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芹:从“阳光学子”到“爱心使者”

时间:2021-10-19 13:01:00 浏览量:

周楠

有这样一位老板:20岁靠社会资助,走出乡村,考入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现已更名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21岁上大二时,谢绝所有社会捐助,开始自筹学费;
22岁,以一份策划案赢得创业基金,开公司当老板;
23岁,延续利群阳光学子“点灯计划”,捐款资助贫困学生;
24岁大四毕业,她的公司已涉足贸易、文化传播等多项业务,企业自创立以来,年营业额即将过亿元。但如果她不说,你一定想象不到:这位年轻的“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才貌双全的“女总裁”,曾经却是靠社会资助才能来到上海读书的贫寒学子,还曾在创业初期遭遇严重车祸,险些丧命。她,就是梁晓芹。

用瘦削的肩膀撑起家业和学业

梁晓芹说起自己苦难的过去,声音很平静,偶尔会有一点起伏。这些看似遥远,却又并不曾远去的经历,实则始终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她。

有这样一个场景,始终在梁晓芹的脑中挥之不去——炎炎烈日下,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在残疾母亲的帮助下,用两条细瘦的胳膊,拖着装有四五百斤西瓜的平板车,步行七八个小时,去县城卖西瓜。中途,她会经过响水大桥,上、下桥的时候,就用背部死死撑着平板车,胳膊一点也不敢放松。

她知道,这一天必须要把西瓜卖完。否则,就意味着还要将几百斤的西瓜再拖回家,更意味着下一期的学费没有了着落。也在这一天,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不能再过这样的日子了!

这是14岁的梁晓芹。今年,她34岁。

1987年9月,梁晓芹出生在灌南县三口镇南华村的一户贫寒人家。这名女婴不知道,她将面对的,是一路风雨磨难:父亲在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腿部残疾。弟弟妹妹和母亲患脑部神经性疾病,家中一贫如洗。五六岁时,她就要承担做家务、忙农活的重担。

可即便如此,她提出要去读书的时候,还是被父亲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梁晓芹的求学之路几经坎坷,仅仅小学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三次。她还记得,当时眼泪汪汪回到家的情景:父亲软硬兼施,无数次劝她放弃,但是倔强的她就是含着泪水不点头,只是反复跟父亲说:“我可以多干活。”

之后,梁晓芹每天早上喂完猪、给家人做好饭,就骑着一辆破烂的自行车到县城上学,周末拖起板车去隔壁的响水县卖西瓜,父亲因为腿部残疾只能在一旁搭把手。而写作业的时候,就是她这一天的“休息”时间。

年少的梁晓芹,就这样靠着自己瘦削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庭和儿时的学业。

当时,梁晓芹有位邻居在上海打工,在村里算是挣钱比较多的,衣着也光鲜亮丽。这让梁晓芹隐隐地对“上海”产生了向往。争取考上海的大学,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成了她努力的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梁晓芹最终考上了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然而,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她又踟蹰了,因为实在难以承受去上海读书和生活的费用,也不想因为自己再让苦了一辈子的父亲陷入自责。

就在此时,梁晓芹的第一个命运转折点出现了——一些“社会爱心人士”在灌南县教委的推荐下,正好来到梁晓芹所在的高中。邻居找到了正在插秧的梁晓芹,她飞奔到学校。梁晓芹记得,当时座谈会上大家在讨论“穷人家的孩子缺什么?”她鼓起勇气,站起来说:“缺少抓住机会的能力和走出去的勇气。人生不在于抓到一副好牌,而在于打好一副坏牌。”

最终,靠着社会资助,这个农村女孩走出了乡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都市上海。这也成为梁晓芹人生中最明亮的一道曙光。

从大二起谢绝受助

上了大学后的梁晓芹,一边拼命读书,一边勤工俭学。

然而,很多同学并不理解她的处境,有人说她像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人,很古老传统,还有人觉得她心比天高,这样的家境就不该来上海读书。

梁晓芹不解释,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只是自己设立了目标,必须自力更生。为了一个小时能挣8元钱和一顿免费的午餐,每天中午11:45一下课,她就冲进食堂,穿上靴子,戴上围裙手套,拿上盆和抹布去擦桌子。同学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还在背后嘀咕,她却满脸微笑。她说:“为家人和自己奋斗,并不丢人。”

结束后,她匆匆吃了饭,赶下午1:45的课。下课后,再去图书馆值班,还在马路边发传单、在体育场里卖水……

即便如此忙碌,梁晓芹依然拿到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内的所有奖学金及荣誉,并在大二贏得了“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创立了她的首家公司:上海尚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梁晓芹很快就赚够了大学期间的学杂费。此时,她又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2008年,还在读大二的梁晓芹谢绝了社会资助,并将赚来的第一个2000元钱捐给了和她一样的寒门学子。这一捐,就是“往后余生”。

大学生涯结束的时候,梁晓芹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并干了一件现在觉得很酷的事情:把银行存下来的十余万元全部取出来,放在书包里背回家给父亲,让他在老家改建危房。

然而世事无常,正当梁晓芹准备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候,一场车祸,将本应破茧成蝶的她打回了原形。

2011年10月12日中午,梁晓芹在骑电动车拜访客户的路上,被一辆轿车卷入车底。她对身体几乎没了知觉,第一反应却是打电话给客户,赶紧将要联系的事情交代清楚。被120送到附近医院后,抢救医生摇着头,基本宣判了她的死亡。

她的客户闻讯赶来后,冒着极大风险,将她转送到上海一家著名医院,请求医生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个可怜的姑娘。

