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乐观小孩

时间:2021-05-22 01:16:58 浏览量:

| 策划人小语 |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见一些很“丧”的小孩:他们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没用,拒绝尝试,畏缩不前;遇到任何事情总会往最糟糕的结果联想,并且沉浸在灾难性的想象中不能自拔;习惯把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全都归咎于自己,有深深的沮丧和无助……悲观,正在让孩子的行为越来越退缩,精神越来越不快乐,生命越来越脆弱。改变悲观的最好办法是保持乐观,那么到底什么决定了孩子是悲观还是乐观,如何培养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呢?请和我们一起来看本期策划。

习得性无助和过度的自尊教育,是导致孩子悲观的两大因素

悲观,是指在遭遇挫折时滞留在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会导致情绪抑郁、行为退缩、较低的成就感和不健康的身体。悲观的人会觉得自己未来的生活非常艰难,而且经常想象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有两大因素可能导致孩子悲观,一是习得性无助。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观察到一个现象:实验箱里遭受过电击的狗,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跑到箱子的另一边来逃避电击,而是消极地坐在通电的地板上一动也不动。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发现人类也有类似的心理反应: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时,经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无助的动物和人呈现出同样的特征:被动、缓慢、悲伤、无食欲、失去气愤的能力。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它是抑郁的一种模式。悲观的人更容易向无助感屈服,患抑郁症的风险性也比较高。

那么,孩子身上的习得性无助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每个初生婴儿都是无助的,因为他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只能通过哭泣来向妈妈求助。如果妈妈对婴儿的反应无动于衷,那么他就会陷入更深的无助之中,产生绝望感。

孩子通过获得掌控感来战胜无助,比如学习走路。但是,有些爸爸妈妈出于安全考虑,在孩子学习走路时一遍遍地阻拦;当孩子走路遇见障碍时,第一时间挪走障碍物或者干脆抱起孩子离开现场。爸爸妈妈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产生无助感:我不行,我再努力也没用。虽然孩子获得了安全,却失去了掌控感,很难产生发自内心的自信和自尊感。

另外,孩子的心态也取决于一个人如何解释积极或消极事情发生的原因,也就是归因。如果我们相信积极事件的发生是基于我们个人的原因,就会对未来比较乐观,而如果将成功归于外界的、自己不可控的原因,就更容易悲观。比如说考得好,是因为我很聪明、很努力,那我就相信未来只要努力,还是可以获得成功;同理,在其他事情上我也会成功。相反,如果认为考得好是因为老师题出得简单或别人考得不好,而这样的好事不会经常发生,自己就会对未来的考试悲观,不敢想象下次还会考好。

而个体的归因风格受环境因素影响,比如父母的解释风格。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这次考得好,肯定是因为题太简单,是侥幸”;考得不好时说“你就是笨,你什么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习得性无助,形成悲观的归因风格。

还有一个因素是过度的自尊教育。塞利格曼发现,美国过去30年来一直努力提倡强化孩子的自尊。于是在教室里,常常会看见这样的情景:孩子们纷纷做“与浣熊一起建立自尊心”的练习,在纸上写很多遍“你很特别”;墙壁上贴的海报上写着“我们为自己喝彩”。父母也会一遍遍告诉孩子,要养成爱自己的习惯。人们期待孩子因此变得乐观,但现实是美国儿童变得更加抑郁了。

这是因为父母与老师只重视孩子的感受而忽视他的所作所为;只给孩子肯定和赞美,没有教他如何应对挑战和挫折。孩子自我感觉满意:我是最棒的,我是最特别的,只要我想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得成……往往导致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盲目乐观,以及对风险性事情的过度乐观,比如相信自己做危险的事不会有消极后果等。一旦在现实中受挫,反而因为心理落差太大更加难以接受,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悲观小孩真正需要的是获得掌控感,从习得性无助走向习得性乐观。

那么,什么是樂观?乐观的心态真的可以习得吗?

桌子上有半杯水,一个人惊喜地喊:“太好了,我还有半杯水可以喝!”另一个人则唉声叹气:“太糟了,我只剩半杯水可以喝了。”这就是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最直观的区别。

乐观,是指对未来生活有积极预期,并且这种预期具有跨情境的整体倾向。也就是说,乐观的人相信未来会发生好的、令自己满意的事件,同时在不同的生活领域都会出现类似的好事。乐观不仅是一种积极心态,更重要的是对事情的积极应对。

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说,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很多研究表明,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有幸福的生活。这是因为乐观的人认知更积极、情绪更愉悦,更愿意去行动,因而获得成功的机会相应也大大增加了。

很多心理品质的形成都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趋近与回避的动机和大脑额叶皮层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也就是说大脑前额叶的活动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比如,研究发现合群的儿童大脑左半球的脑电活动更活跃些,而孤独和退缩的儿童大脑右半球的脑电活动相对活跃一些。

因此,乐观的心理品质存在先天差异,有的孩子天生对外部刺激表现出愉快和兴趣,行动更积极;而有的孩子对危险线索更敏感,对刺激易产生厌恶和恐惧的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回避行为。

综上,父母首先要学会甄别孩子的先天倾向,接纳天生有些悲观和退缩的孩子,引导他培养乐观的思考模式。

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思考模式呢?我们来结合具体故事了解一下……

无论怎么鼓励,他都很丧

小学三年级的天天,因为兴趣报了机器人课。从那之后,妈妈当起啦啦队队员,每天不停鼓励他。下课后,天天耷拉着脑袋提着机器人盒子走出来,天天妈赶紧说:“我们天天最棒了,今天学什么了?”

