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施工工艺标准

时间:2020-07-30 10:16:24 浏览量:

HHDWG/XH-06-2013 怀化电务段施工标准体系 施 工 工 艺 标 准 车 站 与 区 间 信 号 Q/GZT-HHD01SG-2012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怀化电务段 目 录 第一章 信号电缆施工 第一节 电缆型号及测试 第二节 电缆敷设 第三节 电缆防护 第四节 电缆屏蔽连接 第五节 电缆配线 第二章 室外设备安装 第一节 地面固定信号及标志牌 第二节 道岔 第三节 轨道电路 第四节 计轴设备 第五节 配线 第三章 室内设备安装 第一节 组合架、分线盘、走线架、组合柜、移频柜、综合柜及计算机联锁接口架 第二节 控制台、人解盘及显示设备 第三节 计算机联锁设备 第四节 电源屏(含电源开关箱、防雷开关箱) 第五节 配线 第四章 系统防雷 第一节 既有信号楼施工 第二节 新建信号建筑物避雷带与法拉第屏蔽笼施工 第三节 室内接地汇集线及等电位连接 第四节 浪涌保护器 第五节 轨旁设备接地及电缆屏蔽接地施工要求 第六节 信号楼信号设备接地示意图 第七节 贯通地线 第五章 微机监测与TDCS施工工艺 第六章 ZPW-2000轨道电路 第一节 轨道电路分割及长度计算标准 第二节 电气绝缘节设备安装 第三节 机械绝缘节设备安装 第四节 ZPW-2000钢轨引接线规格、型号及安装标 第五节 平交道口、桥梁处设备的安装 第六节 补偿电容的安装 第七节 禁停标志牌的安装 第八节 信号机安装 第九节 防雷地线 第十节 电化复线区段横向连接线设置原则 第十一节 电缆补偿方法 第七章 信号设备标识工艺标准图 第八章 (沪昆线)室外设备安装与地面硬化工艺标准图 第一章 信号电缆 第一节 电缆型号及测试 一、电缆型号 (一) 信号电缆型号 1. 信号电缆的导电芯线应采用标称直径为1.0mm的软铜线,其允许工作电压不得低于工频500V或直流1000V。

2. 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套、铝护套和数字信号电缆。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如计轴设备、应答器等设备应采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

(1) 信号电缆按护套类型包括塑料护套(PTY03、PTY23等)、综合护套(PTYA23、PTYA22)、铝护套(PTYL23、PTYL22)信号电缆,电缆规格用电缆芯数表示分为:4、6、8、9、12、14、16、19、21、24、28、30、33、37、42、44、48、52、56、61。

(2) 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分为塑料护套(SPTYW03或SPTYW23)、综合护套(SPTYWA23)、铝护套(SPTYWL23)、内屏蔽(SPTYWP03或SPTYWP23、SPTY-WPA23、SPTYWPL23)数字电缆。

(二) 信号电缆使用范围 1. 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套、铝护套、数字信号电缆。

2. 电化区段主干信号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电化区段与非电化区段连接的站(场)联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

3. ZPW-2000系列自动闭塞轨道区段以及2000系列的站内电码化设备采用铁路数字信号电缆,计轴设备、应答器使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其它设备应采用综合护套或铝护套信号电缆等非数字信号电缆。

4. ZPW-2000系列采用的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应遵循以下使用原则:
(1) 两个频率相同的发送与接收不能采用同一根电缆。

(2) 两个频率相同发送(接收)不能设置在同一屏蔽四线组内。

(3) 电缆中有两个及其以上的相同频率的发送或接收时,该电缆需采用内屏蔽电缆。

(4) 电缆中各发送、各接收频率均不相同时,可采用非内屏蔽电缆,但线对必须按4线组对角线成对使用。

(5) 内屏蔽电缆有2对以上的备用芯线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内屏蔽4芯组。

5. 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电缆应成对使用。

二、电缆测试 (一) 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要求:
1. 在20℃时,信号电缆导电线芯的直流电阻,每千米不大于23.5Ω。

2. 信号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或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3000MΩ。

3. 铁路数字信号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或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10000MΩ。

4. 计轴专用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或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5000MΩ。

5. 特殊规格电缆,其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规定。

(二) 电缆测试 工程开工后应进行电缆单盘测试;
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
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作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1. 电缆一般检查 ① 对每盘电缆进线统一编号,将编号用红油漆标注在电缆盘两侧。

② 检查电缆盘外包装是否完整,电缆外观是否有破损现象。

③ 检查电缆铝护套密封性能。

④ 确认电缆端别:用锯、刀等工具开剥电缆护套,电缆盘外端电缆开剥长度为150~200mm,内端电缆开剥长度为50~100mm面对电缆端头,绿色四线组在红色四线组的顺时针方向侧;
或者每个四线组内,绿色绝缘单芯线在红色绝缘单芯线的顺时针方向侧,则为A端,反之为B端。在电缆盘两侧明显位置标明“外A”或“外B”字样。同时,用记号笔分别在电缆的内、外端头50mm处,A端写“A”,B端写“B”。

2. 芯线直流电阻测试 测试芯线电阻的目的是检查各芯线有无断线。将电缆一端芯线剥去外皮后拧成一体,万用电表置电阻×1档校准表针,另一端所有芯线分开,一表棒与芯线1连接,另一表棒与任意芯线连接,即可测出芯线1与该芯线串联电阻值,取其半值即为芯线1的电阻。按直径为1.0mm的铜芯线,在+20℃时的直流电阻每公里不大于23.5Ω,根据所测电缆的实际长度衡量芯线1是否导通良好。一般不计较精确的电阻值,目的是查明芯线无断线。表棒逐一与其他芯线接触,检查所有芯线的导通情况。

3. 电缆绝缘电阻测试 ① 将电缆盘内端电缆芯线全部开路。

② 将电缆盘外端电缆的所有芯线、钢带、铝护套、内屏蔽层及排流线用一端带有鳄鱼夹的导线连接,连接后接到兆欧表的测试端。

③ 从连接后的电缆芯线中任取出一根芯线连接到高阻计的另一测试端子上,读取该芯线电缆与其他芯线及金属护层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填入“测试记录表”。

④ 将测试完芯线与其他未测试芯线分开,依次测试。

⑤ 绝缘值换算 测得的电缆绝缘值应用下式换算为每公里长绝缘电阻值:
Rx=0.001L·RM(MΩ);

式中:L——电缆实际长度(m);

RM——实际测得电缆绝缘电阻值(MΩ);

Rx——换算到1km电缆实际绝缘电阻值(MΩ)。

根据规定,普通电缆任一芯线换算后的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500MΩ,综合扭绞电缆不得小于3000MΩ,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不得小于10000MΩ。

4. 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计算 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值指的是工作线对两根芯线电阻的差与其电阻的和之比。例如:红、白芯线是1个工作线对,蓝、绿芯线是1个工作线对。电阻不平衡值如下:
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R20(H)-R20(B))/( R20(H)+R20(B));

式中R20(H)——20℃时红芯线直流电阻;

R20(B) ——20℃时白芯线直流电阻。

5. 工作电容测试 ① 将电缆盘内端电缆芯线全部开路。

② 将电缆盘外端电缆的所有芯线、钢带、铝护套、内屏蔽层及排流线用一端带有鳄鱼夹的导线连接,连接后接到电容测试仪的接地端。

③ 将电缆外端头任意一四线组内的红、白芯线对或蓝、绿芯线对连接到电容测试仪的测试端上。测试方法见图1-1:
图1-1 ④ 测试电容值,每1Km应小于28nf±2nf。

6. 测试要求 ① 在电缆敷设后未回填前,人工全面检查电缆是否破皮损伤,特别是电缆穿钢管处和箱盒保护管下端,如有损伤,应及时采用电缆专用热缩胶带处理。防护结束后,对电缆做敷设后的绝缘测试,检验电缆在敷设过程中是否受到损伤。不合格的电缆详细记录,查明原因后处理好,不能处理的及时更换电缆,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不留隐患。

② 设备未通电时应对每芯电缆配线进行综合对地绝缘的测试,电缆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10MΩ。设备通电后全程电缆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1MΩ。全部项目测试合格,将测试结果填入“测试记录表”,在电缆盘上标识“测试合格”。

第二节 电缆敷设 一、电缆敷设准备工作 (一) 电缆径路调查 1. 铁路信号电缆敷设前,由施工单位会同工务段、电务段、通信段等设备管理单位配合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共同确认敷设径路。

2. 电缆径路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相关两设备间距离最短。

② 通过股道及障碍物最少。

③ 利于施工及维修方便。

④ 避开线路和其他建筑物的改、扩建处。

⑤ 避免在道岔的岔尖、辙岔心和钢轨接头处穿越股道。

⑥ 避免通过碱、酸、盐性等有化学腐蚀物质的地带,各种管道径路复杂地带,避免通过土壤松软容易塌陷的地带,以及坚石、池沼、污水坑等处。

⑦ 土质路基不宜敷设电缆;
困难情况下,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护措施。

3. 地下管线的探测 探测电缆径路地下管线,是开挖电缆沟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必须在相关设备管理单位配合下进行现场探测,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二) 电缆敷设要求 1. 电缆径路应选择地形平坦和土质良好地带。

2. 电缆径路应避开酸、碱、盐聚集、石灰质、污水、土质松软和承受重压可能发生大量塌陷危险的地带,以及道岔的岔心、辙岔心、钢轨接头、接触网的杆塔基础等处所。

3. 电缆径路应尽量保持直线。如有弯曲时,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非铠装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0倍;
铠装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内屏蔽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0倍。应分清楚电缆A、B端顺向布放。

4. 平行于轨道敷设的直埋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边缘的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 在线路外侧,不得小于2m;
入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间斜面距离不小于2m的情况下,可减至不小于1.7m。

② 在线路间,不得小于1.6m。若线路间距为4.5m,此项距离可减至不小于1.5m。

③ 直埋电缆与公路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距公路面边沿、排水沟边沿不小于1m处。距铁路边排水沟边沿不小于1000mm。如下图1-2所示。

图1-2 电缆径路与铁路平行时布置示意图 信号电缆 电缆径路 5. 电缆沟底应平坦,沟内无石块和杂物。

6. 电缆设电缆槽防护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埋深为盖顶面距离地面200~300mm.槽内电缆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

7. 电缆沟内敷设多条电缆时,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

(三) 电缆预配 1. 编写电缆号 根据电缆径路图或电缆网络图,对全站电缆进线编号。上行咽喉编双号,下行咽喉编单号。先编干线,再编支线,依次编到末端。

2. 填制电缆预配表 对同一咽喉(车站规模小时,也可面对全站)、同芯数电缆一一列出,写明电缆号、长度、芯数、备用芯数。

3. 制作电缆铭牌 用鲜亮的油漆在铝质或木质标牌上写明电缆号、长度、芯数、备用芯数,最好注明电缆连接的起止设备名称。每根电缆备两个铭牌。综合扭绞电缆和数字电缆还需标明A、B端。铭牌钻孔,以备绑扎在电缆头上。

4. 电缆测试 电缆切割前,对整盘电缆进线电缆的第一次测试,做好记录,写明盘号、芯数。

5. 电缆切割 将整盘电缆用短钢管支放在电缆起动支架上,核对电缆型号、芯数,按电缆预配表标明的长度,从长到短依次用钢锯切割电缆。抽拉电缆时宜从电缆盘下方拉出。切割后,立即在切割下的电缆两端用细铁丝绑上相应的电缆铭牌。

6. 电缆临时封端 对切割后的待用电缆和剩余电缆两端均要在当天及时用30号胶或热缩端帽进行封端,以防潮气和雨水进入。

7. 电缆存放 中、长电缆封端后可以用空盘盘卷;
短电缆可盘成半径大于电缆外径15倍的圆圈,用细铁丝绑扎2~3处,分咽喉按顺序堆放,以便于日后搬运。

二、电缆敷设 (一) 挖电缆沟 1. 开挖的电缆沟(不含过轨电缆沟)要求沟直且沟底平,同时要深度符合电缆的埋设深度. ① 站内电缆埋设深度距地面不能小于700mm。

② 站内电缆的埋设深度达不到700mm的,采用电缆槽防护,盖顶距地面不小于200mm。必须设于路肩上的电缆、集中联锁设备的干线电缆及冻害地区电缆应以水泥电缆槽或其他阻燃材料制造的电缆槽防护。电缆槽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埋设深度为上盖板顶面距地面200~300mm。槽内电缆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

③ 区间电缆的埋设深度不能小于1200mm,在农田或有农作物地段电缆的埋设深度不能小于1400mm。

④ 箱盒设备处的储备电缆埋设深度受条件限制不能与引入沟同深时,可以适当减少电缆的埋设深度,但也不能小于200mm,同时在箱盒设备处设置围桩进行防护。

⑤ 在铁路边开挖电缆沟及开挖过道时,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污染道床。防护材料可采用彩条布或塑料布等。

2. 开挖电缆沟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① 挖成的电缆沟在未敷设电缆前有塌方的可能,塌方则会危害行车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尽量缩短电缆沟敞口时间。

② 已经挖好的电缆沟敞口过夜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及时通知车务人员注意,同时设专人防护。

③ 在线路附近施工时,设专人防护。

④ 开挖电缆沟时,两人间的施工距离不应小于5米。

(二) 电缆过道开挖 1. 电缆过道应根据电缆径路图和定测结果,避开岔尖、辙叉和钢轨接缝。挖过道常用敞口开挖和顶钢管钻进两种方式。采用敞口式开挖方式,应选择两轨枕之间进行。开挖直径约500mm、深不小于800mm的电缆坑,沟底平坦,随即放置电缆防护管。

2. 电缆过道开挖,挖出的土堆放在线路外侧,过道防护镀锌钢管顶部距离钢轨底部大于800mm,镀锌钢防护管长度伸出轨枕端500 mm以上,钢管末端采用电缆槽防护,盖顶距地面不小于200mm。防护管两端处的沟底要略深于沟深度,以防日后防护管受力下沉时管口割伤电缆。

3. 电缆过道防护管应采用国标镀锌钢管,钢管必须倒角,防止穿电缆时损伤电缆外皮。防护管内径应大于总电缆外径的1.5倍。将防护管放入过道内,用麻袋片等材料将管口堵塞,先回填土,后回填石碴,并分层夯实。

(三) 电缆敷设 1. 电缆敷设前时,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单盘测试,应检查电缆绝缘外护套完整,钢带地的绝缘电阻为2MΩ·km,并做好记录。

2.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根据电缆径路图,从信号楼开始,先放干线电缆,后放分支、末端电缆。电缆朝向应统一以上行方向为电缆A端,下行方向为电缆B端,同时电缆要A、B端对接。

3. 贯通地线与信号电缆同沟埋设于电缆(槽)下方土壤中,距电缆(槽)底部不少于300mm,贯通地线采用截面积不少于35平方毫米铜当量的铅包铜缆或35平方毫米的裸铜缆。分支地线采用聚乙烯外护套25平方毫米的多股铜缆。贯通地线过钢桥时应使用带绝缘护套的地线,并与光电缆有效隔离。在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区段,贯通地线截面积按有关标准执行,信号设备按规定与综合接地系统贯通地线相连接。

4. 电缆沟内,距信号楼最近端的设备电缆排列在线路侧,由近端电缆到远端电缆顺序整齐平铺排列。

5. 内屏蔽电缆敷设时弯曲半径要大于电缆外径的20倍,其它电缆弯曲半径要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不能出现背扣、小弯及损伤电缆外护层现象。