在重症监护室里,梁晓芹躺了整整一个半月,却不敢把这噩耗告诉父母。几次需要家属签病危通知书,她就让自己的妹夫代签。

因为生命体征不稳定,医生不能为她打麻药,她忍受着盆骨粉碎性骨折,全身大面积的烫伤、挫伤带来的巨大疼痛,告诉自己:“我不能死!我死了,家人怎么办?”靠着这股执念,挺过了一场又一场手术。

当时,不少媒体对梁晓芹自强不息、艰苦创业、遭遇车祸的消息进行了报道。闻讯的社会爱心人士、素不相识的读者、学校的师长纷纷来到医院,为她送来了慰问金、鲜花、千纸鹤……

整整两年的康复期,梁晓芹的时光仿佛停止了,但是内心越来越清晰。她告诉自己,必须从病床上走下来,去完成未实现的理想,更找到了一生奋斗的目标:“回馈社会”。

“不管怎样,还是要对自己有勇气、有信心、有目标、有执行力。要这么去想:生活残酷的意义,在于历练我的承载力,从而承载更大的责任与使命。至少,不要去做一个只会抱怨生活,却不肯努力奋斗的人。”

给自己制定更艰难的“人设”

梁晓芹的创业,一开始也是以体力活居多,在摸爬滚打中成长。“我的业务,都是别人不做,才有机会做的。最后才形成了口碑,有了自己的圈子。”

她曾经给消防支队拍摄宣传片。没有摇臂,大冬天的,她就站到云梯上,升到最高处拍摄。下来的时候脸都紫了,一是因为冻的,二是因为恐高。

她还曾经卖过大米。一般大米包装是49斤,但也常会有50斤袋装的,本来一袋就挣几元钱,出入一斤,出入很大。她就在烈日下,用竹筒把米一斤不多、一斤不少的一袋袋戳出来,然后再开着货车送给客户。

2015年,劫后余生的梁晓芹,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带着她创建的品牌“闲猫”开启了新的征程。

“闲猫”的诞生,是为了助力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青年人才”打造高品质的住房环境及生活服务。其品牌LOGO是一只休闲的猫,包含五个卡通形象,分别是闲猫、宅猫、夜猫、萌猫以及猫叔,象征青年人才、大学生、都市白领、职场小白、暖男大叔等群体。

“我想借这个品牌,向青年人才传递‘向上、奋斗、坚持的价值观。”梁晓芹说,“‘闲猫也在逐步以活动、动漫、小说、周边产品等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尽管品牌的logo是“一只休闲的猫”,但梁晓芹的休闲时光却十分宝贵。对于她和合伙人来说,品牌的建设、团队的搭建、商业模型的建立、战略的制定,无一不是学习,是挑战。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世界的脚步,“艰难”一时间成为了全球关键词。对于步入事业发展关键期的梁晓芹来说,既要严守健康安全底线,又要做到事业发展不止步,自然很难。

但她觉得也没那么难。“当生活‘艰难到了极致,反而更激活了强大的内心,因为一路奔跑到这里,我经历过饥寒交迫、家徒四壁、辍学危机、生死锤炼、社会锻炼等,难是常态化。在升级打怪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倒是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因为疫情,公寓行业经历了洗牌的过程,大浪淘沙中,正规化、品牌化企业其实更好地站稳了脚跟。眼下,梁晓芹的公司已拥有近百人规模、年营业额即将过亿元,业务涉及住房、电商、文化、投资、公益等多个板块,旗下产品“临港松江闲猫国际青年社区”也成了上海G60科创走廊人才公寓及人才服务的标杆。

尽管经历过重大创伤,她自嘲“成了天气预报”,只要阴雨天来临之前,身上的骨头必定会疼痛;
甚至此前,开车时累到必须停在路边睡觉的程度,但在未来的日子,她又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更“艰难”的人设:3—5年内,要带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乃至上市。

她说:“大道至简的处世方法告诉我,只管努力,其它交给时间。”

越感恩越幸运

作为女性,梁晓芹一直笃信自己的力量。但有时候,却也不得不以一种让老人能理解的方式安慰父亲:“你就当我是一个儿子,是不是心里更舒坦些?”从贫穷落后的原生家庭走出来的她,用了30年,终于让自己成了父亲的骄傲。

梁晓芹曾经看过一句话:“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还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曾经她认为自己是后者,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但是隨着认知不断提升,她倒也感恩儿时的一切让自己尽早觉醒,方能尽早自立于世,尽早不惑,才能实现未来更高的高度。

很多人追问过她:“你看起来很幸运,你是如何获得这种幸运的?”她也深度思考过这个问题:是努力勤奋吗?是拼搏进取吗?最后的结论是,要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曾经以为越努力越幸运,于是我拼命努力读书、努力创业,这一生都在拼尽全力做事情,甚至以为拼命就是最好的命,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是越感恩越幸运。”

“回馈社会”的念头,正是促使她前行的源源动力。12年间,梁晓芹每年无论多忙,都会按时参加助学行动,资助和她一样的寒门学子。她还在母校成立了梁晓芹助学金,并通过搭建线上公益平台,号召身边的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助学助农扶贫帮困项目,其个人累计资助金额也早已超过百万元。

也因为“回馈社会”的举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让一些志同道合者与她一路同行,为她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无数机会,更让她获得了根植于内心的善念、勇往直前的信念,成为一个创业者最宝贵的财富。

在她的心里,还藏着一个小小的梦想:“谁又能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会有个像我当年一样艰难的小女孩,从满是创伤的生活中窥见追梦的光芒,只因我的一份善举,而开启了她明亮的另一种人生?”

推荐访问:学子 使者 爱心

《梁晓芹:从“阳光学子”到“爱心使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