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虚拟与现实之间

时间:2022-08-02 10:39:47 浏览量:

一、引言

《叙事课》是发表于《收获》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荆歌以一个旁观者“我”的视角讲述一位外国教师的一节叙事分享课,课程的展开与同学们在课上的故事分享自成两条线索,在穿插交融之间完成了对叙事空间的分离和重构。整篇小说的画面一直流动于课堂的现实与故事情节的虚拟空间之间,两者的穿插衔接延宕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使小说更具奇特化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从构建、转换和作用等角度对荆歌《叙事课》的空间叙事进行分析解读。

小说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从时间的维度上表现为,小说是用语言文字的媒介先后叙述出来的,它始终存在于一个叙述的时序过程中,而叙事空间则可以安排设计小说的结构,甚至可以调整、推动、打乱、重组整个叙事的进程,决定小说的思维和延展性。帕斯认为,在文学中,空间是不亚于时间的一个核心因素,“语言之流最终产生某种空间”。通常,小说的叙事空间会沿着一条时间和因果的链条展开,自然而然地将剧情和情感推动下去。荆歌的小说《叙事课》就巧妙运用了同一场域内的多重叙述空间的穿插,不断地在构建的多重空间中反复跳跃,实现小说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穿行,甚至模糊它们的界限,使这篇小说独具割裂与重组的独特魅力。

荆歌在创作谈《<叙事课>是我的<聊斋>。之一。》中说道:“我想,作为一名艺术生,他讲述的一定不会仅仅只是一件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它一定要有技术的控制和干预,它一定有机巧和裂变,有艺术的思维逻辑……我喜欢看到虚构的魅影,我也乐意让人发现叙述在技术的指引下暴露出斧凿的痕迹和人工的力量。”按荆歌的理解,创作是生活有技巧的裂变,是经过艺术思维逻辑控制和干预的成果。通过这种艺术的裂变,作者为小说构建了三重大的叙事空间。

二、《叙事课》三重叙事空间分析

第一重空间是叙事者“我”的回忆和心理空间。叙述者在第一节就通过“我”的回忆空间,清楚讲述了主线人物教授鲍里斯的基本情况——“英国人,来我院当系主任已经三年”“在英国传媒界很有名”“一直待在中国”“为了学习中文而与一位外文系女老师谈恋爱”,以及接下来故事发展的导线和契机,即鲍里斯邀请我参加第二天的一堂叙事分享课。还有最后一节,讲述了“我”在叙事课当天晚上看到的新闻,竟然接续了课堂上学生所讲的故事,实现了现实和虚拟的又一次交错。

第二重空间是叙事课课堂的现实空间。在课堂上,鲍里斯极力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创作的故事,可是沉默的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试图主动站起来,他只好“像中国的老师一样”,点名让某位同学说。在学生叙述自己故事的过程中,鲍里斯不时插入话语和疑问,学生对其进行回答、补充和反应,在故事叙述结束后,鲍里斯再对学生的故事做出评价和建议,在双方的互动中,小说的第二重空间形成了。

第三重空间是学生叙述故事的虚拟空间。在课堂上,学生主要讲述了三条故事主线,也就是在大的虚拟空间中,还有三个不同的故事场景。第一个场景,是一条偏僻小弄堂里的一间屋子,男主人郝老师请了两名装修工人为他的房子刷漆,在他的眼中,房子里摆放了许多古董和古画,金碧辉煌、价值连城,生怕他人不小心弄坏什么,但实际上,这间屋子破烂又空荡。但特别的地方是,两名装修工人不仅没有揭穿他、嘲弄他,反而配合他做起了“无实物表演”,仿佛他们真的看到了这些名画古物。故事看似荒谬可笑,但从美学角度看,一種强烈的对全球资本进驻时,城市景象破碎的斗争正在这种怀旧空间中被展现出来。第二个场景,是由学生孙杰米和杜月风共同讲述的,男孩将曾经的一位女同学作为他创作灵感的“缪斯”,对女孩的痴迷倾慕与找寻未果导致他迷恋上服装店里一个长相相似的模特道具,为了得到“她”,男孩不惜对女店主下了毒手。作者试图在杜月风和孙杰米的交替讲述中,将这一叙事形成一种分裂的凝聚与描绘,为结尾埋下伏笔。第三个场景,是在一个病态的家庭里,妻子为了避免丈夫的不公对待给身体带来的疼痛,吃了一种让人失去知觉的草药,可是这种麻木也让她失去了对正常痛觉的感受,无意识中的自残好像能够让她感受到掌控自己身体的快意。儿子在一次阻止母亲自残的过程中被母亲划伤了脸,留下了一条像蚯蚓般的疤痕。