6. 检查确认电缆的敷设位置、规格型号与电缆径路图相符。

7. 所有地点电缆储备量不能盘成环状(“○”型),可呈“Ω”状或“S、∽”状布置。

电缆储备量及做头量 单位 数量 室外电缆进入室内储备量 mm 5000 室外电缆进入室内做头量 mm 3000 室 外 储 备 量 20m 以 上 电 缆 每 端 储 备 量 区间箱 mm 2000 XB-2变压器箱 mm 2000 XB-1变压器箱 mm 2000 HZ-12终端电缆盒 mm 2000 HZ-0终端电缆盒 mm 2000 HF-7方向电缆盒主、付管 mm 2000 HF-4方向电缆盒主、付管 mm 2000 HZ-24终端电缆盒主、付管 mm 2000 HZ-6终端电缆盒主、付管 mm 2000 ZPW·BP1匹配变压器 mm 2000 20m 以 下 电 缆 每 端 储 备 量 区间箱 mm 1000 XB-2变压器箱 mm 1000 XB-1变压器箱 mm 1000 HZ-12终端电缆盒 mm 1000 HZ-0终端电缆盒 mm 1000 HF-7方向电缆盒主、付管 mm 1000 HF-4方向电缆盒主、付管 mm 1000 HZ-24终端电缆盒主、付管 mm 1000 HZ-6终端电缆盒主、付管 mm 1000 ZPW·BP1匹配变压器 mm 1000 电 缆 做 头 量 区间箱 mm 2000 XB-2变压器箱 mm 1000 XB-1变压器箱 mm 800 HZ-12终端电缆盒 mm 350 HZ-0终端电缆盒 mm 350 HF-7方向电缆盒 主管 mm 500 付管 mm 1500 HF-4方向电缆盒 主管 mm 400 付管 mm 1000 HZ-24终端电缆盒主、付管 主管 mm 400 付管 mm 550 HZ-6终端电缆盒主、付管 主管 mm 350 付管 mm 350 ZPW·BP1匹配变压器 mm 400 箱盒分支地线储备和做头量 mm 1500 贯通地线接续或贯通地线与分支地线接续量 mm 100 8. 电缆穿过防护管时,要在防护管管口处做好防护,应在管口两端用油浸的麻袋或软布缠绕或封堵,钢防护管管口必须做好扩口和倒角,以免损伤电缆。

9. 严禁电力电缆与信号通信电缆同沟同槽敷设,如受地形限制需平行或交叉敷设电缆,其相互交叉、间隔距离最短距离必须大于500mm,最短距离小于500mm的,应采用镀锌钢管加砖沙防护。

(四) 电缆接续 1. 电缆接续必须采用变压器箱、电缆盒、继电器箱地面接续方式。不允许采用地下接续方式,对接盒原则设于路肩,距最近信号点不超过50米。

2. 电缆接续要求:
① 电缆芯线不得有任何损伤。芯线上的端子必须固定、拧紧,每个配线端子不得超过三根芯线,芯线间应放垫圈。

② 电缆引进电缆盒、变压器箱,应用绝缘胶灌注。灌胶前电缆引入口(含备用引入口)应堵严实。灌胶深度宜为30mm。胶面应整洁明亮,胶面高度可低于电缆护套5~10mm. 3. 电缆接续的其他要求:
① 对接盒必须在电缆径路竣工图上标明,每个地上对接盒准确里程必须标识清楚。

② 电缆在距穿越铁路、公路、道口、河流、桥梁、涵洞、各类管道2m范围内不应接续。

③ 同径路的两个接头盒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准确记录接头坐标、距离线路尺寸及标志性参照物。

④ 电缆接续必须符合A、B端对接的原则,相同芯组内相同颜色的芯线相接,电缆接续必须是同型号信号电缆对接。

第三节 电缆防护 一、电缆防护规定 (一) 电缆防护基本要求 1. 当电缆的埋设深度大于或等于700mm时,采取分层夯实的直埋防护。

2. 电缆在站台上时,应采用站台上专用的电缆沟槽防护,并在沟槽内填砂防护;
没有专用电缆沟槽时,应采用混凝土电缆槽进行防护,混凝土电缆槽的埋设深度为槽盖顶面距地面200mm—300mm。

3. 电缆穿越公路时,应采用国标镀锌钢管对电缆进行防护,镀锌钢管埋深不低于700mm。防护管两端露出公路边缘不小于500mm。在防护管管口处,用麻袋片将电缆缠绕后将管口封堵。防护前用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公路的宽度,提前预制防护管。

4. 电缆过小混凝土桥或涵洞时,采用标准尺寸的热镀锌钢管进行防护,埋设不达标时使用水泥包封。

5. 电缆过带护栏长桥的防护:电缆过带护栏长桥时应采用热镀锌钢槽防护,根据工务要求安装。钢槽内的电缆,应采用石棉、砂等材料进行防护。钢槽转弯处应打磨处理,防止损伤电缆,并用橡胶垫进行防护。电缆过桥时钢槽应涂黑白相间的斑马线。

6. 电缆过隧道的防护:电缆过隧道时,应采用水泥电缆槽或预留的槽道并填砂对电缆进行防护。

7. 电缆过水沟、水渠采用镀锌钢管防护,并用水泥包封,包封厚度不少于100mm。

8. 电缆要尽量避免在居民点、地下排水沟、取土坑等附近通过,必须要通过时,要在电缆上、下各敷设软土(或砂)100mm,并在上面敷砖(管、槽)防护。

9. 室外电缆要尽量远离其它管线、建筑物,当不得已与其它管线、建筑物交叉或平行敷设时,用砖防护,应按图进行防护。图如1-3所示:
10.在室内的电缆(线)引入孔处,按引入孔尺寸用防火材料将电缆(线)引入孔封堵严密。

图1-3 10. 在室内的电缆(线)引入孔尺寸用防火材料将电缆(线)引入孔封堵严密。

11. 信号电缆距接触网支柱基础边沿有300mm以上的保护距离,否则,必须对电缆加镀锌钢管或水泥电缆槽进行防护。

12. 小于20m的分支电缆采用国标镀锌钢管或UPVC管防护。

(二) 电缆防火 1. 信号楼电缆房(井)、站台、桥隧等电缆沟盖板齐全不漏缝,电缆沟内外不得存有树枝、落叶等易燃物,电缆沟(井)内须用沙覆盖电缆,沙的覆盖厚度为100mm。电缆引入口须用防火材料封堵,各种电缆屏蔽接地可靠。

2. 桥上钢槽内的电缆须有防火措施。桥上钢槽内的电缆须用石棉包扎,用沙覆盖,沙的覆盖厚度为50mm。

3. 信号电缆原则上不得与其他电缆同沟。不得已与其他电缆(非信号电缆)同沟、同槽敷设时,应有隔离措施。

(1) 信号电缆与通信电缆同径路防护标准 信号电缆允许与通信光电缆同沟、槽平行敷设,信号电缆放在沟、槽的一侧,用软土(砂)砖防护,平行或垂直净距大于或等于100mm;
交叉敷设时,用软土(砂)砖或槽(管)防护;
防护两端距交叉点各为1000mm,其垂直净大于或等于300mm。

(2) 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同径路防护标准 ① 平行敷设时,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间平行或垂直净距为500mm,当小于500mm时,用软土(砂)砖或槽(管)防护,放在上面,平行或垂直净距大于或等于100mm;

② 交叉敷设时,信号电缆放在上面,与电力电缆间净距为500mm,当小于500mm时,用软土(砂)砖或槽(管)防护,两端距交叉点各为1000mm,其垂直净距大于或等于100mm。

二、电缆标埋设地点及要求 1. 电缆标要准确的埋设在电缆径路上,并在信号电缆径路图上做好记录:公里标、距离线路尺寸及标志性参照物。

2. 在桥梁两端的备用电缆处以及隧道两端的电缆埋设处都要埋设电缆标。

3. 在电缆的分支处、转向处、接近建筑物的最近点、可能遭受意外损伤的地点、穿越障碍物、铁路、道路、河流、桥梁、涵洞、箱盒设备接地点 、及与其它电缆和管道交叉点埋设电缆标。

4. 长度大于100m且中间又无转向或分支电缆埋设标的电缆径路,需要每隔50m的距离安装电缆标。

5. 电缆标上应有“信号”字样,并标明电缆走向、埋深、电缆标按电缆方向分:直向标、转向标、分歧标。按名称分:电缆标、接续标、地线标。接续标在方向箭头中心打“O”标记,地线标打地线标记。

6. 地线标、接续标、电缆标及警示牌的制作优先采用玻璃钢材质等复合材料的标桩(夜光标)和警示牌,尺寸大小为120mm×120mm×800mm。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电缆标桩底部为“⊥”型,各种标桩上方应采用刻制箭头标明电缆走向,根据用途标桩侧面刻制“地线”、“接续”或“信号”等字样,箭头、字样采用钢模制作,箭头、字模均用反光漆填充,标桩埋设深度为250—300mm,应进行水泥硬化加固,硬化面与地面相平或略高于地面,硬化面尺寸350 mm×350 mm×50 mm。

如图1-4所示。

图1-4 电缆埋设标标记示意图 7. 安全保护区以外的电缆径路每隔100m及穿越障碍物、铁路、道路、河流、桥梁、涵洞两侧等处应设警示牌。

8. 站台电缆沟等不能埋设电缆标的地方采用钢模预置标识电缆盖板,标识为“信号电缆”。

第四节 电缆屏蔽连接 1. 为保证铝护套电缆、数字电缆的屏蔽作用,信号楼应设专用屏蔽地线汇集排。对同一处所的多根屏蔽电缆应将电缆金属护套(钢带、铝护套)逐一顺序环连引致接地端子排;
对同一处所的多根屏蔽电缆应将电缆内屏蔽层逐一环连压接后引出屏蔽引出线至接地端子排,端子排与贯通地线连接。屏蔽连接螺帽必须加装弹垫,确保连接牢固。屏蔽连接线端子须露出冷封胶面。

2. 引入室内的电缆不论长短(原防雷文件要求大于5M时)必须在信号楼继电器室(机械室、计算机房等)的电缆引入口的外方将电缆金属护套(钢带、铝护套)进行剥除,按数字电缆成端工艺做好成端,按规范要求接地,内屏蔽层保留延伸至综合接口柜(区间)、防雷分线柜(站内)处接地(通设技术[2013]2号)。屏蔽连接方式为:在连接用的铝管、钢带上打孔,用6×30mm的螺栓坚固后和两根7×0.52mm的绝缘铜线将铝管、钢带逐一顺序环连,然后与两根19×0.52mm的绝缘铜线接向信号楼共用地线。

3. 屏蔽地线(连接)的具体要求:电缆做假耳朵固定电缆外护套(用φ1.6mm镀锌铁线捆扎在电缆外护套3-5圈后,铁线留出20mm做假耳朵固定电缆或用内屏蔽数字电缆做头的电缆固定卡箍)进入箱盒,金属护套应与箱盒体绝缘,铝管与钢带各取一部分钻孔后用φ5-6mm铜螺栓连接后向下弯,并通过7×0.52mm×2塑料铜芯线(线头扎线环)在箱盒内与从接地体引入的φ6.5mm盘条用螺栓连接,盘条经过箱或盒体及保护管的部分必须用塑料管套住进行绝缘处理。盘条与铜螺栓连接部分应弯成90度直角,螺丝朝上。屏蔽连接用的部分铝管与钢带向下弯的连接部分必须封入绝缘胶内,剩余的铝管与钢带断面应高出绝缘胶平面5-10mm,用7×0.52mm×2铜芯塑料线与接地体引入的盘条用φ5-6mm铜螺栓连接后应高出绝缘胶现面20-40mm,屏蔽连接端子不得封入绝缘胶内。数字电缆的,内屏蔽层与铝护套需分开连接,采用7×0.52mm×2铜芯塑料线冷压方式连接后接入地线端子。

第五节 电缆配线 一、电缆配线基本要求 1. 室外箱盒配线端子采用二柱、六柱端子,应确保整站配线方式统一,室内分线柜配线端子采用万可(WAGO)端子,多股铜芯线加装插针。

2. 室内、外配线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线环等应采用铜质镀镍(或具有更好导电及防腐性的)材料,所有配线端子压紧,每个端子柱应用两个螺母紧固。

3. 室内外电缆配线 ① 室外电缆:按最远端端子的距离将备用芯线留够长度,把备用芯线盘成Φ20mm 的圆圈,卷在各自的电缆分线处,备用芯线应按组分开并标注组别,不能将几条电缆的备用芯线绑扎在一起。根据不同箱盒的配线方式顺把,将最远端芯线放在外层,最近端的芯线放在内层依次相叠,用尼龙扎带绑扎整齐、不交叉。注意:除备用芯线外,单根电缆芯线配线后不能绕成“○”型,根据距端子远近留够统一长度。

② 室内电缆:组合架配线电缆的余量余留在走线架上,分线柜电缆余量余留在下部。

4. 电缆芯线接线采用WAGO 端子接线方式,将已剥好线头的导线顺序靠近测试孔一侧的配线孔壁,插入配线孔中。必须将导线插到配线孔底。WAGO 端子接线示意图 5. 电缆芯线接线采用二柱、六柱端子接线方式:电缆芯线做环,加装防断线环并带热缩套管。

电缆盒配线:主管电缆分线前下部绑扎,分至配线端子前用扎线顺序编号;
分线时应从线把的外侧分出,配线盘下留够到任意端子的长度。先进行主管电缆配线,芯线端头做成高30mm 的鹅头弯直接平上端子,付管电缆芯线沿盒的边缘绑把分线,线把距盒边2mm,芯线端头做成高30mm 的鹅头弯直接平上端子。终端电缆盒配线示意图如1-5所示:
图1-5 终端电缆盒配线示意图 二、电缆备用芯线贯通应遵循的原则 站内联锁设备(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分咽喉将每根干缆导通一对备用芯线,全程贯通至各终端设备,不得有任何封连,全程挂好去向牌,标明编号;
能上端子必须上端子,并在各箱盒相应端子顶部用白油漆做好标识;
若箱盒无法上端子,直连并用塑料套管做好绝缘防护,并用记号笔在套管上进行标识,标明编号;
芯线编号必须全程统一,编号统一格式为“应急1、应急2”;
多根干缆的,依次编号(如:第一根编号为应急1、应急2,第二根则编号为应急3、应急4,以此类推)。

第二章 室外设备安装 第一节 地面固定信号及标志牌 一、一般规定 地面固定信号机及标志牌的施工质量验收包括高柱信号机、矮型信号机和信号标志牌。

1. 室外箱盒采用防盗型复合材料箱盒。

2. 同一线路有多项设备安装时安装在同一侧,并按“串”型方式安装。

3. 箱盒原则上不安装在车站站台。

4. 信号机应安装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受地形地物影响必须设于右侧时,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信号机构应在靠近所属线路侧安装,保证不致于被误认为邻线的信号机。信号机在满足限界、显示情况下尽量距线路中心远处设置(高柱信号机及信号标志牌正线、直线地段原则上应达到2740mm,最小不得小于2640 mm),以满足工务日常线路改拨道作业及超限货物列车运行需要。

5. 所有信号设备均不得侵入铁路线路建筑限界,线路曲线地段按规定加宽(曲线外轨超高按维规-技术标准进行计算),不能加宽地段设备安装高度按规定降低。

6. 隧道、桥梁信号机柱至机构、变压器箱至机柱、终端盒至基础等处的线缆应采用UPVC管防护。

7. 信号机构及信号变压器(点灯单元)进场应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
(1) 各灯室是否串光。

(2) 机构门是否严密。

(3) 信号机构光源焦距检测调整。

(4) 变压器(点灯单元)输出电压测试达标。

(5) 绝缘电阻测试达标。

8. 信号机构各部件应齐全,不得有破损、裂纹现象。紧固件应平衡上紧,开口销双臂对称,劈开角度应为60o~90o。

9. 色灯信号机构及透镜应清洁、明亮,不得有影响显示的斑点、色差和裂纹,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标准。