“不知道!我刚拼到一半就下课了,也不知拼好是什么!”天天手笨、动作慢,这个结果早在妈妈的意料之中。“没关系啊,咱们下节课继续拼!”天天妈赶紧鼓励。

天天歪頭看了看妈妈,沮丧地说:“没用的,人家下节课学习新的内容,我还是跟不上。”天天妈继续鼓励:“没事儿,晚上回家妈妈和你一起拼,我就不信拼不好!”天天摇摇头:“靠你们帮忙还有什么意思,为啥别人就能做到?”

整个晚上,天天对照图纸继续拼装机器人,好几次因为握不住,零件被弹得到处都是。看着儿子钻到桌子下四处寻找,天天妈只能干着急。熬到10:30,天天又困又累,红着眼圈儿说:“机器人课一点儿都不好玩!”

天天妈很想告诉儿子,不是机器人课不好玩,而是你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迟缓,动手能力差。因为这个问题,天天钢琴课上了几节就不学了,乐高课也半途而废,幼儿园的折纸作业回回都是妈妈帮忙。小时候,妈妈总是对他说:“没关系,长大你就会了!”现在,天天长大了,自尊心越来越强,但动手能力却一如既往地比其他人差,整个人也总是看起来有些“丧”。

分析与策略:把感觉满意变成表现满意

天天的悲观是由现实因素造成的,精细动作是他的弱项,每一次尝试都在撼动他的自信。很多时候,孩子的悲观是在考验父母的回应方式。很明显,天天妈的回应重点,在于帮孩子远离受挫的情境,也就是逃避。

父母的鼓励不是不重要,但孩子不仅需要感觉好,也需要具备与良好感觉相匹配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孩子不仅要感觉满意,更需要表现满意,即孩子要有信心应对挑战,对自己的真实表现感到满意。

那么,如何从感觉满意变成表现满意呢?首先,要让孩子在具体事情上看到自己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孩子遇到困难后,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这次你拼了一半,我们看看,下一次你会不会拼得比一半多?”这样,孩子会开始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行为,从而为改变做好铺垫。下次课程,孩子拼得多一些,或者更明白老师的指令就会感觉有收获。

其次,父母面对孩子的弱项时,要强调特别之处而不是比较后的结果。我们可以和孩子分享:“虽然你只拼了半个机器人,但看起来,这个机器臂很灵活。如果拼好后真能动,一定第一时间让妈妈看!”这就为孩子创造了展现的机会,他需要看到自己的变化。这不仅需要孩子练习和努力,也需要父母不断地搭设台阶,给孩子看到自己能力的机会。

另外,要想培养出一个乐观的孩子,在指导孩子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时,要做到现实、积极而灵活。父母一定要真实地看到孩子在好事中的积极作用,并把它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对孩子说:你的努力很重要,你有很好的理解能力等,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对好事的影响力。孩子慢慢就会将这种客观而积极的归因内化。相反,过于浮夸的鼓励只会剥夺孩子反思的机会,阻碍孩子成长。

糟糕的事还没发生,他就先缩了

放学路上,武磊犹豫地问:“爸,我和你说件事,你听了能不生气吗?”爸爸说:“你先说说看!”结果,刚听到一半爸爸就暴跳如雷—为了逃掉明天的体育课,武磊居然央求爸爸帮他请病假!

“体育课能吃了你吗?”武磊爸爸郁闷地说,“而且,这节课你请假,以后每节体育课,你都请假吗?”

原来,为了激励跳绳差的同学,体育老师让同学们自由组队,两人一组比赛。跳绳差的武磊脑子里塞满糟糕的念头,万一没有人和他一组怎么办?这样,体育课他就只能一个人跳到最后,他甚至可以想象同学们嘲笑的目光。即使有人愿意和他搭档,如果比赛输了,大家一定会觉得是他拖累了同伴的跳绳成绩!武磊甚至开始担心,万一通过这次比赛,大家都发现他跳绳不行,再以为他什么事都很菜,谁都不愿意和他组队怎么办?体育课、科学课、美术课甚至是语文课,大家都要组队做事,以后谁会搭理他这只“菜鸟”呢?

看见儿子陷入这些灾难化的想象中不能自拔,爸爸更担忧了:万一以后所有事情孩子都这么悲观,可怎么办呢?

