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时间:2020-07-02 16:20:38 浏览量:

 “XX”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相关精神,按照区委“3343”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四比四导向”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我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创建全区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争当全区社会建设排头兵,实现“发展共议、品牌共创、和谐共建、成果共享”目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目标

 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XX,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核心任务和“绿色产业重镇﹒生态幸福XX”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新定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将解决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着力构筑社会环境城乡同治、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公共服务政社联治、矛盾冲突依法综治的基层善治格局。力争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充分展示“六个一”(城乡治理一张网、运转协调一核心、综合服务一站式、社区事务一同干、集体经济一盘棋、维权维稳一体化)的改革特色,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切实形成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基层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参与不参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推动基层治理向覆盖全部人口及各类组织转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加强基层治理民主化建设,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机制,促进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二)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区域位置、行政架构、地方经济、人口结构“四个特殊”的镇情,针对村社现状,认真查摆我镇基层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集体经济对土地依附程度高,村民总体文化素质偏低,村民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全面融入进程滞后等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各项要求,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工作。

  (三)坚持系统推进。牢牢把握“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总要求,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整体布局中统筹推进,在党政群、社会、市场的互动格局中系统谋划,综合运用法制规定、行政管理、经济调节、社会协同、信息技术等手段,在整合存量、激活增量、引导变量中统筹改革所涉及的各类组织、各种资源、各方力量,确保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各项改革协同推进并取得实效。

  (四)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于改革全过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文化建设,引导基层干部依法管理基层事务,引导居民群众依法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遵循“先规划后改革、先探索后实施、先试点后推广”步骤,建立健全重大改革事项请示报告、沟通反馈制度,不断完善改革风险评估和动态纠错机制,确保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三、重点任务

 紧扣我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的行动目标和工作原则,认真抓好四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

  (一)创新和完善基层党建引领体制机制。按照“区域化党建、组团式服务”要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部署并实施,总结推广

 “XX”党委设置模式,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巩固“XX”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XX”党委在“XX”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周边村社基层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领导各类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协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完善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公共服务组织班子成员以及“两新”组织中党组织负责人的推荐提名制度,探索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其它基层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的适当比例。优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重大事项协调运转机制,将村党支部决策组织权和党员干部监督权与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策表决权、村委会决策实施权、村务监督委员会决策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村党支部在重大事务协调运转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2.全面实行干部联系群众机制。以镇干部、“XX”党委组团下基层为重点,以“六访七进”群众工作法为基础,健全“面对面、全覆盖、常态化、制度化”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分类完善群众工作预案。采取定点接待、上门走访、重点约谈、座谈听证等各种方式,宣传政策法规,掌握社情民意,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

  3.构建共驻共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创新党员管理工作,在基层党员特别是“两新”组织党员中深入开展“三融入”(融入组织、融入群众、融入园区)主题实践活动,严格党员组织生活、思想汇报、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有效整合村党支部和非公党支部等党建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镇党委、“XX”党委、基层支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快推进本地村党组织与“两新”党组织、本村村民与企业业主、外来人员的融合发展。

  4.完善基层党建带群建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委托工青妇组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按照规范化程序将更多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项目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推动各级工青妇组织更好发挥人民团体桥梁和纽带作用。

  “XX”党委通过联席会议、项目交办、听取汇报等方式,统筹工青妇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二)创新和完善基层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以保障企业、农民合法财产权益和实现企业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机制建设,完善产业发展议事决策机制,深化建设品牌共创机制,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机制,积极推进集体经济股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集体资产监管,加快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5.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机制建设。以“重谋划、强服务、转职能、抓落实”为主线,把改革重点放在进一步发挥好“总参谋”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抓产业、上项目的谋划和推进机制,对项目建设意义、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预期、产品市场前景及投资效益进行评估和论证,进而提出项目选址、基础配套设施支撑、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意见,便于统筹配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等问题的出现。进一步转变职能和作风、躬身服务上,一面认真抓好顶层设计,一面做好项目谋划和服务工作,力推“XX”产业迈上新台阶。

  6.创新完善产业发展议事决策机制。以“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提高产业发展决策科学化水平,坚持以群众利益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基本取向,完善议事决策制度,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议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7.深化建设品牌共创机制。加强各入驻企业的品牌创建的指导,强化“XX”整体品牌的打造和营销宣传,深化星级农庄、餐饮、娱乐服务标准的规范,努力将“XX”建设成农村党建示范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农村改革示范试验基地。

  8. 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机制。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方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精神,从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与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关系着手,对现行承包经营权各种流转方式进行甄别,探索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可能路径,并对分离受让主体、分离期限进行阐释。

  9.优化集体土地统筹开发与利益平衡机制。坚持依法依规、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村跨区域配置资源,在镇域、区域范围内参与土地和项目统筹开发。在集体土地征转过程中,兼顾处理好农民利益的近期增值和长远保障的关系,促进土地“连片改造、连片发展”,着力提高土地资源产出效益,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明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范围、方式、主体和条件,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10.深化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改革。在现有集体经济公司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细化集体经济公司的运行方案,建立健全了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和股东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股权的继承、转让、赠与等流转原则和程序,探索有偿购股、项目入股等有序流转方式,拓宽入股渠道,因地制宜化解疏导新增人员集体股权诉求。

  11.创新建立就业创业培训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基。就业创业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和稳定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根本措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