10. 色灯信号机构的灯座应调整灵活,光源应调整在透镜的焦点上。信号灯泡应采用单丝双灯座点灯装置。

11. 信号机的灯位须有良好的主、付丝转换装置,有灯丝转换报警功能,报警能显示信号机具体名称,且与微机监测系统兼容。

12. 信号机XB箱配线按灯位颜色相对应配线,轨道电路送端(用红色)、受端配线(用绿色)颜色区分开、电话线引出用蓝线,报警用白线。

13. 信号机机构与机柱之间的保护管采用内带钢丝的胶管(以满足防雷要求)。

14. 信号机机构间的连接螺丝应采用不锈钢螺丝(包括既有出发信号机改造所增加的新机构)。

15. 信号机构遮檐应加U型卡箍加固、防脱。机构各部的固定螺丝应加装弹簧垫圈。

16. 信号标志牌与卡箍等附属件应采取强化防松措施。

二、高柱色灯信号机 1. 信号机应与钢轨绝缘对齐,如设计位置安装困难时,进站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机前方1m 或后方1m的范围内;

出站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机前方 1m 或后方 6.5m的范围内。

2. 信号机构安装的型号、规格和灯光配列、设置位置符合设计规定,部件齐全。

3. 高柱信号机进路表示器机构的安装位置,应以列车允许显示(绿灯)灯位中心为中轴线,分清左右方向,与其指示的线路开通方向一致。

4. 高柱信号机应垂直于地面装设,在距离钢轨顶面4500mm高处,用吊线坠往下测量,倾斜量不应大于36mm。

5. 混凝土信号机柱进场应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柱横向不得有裂纹。

(2) 机柱纵向裂纹不超过1条,钢筋不得外露, 宽度在0.2mm以内,长度小于1000mm,混凝土面无剥落现象。

(3) 机柱不得弯曲。

6. 高柱色灯信号机应采用高度为8.5m,机柱梢径为150mm 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信号机柱,机柱埋深不小于 1700mm,安装高度及安装限界应符合设计规定。信号机柱埋深不足时,应采取加固措施进行防护。交流电力牵引区段直线线路上的进站、出站信号机安装限界应符合表2-1的规定。设于曲线地段的信号机应按规定加宽。

序号 使用名称 型式 机柱 最下方灯位中心至轨面 所属线路中心至 邻近 线路 说 明 长度 埋深 机柱 中心 机构 中心 限界 1 进站 四灯位带引导 8500 1700 3500 3100 2670 2440 第一、二位机构中心间距为1200,第二位机构最下方灯位中心至引导机构中心为720 表2-1 交流电力牵引区段高柱信号机安装限界(mm) 7. 信号机梯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信号机梯子应采用热镀锌处理。

(2) 梯子各段配长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横撑与立面的铆(焊)接牢固。

(3) 信号机梯子中心应与机柱中心一致,信号机梯子应平直,梯子支架应安装水平。

(4) 梯子抱箍与机柱连接牢固。

(5) 电化区段高柱信号机各机构应采用6mm钢丝与梯子连接,螺丝使用不锈钢螺栓;
梯子与地线均采用铝钖钩夹连接。

8. 信号机梯子基础、机柱卡盘、底盘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光洁、不得出现露筋。

9. 同一机柱同方向安装的各个机构,各灯位中心应在一直线上(引导信号机构、表示器等除外),固定托架应安装水平。

10. 混凝土信号机柱顶端及电线引入管口应用水泥砂浆封严。

11. 高柱信号机名称采用白底黑字夜光标识牌,标志牌应挂在机柱正面、距钢轨顶面宜2m。

三、矮型色灯信号机 1. 信号机应与钢轨绝缘对齐,如设计位置安装困难时,进站、调车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1m的范围内;
出站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6.5m的范围内。

2. 信号机构的型号、规格和灯光配列应符合设计要求。

(1) 矮型双机构信号机进路表示器,应安装在列车允许显示(绿灯)灯位下部连接器上,当表示器为一个时,表示器应安装在连接器的中部连接孔上,表示器为2~3个时,应以列车允许显示(绿灯)灯位中心为轴线,分清左右方向,与其指示的线路开通方向一致。

(2) 信号机基础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当矮型信号机安装在隧道壁上时,隧道壁钻孔深度不得大于200mm,金属支架安装牢固。

② 矮型色灯信号机基础顶面高出钢轨顶面200~300mm,机构最突出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应不小于 2289mm,基础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③ 普速场矮型信号机安装限界如表2-2所示。当埋深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序号 使用名称 型式 机构间距 基础埋深 基础顶面至轨面 基础中心至所属线路中心 1 进站 五灯位 340 400 200~300 2199 2 出站兼调车 五灯位带进路表示器 340 400 按高度不超过1100mm控制 2199 3 出站或进站 三灯位 500 200~300 4 调车 二灯位 500 200~300 表2-2 矮型信号机安装限界(mm) 3. 矮柱出发信号机改造后其高度超过1.1m满足不了限界要求时,信号基础应下沉,XB箱不能同时下沉时,信号基础与XB箱之间采用弯管连接要解决。

4. 信号机构内部设备安装布置合理,设备安装牢固,不卡碰,各紧固件应上紧。

5. 信号机名称采用白底黑字号码夜光标识牌,号码牌应挂在基础正面机构下方。

四、信号标志牌 1. 信号标志牌进场应进行验收,其规格、型号应满足设计文件相关标准的规定。

2. 安装在隧道内的信号标志牌,如安装在隧道壁上,应采用胀管螺栓固定。

3. 轨道电路调谐区及分割点标志牌应设于调谐区两端,符合《技规》要求。

第二节 道岔 一、一般规定 1. 转辙装置的施工质量验收包括安装装置及转辙机等。

2. 转辙装置安装前应检查下列项目:
(1) 道岔尖轨方正、无吊板现象,活动轨与基本轨密贴良好;

(2) 固定安装装置的轨枕应方正,间距符合安装标准,固定眼孔位置准确,无堵塞和滑丝;

(3) 各牵引点基本轨与活动轨间的开程,应符合设计图安装要求。

3. 转辙装置的各点预留位置、槽道的尺寸等应满足设计图安装要求。

4. 转辙装置应采用镀锌杆件,密贴调整杆应加防松装置,尖端杆连接销,舌铁与表示连接杆连接销使用22mm防松带帽销,且加弹簧垫片,尖端杆、表示连接杆螺丝加装防松卡环。

5. 道岔表示电路的直流转辙机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10000V,正向电流不小于4.5A的整流元件,三相交流转辙机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10000V,正向电流不小于4.5A的整流元件。整流元件应采用三并三串模块安装在终端盒内,电阻采用两个50W/600Ω电阻并联。

6. 转辙装置的结构部件组装应完整,活动部位动作灵活,无磨卡现象;
各部螺栓应紧固,螺栓底部应有防转动装置;
各部开口销齐全,开口销双臂对称,劈开角度应为60o~90o;
各种防护装置完好。

7. 安装装置进场应进行验收,各组成部件应完好齐全,其规格、型号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8. 安装在道岔上的安装装置的规格、型号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9. 联锁道岔转换设备的安装应方正,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道岔转换设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对称道岔中心线相平行。各类转辙机及转换锁闭器外壳两端距所属线路基本轨或对称道岔中心线垂直距离的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

(2) 各种类型的道岔杆件均与单开道岔的基本轨或对称道岔中心线相垂直。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心线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mm。

(3) 道岔的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其水平的两端应与两基本轨工作面距离相等,允许偏差应不大于5mm。

10. 固定接头铁的螺栓头部不得与基本轨相碰。

11. 道岔转换设备的各种杆件的调整丝扣余量内、外应不小于10 mm。表示杆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0.5 mm;
其余部位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1mm。

12. 穿越轨底的各种物件,距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mm。

13. 附有绝缘的密贴调整杆、尖端杆、角型铁、角钢、分动道岔的锁闭杆和带绝缘的销孔等,绝缘装设完整、无破损,性能良好。

二、安装装置 (一) ZD型道岔 1. 木枕道岔 (1) 安装装置螺栓采用防松螺丝,角型铁腰部用20×70mm、底部用20×100mm防松螺栓。

(2) 安装装置角钢采用125×80×12热镀锌角钢,应按标准进行加工。

(3) 安装装置绝缘采用高强度绝缘管垫、绝缘垫片及高强度镀锌铁垫片。

2. 水泥枕道岔 安装装置采用托板式。

(二) ZYJ7型道岔 1. 油管套穿Φ32毫米橡胶水管,加装镀锌钢槽防护。

2. 表示杆末端轨枕头安装镀锌挡砟板。

3. 外锁闭框采用滚动式外锁闭框。

4. 转辙机蛇管采用防脱蛇管。

5. 转辙机及杆件加装带固定装置防护罩。

三、转辙机 1. 转辙机进场应对其外观进行检查,并按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测。

(1) 转辙机整机密封性能良好。

(2) 接点间隙、接触性能良好。

(3) 绝缘电阻达标。

2. 道岔上安装的转辙机规格、型号及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 转辙机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多机牵引道岔使用的不同动程的转辙机,应满足道岔同步转换的要求。

(2) 道岔密贴应符合维规-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

4.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摩擦连接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道岔在正常转动时,摩擦连接器不空转;
道岔转换终了时,电动机应稍有空转;
道岔尖轨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摩擦连接器应空转;

② ZD6型转辙机单机使用时,摩擦电流为2.3~2.9A;

ZD6-E型和ZD6-J型转辙机双机配套使用时,单机摩摩擦电流为2.0~2.5A。

③ 摩擦带与内齿轮伸出部分,应保持清洁,不得锈蚀或沾油。

(2) 自动开闭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不小于4mm,用手扳动动接点,其摆动量不大于3.5mm;
动接点与静接点座间隙不小于3mm;

② 速动爪与速动片的间隙在解锁时不小于0.2mm,锁闭时为1~3mm;

③ 表示检查块缺口内两侧间隙为1.5mm±0.5mm(ZD6-J型机应不大于7 mm)。

(3) 移位接触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当主销折断时,接点应可靠断开,切断道岔表示;

② 顶杆与触头间隙为1.5mm时,接点不应断开;
用2.5mm垫片试验或用备用销带动道岔(或推拉动作杆)试验时,接点应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其所加外力不得引起接点簧片变形。

5. 转辙机的内部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多股铜芯绝缘软线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截面积不得小于0.75mm2。

(2) 绝缘软线不得有中间接头,不得有损伤、老化现象。

(3) 绝缘软线两端芯线可用铜线绕制线环或压接线环等方式做头。

(4) 配线应绑扎整齐,准确美观,并有明确的标志。

(5) 转辙机应涂灰色调和漆(镀锌件及丝扣部分除外),无脱皮、反锈、鼓泡现象。

6. 其他要求 (1) 直流电动机采用防断线电机。

(2) 自动开闭器动接点组采用加强型接点组。

(3) 内表示杆采用加强型内表示杆。

(4) 安装转辙机表示杆缺口报警装置。

(5) 拐肘采用加强型花键式拐肘。

(6) 转辙机名称应书写在机盖上,同时采用夜光标识牌,安装在终端电缆盒基础,符号与竣工图相符,字体白色60mm×40mm黑体字。

第三节 轨道电路 一 、轨道电路的箱、盒 (一) 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变压器箱的引线孔应背向所属线路(箱盖向线路外开),箱中心正对轨缝,基础边沿距钢轨底部边沿1300mm,基础顶面与钢轨顶面相平。

2. 电缆盒引线孔应背向所属轨道,双设备时,盒中心应正对轨缝;
单设备时,盒中心应对轨缝相应区段侧的一、二轨枕中心。基础边沿距钢轨底部边沿1300mm,基础顶面应与钢轨顶面相平。

3. 箱、盒安装应端正稳固,关闭严密,密封良好。

4. 轨道箱、盒外部应涂灰色调和漆,内部可涂白色或浅蓝(绿)色调和漆。设备涂漆要求颜色一致、厚薄均匀、覆盖完整。

5. 轨道电路的名称应使用反光牌固定在基础上,名称符号应与竣工图相符。

6. 变压器、变阻器、防雷元件等设备,应安装在变压器箱、电缆盒内。安装位置及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设备应固定在垫板上,排列合理、整齐。

(二) 箱盒内部器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配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7*0.52mm2的多股铜芯塑料绝缘软线,或按设计要求。

2. 绝缘软线不得有破损、老化和中间接头现象。

3. 绝缘软线两端芯线应用爪形线环,铜线绕制线环或冷压接线端子压接等方式做头及连接,采用线环方式连接的其线环直径应比所上端子大0.5~1.0mm,与箱盒及设备的接线端子连接紧密,无松动现象。

4. 室外熔断器应全部采用断路器。

5. 可调电阻应采用固定抽头电阻。

二、钢轨绝缘 (一) 钢轨绝缘的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位置安装困难可在以下范围内进行调整。

1. 进站、接车进路和单线双方向自动闭塞区间的并置通过色灯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1m的范围内。

2. 出站(包括出站兼调车)或发车进路信号机、自动闭塞区间单置通过信号机处,钢轨绝缘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6.5m的范围内。

3. 调车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1m的范围内。

(二) 轨道电路区段的各种绝缘装置,应检查绝缘良好、配件齐全、完整无损,螺母紧固,钢轨无肥边。

1.轨道绝缘应采用高强度轨道绝缘和螺栓,符合标准。

2.轨端槽型绝缘应与钢轨连接夹板(鱼尾板)相吻合,轨端绝缘不得高于钢轨接头,且最少放一片8mm断面绝缘。

(三) 轨道电路的两钢轨绝缘应并列安装,不能并列安装时,错开的距离(死区段)不大于2.5m。两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死区段与其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不小于18m,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m时,上述间隔可小于18m,但不得小于15m。

(四) 设在警冲标内方的钢轨绝缘,除渡线外,其安装位置距警冲标计算位置不得小于3.5m,距警冲标实际位置不得大于4m。

(五) 异型钢轨接头处及平交道口路面范围内不得安装钢轨绝缘。

(六) 在钢轨上施工安装的各种装置(轨距杆,各种连接杆等)其绝缘部分的配件应齐全,完整无损,绝缘良好。

(七) 桥上护轮轨位于轨道区段内时,护轮轨两端须安装绝缘;
当桥的中部还有轨道区段分割时,还须在绝缘处的护轮轨上再安装绝缘。

三、轨道电路三线 (一) 塞钉式钢轨引接线 1. 塞钉式钢轨引接线应采用不锈钢包铜材质防混、防腐引接线,防混、防腐跳线。

2. 引接线应选用适当长度,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引接线应用Φ8mm 的膨胀螺栓和 “M”形尼龙塑料绝缘卡扣件进行固定。

(2) 引接线塞钉孔与夹板边缘的距离为100mm。

(3) 塞钉与塞钉孔接触紧密,打人深度应露出钢轨腰部内侧1~4mm。

(4) 长引接线穿越钢轨时,距钢轨底以下应大于30mm;
沿轨枕敷设部分应平直,固定良好。

(5) 固定引接线的卡钉或卡具不得与钢轨垫板、防爬器接触。

(6) 引接线与箱、盒连接时,箱、盒内应用两个螺母紧固,不得松动。绝缘管、绝缘垫应完整、无遗漏。

(7) 安装后的引接线裸露金属部分应涂油;
防腐塞钉与塞钉孔缘应涂漆封闭。

(二) 塞钉式钢轨接续线 1. 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接续线应安装在钢轨外侧(在辙叉根部处可以将线条部分向下安装在钢轨内侧),塞钉孔至夹板边缘两端距离应均匀。

