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时间:2020-05-24 14:00:28 浏览量:

 德育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我们职业教育是“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职业教育人才的定位于“技术应用型”是可取的,但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不能绝对定位在“技术型”或“技能型”某一个目标上,一方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注重人才、人文、身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创新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素质教育的含义

 所谓素质教育,主要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知识的载体,对学生实施能动的心理和智能的引导。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围绕教育的基本原则,使所受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做的事情。”素质教育的真义,在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群等教育要素均应包罗其中;还要求在追求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在塑造群体人格的同时保留个性。简言之,素质教育便是“成人”与“成才”兼顾的教育。

  二、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创造性的应用能力,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素质教育应以素质培养为本,而素质培养又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要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培养高水平创造型人才的途径之一。

  1.引导作用

 作为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在指导学生把握全局、了解整体构架、掌握基本思路方面做足文章,这就是引导作用的第一方面。引导作用的第二方面,表现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学会学习,否则当他们走出学校大门后,往往难以适应当今的学习化社会,难以在新的工作环境或任务面前有独立见解,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作用的第三个方面,表现为提出思考,需要主动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提出思考并组织讨论。

  2.感情作用

 感情指一切态度体验(如情绪、感受、价值观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对其评价、认识和追求的态度,以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对改课程的评价程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情”作用。

  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 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由于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会牵涉到教育的许多方面,所以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将会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一)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战略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关系素质到教育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落实和能否取得成效。

  学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的地方。要培养出好的学生,首先必须抓好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推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从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彻底根除“应试”教育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模式,要拓宽大学生的专业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逐步形成一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3.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小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创造力是与其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挑战性、自信心、独立性等个性心理品质是它的非智力因素。高等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涵。

    1.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有创新精神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树立创新的价值观。创新的价值观即是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整个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应该坚定地树立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索质为己任的观念,把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看作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为培养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的基本结构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培养能力的过程。开展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信息、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其创造力,同时教给学生发现的方法,包括观察发现、模型发现、相似发现等发现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更有目的地、更自觉地进行发现活动并取得发现成果。显然,伴随着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便得到发展提高。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及实现创造目标的手段和桥梁,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校期间创新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可以进行。如实验课、多媒体授课、讨论式教学、专题研讨及课外发明创造活动、成立兴趣小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重视和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素质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型教育,而创造能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综合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发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所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启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杠杆。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 如何把各种基本素质教育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办好高职院的关键,我们将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加强实践,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创新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