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时间:2021-09-05 15:57:25 浏览量:

崔威 赵欣一

摘要:在现代化城市迅猛扩张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工作者常常思考如何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与建筑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同时也能追根溯源。建筑就是人们建设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场所,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所表达的是根植于地方的人文风俗、地理环境与建筑体自身的共生关系,本文研究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地域文化的方式方法,提炼文化精神的精髓,这也是对自古以来中国天人合一、因势造物、自然天成思想的延续与传承,从而探索在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和创新的过程中既保留地方文化特征又体现时代感的新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人文

中圖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02

地域文化是具有鲜明地方特征的文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建筑设计是文化传播和表现的方式之一,因此建筑应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而全球化所带来的交互网络迅速崛起,将社会、经济、文化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卷入现代化交融的浪潮,城市建设的同质化现象日益显现,造成城市建筑的风格、形态无地域之分,缺乏地方文化内核,丢失了地域文化脉络,居民的归属感不断削弱,使人们逐渐忘记“从何而来,将去往何处”。日本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提到过“新世纪中,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国际化的建筑正轰轰烈烈地登上建筑舞台,用任何地方都能生产获得的混凝土、钢铁、玻璃等材料开发出了具有良好物理性能和符合经济条件的标准化建筑模式,其结果是无视建筑体所在地域的特殊性,使方盒子建筑在各地的城市建设中蔓延,使居民的生活、工作空间千篇一律,单调且乏味”[1]。因此建筑设计应传承土生土长的文化DNA,并思考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全面分析地域环境,找到与气候特征、自然肌理、地貌地形各方面相匹配的空间环境组织形式,掌握有机融合的机制和方法。

1 地域文化在建筑中的内涵特征

地域文化是一种地缘文明的综合呈现,展现了人们在某一地理环境区域长期的历史积累沉淀中孕育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它包含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社会风俗及地域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地域文化具体表现在诸多方面,如饮食、着装、音乐、饰品等,在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存在较大差异。建筑设计是传播和传承地域文化的最宏观的载体,不同的地域会形成风格各异的建筑形态,这既是因为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求,也是对精神向往的艺术化处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建筑最基础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这种需求要符合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环境特点等方面的条件,因此不同区域的建筑在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建筑常被诠释为“凝固的艺术”,体现了建筑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而这种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根植于地方文化,从《营造法式》到“样式雷”,从苏州园林、徽派民居到陕北窑洞的窗棂窗花,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精神的无限追求,而建筑在成长的过程中将地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在外观和结构上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和视觉体验,从而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不同的建筑文化特质。

各地域的文化使建筑扎根于地方,使建筑在历史长河中能追根溯源,赋予其生命力,同时建筑也是地域文化传承的渠道,使文化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留下烙印。

2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人们崇尚自然,“道法自然”是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对土地的关爱之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前进的根本原则,要使建筑长久服务居民,建筑设计就要以考虑客观环境为出发点,综合各方条件,去粗取精,与地域多维度融合,将地域文化作为建筑文化内涵、设计的灵感来源和创新理念进行综合的提炼,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域人文发展需求,也为建筑体注入内在的文化生命力,表达丰富的地域人文色彩,使建筑在拥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更具历史文化价值。

2.1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以地缘结构条件为基础的思维方法,建筑设计中服从当地人文背景、经济发展及自然环境的条件因素是该原则的核心取向,得出与有限资源相匹配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刻意模仿外在形式,关键是研究其形成的过程,包括建筑的生存背景,如此才能满足各类建筑空间对设计的诉求。建筑的设计要具备生命的张力和带来归属感,就必须与地域客观环境相匹配[2]。例如福建土楼,福建土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产生的背景就与当时的生存状态有关,在当地频繁被外敌入侵的背景下,当地人民为了自我保护而围在土楼里,血缘成了构建建筑的脉络,这是土楼产生的背景,其存在的意义远大于在建筑外在形态上观察到的价值,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所得到的启示往往是建筑之外的。

建筑设计与地方文化相辅相成,设计应是在读懂历史的同时对地域文化素材进行提炼再创造的过程,用现代建筑技术支持传统风貌,将生活从过去带入现代,走向未来。因此,因地制宜应兼具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技术要匹配地方各方面条件;另一方面,要对文化精髓进行传承和提炼,尊重历史人文脉络的积淀。

2.2 发展和创新原则

建筑设计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是世界各地共享的,而建筑中体现的文化精髓是属于地方和民族的。地域文化在长时间的沉淀过程中,既创造着新的文化价值,也使文明得到延续。经过对比,探究和提炼地域文化不意味着文化膜拜,而应以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文化脉络为导向,在不断反思和论证的过程中加以总结。不能盲目地继承传统,更不能一味地强调地域特色,要尊重地方的人文精神、生活方式等客观因素,还应了解和顺应地方文化长期形成的价值取向。建筑一直经历着复杂的成长过程,随着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会形成新的形式形态、架构体系、方案思维,这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

建筑设计工作者应在传统文化更新的过程中把握发展方向,得到启发和灵感,合理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创新文化传承方式,以建筑为载体,用发展的眼光使地域文化与时代进程接轨。

3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形式

吴良镛曾提到,“建筑原本就是分地域的,这是建筑的基本属性,是建筑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条件”[3]。中华文明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化逐渐沉淀下来,形成了各地域特色分明的建筑设计文化,要在设计中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就要依据地方自然环境条件、人文风俗、价值取向及生产需求,权衡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此形成的建筑既实用简朴,又富有地域特色。