这三重空间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而是相互联系,交错穿插的,形成一种圆形的叙事结构。圆形结构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经典的叙述模式,小说围绕一个叙事的主线,起承转合都进行发散的描述,而在故事的结尾,一定会与前文相呼应、串联,仿佛形成一个封闭的圆形。如小说发展到最后,我突然发现,故事中小男孩脸上的疤竟然出现在鲍里斯教授的脸上,这是第三重空间与现实世界奇妙的重合,而且“我”还强调了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这条伤疤,随即想到,有些伤疤会潜伏在皮肤里,等到被触动的时候再悄悄生长出来。也就是说,第三重虚拟的空间不仅由第二层现实空间所引生,而且还深刻真切地影响现实空间,以及“我”看到了新闻里一场在服装店发生的凶杀案,竟然与叙事课上那个心恋人体模特的故事完美地吻合。小说突破了常规的空间想象和既定逻辑,用魔幻的情节设置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对小说的思辨形成一种重新的审视和认知。除此之外,空间之间也互相影响对方的发展。如现实空间的鲍里斯教授的建议直接导致孙杰米的故事的续写和反转,虚拟空间因此得到了改变;而虚拟空间故事的延续又使鲍里斯对故事本身的态度发生了逆转,反过来作用于现实的发展。

在全文中,学生对故事的叙述都没有使用引号,正因如此,空间之间的界线变得更加模糊,有时甚至难以区分。荆歌巧妙地实现了三重空间之间来回的自然过渡和转换,可谓是自由穿行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例如,鲍里斯教授在故事叙述时不时地打断:“语速能不能放慢一点?”“太好了!太棒了!”“就是这样吗?”等,实现了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跳转;同时,他将叙事者“我”的心理描写融入故事中,如我对男孩杀死服装店老板的场景想象,我对鲍里斯脸上伤疤的惊奇发现并因此产生的幻觉和思考,这些阐述实现了第一空间与第二、三空间的自然转换。

有学者说:“如果说在8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中,我们在小说平淡无味的叙事中尚能读解出一个个完整的连续的事件,那么在荆歌的小说中我们则不断地失去一个又一个完整的事件,所见之处是环环断裂的事件链条,突兀而荒诞。”这种“环环断裂”的事件链条增添了小说的奇特化色彩,如同断线的风筝,失去了自制的掌控,但是却让人感受到自由无拘束的美感和力量。这种创作状态在文本构成中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现代文学评论家们似乎也相信,一个故事用怎样的语言,怎样的写作方式才能叙述得出来,有时往往是整个小说最重要的部分,甚至比故事本身的内容还要关键。通过对《叙事课》文本的阅读分析,笔者认为,叙事空间转换在文本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它便于讲述零碎的故事,提高读者的阅读期望和兴趣。小说的主体情节是在叙事课上,学生对自己所创作或所经历故事的分享,如果失去了多重空间的转换,只是将数个零碎故事陈列开来、平铺直叙,不仅不便于作者将每个场景阐述清楚,而且这样的文字还会显得无逻辑、无趣味、无可读性。叙述者每当从一个空间走出来,进入另外一个空间时,总是带着一种视角的切换,如“孙杰米说完,圆形阶梯教室里一片寂靜。许多人都像我一样,还在等着下文。”读者也会跟随叙述者的眼光,期待即将发生的情节与位置的转换。

第二,解释悬念,补充伏笔。一些不便于表现在一个空间内的内容,可以借助另一个空间的叙事,站出来进行解说揭示。换一种说法,作者也可以将一个空间的问题关键之钥隐藏在另一个空间中,这样读者就可以在空间的转换中找到自己理解作品的突破点,体验到文本的趣味性。如在第三个故事中,母亲拿刀划伤了小男孩的脸,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镜头随即切回课堂上,原来鲍里斯教授的脸上就有这样一条像蚯蚓一般的疤,这条疤更是一条抽象化的拉链,拉住的是每个人心中故事的闸口,平时大隐隐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每个人难言往事的意象。这就解释了第三个故事结局的旨意以及让读者窥到作者对小说叙事与生活现实关系的态度。