分析与策略:捕捉思维,学会积极思考

父母需要搞清楚孩子面对挫折时的思考方式。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来推测,孩子的思考风格是乐观还是悲观的。以武磊为例,发生糟糕的事情时,他倾向认为是自己的责任,比如能力不足。同时,他觉得这些倒霉事会持久地影响自己,不相信自己会改变困境;坏影响还会泛化—自己在体育课的表现会影响其他课程,让所有同学都嫌弃他、远离他。这明显和事实不符,所以,这是一种悲观的解释风格。

耐人寻味的是,武磊爸爸也有类似的解释风格。儿子明明只想逃一次体育课,爸爸就担心他逃所有体育课;他逃避组队跳绳,就会逃避所有困难。这种消极、泛化的思考方式简直和武磊一模一样。由此可见,孩子不仅仅在听父母说话,也在沿袭他们的表达风格。所以,想要让孩子养成乐观的思维方式,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会积极思考。

想要积极、客观地看待困难,就不要相信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念头。要捕捉思维,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估。捕捉思维,就是在沮丧难过时,尝试捕捉那些闪过脑海、影响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消极想法。然后搜集证据确认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客观。比如,评估“同学们都讨厌我”这个想法,可以分别列出讨厌我的同学和不讨厌我的同学。只要列出一名不讨厌自己的同学,那就证明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

培养客观思维,父母要帮助孩子看到一些真实的外部原因,让孩子看到更多可能。爸爸要让武磊明白,也许跳绳不好的孩子和跳绳好的孩子一起组队会有些困难,但是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跳绳不好的孩子两两组队,彼此就不会尴尬难堪了。然后,爸爸还可以引导武磊谈谈:“你之前有过与同学合作的经验吗?你认为合作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除了实力,还有什么在影响合作?”

孩子对一个问题思考得越多,就越能挑战自己的自动思维,形成更合理的认知:“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在意比赛结果,只要我主动邀请几次,还是有可能找到搭档的!”这样,爸爸就一步步地帮助武磊跳出灾难化的思维,并且示范了更合理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有担忧,最好的办法是识别担忧,客观地评估并且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孩子养成正确客观的思维方式,才能够更乐观地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

因為怕踩雷,她不敢和同学交往

升入初中后,司琼妈妈发现女儿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经常无精打采,不再和朋友煲电话粥,周末也待在家里不肯出门玩。

“同学们都很奇怪,我不敢和他们交往了!”原来音乐课上,一个女生唱错了,司琼委婉地指出来。没想到,那个女生竟然哭了。司琼觉得自己惹祸了,但又不知该做什么,只能沉默以对。后来,每次看到那个女生和别人说话,司琼都怀疑她们是在议论自己。对方发一些含糊不清的说说和朋友圈时,她也觉得自己被内涵了。因为类似的小事,司琼不敢主动和别人敞开心扉,半年没有交到知心朋友,越发觉得孤单无助。

司琼哭着对妈妈说:“我也不想这么小心谨慎,可是又怕自己真的做错事还毫不知情。我太难了!”

分析与策略:停止脑补,反复摄取对自己有利的观点

当孩子在社交生活中受挫时,父母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孩子变得悲观无助的开始。比如,孩子会回避某些社交场合,或者对周围环境感到心累、无法安心等。如果孩子受挫时不被父母理解,或者感受不到周围人的支持,会强化他的悲观预测—我不适合交往,我是不被周围人喜欢的。

我一再强调,乐观是可以选择的,因为在同样的社交情境中,孩子的不同选择会决定不同的结果。但是,乐观的选择需要练习,当孩子面临挫折情境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反复摄取对自己有利的观点。

比如,司琼只根据同学的表情推测结果,觉得同学的眼泪就是自己的罪证,由此脑补了很多不利的情境。这时,父母要告诉孩子,除了自己观察和推测,还可以通过直接提问获得线索。司琼可以和同学说:“很抱歉,我不小心伤害到了你,你的想法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们谈谈可以吗?”了解对方的观点,司琼就会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比如改善自己提建议的方式,多鼓励同学。有了目标之后,司琼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她的想法也会更客观,不再被自己的悲观思维模式牵着鼻子走。

当然,有时孩子不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父母要鼓励孩子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可能性。比如,女生在朋友圈说“我最讨厌这样的人”,父母可以帮孩子分析:相信和忽视,哪一个选择对自己更有利?这么分析后,孩子就会发现,与其琢磨对方的一言一行却什么都做不了,不如选择忽视。只有通过内在的反思和拷问,孩子才能迈过社交的荆棘,逐步走向开放和乐观。

真正的乐观不是天然呆萌的盲目乐观,而是经历风雨填过坑,依然心存希望,对人对事选择往好的方向想。

猜你喜欢 武磊跳绳体育课 跳绳的起源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35期)2020-09-17体育课上的“意外”好孩子画报(2020年6期)2020-06-27回顾武磊“西行之旅”环球时报(2019-05-20)2019-05-20西甲收官,武磊下一站:欧联环球时报(2019-05-20)2019-05-20西班牙人球迷将武磊“置顶”环球时报(2019-02-11)2019-02-11讨厌的理由作文·初中版(2017年6期)2017-06-16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读者·校园版(2013年7期)2013-05-142000—2001年:西藏普兰县巴嘎乡完全小学体育课体育教学(2009年10期)2009-07-13宝宝鸭跳绳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09年3期)2009-04-16南京武磊的足球之路中国体育(2004年4期)2004-11-16

推荐访问:乐观 小孩

《养出乐观小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