对策和建议

   要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常态化抓落实,建立长效维稳机制。要把提升公众安全感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好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建立起“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长效维稳机制。按照分工,经常深入包干地和分管领域了解民意,听取民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公众安全感工作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加大防范力度,遏制案件高发势头。要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以专职治安巡防队伍为基础,在公安干警的带领下,统一装备,加强城区和集镇主干道、里弄小巷、商业网点的巡逻防控力度,提高街面见警率。按照就近原则,落实县直单位的巡逻包干区,缓解警力不足的矛盾。发动小区组织保安队伍和义务巡逻人员进行巡逻看护。全面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将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各单位的公共视频探头统一接入公安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更有效地打击和震慑犯罪分子,挤压犯罪分子活动空间,遏制案件的高发势头。加大对“两抢一盗”、传销、电信诈骗、“黄赌毒”犯罪打击力度,提升打击效能和破案率,形成强大威慑力。

    创新社会管理,管好重点区域人群。扎实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对治安混乱场所、娱乐场所、校园、企业及周边进行经常性排查整治。加大力气整治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加强互联网的管理,严格落实上网实名制,杜绝未成年人上网,强化舆情监控,加大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加快推进城区网格化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圈建设步伐,延伸党委政府的触角,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强化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对小区事务的管理,并以此为平台,协同相关部门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社区矫正、流动人口及闲散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服务和管理,切实减少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事件发生。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政法部门形象。严肃查处干警违法违纪行为,大力整治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尤其是要加大协警等临时工的管理,大力推进政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政法干警大走访”活动,切实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切实把着力点放在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上来,建优服务或办事窗口,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公开,真正让服务窗口亮起来。能办的事当场办,不能办的事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承诺事项和措施,在显著位置固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另外,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强化服务理念,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更好地推进社会就业就医就学措施,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社会求助体系和生活保障等体系,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严格落实“低保”政策,做到客观公正、阳光操作、好事办好,坚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扎实推进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环境建设,打造美丽新农村。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民生司法”的理念,深入开展“民生审务”、“民生检务”、“民生警务”,切实服务发展,改善民生。根据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进一步优化法律服务,积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化解消极因素,减少经济、社会风险,努力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加大综治宣传,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要利用多种形式深入推进综治宣传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要组织上门入户宣传。结合“百十一”和“政法干警大走访”活动,进村入户包干宣传,尤其是加大固话用户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向各中小学生下发宣传资料,让其带回家中进行宣传。在宣传中,一是要宣传本地本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成效,让群众知道,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我们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下一步工作措施?二是要指导居民开展自我防范,比如,房门要安装防盗门、装防盗锁;房屋出租要登记,房客走了要换锁;陌生人进村多询问,可疑人员来小区多警惕;尽量避免深夜外出,僻静小巷结伴行等等,不断提高群众的自卫意识。三是要切实做好案件善后工作,及时消除被害人的恐惧、担忧心理。四是要让群众知晓为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我们一直在努力,以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释放群众的情绪和不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通过媒介进行宣传。要利用广播电视、

 报纸网群、墙报标语、平安短信等多形式进一步加大政法综治宣传工作,深入宣传本地本部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公正执法、便民利民、帮扶助困新举措、新动态和新成效和政法综治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给人民群众营造一种切切实实的安全氛围,提高公众对社会稳定工作的信心。在宣传中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防止过分渲染恐怖犯罪造成人人自危。

  另提两条建议。一是县城内摩托车改装消声器后噪音扰民,且长时间在深夜飙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建议公安部门开展常态化整治。二是对警务车辆城区内非公务执法乱鸣警笛的现象进行治理,不仅在城区造成噪音污染,更是降低了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度。

  /

推荐访问:提升 建议 工作

《关于促进“双提升”工作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