(2) 接续线应与夹板上部凹槽密贴,无弯曲和隆起现象。

(3) 塞钉与塞钉孔接触紧密,打入深度应露出钢轨腰部内侧1~4mm。

(4) 塞钉与塞钉孔缘应涂漆封闭。

(三) 塞钉式道岔跳线 1.塞钉式道岔跳线应采用防混、防腐引接线、跳线。

2.跳线应选用适当长度,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引接线应用Φ8mm 的膨胀螺栓和 “M”形尼龙塑料绝缘卡扣件进行固定。

(2) 跳线穿越钢轨时,距钢轨底以下应大于30 mm;
沿轨枕敷设部分应平直,固定良好。

(3) 固定跳线的卡钉或卡具不得与钢轨垫板、防爬器接触。

(4) 安装后的跳线应涂机械油;塞钉与塞钉孔缘应涂漆封闭。

(5) 跳线截面积符合设计要求:无牵引电流通过的道岔跳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5mm2;
有牵引电流通过的道岔跳线截面积不得小于42mm2。

(四) 塞钉式钢轨引接线 1. 变压器箱钢轨引接线、扼流变压器钢轨引接线应采用防混、防腐功能的单耳塞钉引接线。

2. 正线设备使用长度为2000mm和4000 mm,侧线使用长度为1700mm和3700mm。

3. 钢轨引接线的固定:
4. 横过钢轨处须距轨底30mm 以上;
双塞钉孔距鱼尾板边缘距离分别为100mm 和150mm。水泥枕采用固定在枕木上的方式。在水泥枕上钻直径为10mm,深度为30mm 的孔,一根水泥枕上钻五个孔,并均匀排列,用Φ8mm 的膨胀螺栓和 “M”形尼龙塑料绝缘卡扣件固定;
木枕用钻尾螺钉紧固“M”形尼龙塑料绝缘卡扣件固定固定方式。

5. 采用叠加方式发码的到发线出岔区段,为防止机车停车时,绝缘节位于机车第一轮对与机车感应器之间,导致出现掉码情况,应按下图2-1采用迂回安装方式进行固定:
图2-1 四、汇流板、回流线、等位线等 1. 牵引电流连接线应采用双芯多股电力电缆(单芯截面积不小于 70mm2),具有防混、防护措施。

2.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牵引电流横向连接线补充规定:
(1) 大于 5km 的区间,在区间适当位置安装两处上、下行线路间的牵引电流横向连接线(待查文件)。

(2) 小于等于 5km 的区间,在区间适当位置安装1处上、下行线路间的牵引电流横向连接线。

3. 扼流变压器中心铁板必须采用整体镀锌件。

第四节 计轴设备 (一) 磁头(车轮传感器)的安装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检测区段长度应大于最大轴距。

2. 安装应符合建筑接近限界的要求。

3. 距信号机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信号机处钢轨绝缘安装位置的要求。

4. 用于站间闭塞的磁头安装于进站信号机内方2-3m 处。距钢轨接头≥2m;
相邻的两计轴点间≥2m。

5. 磁头安装在轨枕间的钢轨上,应避开轨距杆等金属部件。

6. 两组磁头应安装于同一侧钢轨上,在复线区段磁头应安装于外侧钢轨上。

(二) 车轴检测器(EAK)的安装:
安装在车轮传感器(磁头)侧的轨道旁,其临近所属线路侧最突出部分与钢轨内侧距离≥1400mm;
下部距地面高度≥200mm,基础底平面与钢轨底平面保持水平。

第五节 配线 (一)箱盒内配线应使用7×0.52多股铜芯软线,按不同颜色对应配线。

(二)变压器箱采用骨架配线,配线紧贴箱边,变压器放在中间,电阻放在两侧。同一轨道变压器箱内的两个区段的设备分开单独配线。

(三)箱盒配线端子采用二柱、六柱端子或万可端子,应确保整站配线方式统一。

(四)室内、外配线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线环等应采用铜质镀镍(或具有更好导电及防腐性的)材料,所有配线端子压紧,每个端子柱应用两个螺母紧固。

(五)使用万可端子时,导线截面积为0.5mm2 以下(28×0.15mm 及以下规格的配线)的细多股导线应加装压接线帽。

第三章 室内设备安装 一、一般规定 1. 室内设备施工包括联锁设备、 自动闭塞、 集中监测及电源等系统的控显设备、机柜安装及配线。

2. 室内设备安装前, 应由工程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维护单位等对室内预留的沟槽管洞、防静电版、设备安装基础角钢、配电箱、集中接地端子排的安装及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查。

3. 机柜(架)下部布设室内电缆、电线,应采用 PVC 槽或镀锌钢槽防护。当采用镀锌钢槽防护时,钢槽底部应增垫橡胶垫。

4. 配线端子应套有塑料软管保护,套管长度应均匀一致,套管上有去向标识。

5. 各种设备、器材铭牌标识应完整清晰,室内配线两端胶管均应打印去向标识。

6. 阻容元件、隔离变压器、整流器均采用插接式。其中,阻容元件采用阻燃材料外护罩插接式,插座采用双排接点。

7. 组合架配线本架内部线、架间线、至分线盘、微机监测的配线采用不同颜色标识。具体是:本架配线采用蓝色,架间配线采用黄色,组合架到分线盘采用红色,TDCS、微机监测使用。

8. 信号机械室内各种布线全部采用阻燃型。

9. 室内所有线缆的布线禁止出现环状。

10. 电源线采用vv型电力电缆。

11. 室内各种配线不许走地沟,到控制台的线需走地沟或防静电地板下时应采用PVC塑料管或线槽防护。电源线分强电线、弱电线分开防护,控制台道岔电流表线使用电缆;
走向架转弯处用胶垫加以防护。机柜下线口用大小一致的塑料护圈或橡胶套,固定于下线口处。

12. 电源屏底下应垫槽钢,槽钢上垫绝缘酚醛板。

13. 组合架及控制台按设计需拆除的配线两头应清理干净。

14. 所有熔断器采用液压断路器。

15. 站内正线电码化双频发送设备低频编码电路不应存在机车信号信息升级或乱显示的安全隐患,(符合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ZPW-2000A站内电码化双频发送设备低频编码电路修改的函》(通设技术[2012]532号)文件的要求。文件具体内容) 16. 组合架侧面走线及零层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规格塑料槽,安装位置不能挡住配线端子。侧面塑料线槽尽量大,走线架引线孔用橡胶圈防护。为了不使走线架下来的线绷的过紧,放线前,架间线槽上方引线孔的位置用PVC管横放在走线架,所有配线放完并绑扎完后,才取出PVC管。

17. 走线架走线槽布线时,槽道内设栅格,槽道被分成5条小槽道,其中A槽道布放电缆,B槽道布放电源线,C槽道布放轨道发送线,D槽道布放通用线(23×0.15 mm铜芯塑料软线),E槽道布放轨道接收线。

18. 室内的组合柜、电源屏、分线盘、控制台、按钮盘等设备外壳相互连接后,引至专用安全地线,室内屏蔽线的屏蔽网应单端接地。

19. 室内电缆沟应采取防鼠、防火封堵处理。

二、控制显示设备 1. 制台、应急台、显示设备、调度中心大屏等控显设备进场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① 检查外观无损伤。

② 型号、规格及盘面布置符合设计要求。

③ 各类操作按钮、手柄及表示灯安装牢固,动作灵活、接触良好。

④ 表示灯、仪表、计数器的规格、型号、位置符合设计要求,计数器计数准确;
各种表示铭牌正确、齐全、字迹清楚。

⑤ 配件齐全。

⑥ 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有效。

⑦ 配线端子绝缘符合设计要求。

2. 计算机人机界面设备应显示清晰,发光均匀,无失真现象,鼠标、键盘连接良好、操作灵活方便。

3. 计算机柜及终端设备、电源设备应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在防静电板上,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后的垂直度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4. 控制台、显示设备等控显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控制台等应摆放整齐,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值班人员操作及监视。设备应安装牢固、平正,地脚螺栓垂直,螺母拧紧,螺扣露出螺母外,铁垫圈、弹簧垫圈齐全。

② 控制设备整机及零部件齐全无损,外壳、漆层无损伤,各种操控器件 (键盘、鼠标或数字化仪、按钮、旋钮及扳键等) 在操作时动作灵活、可靠。控制台加装备用鼠标盒。

③ 显示设备安装平稳,放置在操作台上的显示设备其最外边沿不超出操作台的边沿。

④ 控制设备的表示灯、发光二极管应明亮均匀,颜色正确。报警音像应适宜。熔断器规格、指示灯显示方式、接线端子的使用符合产品技术规格要求。

⑤ 控制设备各种接口的插接元件配置正确、咬合紧密、接触可靠。

⑥ 设备各种紧固零部件、箱门销钉、加封孔应完整无损;
各种表示铭牌齐全、正确;
设备间配线连接正确,设备接地设施符合设计要求。

三、机柜及柜内设备 1. 计算机联锁设备、调度集中分机、集中监测、 ZPW-2000 轨道电路机柜、组合柜(架)等设备柜进场时应进行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设备和随机附件名称、数量与进货清单相符;

② 机柜(架)外观完整无缺损、变形,安装结构部件齐全,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③ 内部器材无损伤,安装牢固;

④ 设备及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技术规格书、安装说明等文件齐全;

⑤ 机柜门钥匙、倒机钥匙、维修钥匙及维护说明书完整。

⑥ 各系统设备的型号、规格、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2. 继电器、变压器、整流器、轨道电路接收、发送器等电气设备进场应进行验收,各组成部件应完好齐全,其规格、型号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对于电气性能的检测由电务段或建设单位指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监理单位检查检测报告(记录)。

3. 机柜(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机柜(架)位置及总体布局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② 机柜(架)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无晃动。机柜与底座的连接螺栓连接牢固、密贴、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

③ 在主通道侧的机柜(架)纵向侧面应在同一直线上。横向同排机柜(架)的前盘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不得倾斜。

④ 分线柜安装在夹墙内时,应用角钢固定在墙上,安装应端正、平直、牢固。分线柜接线端子应按设计规定进行编号。

分线柜内接地铜排应按规定与网格地线、汇集接地端子排连接。

⑤ 机柜(架)之间、机柜(架)与墙体、电源屏间的安装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距墙壁距离不小于1200mm,架间不小于1000mm。

⑥ 机柜(架)直接在地面上安装的,宜制作相适应的安装支架并采用胀管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机柜(架)再安装在固定支架上;
机柜(架)直接放置在静电地板上的,宜在防静电地板底下相应位置处制作依托支架。支架安装应稳固、牢靠,并符合承重要求。防静电地板强度应符合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⑦ 下走线时,地下槽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敷设,并在线缆引入口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 机柜(架)内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系统各种模块单元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部件应配置完整,安装状态保持横平竖直、稳定牢固。

② 各类电子板及接插元器件应正确插接、连接可靠。相关设备铭牌标志应完整、清晰。

③ 计算机联锁系统、集中监测系统、电源屏及连接电缆等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应正确、牢固、可靠。

5. 电缆分线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盘面上的端子应安装牢固、排列整齐。

② 电缆铠装钢带、铝护套、内屏蔽层分别环连,与分线柜接地汇流排连接,但电缆屏蔽应独立接地。

四、电源设备 1. 信号机械室应设置信号专用电源引入防雷箱,再由电源引入防雷箱引出两路交流电源至信号电源屏,输入、输出应分开走线。

2. 交流电源为三相四线制(380V)时,电源屏相位与引入电源的相位、屏与屏之间的相位应相符。

3. 源设备进场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 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② 包装及外观完好,配件及随机资料齐全。

③ 各电气元件连接良好,机械部件齐全完整无损坏,紧固件无松动。

④ 开关接触或断开动作良好,接触压力合适。

4. 电源屏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各屏的安装应排列整齐、端正、平稳、牢固。

② 各部件安装齐全、完整、无缺损,零件紧固无松动。

③ 各种表示灯显示正确,声光报警装置工作正常。

④ 三相交流电源各相负荷配置应力求平衡。

⑤ 电源屏各输出电源对地绝缘良好,其绝缘电阻应符合相关产品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5. 电源设备安装完并连接好屏间配线后,应进行通电检查试验,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根据智能监测显示系统的不同显示内容分别进行测试,其结果应与显示一致。

② 在规定的输入范围内,各供电模块工作正常,输出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 智能监测报警显示系统在工作范围内动作显示正常,各种监测、 存储、 显示、 报警、 传输、呼叫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 接入负载,各模块的工作状态应符合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

6. 不间断电源(UPS)及蓄电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设备配置及配线应符合设计规定,连接可靠并保证串联(并联)极性正确。

② UPS机柜与蓄电池柜安装平稳、牢固,机柜外壳应可靠接地。

③ UPS工作正常、指示灯显示正确。交流电源断电后,有人值守站 UPS 持续供电时间为30分钟, 无人值守站UPS持续供电时间为120分钟。

7. 电源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电源配线的规格、型号、敷设径路应符合设计规定,电源配电箱至电源屏至机柜零层间配线应采用室内电力电缆。配线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或绝缘破损。

② 配线的布线应平顺、整齐。

③ 地槽内布放电源线应平直、并拢、整齐,地槽应清洁、盖板严密。

④ 配线与端子的连接采用插接方式,应一孔一线,配线自然全部插入,不应加焊锡。

8. 电源设备的门、侧板平整,无凹凸现象,漆层无损伤。

9. 电源模块插接、固定良好;
配件及防松动装置齐全,插座固定牢固,插头、插座接触良好。

第一节 组合架、分线盘、走线架、组合柜、移频柜、 综合柜及计算机联锁接口架 一、组合柜(架)、移频柜(架)、综合柜(架)、走线架(槽) 1. 机柜(架)与底座间、机柜(架)与机柜(架)间应用螺栓固定,机柜(架)上部用走线架或角钢固定。

2. 机柜(架)安装应做到横平竖直、端正稳固,每列柜(架)应在同一直线上,同类机柜(架)高低在同一平面上。

3. 机柜(架)与走线架(槽)连接后,走线架(槽)应平直、牢固、接口平齐,走线架上应敷设底板,有隔架时应布置合理。

4. 机柜(架)与机柜(架)、机架与走线架(槽)、机架与网络地线按规定连接。

5. 走线架(槽)、机柜(架)及其它各种设备柜体外形尺寸及涂漆颜色应协调一致。走线架不宜形成环状布置,成环状布置时应设绝缘隔断。

6. 走线架(槽)、机柜(架)等敷设电线路的拐角、孔洞处所应有有效防护措施。走线架采用圆弧型转角或增设防护措施。软线的上、下线孔及进入微机室、控制台的下线槽拐弯处,要用橡胶垫进行防护,保证软线不会被磨损。软线的下线孔及进入微机室、控制台的下线槽拐弯处用橡胶圈进行防护,保证软线不会被磨损。

7. 机柜之间、机柜与墙体之间的安装距离以及机柜摆放顺序应满足设计要求。

8. 各类机柜、设备、电缆(电线)屏蔽层及金属钢管、线槽使用的接地体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的连接部位应紧密牢固,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

9. 室外引至信号楼的电缆应分咽喉先后逐根依次引入电缆井,电缆余量在井内盘成圈(ZPW-2000 系列成∽、Ω形状),竖立并排在电缆井内,并标明电缆名称;
电缆应在靠近电缆柜或分线柜侧垂直于电缆井引出,余量必须保证5m。

10. 电缆在柜内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

11. 室内组合架平面在前(用于插继电器),凹面在后(用于侧面配线)。

12. 继电器安装防松压条。

13. 室内熔断器全部采用断路器,并接入熔断器报警装置。

14. 各种托盘应先用2mm 环氧树脂板隔离(器材底部有绝缘装置除外)后,才能固定各种器材。

15. 室内小型变压器(BD1-7、整流变压器等)采用插接式,整流型变压器采用非R 型铁芯、取消器材自带的保险(侧面无对应断路器时,应安装对应的断路器),并安装阻燃铁罩。