3.1 以建筑为载体,传承历史文脉

城市的发展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建筑、牌坊等建筑形态是地域文化特色传承的载体,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这是对历史人文生命的一种延续。尊重地域历史、延续文化脉络并不是墨守成规、模仿膜拜。只有在尊重历史与传统的同时拥有发展的眼光,才能创造出“中而新”的建筑。

人文风俗、经济水平、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导致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存在较大差异,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会孕育出独特的建筑设计语言,也可理解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而这种文化符号需要设计工作者在历史传统与地域特征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中提炼出来,然后作为一方文脉的闪光点融入设计,使建筑具备文化图腾的属性[4]。这些文化符号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都有所体现,是在历史中沉淀传承下来的,在现代建筑中依旧能闪耀出特有的文化魅力,体现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建筑成为不朽的文化载体。

3.2 结合地方文化,展现地域风格

建筑设计也属于一种文化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地域文化的差异必然使各地的建筑形式有所不同,只有对地域文化进行提炼和创新,才能在建筑中展现独具魅力的地域风格。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的过程中,虽然借鉴了许多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但并没有一味模仿,而是用现代的建筑理念诠释传统文化。博物馆在造型上体现的是传统的文化精神,而不是表现形式,用当代建筑设计语言表达传统文化符号。屋顶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表现形态美的重要部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就运用了苏南传统建筑屋顶的斜坡特征,并用钢结构和混凝土代替了传统木质结构,呈现出了一种现代简约却又融和了传统建筑哲学的几何形态,此外,钢结构和玻璃顶的巧妙应用既体现出了时代感,也解决了传统建筑大面积屋顶限制采光的问题,符合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使用需求。在屋面的设计上,对传统建筑形象加以简化,又与建筑形态保持联系,同时与室内地面铺装相呼应[5]。苏州博物馆与太平天国忠王府、拙政园相邻,融入苏州的古城风貌,虽是一座现代建筑,但是体现出了传统的文化精神。苏州博物馆是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来表达地域文化的典范之作。

隈研吾的多数建筑作品无论是在时间维度、文化维度还是在建筑技术上都体现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回归,他不是单纯模仿传统的形态,而是从文化精神、历史时代的眼光去提炼设计。如东京美术馆,建立在东京最繁华的地带,在设计上运用了当代的手法,用竹子、纸等传统材料去表达,在空间尺度和内涵上都较好地融合了日本庭院式的建筑,同时就地取材,建筑材料的选择方式也是因地制宜原则的体现。由于地理位置环境的不同,在各地区建筑材料的应用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地域文化的再加工、再创新的设计过程中,对各地建材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物质的层面,要研究建材在肌理、美感、寓意等方面与地方生活方式相交融和人们情感记忆深处的元素,使各种材料、构件以及细节都传递地域所特有的信息。

4 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价值

城市建筑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该特征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建筑上表现更明显,如何在建筑中融入历史文化、注入文化内涵已成为建筑设计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建筑的设计中要把握文化脉络的精髓,用现代建筑技术加以表现,体现建筑的传统艺术哲学,增强建筑的时代感、层次感,能够追根溯源。

设计者将思维、理念凝练成独特的文化符号,通过建筑表达出来。文化在历史中更迭传承,而建筑便是历史阶段的文化烙印,人们可以通过建筑传达出地域文化,体会当地文化特点和人文精神传承与演变的过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当地城市建筑的风格和城市规划的格局。

全球化浪潮对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建筑文化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建筑现代化过程中将地域文化、地理、生态等特色保留与传承下来,是建筑设计领域长期探讨的命题。在运用现代建筑技术的同时,吸收地域人文风俗,传承文化精髓,并从美学、生态及心理上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地域文化提出了一种有益途径。

5 结语

对地域文化的提炼和再造要求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避免主观因素的限制,客观地把握地域文化与建筑的内在联系,梳理地域文化元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地域的规划、建筑群体及其协调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设计,在现代建筑技术科学的视角中呈现出来,回归建筑设计的本意,把握建筑设计的核心价值。在设计中应加强对地域文化的考量和应用,使建筑扎根于地方,从而展现出其生命的张力。建筑与环境的交融,展现着本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地域文化在建筑中的应用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对当代文化的包容,这是一种体现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哲学的智慧,也是一种勇于创新的思维,更是一种对建筑的思考和态度。

参考文献:

[1]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白林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0-21.

[2] 王兴田,苏双荣.多维视野下度假酒店的在地设计实践解析[J].城市建筑,2016(7):14-16.

[3] 吳良镛.建筑学的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86-87.

[4] 李爱秋.建筑设计创作中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J].建材与装饰,2019(10):36-38.

[5] 朱果.试论博物馆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26):55-57.

作者简介:崔威(1989—),男,江苏扬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教学。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传统建筑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歌剧(2017年9期)2017-12-08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13期)2017-01-04少年力斗传统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独特而伟大的建筑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5年6期)2015-11-24关于建筑设计规范与建筑教育的思考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22期)2015-10-21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China Pictorial(2014年7期)2014-09-11参数化虚拟建筑设计中国信息化·学术版(2013年1期)2013-05-28清明节的传统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2008年4期)2008-12-19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雕塑(1999年3期)1999-06-23

推荐访问:应用性 建筑设计 地域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