第三,增强故事的戏剧化效果,延宕故事叙述的节奏。在《叙事课》中,当一个空间的故事进行到了迫切之际,作者便迅速打断当前空间的叙事,切入另一个空间,产生延宕故事节奏的效果,提升读者的阅读期待,达到一种戏剧性和延迟满足的目的。比如在第一个故事里,当讲到主人公打电话给装修公司,语气强势地要求公司派人给房子刷漆时,读者自然会觉得这个人行为可疑,因而对他产生好奇,然而正准备继续阅读下去之时,作者偏偏用闲笔,来了一句无关紧要的插话——鲍里斯因为语速问题打断了她;再比如在第三个故事进行到一半时,林美美交代了妻子在受到家暴之后,因为儿子不得不继续活下去的背景,突然又插入一句:“我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勇敢地活下去》”,让鲍里斯以为故事讲完了。与其说作者在这些地方用这样的写法对塑造其中人物形象或整个故事有什么深意,不如说是特意为扰乱读者习惯的阅读节奏,增加阅读故事所带来的曲折感。在情节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放慢节奏和适当停顿叙事,故意地延长读者的理解时间,更好地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同时,也留出一部分空间,让读者能够自己进行思考,在迷失空间的茫然中又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提高阅读的延迟满足感。

三、结语

与之前司空见惯的平铺直叙的小说不同,《叙事课》所展现的不仅是单一的虚构空间,而是存在于不同维度上的多重艺术空间,让空间之间形成一种结构性的“并置”关系,就像被装订错误而诞生奇特效果的《寒冬夜行人》一样,在每个空间最吸引人的时候戛然而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让笔者不禁联想到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叙述者所讲述的故事更加真实,作者构建了一个完全虚拟的心理空间,通过这重心理空间在现实空间与神秘空间之间自由穿梭,并以此叙述这之中神秘空间所发生的事情,借助中介——一扇门与一个吊桥,形成了怪诞与现实的对话。笔者认为,如果想进一步深挖这种跳跃的穿梭的空间叙事,将两者放在一起,分别作为短篇和长篇小说的样本进行讨论是很有可道之处的。

另外,笔者认为,这种奇特的空间叙事与荆歌本人的小说观有着紧密联系,正如他本人所说:“所醉心的工作,是将生活的碎片加工成我们自以为是的艺术品,我们甚至习惯于将结实的生活事件加以镂空。”对荆歌而言,他的文本与生活不再是一种线性的对照关系,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写作也许只是一种延宕或者可以称之为“后过程”。“叙事课”不止属于这堂课上的学生,而是属于每一个在身体里潜伏着伤疤的人。荆歌通过这种对生活的镂空、重组,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多重的叙事空间,他用文字带领读者穿行在他所构造的虚拟和现实之中,体会独特跳跃的空间叙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荆歌.叙事课[J].长江文艺,2021(06):78-85.

[2]吴晓东.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J].天涯,2002

(05):176-183.

[3][美]约瑟夫·弗兰克,等.著.周宪,主编.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M].秦林芳,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韩雪临,葛红兵.穿过镂空的生活——荆歌近期小说解读[J].当代文坛,1997(06):24-27.

[5]张光芒.穿行在恐惧与炫耀之间——荆歌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4(05):76-80.

[6]张丽.《远大前程》的空间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蔡紫豪,女,本科,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于美琪)

猜你喜欢 鲍里斯现实空间 英国首相深陷“情妇门”,全球直播前仍痴迷情事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1年4期)2021-05-29被逐出家门后,英国首相风流再酿悲剧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5-27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陪首相跑步环球时报(2020-08-28)2020-08-28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漫画:现实背后(上)阅读(高年级)(2019年8期)2019-09-26漫画:现实背后(下)阅读(高年级)(2019年8期)2019-09-26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沉睡五百年小小说月刊(2011年11期)2011-05-14QQ空间那点事学与玩(2009年6期)2009-07-03

推荐访问:穿行 现实 虚拟

《穿行于虚拟与现实之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