二、分线盘、计算机联锁接口架 1. 分线端子盘(柜)、接口架的类型、安装位置及盘柜上的端子编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分线端子盘(柜)、接口架安装在夹墙内时,应用角钢固定在墙角上,安装应端正、平直、牢固。

3. 分线端子盘(柜)、接口架与机柜(架)安装同一排时,应做到横平竖直、端正稳固,每列盘、柜(架)应在同一直线上,同类盘、柜(架)高低在同一平面上。

4. 分线端子盘(柜)内要设置接地铜排,并按规定与网格地线、汇集接地端子排连接。

5. 分线柜移至室内组合架位置,端子采用万可(WAGO)端子,芯线、软线、屏蔽线分开绑把。

6. 新建站一律采用防雷型分线柜,进出线在金属槽内分开走线,接线端子采用万可(WAGO)端子,电缆配线到分线处打开四芯组。

第二节 控制台、人解盘及显示设备 1. 控制台、人解盘及显示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值班人员操作和监视,设备应摆放整齐。机柜采用胀管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安装稳固、牢靠。

2. 控制设备整机及零部件齐全无损,各种操控器件(键盘、鼠标或数字化仪、按钮、旋钮及键盘)在操控时动作灵活、可靠。

3. 显示器盘面显示清晰,发光均匀,无失真、老化现象。

4. 控制设备的熔断器规格、指示灯显示方式、接线端子的使用符合产品技术规格要求。

5. 控制设备各种接口的插接元件配置正确、咬合紧密、接触可靠。

6. 设备各种紧固零件、箱门销钉、加封孔完整无损;
各种表示铭牌齐全、正确,排列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设备间配线连接正确。

7. 控制台、人解盘外壳与汇集接地端子排按规定连接。

8. 敷设电线路的拐角、孔洞处所应有有效防护措施。

9. 电源线、数据线应分别走线,并有隔离防护措施。电源线采用钢管(槽)防护,数据线应分别采用PVC管(槽)防护。拐弯处用橡胶圈进行防护,保证软线不会被磨损。

10. 下走线电缆沟槽待各种电缆、电线敷设完毕后,用砂填埋防护,砂厚度应高于电缆、电线顶部5CM。电缆不与盖板底部接触,井、沟盖板坚固,板间无缝隙。

第三节 计算机联锁设备 一、计算机联锁机柜 1. 机柜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无晃动。机柜与底座的连接螺栓连接牢固、密贴、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

2. 同排机柜的前盘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不得倾斜。

3. 分线柜安装在夹墙内时,应用角钢固定在墙角上,安装应端正、平直、牢固。分线柜接线端子应按设计规定进行编号。分线柜内接地铜板应按规定与网格地线、汇集接地端子排连接。

4. 机柜之间、机柜与墙体之间的安装距离以及机柜摆放顺序应满足设计要求。

5. 机柜直接在地面上的安装,宜制作相应的支架,机柜再安装在固定的支架上;
机柜直接放置在静电地板上的安装,宜在防静电地板底部下相应位置处制作依托支架。支架采用胀管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支架安装牢固、牢靠,并符合承重要求。防静电地板强度应符合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6. 上走线时,机房走线架(或走线槽)应安装平直,与各机柜、分线柜等接口处连接应吻合、牢固。走线架漆面颜色与机柜颜色一致。走线架不应形成环状,通过绝缘板方式形成梳状。

7. 下走线时,地下槽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敷设,并在线槽入口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机柜间敷设电线路的拐角、孔洞处所应有有效防护措施。

8. 各类机柜、设备、电缆屏蔽层及金属钢管、线槽使用的接地体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的连接部位应紧密牢固,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

二、计算机联锁工控机、电源、UPS 1. 系统各种工控机、UPS电源、模块单元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部件应配置完整,安装状态保持横平竖直、稳定牢固。

2. 机柜、工控机、UPS电源、模块单元及各类电子板及插接元器件应正确插接、连接可靠。机柜、工控机、UPS电源、模块单元等相关设备铭牌标志应完整、清晰。

3. 联锁系统与之相连接的CTC(TDCS)系统、微机监测系统、电源屏等设备的接口连接线应正确、牢固、可靠,接口连接线铭牌标志应完整、清晰,铭牌标识内容包括与之相连接的设备名称。

4. 与机房外设备相连接的各类视屏线、串口线、通信线等各类接口连接线之间应按规定安装防雷元器件,防雷元器件的规格、型号、安装方式应符合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5. 电源屏提供的联锁系统电源容量应能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电源屏应独立提供一路电源给联锁系统,不得与其他设备共用。

6. 联锁系统机柜内UPS稳压电源容量应能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UPS稳压电源工作正常,输出正确、指示灯正确。断电后,UPS持续供电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四节 电源屏(含电源开关箱、防雷开关箱)设备 1. 电源屏的安装位置、顺序、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端正、牢固、整齐、平直。

2. 在设计没有明确的情况下,电源屏与周围墙壁及设备之间,净空距离不小于1.2m,电源屏与组合架、综合架等设备间距不小于1.5m。

3. 设于混领土地面的电源屏,如地面不平应加垫片垫平。

4. 屏间用连接螺栓紧固成一整体,并列屏为一排,不出现隙缝。

5. 电源屏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配线,与电源屏处的连接部分不使用走线架,电源线或电缆通过地沟引入墙面防火槽,直立的防火槽与走线架对接,再经走线架引入其它设备。

6. 设备安装前,应进行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设备应完好、无损坏,零、部件及配套产品技术说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等齐全。

7. 电气元件,机械零、部件齐全完整,无损坏现象;
电路板接触良好,紧固件无松动;
手动或自动调压和切换装置性能良好,动作正常;
各电气元件连接良好,配线无断线、短路现象、焊接无脱焊、虚焊现象;
开关接触或断开动作良好,接触压力合适;
各种表示灯显示正确,声光报警装置工作正常;
各输出电源对地绝缘良好,其绝缘电阻应符合相关产品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第五节 配线工艺标准 1. 室内机柜(架)设备之间的零层配线,宜采用配线电缆;
机柜(架)的侧面端子配线,宜采用多股铜芯塑料绝缘软线,其截面积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 控制台及人解盘、设备机柜的配线端子、组合侧面、零层以及分线柜端子宜采用插接或压接方式。

3. 信号机械室内部各种布线全部采用阻燃线,与数据通信线共槽的线缆均应采用阻燃屏蔽线,室内轨道电路发送、接收传输通道成对使用1.0mm2 对绞屏蔽阻燃塑料软线;
室内所有线缆布线禁止出现环状;
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
布放线条时,应留有适当的做头余量;
剖切电缆时,不得损伤芯线外层绝缘;
室内配线采用阻燃铜芯塑料线,其中本架配线采用蓝色,架间配线采用黄色,组合架到分线盘采用红色;
TDCS(CTC)、微机监测用阻燃电缆;
过渡工程或分步开通的室内配线采用黑色线(设备正式开通后须拆除的)。

4. 电缆终端固定在机架上,应排列整齐、美观;
当零层端子在机架下部时,电缆终端固定在零层端子下方;
当零层端子在机架上部时,由走线架垫板挖孔引下;
引向零层端子的线条,应按端子分束绑扎。

5. 机柜(架)、组合宜设置线槽;
线槽安装应牢固,应对抗干扰要求较高的配线和传输较高频率信息的配线分槽设置;
线缆在线槽内应分层敷设,不宜交叉,电缆宜腐蚀在下层,电线宜敷设在上层,电源线、柜间通信线和信号联络线应分别放置;
对于槽道内的配线不宜紧密绑扎,尽可能保持其松散状态;
槽道被分成5 条小槽道。其中槽道1布放电缆;
槽道2布放电源线;
槽道3布放移频的发送线;
槽道4布放通用线;
槽道5布放移频的接收线;
栅格设置于槽道的转弯处和机柜下线口两侧,走线槽道直线距离超过1m 时每隔1m 放置一个栅格,用以约束线在槽道内的走线位置。使不同性质的配线各行其道,将接收、发送之间相互干扰和来自其它配线的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
机柜下线口用大小一致的塑料护圈或橡胶套,固定于下线口处;
将制作好的聚乙烯或橡胶护角固定在线槽的拐角处,防止配线在线槽的拐弯处被刮破而引起配线的接地、短路。

6. 防雷变压器的进、出配线相互要尽可能远离;
电源线布线要选择最捷径路,避免绕行,电源配线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单根铜芯塑料线时,同回路两根电源线应扭绞使用。

7. 控制台到通信机械室的闭塞外线应采用电缆,并保证至少有一对备用芯线;
所有经过地沟的配线一律使用电缆,电缆芯线在连接端子前要保持扭绞状态,电缆引出端应有标明去向的铭牌;
室内电源大环线上四柱端子配线其电源端子处不留余量,电源配线的余量留在走线架上,长度以能再作一个头为限;
综合防雷配电盘配线,Ⅰ、Ⅱ路电源的零线分开设置,配电盘Ⅰ、Ⅱ路电源零线须分别引入电源屏,不得共用端子及共用引接线;
室内各种屏蔽线,破开屏蔽层的配线不大于300mm,线把与其他配线分开绑扎;
防静电地板下的配线必须采用线槽(或PVC 管)防护。

8. 当组合侧面线把用塑料线带绑扎时,绑扎应整齐、间隔均匀、美观;
但对于传输较高频率信息的配线应分别设置。道岔启动线的室内组合内部、侧面配线的规格都不得小于42×0.15mm。

9. 去零层端子的多股电源线头应加焊管线环或冷压线端子,紧固在电源端子柱上;
线缆在线槽内敷设前应清除杂物,敷设时应排列整齐、每条线缆应做出明确标记,敷设后应封盖严密,并有防火、防潮、防鼠等安全防护设施,走地下槽道的配线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配线类型,增加防护措施。

10. 移频自动闭塞的接收、发送配线与其它配线应采取下列措施防止相互干扰:
① 机柜顶部的走线槽道内应根据需要设置栅格,使用不同用途的配线各行其道。

② 接收、发送配线在机柜内部分槽道设置。

③ 载有移频信息条件的配线,在槽道内与其它配线分开。

11. 采用连线端子固定方式时,应将螺栓、螺帽(包括根部)拧紧牢固。配线间及配线与螺帽间应放置金属垫片,配线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线环等应采用铜质镀镍(或具有更好导电及防腐性的)材料,所有配线端子压紧,每个端子柱应用两个螺母紧固;
每个接线端子配线一般不宜超过3根,线环应无毛刺、大小适当,不外露。使用万可端子时,导线截面积为0.5mm2 以下(28×0.15mm 及以下规格的配线)的细多股导线应加装压接线帽。

12. 笼式夹持力端子插接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端子安装应牢固、紧凑,端子外壳无污渍、开裂及变形,导流条和弹簧夹无锈蚀。

② 端子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 端子配线要使用相应的专用工具,一线一孔,严禁一孔多线。

④ 端子所配线的截面要在端子允许截面范围内。

⑤ 端子的配线要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进行。

⑥ 配线完成后,要对配线是否连接牢固进行检验。

13. 压接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压接端子应无污渍、锈蚀、开裂及变形。

② 采用压接工艺配线,要选用与线截面相适应的端子和压接钳。

③ 压接配线要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进行。

④ 对压接后的端子连接应牢固,并进行检验。

14. 焊接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焊接时严禁使用带有腐蚀性的焊剂,可使用酒精松香水做焊剂。

② 采用连线焊接方式时,应清除焊片和连线头上的污垢,尤其是化学反应引起的赃物,焊接头的侧面和前部必须蘸锡,没有焊渣,焊点允许焊接时间不宜超过2s,焊点面应呈扁凸形;
焊接应牢固,焊点应光滑,无毛刺、假焊、虚焊现象,无特殊情况一般采用搭焊。室内焊线采用穿焊,不采用炦焊。

③ 配线线头应套有塑料软管保护,套管长度应均匀一致。

第四章 系统防雷 第一节 既有信号楼施工 一、既有屋面避雷带、避雷网施工 1. 避雷带、避雷网材料规格如表4-1所示。

序号 项目 规格 备注 1 避雷带 热镀锌圆钢,直径不小于Φ8mm 镀层厚度20~60µm 2 避雷网 热镀锌扁钢,规格:40×4mm 镀层厚度20~60µm 3 避雷带支撑柱 热镀锌圆钢,直径不小于Φ8mm 4 支撑水平拉带 热镀锌扁钢,规格:不小于25×3mm 表 4-1 2. 既有屋面避雷带应围绕屋面周边成闭环设置,距屋面或女儿墙顶面高度150mm,采用的支撑柱设置间距不大于1m。

3. 在避雷带范围内的避雷网由不大于3m×3m的网格组成,避雷网与屋面(隔热层)不得直接接触。

4. 避雷带、避雷网、支撑柱及水平拉带各连接点应焊接。

5. 屋面上的所有金属物件应就近与避雷带或避雷网焊接,焊点不少于3个。

6. 屋面上不得设置避雷针。

7. 屋面上既有铁塔或天线的接地引下线应就近与避雷网的网格中点焊接。

8. 非金属坡顶屋面避雷网可利用金属屋架、懔条相互焊接组成,金属屋架间距不得大于3m。

9. 金属坡顶屋面各金属板搭接处应焊接或铆接,焊接、铆接点间距不得大于0.5m。

二.既有建筑物引下线及地网施工 1. 引下线及地网材料规格如表4-2所示。

序号 项目 材料规格 备注 1 引下线 (1) 热镀锌扁钢,规格:40×4mm (2) 热镀锌圆钢,直径不小于Φ8mm 镀层厚度20~60µm 2 水平 接地体 (3) 热镀锌扁钢,规格:40×4mm (4) 镀铜圆钢,规格:不小于Φ14mm (5) 不小于50mm2铜带或裸铜缆 (6) 与贯通地线同材质 镀锌层厚度20~60µm 镀铜层厚度大于250µm 3 垂直 接地体 (1) 石墨电极、铜包钢、铜材、热镀锌钢材 (2) 新型接地材料 钢材镀锌层厚度20~60µm 4 墙内主筋 直径不小于Φ12mm 表 4-2 热镀锌钢材质垂直接地体规格如表4-3所示。

序号 型材 规格 长度 1 钢管 壁厚不小于3.5mm 1.5~2.5m 2 角钢 不小于50×50×5mm 表 4-3 2. 引下线应与屋面避雷带及环行接地体搭接,设置间距应不大于18m。引下线根数不少于4处,在易遭雷击的点(如4-1所示)应设置引下线。当建筑物为钢筋砼结构时,可利用墙内主筋作辅助引下线。

平顶屋面 坡顶屋面 图 4-1 3. 窗、门边1m内及运转室外墙边1m内不宜设置引下线,当间距不足时可加绝缘管防护。

4. 引下线距室内防雷分线柜距离不小于5m,与其它电气线路间距应不小于1m。避雷带的引下线在水平接地体上的连接点,与接地汇集线在水平接地体上的连接点间距应大于5m。

5. 引下线距外墙面间隔宜不小于15mm,并均匀设置固定卡具,在地面上方引下线设置绝缘管防护,绝缘管长度不小于2m,绝缘管下端距地面宜0.2~0.3m。

6. 沿建筑物外墙应设置环行接地体(包括C型),环行接地体距外墙面不小于1m,埋深不小于0.7m。

7. 垂直接地体应与水平接地体搭接,易遭雷击点处的引下线应设置垂直接地体。当多根接地体成一组使用时,垂直接地体间距应为接地体长度的2倍。

8. 土壤腐蚀性强或污水排放的地点,垂直接地体应采用石墨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应选用耐腐蚀材料,采用热镀锌扁钢,其镀层厚度不宜小于60µm。