 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然要求。随着“XX”经济发展,优质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不断完善创新就业培训机制,开辟就业创业培训新模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培训引导就业创业,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支撑。

  (三)创新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和依法治理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创新村社自治的组织体系、行动载体和保障机制,在法治化框架下将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基层群众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12.推进管委会、村委会规范化建设。规范职能任务,认真落实村民组织法赋予的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依法组织村民自治、依法组织监督活动等基本职责和相应任务,扎实推进管委会、村委会互动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基本制度健全、程序流程清晰、公开形式多样。规范队伍建设,做到村委会依法产生、群众服务岗位科学设置、办公场所符合标准。明确经费保障,在完善 “三统筹”的同时,建立村级公共开支年度预算制度,对村级公共开支和集体经济的收支情况实行分账核算。

  13.健全村民民主自治机制。发挥村党支部的统筹协调和村委会在居民自治中的主导作用,紧扣涉及村民利益和意愿的重大事项,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完善村级党组织民主自治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等各方力量,通过民情恳谈、听证、评议、巡视等方式,健全村重大事项提事、议事、定事、做事、督事、评事机制,推进村民民主自治

 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精神,为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题提供机制保证,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力、凝聚力。

  14.深入推进村民环境治理机制。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突破口,把城市成熟的环卫管理方法延伸到乡镇,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对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收运模式,使城乡生活垃圾能够及时集中清运,实现城乡垃圾收运体系的全覆盖。

  15.创新治安联防联动机制。统筹园区业主和周边村社群众,制定联席会议制度、社会治安预警信息机制,建立健全民间纠纷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等工作机制,并签订了边界治安联防协议书,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行动”的协作机制,对预防与打击违法犯罪、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6.探索厂地共建机制。积极探索“以企带地、以地促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共建模式,企业资金、招商引资等入镇,地方政府组织、制度、土地、劳力等兴企,架起一座“地企共同发展,党建共同进步”的“双赢桥”。“厂地共建”后将加强双方信息沟通,实现协作效率提高。在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过程中,双方相互配合,建立服务平台及重大信息提前通报机制,及时协调处理建设及经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妥善处理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与隐患,保障企业正常有序经营次序;加强双方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协作。

  17.建立劳资和用工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劳资和用工的协调机制和协商、调解和处理制度。通过构建劳资和用工协调机制,及时地研究、协商和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8.构建XX发展和管理评议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评议在

 “XX”发展和管理中的作用,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提高“XX”管理环节和决策环节和透明度,保证 “XX”发展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9.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有效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大力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满足基层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健全巡回审判工作机制,完善“法官工作室”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开展模拟法庭、道德法庭、以身说法等宣传引导活动,努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20.构建大调解联动格局。根据“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要求,落实“日排查、周研判、月分析”制度,发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医疗争议专业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调解中心等的积极作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的联调联动机制,积极利用包括“阳光调解”在内的多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实现减纷息诉。

  21.健全重大社会矛盾预防处置机制。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改革方案、建设规划、重大项目、大型活动等,完善民意调查、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论证、协商谈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充分听取民意,广泛吸收民智,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依托“平安建设促进会”,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切实抓好基层信访积案化解,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

  (四)创新和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的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明晰市镇两级政府管理服务职责,深化服务供给方式改革,完善基层阵地体系,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为公平、优质、高效的服务。

  22.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以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目标,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以增加总量、优化布局、改善结构为重点,加快完善政府主导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协同参与,居民通过互助服务、志愿服务等发挥主体作用的多元供给模式。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公共服务支出的方式,降低社会力量进入基层社会事业和治理领域的准入门槛,探索通过设施特许经营、委托经营和民办公助等模式,扩大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内容,在宽进严管中稳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23.实施村协助管委会工作清单制。进一步理清XX发展和管理委员会与村委会、村民自治、村民自我服务的关系,合理划定边界,制定村委会依法履职和依法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的两份清单。对依法协助的事项,通过“整体打包、全面购买、量力而为、逐步到位”的方式委托村委会承担。对两份清单以外职能XX发展和管理委员会要求承接或协助的工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执行。

  24.组建XX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围绕“管委会工作有效落地、群众诉求统一受理、服务管理统筹推进”目标,遵循“一门对外、方便群众,后台整合、集约资源”原则,对XX现有党群服务中心平台进行优化整合,打造统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XX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是联系服务群众的主平台和协助“XX”党委政府开展综合服务管理的基础平台。对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进行梳理分类,不以部门设岗,将部门工作全面分解到若干综合岗位上,实行一人多能、一岗多责、AB角配合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接受办事咨询、登记办事事项、指导填报材料、实施当场办理、辅导网上办理、分送其它岗位、反馈办事结果的流程管理体系。创新推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与社会、市场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的整合,为

 村民提供一揽子的服务。

  25.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向基层延伸。依托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服务点,为群众提供个人申报申办事项的网上办理、网上查询和网上咨询服务。大力开发推广手机APP等自助服务终端,为群众提供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全方位、多内容的政务、社务和商务服务。网上办事项目成熟一项,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供的服务就相应减少一项。

  26.实行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机制。

  27.推进文明创建机制建设

 28.健全村民文化服务机制

 29.建立老年人颐养照护机制

 30.完善基层治理信息共享机制。

  31.健全分级分类指导机制。

  32.创新绩效评价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

  (三)强化宣传。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基层 治理

《“XX”,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