9. 建筑物二端的贯通地线直通连接,用不小于35mm2相同材质连接线与水平接地体搭接,连接线不少于4根、间距宜2~3m。

10. 无线天线避雷针接地装置应就近单独设置,距信号楼环线接地装置或防护设备边缘间距宜不小于15m,条件受限时应接入环线接地装置或贯通地线,该接点与环线上的其它接点不得小于5m。

三.既有微电子设备法拉第屏蔽笼施工 1. 网格型屏蔽笼材料规格 序号 项目 材料规格 1 墙面、墙顶屏蔽金属网 镀锡或镀锌圆钢,规格:直径不小于Φ8mm 2 窗栅 截面不小于9mm2铝合金网 3 地面屏蔽网 铜箔带,规格:不小于δ0.2×20mm 4 防静电地板 HDG·350·600·Z 表 4-4 2. 铁板型屏蔽笼材料规格 序号 项目 材料规格 1 墙面、墙顶屏蔽铁板 镀锌铁板,规格:厚度不小于0.6mm 2 窗栅 截面不小于9mm2铝合金网 3 地面屏蔽网 铜箔带,规格:不小于δ0.2×20mm 4 防静电地板 HDG·350·600·Z 表 4-5 3. 微电子设备室的六面(墙、顶、地面)应闭合构成法拉第屏蔽笼(包括窗、门),屏蔽笼可与墙内主筋或水平接地体多处连接。

4. 墙面、顶面屏蔽材料应采用铁板或铁网,铁网网格应不大于600×600mm。

5. 铁板与铁板、铁网与铁网接续(拐角)处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mm。

6. 铁网应对缝焊接。

7. 窗、(隔断)金属(防盗)门玻璃应采用金属网覆盖,金属网网格应不大于80×80mm,并金属门或屏蔽笼采用铆接或栓接,栓接用电线截面不小于10mm2,外墙门至少应采用金属外皮防盗门。

8. 地面宜铺设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05Ω,载重应符合设计要求。

9. 防静电地板的各支架间应可靠连接,并与墙面屏蔽笼冷压栓接或焊接,至少每个墙角处应连接,连接点间距应不大于5m,焊接(栓接)所用多股绝缘软线截面不小于10mm2,或采用在地面用铜箔带铺设成与防静电地板方格相同的网格,网格交叉点应施焊或与各支座卡接。

10. 内墙门、窗与屏蔽笼、墙内主筋连接,外墙门、窗与水平接地体连接。

第二节 新建信号建筑物避雷带与法拉第屏蔽笼施工 一、新建建筑物避雷带与法拉第屏蔽笼材料规格 序号 项目 材料规格 备注 1 墙内主筋 钢筋直径不小于Φ12mm 2 墙内钢筋网 钢筋直径不小于Φ8mm 3 避雷带 热镀锌圆钢,直径不小于Φ8mm 镀层厚度20~60µm 表 4-6 1. 房屋结构为钢筋砼框架,在外墙砼内用不小于Φ12mm的钢筋焊成不大于5×5m的网格,竖向主筋上部应与避雷带焊接、下部应与基础接地网焊接,露出墙体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2. 放置信号设备房间的六面(墙、顶、地面或楼面)应在砼墙内用不小于Φ8mm的钢筋焊成不大于0.6×0.6m的网格作法拉第屏蔽笼,0.6×0.6m的钢筋网格与5×5m的钢筋网格结合处应焊接,门应采用金属防盗门,窗的屏蔽处理应符合“既有微电子设备法拉第屏蔽笼施工”第7点的规定。

3. 当设备房地面未做0.6×0.6m的钢筋网格时,至少应在墙内侧每个墙角处从墙内钢筋引出接地板(供静电地板连接用),引出的接地板间距不大于5m,接地板引出点距地面高度0.1m。

4. 信号设备房地面宜铺设防静电地板,或机柜与地面铺设绝缘层。

5. 地处理应符合“既有微电子设备法拉第屏蔽笼施工”第8、9点的规定。

6. 信号设备设置于不同楼层时,信号设备各层屏蔽网用不小于50mm2绝缘电线、电缆焊接,连接处不少于 2处。

7. 避雷带的设置应符合上述第2、3、4、5点的规定。

二.新建建筑物水平接地体及垂直接地体施工 1. 水平接地体设置应符合“既有建筑物引下线及地网施工”第6点至第10点的规定。

2. 水平接地体应在地下与建筑物的基础地网的钢筋砼主筋焊接,并应就近与建筑物基础地网主钢筋间隔焊接,间隔距离不大于10m,不少于4处。

3. 垂直接地体设置应符合“既有建筑物引下线及地网施工”第7、8点的规定。

第三节 室内接地汇集线及等电位连接 1. 室内设备接地汇集线应用二根25mm2绝缘电线或多股铜缆绑扎,并就近单点冗余连接至水平接地体(法拉第屏蔽接地汇集线除外),既有改建的法拉第屏蔽接地汇集线可多点就近与水平接地体、建筑物墙内主筋焊接。

2. 各接地汇集线、引下线在水平接地体上的搭接点间距应不小于5m,当水平接地体长度受限时,应保证引下线与室内接地汇集线间的间距不小于5m。

3. 等电位汇集线宜采用3×30mm规格的紫铜条沿墙连接成条形、环形,环行设置时不得构成闭合回路。

4. 等电位汇集线距地面高度宜为0.15~0.25m,与墙面间距宜为25~35mm,并应与墙体绝缘固定。

5. 同排设备机柜、组合架(柜)、走线槽用不小于10mm2电线栓接,并用不小于50 mm2绝缘电线、电缆或3×30mm紫铜条分别就近与等电位汇集线冷压栓接(包括控制台),不同楼层的等电位汇集线间用不小于50mm2绝缘电线、电缆焊接或冷压栓接。

6.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等电位汇集线可分段设置后与等电位总汇集线冷压栓接。

7. 防雷分线柜或防雷柜应设置接地汇集线,并应单独与水平接地体连接,汇集线应能保证柜内浪涌保护器接地端至接地汇集线间的走线不大于1m。

8. 同排架(柜)及其走线槽与架间走线槽连接应绝缘,不得形成电气闭合回路,架间走线槽应就近与等电位接地汇集线连接,在穿越处应用绝缘管、槽等方式防护。

9. 信号设备房屋内分体式空调室外机应做接地防护。

10. 在防雷分线柜处,电缆钢带、铝护套应与接地汇集线栓接或焊接,连接线截面应不小于6mm2绝缘电线。引入楼内的电缆长度大于15m时,应在电缆引入口或电缆间,将电缆钢带、铝护套用连接线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电线或多股电缆与水平接地体冷压卡接。

第四节 浪涌保护器 1. 信号电源应采用三级防雷措施,第一级(Ⅰ级)信号电源引入处(建筑物配电盘处或信号电源防雷箱处),第二级(Ⅱ级)电源屏电源引入侧,第三级(Ⅲ级)UPS电源引入侧。

2. 电源屏内部电源入口的防雷设置在符合“铁运[2006]26号”文时,可作为信号电源的第二级防雷。电源屏输入/输出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3. 信号电源SPD采用压敏电阻串放电管纵横向防雷设置。单相稳定电流小于100A的机房,电源线与防雷箱的连接线长度不得大于0.5m,受条件限制连接线长度大于0.5m时,应采用凯文接线法连接。防雷箱接地线必须与电源保护地线(PE)连接,并就近与接地汇集线连接。当Ⅰ级与Ⅱ级配线长度小于10m、Ⅱ级与Ⅲ级配线长度小于5m时,应加装退藕器。信号电源SPD参数选择应符合举例设计图的规定或电源实际情况确定。连接线应采用多股绝缘软线,第 I级连接线截面积不小于10mm2、第Ⅱ级不小于6mm2、第Ⅲ级不小于2.5mm2。

4. 信号机点灯电路、主灯丝断丝报警电路、场(站)间联系电路SPD采用压敏电阻串放电管纵向防雷设置,SPD参数选择应符合相关规定。

5. 轨道电路SPD设置方式及参数选择应符合相关规定。轨道电路受电端通道浪涌保护器采用横向配置方式。25Hz相敏轨道电路、50Hz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室外送电端轨道变压器宜采用防雷型变压器,室外受电端宜采用高隔离变压器。当50Hz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室外送、受电端轨道(中继)变压器采用既有型号时,轨道电路轨旁SPD按有关要求设置。

6. 四线制自动闭塞方向电路SPD采用压敏电阻串联放电管横向防雷设置,SPD参数选择应符合举例设计图或相关规定。

7. 计轴传输通道SPD设置方式及参数应符合举例设计图或相关规定。

8. 数据传输应采用光缆传输。当条件受限时数据传输、视频信号传输及其它小信号传输通道SPD设置方式及参数应符合举例设计图或相关规定。

9. 通信交换机与CTC或TDCS间的通信宜采用光电隔离;
采用电缆传输时,应设置SPD装置,其地线应采用共地方式或采用贯通电缆在地下将二地网(线)连接。

10. 计算机I/O板采集、驱动传输通道SPD设置方式及参数应符合相关规定。

11. 数据传输、视频信号传输、计算机I/O板采集/驱动及其它小信号传输,应根据实际雷害状况,在传输通道上确定设置SPD。

12. 驼峰测长、测速、测重及有源踏板SPD设置方式及参数应符合相关规定。

13. 并联型浪涌保护器与被保护设备间连接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5mm2,其长度不得大于0.5m,受条件限制时,应不大于1.5m或采用凯文接法。浪涌保护器与接地汇集线间连接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5mm2,其长度应不大于1m。

14. 所有传输放电电流的导线应采用阻燃型绝缘护套。

15. 220V交直流电源线与其它电线(缆)在组合架(柜)上的走线槽内走线宜屏蔽隔离。

16. 信号设备房内安装空调时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第五节 轨旁设备接地及电缆屏蔽接地施工要求 1. 轨旁信号设备的金属材料壳体应用不小于10mm2的绝缘电线,与贯通地线就近采用冷压接、焊接等方式连接,无贯通地线可采用分散接地方式。

2. 有贯通地线时,室外电缆钢带(铝护套)应采用多端接地方式。无贯通地线时,室外电缆钢带(铝护套)应采用单端接地方式,单端接地电缆长度不超过1000m,在二单端接地电缆中间的分线盒、地下接续盒处,电缆钢带(铝护套)应屏蔽连接,并与箱盒为金属材料的盒体及大地绝缘。

3. 道岔表示二极管宜采用反向耐压不小于10kV、正向电流不小于4.5A。

4. 室外信号设备及电缆单端接地点应在电缆径路图4-2中表明。

第六节 信号楼信号设备接地示意图 图 4-2 第七节 贯通地线 1. 贯通全线的直接埋设的铜缆地线,其截面积应计算确定。对于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自动闭塞铁路区段,贯通地线的截面积宜采用不小于35mm2的裸铜缆。

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必须全线贯通,接头处应采用搭接焊接方式。贯通地线直埋地下,埋深不小于1m,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贯通地线间隔一定距离与轨道电路的连接一次,其间隔距离应满足轨道电路调整、分路、断轨检查功能。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连接,必须通过完全横向连接线才能接至无绝缘轨道电路空心线圈或有绝缘轨道电路的扼流变压器中点。

(3) 当上、下行两线的绝缘节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时,必须增加一个空扼流变压器完成横向连接并接至贯通地线。

3. 贯通地线的综合使用 (1) 通信、信号、红外线轴温监控系统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2) 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接触网杆塔集中地线可接至贯通地线。

(3) 沿线声屏障和隔离网、桥梁栏杆、雨棚等金属构件为防止电磁感应而采用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4) 电力装置地线、电气化接触网地线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地线在贯通地线上的连接点的间隔应不小于25m。

4. 贯通地线的敷设 (1) 贯通地线与信号电缆同沟直埋于地下,并应埋在信号电缆下方,与土壤直接接触。

(2) 当信号电缆敷设在石质地带的电缆槽内时,贯通地线应在大地侧电缆槽底部敷设。

(3)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大桥上时,贯通地线宜与桥墩上预留的基础接地体可靠连接。

(4)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长大隧道内时,宜与隧道内预留的接地体可靠连接。

(5) 桥梁、隧道地段、车站范围及牵引变电所附近的区段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6) 客运专线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新建200km/h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地段宜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7) 160km/h及以下铁路自动闭塞区段、电子设备集中区段可在一侧敷设贯通地线。

5. 两侧设有贯通地线的区段,在适当地点应将两侧的贯通地线作横向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桥梁地段应通过梁体内的横向结构钢筋将两侧贯通地线作横向连接。

(2) 隧道地段通过环向接地钢筋等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3)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原则上在每段轨道电路的中间点设一处;
有条件时,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步埋设;
条件不具备时,横向连接线可埋设于轨底不小于0.6m处并采用热镀锌钢管防护措施。

(4) 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

6. 距铁路20m范围内铁路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应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贯通地线可靠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贯通地线在信号楼上、下行两端应分别与其环形接地体连接,每端设2根连接线,2根连接线的间隔为2至3m。

(2) 其他建筑物的地网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7. 贯通地线在路肩、桥梁、隧道之外的地点埋设时应设立埋设标志,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径路转向及分支处。

(2) 穿越障碍物(如大型管路、高压电缆等)时。

(3) 应与同径路电缆共用埋设标志。

(4) 直线径路和无分支时,贯通地线的埋设标志间距应与信号电缆的埋设标志间距相同。

第五章 微机监测与TDCS施工工艺标准 一、配线选材 1. CAN线、485总线、422/232通信线、串口线使用0.4mm2多芯对绞屏蔽线。两芯线型号为SRVVP2×0.4(23/0.15),四芯线型号为RVVP4x0.4(23/0.15)。芯线数根据通信接口类型变化,使用DB9芯头与设备连接。

2. 网线必须使用超五类网线,两头接RJ45接口。路由器与工控机直接连接使用交叉线(一端568A,一端568B),交换机与其它设备连接使用平行线(两端均为568A或568B)。

3. 光纤尾纤30米以内使用多模尾纤,30米以上使用单模尾纤进行通信。

4. 2M线使用75Ω非平衡铜轴电缆,两端接BNC接口。

5. 采集配线根据图纸要求使用微机电缆或阻燃软线。

6. 微机监测与TDCS机柜输入电源线必须使用线径不得小于2.5mm2的阻燃软线。

7. 运转室内TDCS设备电源线应使用两根3芯电力电缆至TDCS机柜。

8. 其余配线:
配线名称 推荐型号 绝缘采集配线 0.4 mm2阻燃软线,型号为ZR.RV0.4(23/0.15) 漏流采集配线 0.75 mm2阻燃软线,型号为ZR.RV0.75(42/0.15) 交流转辙机电压采集配线 0.4 mm2阻燃软线,型号为ZR.RV0.4(23/0.15) 交流转辙机电流穿芯采集线 与原定型组合内部配线型号一致 传感器输出配线 0.4 mm2阻燃软线,型号为ZR.RV0.4(23/0.15)或0.2 mm2阻燃护套线 直流道岔电流穿芯采集线 与原定型组合配线型号一致 道岔表示电压采集线 0.75 mm2双绞塑胶阻燃软线,型号为ZR.SRV2x0.75(42/0.15) 轨道电压采集线 0.4 mm2阻燃软线,型号为ZR.RV0.4(23/0.15) 移频发送电压采集线 双绞屏蔽软线(ZR_RVVSP 2x12x0.15) 移频发送电流采集线 与原移频功出线配线型号一致 移频接受电压采集线 双绞屏蔽软线(ZR_RVVSP 2x12x0.15) 信号机电流采集线 与原信号机点灯去线配线型号一致 半自动闭塞采集 电压采集使用0.4 mm2阻燃软线,型号为ZR.RV0.4(23/0.15),电流采集线与原配线相同的型号 外电网质量采集 0.75 mm2阻燃软线,型号为ZR.RV0.75(42/0.15) 熔丝报警采集 0.4 mm2阻燃软线,型号为ZR.RV0.4(23/0.15) 12V电源线 组合架(柜)间电源线不小于1 mm2阻燃软线, 模块内部环线不小于0.4 mm2阻燃软线 5V电源线 组合架(柜)间电源线不小于0.75 mm2阻燃软线, 模块内部环线不小于0.4mm2阻燃软线 TDCS区间信号机采集线 0.4mm2阻燃软线,型号为ZR.RV0.4(23/0.15) 机柜地线 10mm2阻燃软线 二、设备接线选色:
1. 220V电源线接线:
220V电源线 火线 零线 地线 颜色 红色 蓝色 黄绿色 2. 12V/5V电源接线:
12V/5V电源线 正 负 地 颜色 红色 蓝色 黄色 3. CAN总线:
CAN总线 CAN-H CAN-L 颜色 红色 蓝色 4. RS-485总线:
RS-485总线 485-A 485-B 主机端颜色 红色 蓝色 5. RS-232总线:
RS-232总线 TX RX GND 发送端颜色 红色 蓝色 屏蔽层铜线 接收端颜色 蓝色 红色 屏蔽层铜线 6. RS-422总线:
RS-422总线 TX- TX+ RX- RX+ 发送端颜色 红色 蓝色 绿色 白色 7. 网线:
线序 1 2 3 4 5 6 7 8 568A 白橙 橙 白绿 蓝 白蓝 绿 白棕 棕 568B 白绿 绿 白橙 蓝 白蓝 橙 白棕 棕 三、配线接口:
1. 监测系统新增采集分机与车站主机之间应采用CAN通信接口协议。

2. 监测系统与智能电源屏之间应采用带光电隔离RS-485通信接口连接。

3. 监测系统与TDCS、CTC、计算机联锁、列控中心等系统通信应采用带光电隔离的RS-422方式。

4. 各通信线接法如下所示:
(1) CAN总线 CAN总线名称 监测主机端 机柜端 CANH DB9母头-7 C1-D0-a1 CANL DB9母头-2 C1-D0-a2 (2) RS485总线 CAN总线名称 监测主机端 RS485总线发送端 CANH DB9母头-1 485B CANL DB9母头-2 485A (3) RS232总线 RS232总线名称 监测主机端 RS232总线发送端 RX DB9母头-2 DB9母头-3 TX DB9母头-3 DB9母头-2 GND DB9母头-5 DB9母头-5 (4) RS422总线 RS422总线名称 监测主机端 RS422总线发送端 TX- DB9母头-1 DB9母头-4 TX+ DB9母头-2 DB9母头-3 RX+ DB9母头-3 DB9母头-2 RX- DB9母头-4 DB9母头-1 四、配线防护:
1. 网线防护:运转室内TDCS网线裸露部分必须加蛇管进行防护,埋地部分必须加PVC管或钢管防护。

2. 光纤、尾纤防护:不得将光纤、尾纤弯曲大于90度,径路需转弯时可绕圈后敷设。尾纤在走线架或槽道内不得挤压、扭曲;
编扎光纤的扎带应松紧适度。

3. 2M线防护:2M线不得与大电流电缆同槽敷设且平行径路。

4. 施工布线如需走地沟或穿墙,应做好相应的穿管防护。

五、设备采集点:
1. 外电网监测采样点:外电网采集配电箱闸刀外侧。

2. 电源屏监测采样点:
(1) 电源转换屏输入端、其它屏的输出端。

(2) 智能电源屏通信口。

3. 25Hz相敏轨道电路监测采样点:二元二位轨道电路继电器端、局部电压输入端,相敏轨道电路电子接收器端。

4. 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电路监测采样点:
译码器相应端子。

5. 转辙机监测电流 (1) 直流转辙机监测采样点:动作回线。

(2) 交流转辙机监测采样点:保护器输出端。

6. 道岔表示电压监测采样点:分线盘道岔表示线(采取隔离措施)。

7. 电缆绝缘监测采样点:分线盘或电缆测试盘处。

测试电压:DC500V。

8. 电源对地漏泄电流监测采样点:电源屏输出端。

9. 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的监测采样点:信号点灯电路始端。

10. ZPW2000系列采样点:ZPW2000智能分机通信口。

11. 环境状态的模拟量监测:
(1) 温度监测采样点:信号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等处。

(2) 湿度监测采样点:信号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等处。

(3) 民用空调电压、电流、功率监测采样点:信号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等空调工作电源线。

(4) 关键设备表面温度监测采样点:发热信号设备表面导体处。

六、各种具体设备的安装工艺:
(一) 计算机安装工艺 ① 工控机内存条需灌胶固定。

② 内部各部件需插接良好,配线稳固。

③ 多余的USB口需加封良好。

(二) 网络设备安装工艺 ① 网线需用颜色进行用途区分:黄色网线用于连接专用设备,蓝色网线用于交换机与其它网络设备级联,灰色网线用于连接电脑。

② 交换机、路由器多余端口需加封良好。

(三) 机柜配线标准 1. 所有机柜内、线槽内配线不允许有过多的余线,机柜与外部连线的余线理顺盘到地板下面(或线槽里)。

2. 机柜内配线电缆原则上采用一根电缆对应一个插头,电缆剥头至插头盖入口处,机柜内要求扎把整齐美观。

3. 系统内部专用电源线采用2.5 mm2多股铜芯线,配线沿机柜走线槽用扎带捆绑固定。

4. 采集配线用23x0.15 mm2多股铜芯软线,按插座进行分束扎把,分把处需用易拉得扎把再用白色塑料环行扎带缠绕,配线沿机柜两侧线槽用扎带捆绑固定。

5. 通信机工作电源线采用VDE3x0.75标准电源线。

6. UPS固定在机柜机架上,输入、输出线用扎带固定走机柜两侧线槽。

(四) 设备接地与防雷 1. 引到TDCS机柜后门侧面的的防雷地线,用于系统2M通道及电源设备避雷地线。电阻不大于1Ω。

2. 引到TDCS机柜内电源配线板(条)的地线端子排上的保护地线,用于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正常工作。电阻不大于1Ω。

(五) 设备摆放方式:
1. 工控机电源线、通信线、网线及键盘、鼠标、显示器视频线应顺走线方向理顺用易拉得扎把。

2. 系统设备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状态保持横平竖直、稳定牢固。

七、设备标识 1. 采集电缆线需用记号笔做好标识。

2. 机柜及单项采集设备需用铭牌进行标识。

3. 机柜内电源汇流排输入输出电源需用铭牌进行标识其电源属性。

4. 工控机、显示器、路由器、交换机、键盘、UPS、TDCS通信机需标识其身份证编码,鼠标上标识 HD。

第六章 ZPW2000A室外设备施工工艺标准 第一节 轨道电路分割及长度计算标准 1. 轨道电路极限长度设计应满足《信号维修规则》4.6.3要求,如表6-1。

序号 道床电阻Ω.km 传输电缆长度km 轨道电路长度m 1700HZ 2000HZ 2300HZ 2600HZ 1 0.6 10 850 800 800 800 12.5 800 700 700 700 15 800 700 700 700 2 0.8 10 1050 1050 1050 1050 12.5 1100 1000 900 1000 15 1000 900 900 900 3 1 10 1500 1500 1500 1460 12.5 1300 1400 1300 1300 15 1200 1200 1300 1300 表6-1 2. 轨道电路的分割原则:
(1) 0.6Ω.km≤道床电阻Rd<1.0Ω.km时,轨道电路分割段不大于700m。

(2) 0.4Ω.km≤道床电阻Rd<0.6Ω.km时,轨道电路分割段不大于550m。

(3) 一个闭塞分区中潮湿隧道的长度超过500m时,原则应对轨道电路进行分割处理。

(4) 传输电缆长度大于10 km时,应专题研究决定。

3. 轨道电路长度的计算标准:
轨道电路长度L为电气绝缘节中空芯线圈中心到另一电气绝缘节中空芯线圈中心的距离;
或者从机械绝缘节(站口)到电气绝缘节中空芯线圈的距离。

第二节 电气绝缘节设备安装 1. 电气绝缘节设备组成。如图6-1所示。

2. 电气绝缘节设备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量 备 注 1 调谐单元 ZW·T1 台 1 F1:1700Hz、2000Hz 2 调谐单元 ZW·T1 台 1 F2:2300Hz、2600Hz 3 空心线圈 ZW·XK1 台 1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量 备 注 4 匹配变压器 ZPW·BP 台 2 5 设备防雷单元 套 1 6 钢轨引接线 长2000mm 根 6 70mm2钢包铜等阻线 7 钢轨引接线 长3700mm 根 6 70mm2钢包铜等阻线 8 设备连接线 长250mm 根 2 7.4mm2多股铜缆 9 设备连接线 长500mm 根 2 7.4mm2多股铜缆 10 设备连接线 长300mm 根 10mm2多股铜缆 11 防护盒 台 3 双体防护盒 13 设备基础桩 根 3 金属结构 14 水泥固定桩 个 6 预制 15 专用M卡 个 若干 16 12膨胀螺丝 个 若干 表6-2 3. 调谐区设备安装限界及标准严格按照图6-1执行并符合《信号维护规则标准》。

(1) 调谐匹配单元(ZPW.PT)设于调谐区两端,空心线圈(ZPW.XKD)设于调谐区中间。

(2) 调谐单元面向所属线路侧立式安装在基础桩的固定板上。

(3) 当防雷单元与空心线圈安装在同一基础上时,空心线圈靠近钢轨侧安装。

(4) 调谐区两端的调谐匹配单元(ZPW.PT),应与所属区段的频率相符,并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5) 调谐区内的轨枕板应相同,地形应相同,不得设于桥梁过渡板处、混合板处、混合地形处。

(6) 路基、隧道地段为29+0.3m,空心线圈安装点至两端调谐匹配单元安装点为14.5+0.150m或设计规定。

(7) 桥梁地段为32+0.30m,空心线圈安装点至两端调谐匹配单元安装点为16+0.150m。

(8) 设备基础采用金属结构。如图6-2(a):
1500mm 140mm 图6-2(b)基础桩埋设示意图 图6-2(a)基础桩示意图 基础桩上平面边缘(靠所属线路侧)距所属线路内侧为1500mm(并保证安装上防护盒后,防护盒内侧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基础桩上平面边缘两端距所属线路内侧方正。基础桩埋设示意图6-2(b)所示。

(9) 匹配变压器钢轨侧需采用最大连续工作电压AC75V的压敏电阻进行雷电横向防护。

(10) 调谐单元(及匹配变压器)、空芯线圈的防护盒安装标准 ①防护盒安装在调谐单元(及匹配变压器)或空芯线圈外,与基础面固定在一起;

②防护盒内侧边缘两端距最近钢轨轨内侧为1500mm;
顶面距轨顶面为≤200mm。防护盒安装标准如图6-3所示。

1500mm 200mm 图6-3防护盒安装示意图 防护盒 (11) 基础桩引入线孔需加装刚强度绝缘管垫,防止引入线破皮短路。如图6-4所示:
增加高强度绝缘管处 图6-4 (12) 调谐单元与匹配变压器钢轨侧采用7.4mm2铜芯连接线进行连接。

第三节 机械绝缘节设备安装 1. 机械绝缘节处设备布置如图6-5所示。

2. 机械绝缘节设备安装限界及标准严格按照6-5执行并符合《信号维护规则标准》。调谐匹配单元(ZPW.PT)、机械绝缘空心线圈(ZPW .XKJ),设于机械绝缘处扼流变压器外方,扼流变压器靠近绝缘节安装 ,两扼流变压器的中心相距1100 mm 。

3. 调谐单元应面向所属线路侧立式安装在基础桩的固定板上。如图6-6所示。

调谐单元 空芯线圈 图6-7 调谐单元、空芯线圈安装示意图 匹配变压器 图6-6 匹配变压器安装示意图 4. 每个机械绝缘处的空心线圈、调谐匹配单元频率,应与所属区段的频率相符,并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空芯线圈应采用ZPW·XKJ型(与电气绝缘节使用的空芯线圈不同),分四种基本载频,面向大地侧与调谐单元背靠背立式安装在同一基础桩的固定板上。如图6-7所示。

5. 调谐单元与匹配变压器采用两根7.4mm2铜芯电缆连接线(长2700mm)穿入1200mm长的防护软管中,使连接线每端露出防护管750mm。如图6-8所示。

连接线 调谐单元 匹配变压器 v1 v2 防护软管1200mm 500mm 700mm V1 V2 图6-8 2700mm连接线安装示意图 6. 防雷单元与匹配单元安装在同一个基础桩上使用一根10mm2铜芯电缆连接线(长2700mm)与空心线圈进行连接。

第四节 ZPW-2000钢轨引接线规格、 型号及安装标准 1. ZPW-2000机械绝缘处钢轨引接线安装如图6-9所示。

图6-9 2700mm连接线安装示意图 2. ZPW-2000机械绝缘节分割点和站内道岔区段及侧线股道设备引接线安装如图6-10所示。

图6-10 2700mm连接线安装示意图 3. 调谐区三处设备与钢轨连接采用专用钢包铜等阻线并双套化,采用直径13mm分体式钢轨塞钉头便于维修保养。钢轨安装孔间距80mm,同时满足短引线孔与长引线孔处在同一垂直线上。等阻线参数须满足表6-3要求,塞钉头与钢轨接触电阻不大于1mΩ。

频率HZ 有效电阻mΩ 感抗mΩ 1700 8.3±0.83 31.4±3.14 2000 10.1±1.01 35.2±3.52 2300 11.9±1.19 39±3.9 2600 13.6±1.36 42.6±4.26 表6-3 4. ZPW-2000钢轨引接线规格、型号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调谐匹配单元、空芯线圈的钢轨引接线应采用双引接线, 截面积为 95 mm2 带有绝缘外护套的单接头钢包铜引接线,塞钉钻孔直径为13.5mm。

(2) 钢轨引接线长度:
① 路基地段机械绝缘节处钢轨引接线长度为2200mm 4根,3900mm 2根,7200mm 2根。

② 路基地段电气绝缘节处的引接线:长度为2200mm和3900mm各6根。

③ 桥梁地段安装在防护墙外侧电气绝缘节的引接线:长度为2500mm和4200mm各6根。

④ 隧道内电气绝缘节处的引接线:长度为1600mm和3600mm各6根。

5. 钢轨引接线塞钉不得打弯,塞钉与塞钉孔接触紧密,螺帽紧密。

第五节 平交道口、桥梁处设备的安装 1. 平交道口设备的安装 (1) 道口信号轨道电路采用闭路式(14KHz及20KHz)和开路式(30KHz及40KHz)制式,道口轨道电路的高频信号不影响ZPW-2000A中信号的传输。而调谐单元和补偿电容直接影响道口信号的传输。ZPW-2000A设备安装时应与道口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

(2) 闭路式(14KHz及20KHz)道口轨道电路波及区域为60米,如图6-11所示。若补偿电容距波及区域≤15m时,应采取措施。

15m >15m 波及区域60m 发送 接收 ZPW-2000A区段 ZPW-2000A区段 >15m 图6-11 闭路式道口轨道电路设备布置示意图 (3) 开路式(30KHz和40KHz)道口轨道电路波及区域为40米,如图6-12所示。若补偿电容距波及区域≤15m时,应采取措施。

波及区域40m ZPW-2000A区段 ZPW-2000A区段 >15m >15m 发接 图6-12 开路式道口轨道电路设备布置示意图 (4) 电气绝缘节外60m范围内不应设置道口轨道电路。

2. 桥梁处设备的安装 (1) 电气绝缘节不宜设在有护轮轨的区域内。

(2) 当电气绝缘节设在护轮轨区域内时,调谐区内的每根护轮轨长度不得大于25m,每根护轮轨两端加装一对钢轨绝缘。且护轮轨与基本轨间以及左右护轮轨间不得有电气连接。

(3) 当护轮轨长度超过200m时,每200m加装一处钢轨绝缘。

(4) 不足200m时应在护轮轨区域内对角加装一对钢轨绝缘。

第六节 补偿电容的安装 1. 补偿电容采用分体式补偿电容便于维护保养。如图6-13所示:
图6-13 分体式电容 2. 补偿电容进场应进行验收,其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相关产品技术规定及设计要求。安装补偿电容的种类及规格进行选定如表6-4。

序 号 电 容 容 量(μF) 频 率(Hz) 1 55 1700 2 50 2000 3 46 2300 4 40 2600 表6-4 补偿电容的种类及规格表 3. 补偿电容的定位及等间距长度的计算 a. 补偿电容步长、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电容数量以设计图为准。同一区段内电容步长距离应相等,允许偏差±650 mm。

b. 补偿电容等间距长度△=L调/NC 。半间距是调谐单元与第一个电容之间的距离,半间距=△/2,允许偏差±250mm。如图6-14所示。补偿电容塞钉孔符合半间距(△/2)为±0.25m,等间距(△)为±0.5m,并保正钻孔位置在两轨枕中间,以利于钻孔和安装电容。

△/2 △/2 站内 …… △ △ 空芯线圈 调谐单元 图6-14 补偿电容布置示意图 c. 本区段轨道电路补偿长度为L调=轨道电路长度(L)-29m(电气绝缘节到电气绝缘节),或L调=轨道电路长度(L)-14.5m(电气绝缘节到机械绝缘节)。

d. 无绝缘轨道电路闭塞分区内电容的容量、数量和轨道电路长短及道碴电阻大小等因素有关。

e. 本区段使用电容的数量NC和容量需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并依据铁运【2006】127号文《铁路信号维护规则II》中ZPW-2000A轨道电路调整表1.1.2(d1-d3)进行查阅校定。

4. 补偿电容易采用专业电容枕便于工务线路维修,也可采用安装防护罩进行防护。有砟道床安装补偿电容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在电容枕内,安装背对列车运行方向。

5. 补偿电容引接线与钢轨连接处应朝下方向,并与水平面成45o~60o夹角;
引接线塞钉应从钢轨的外侧向内侧穿入,塞钉露出钢轨内侧1~4mm,塞钉与钢轨连接紧密。

6. 补偿电容两端为塞钉时,其塞钉与引线连接时应采用嵌入式防水型结构,补偿电容及引接孔应尽量靠近轨枕。

7. 补偿电容安装后必须涂好封闭油漆。

8. 站内电码化补偿电容容量及适应载频见图表6-5所示。

序号 电容容量 适应载频 适应载频 1 80μF 1700Hz 2000Hz 2 60μF 2300Hz 2600Hz 表6-5 第七节 禁停标志牌的安装 单位:mm 图6-15 信号点处禁停标志牌安装示意图 1. 在信号点处:禁停标志牌安装在距信号机后方31m位置(列车正向运行方向),距线路中心2900mm(误差范围0~+300mm),列车反向运行所属线路左侧。具体安装位置如图6-15所示。

2. 在分割点处 a. 正向运行时,禁停标志牌安装在距空芯线圈15.5m位置(列车反向运行方向),距线路中心2900mm(误差范围0~+300mm),所属线路左侧。具体安装位置如图6-16所示。

单位:mm 图6-16 分割点处禁停标志牌安装示意图 b. 反方向行车时,禁停标志牌安装在距空芯线圈15.5m(列车正向运行方向),距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900mm(误差范围0~+300mm),所属线路左侧;
具体安装位置如图6-17所示。

3. 在信号点处标志杆高3700mm标志牌为650×650×8mm方形板,白底、黑框、黑“停”字、斜红道(135°),写有29m字样的反光菱形板标志。

4. 在分割点处安装位置处标志杆高3200mm标志牌为650×650×8mm方形板,蓝底、白“停”字、斜红道(135°),写有29m字样的反光菱形板标志。

5. 在反方向行车困难区段安装容许信号标,标志杆高3200mm标志牌为650×650×8mm方形板,黄底、黑框、黑“停”字、斜红道(135°),写有29m字样的反光菱形板标志。

第八节 信号机安装 图6-18 信号机安装尺寸示意图 单位:mm 1. 根据设计坐标位置,确定信号机机柱安装位置,机柱中心距线路中心2900mm;
距发送调谐单元防护合中心1000mm(0~200mm之间调整)。

2. 机构最低灯位中心距轨面为4500mm,距机柱顶为1000mm。安装尺寸示意图,如图6-18所示。

3. 灯序排列正面看自左向右:绿、红、黄,(和机构灯位排列自上而下一致)。

4. 进站色灯信号机前第一架通过信号机机柱涂宽200mm、45°的黑白相间的三条黑斜线。如图6-19所示:
图6-19 高柱色灯预告信号机名称书写位置示意图 第九节 防雷地线 1. 区间信号点设备与贯通地线连接(如图6-20所示) (1) 贯通地线采用35mm2的接地铜缆。

(2) 贯通地线与电缆同沟直埋于地下,严禁与电缆同槽,埋设深度及过桥、涵、公路、水沟等障碍物时与电缆做同等防护。普通路堑及路肩地段贯通地线预埋在信号电缆槽下1m处。站台、石质路堑、桥梁及隧道地段贯通地线与信号电缆分开埋设。桥上贯通地线可与站前防水处理同时施工,用水泥覆盖防护或沙砖隔离防护。

(3) 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4) 区间信号点箱盒内电缆与贯通地线的连接:电缆的钢带、铝护套、内屏蔽四线组经冗余连接后在引至接地端子排上,用25mm2多股铜芯电缆(使用SC25-8冷压铜端头)从接地端子排上引至贯通地线并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5) 信号机的安全地线与贯通地线的连接:在电化区段,信号机要做安全接地装置,梯子与机构、机构与铜缆连接点要打磨干净,接触良好。

(6) 信号机机构与梯子用25mm2的铜缆连接,将25mm2的铜缆两端分别与φ6mm和φ10mm的压接线环压接后,φ6mm压接线环与机构遮光板用M6的螺栓连接;
φ10mm的压接线环与梯子用M10螺栓连接。梯子与贯通地线用25mm2铜缆连接,25mm2铜缆连接梯子一端用φ10mm压接线环与之紧固,25mm2铜缆与贯通地线连接采用焊接方法。

(7) 空芯线圈的防雷地线与贯通地线的连接:空芯线圈中心点用10mm2多股铜芯电缆(RNB10-12冷压铜端头)与防雷元器件相连接,防雷元器件的另一端用25mm2多股铜缆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注意:在电化区段要有两个防雷元器件串联使用。

(8) 贯通地线的接续、横向连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
电缆槽内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L型连接器连接。C形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C形压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9) 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隧道、路堤、路堑、桥梁间的过渡地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10) 接地的钢筋焊接要求: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
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焊缝厚度不小于4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14mm(Ik≤25KA)或16mm(Ik>25KA)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

2. 室外设备防雷简单接地和完全接地 (1) 横向连接线采用70mm2带绝缘护套多股铜缆线连接,线长不大于105m。

(2) 横向连接线的施工方法:穿越轨道施工及防护与电缆线路施工方法相同。将横向连接线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空芯线圈(或扼流变压器中心点)中心点。

(3) 简单接地和完全接地 a.简单接地:就是空芯线圈中心点经防雷元器件后接地。如图6-21所示简单接地示意图。

图6-21 轨道间简单接地示意图 每个空芯线圈中心点端子用10mm2多股铜缆与防雷元器件连接,铜缆一端用RNB12-10冷压铜端头进行压接,并与空芯线圈中心点相连接;
另一端与防雷元器件进行插接连接。该铜缆经电缆过道(钢管防护)与电缆沟同深埋设。

b.完全接地:就是空芯线圈中心点用25mm2多股铜缆直接和贯通地线连接,如图6-22所示。

图6-22 完全接地连接示意图 c.横向连接线的完全接地:采用完全横向连接时,两个空芯线圈中心点(或扼流变压器中心点)连接后在进行接地,如图6-23所示。

图6-23 完全横向连接示意图 第十节 电化复线区段横向连接线设置原则 一、车站内横向连接设置原则 1. 站内电力机车走行范围(天上有接触网),地面应设置有扼流变压器,且保证回流沟通至正线;
正线(包括站内、区间)轨道区段扼流变中点应连通,保证回流通畅,站内正线间(上、下行)一般情况下不设置横向连接线,牵引回流通路宜采用扼流变构成通道,任何回流不得成环。

当两咽喉进站信号机距离大于2000m时(目前京广线设置原则是3-5Km),两咽喉进站信号机处可设置横向连接线,两咽喉横向连接线按照C型对向连接方式连接;
当两咽喉进站信号机距离小于2000m时,在靠近变电所一侧进站口设置横向连接线。

2. 侧线股道两端应该采用一头堵(远离变电所一头)、一头疏(靠近变电所)。扼流中点连接按照C形进行设置,同时开口端远离变电所。

3. 电化区段与非联锁区的非电化区段(尽头线、机待线、专用线等)的绝缘处回流设置:非联锁区的非电化区段两钢轨短接并通过横向连接线引至电化区段的扼流中心。

二、区间横向连接设置原则 (一) 横向连接方式 1. 简单横向连接 两轨道间的等电位连接,不直接接地(不作连接的空芯线圈通过防雷元件接地),简单横向连接线需采用PV管防护,不得直接接地。

2. 完全横向连接 两轨道间的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3. 用于牵引电流回流的完全横向连接。

是一个完全横向连接,同时提供牵引电流回流线的连接。

(二) 区间横向连接设置原则及标准 1. 区间轨道接地必须通过完全横向连接实现。

2. 两个完全横向连接的距离不得小于1500m,而且中间必须包含不少于两个轨道电路区段,如图6-24所示。

图6-24 完全横向连接示意图 3. 两个完全横向连接的距离大于2000m时,两者之间增加一简单横向连接,简单横向连接与完全横向连接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1000m。如图6-25所示。

图6-25 4. 如果两轨道电路终端不能通过绝缘节方式完成横向连接时,可以通过增设一个空扼流变压器完成,见图6-26。

图 6-26 空扼流变压器的阻抗不得小于17Ω(轨道电路载频下)。

新增空扼流变压器距机械或电气绝缘节距离≥50m,距离补偿电容≥10m。

5. 如果电气绝缘节之间的距离超过90m,就必需增加一个空扼流变压器实现完成横向连接,确保横向连接线小于105m。见下图。

图6-27 电气绝缘距离超过90m的情况 6. 横向连接线材料及连接位置规定。横向连接线材料为带绝缘护套的70mm2多股铜线,线长<105m,横向连接线严禁放入电缆槽内,横向连接线绝缘外套不得破损,需采用PV管过道防护且用水泥包封。

连接位置:
在电气绝缘节终端,连接空心线圈中心点。

在机械绝缘节终端,连接扼流变压器中心点。

在区间线路增设的空扼流变压器中心点。

7. 牵引电流回流横向连接线设置方式, 见下图。

图6-28 牵引回流设置 吸上线至牵引变电所 ≥100 ≥100 钢轨牵引回流通过附近的扼流变压器返回牵引变电所。

利用空扼流变压器,其阻抗≥17Ω。

上图中,连接两扼流变的完全横向连接是用于牵引电流回流的完全横向连接,原则上不得接地;
箭头所示的连接线通俗称为吸上线,该类连接线虽然为两根分置,但仍可视为完全横向连接线。吸上线应接至扼流变压器中心端子板上,相邻吸上线的安装间距不得小于两个闭塞分区。

空扼流设置地点距绝缘节长度不得小于100m。

第十一节 电缆补偿方法 1. 测量实际电缆长度:
(1) 关闭室内所有主、备发送器。

(2) 在综合柜零层逐个区段甩开发送、接收电缆各1芯。

(3) 用MF14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电缆环阻,见图1。

(4) 根据测得的环阻值计算电缆实际长度。计算公式:L=R/r(其中r为每千米电缆平均电阻值,按照45Ω/km取值,L为实际电缆长度,单位为km)。

(5) 电缆环阻的测量不可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测量时注意检查万用表电池电量充足,并准确校零,300Ω以上环阻采用×10档读数,小于300Ω环阻采用×1档读数。

图6-29 环阻测试原理图 2. 电缆长度与补偿电缆之间的关系为:电缆总长度=模拟电缆长度+实际电缆长度,对于补充的模拟电缆长度要求如下:
(1) 同一轨道区段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电缆总长度均不大于调整表规定的 7.5km时,按照电缆总长度7.5km进行补偿,补偿至7.25km-7.5km 间。

(2) 同一轨道区段的发送端、接收端中任一端或两端电缆总长度超过7.5km,且发送端电缆总长度和接收端电缆总长度均不大于调整表规定的10km 时,按照电缆总长度为10km 进行补偿,补偿至9.75km-10km间。

(3) 同一轨道区段的发送端电缆和接收端电缆必须补偿至相同的规定长度,不得出现发送端电缆总长度与接收端电缆总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发送端补偿至7.25-7.5km 间,接收端补偿至9.75-10km 间。

第七章 信号设备标识工艺标准 一. 信号设备铭牌标识及安装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信号设备铭牌应确保设备名称、型号标识应符合《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2. 信号设备标识铭牌安装应达到标识准确,安装整齐美观,醒目。

二. 室内设备铭牌标识 1. 室内组合架标识作业:
(1) 清理工作。对组合架铭牌粘贴处表面进行灰尘清扫,确保编号设备面光滑整洁。

(2) 标识位置。室内组合大架铭牌安装于大架顶层中部,组合侧面铭牌安装于组合正面左侧中部,继电器正面铭牌挂扣于继电器拉扣中部,继电器后铭牌安装于继电器底座背面上部螺杆位置用螺母固定,零层电源端子铭牌安装于端子板右侧;
保险容量铭牌安装于保险座上方。

2. 分线盘标识作业:
(1) 清理工作。对分线盘正面配线进行清理,确保电缆配线不会遮挡铭牌安装位置。

(2) 标识位置。分线盘铭牌安装于端子左侧,用螺母固定。

三. 室外设备铭牌标识 1. 编号作业必须使用专用油漆(白瓷漆、黑瓷漆),并检查油漆是否过期变质。编号必须使用专用编号标牌、规定字体编印,不得使用其他书写方式。当设备为白色时则标识黑字,当设备为黑色、灰色时则标识白字。

2. 道岔设备标识作业:
(1) 清理工作。对转辙机盖及动作杆防尘板面进行灰尘、油泥清扫,确保编号设备面光滑整洁。

(2) 标识位置。转辙机的符号用大号字,书写在机盖的中间位置。道岔反光标识牌安装在道岔盒子基础外方,采用基础螺丝压在盒子底部固定。

(3) 道岔标识书写要求:单机牵引道岔的转辙机符号为“道岔编号”+“DZ”,如1号道岔,书写为“1DZ”。双机或多及牵引道岔的转辙机以及可动心轨道岔尖轨各牵引点的转辙机的符号为“道岔编号”+“DZ”+“牵引点序号”,如1号道岔第一牵引点,书写为“1DZ-1”。可动心轨道岔心轨各牵引点转辙机符号为“道岔编号”+“DZ”+“X”+“牵引点序号”,如1号可动轨道岔心第一牵引点,书写为“1DZ-X1”。

(4) 在转辙机动作杆的防尘板面上,还应标明道岔定位位置标识(即定位时转辙机动作杆的伸出、拉入状态的箭头符号)。

3. 信号机设备标识作业:
(1) 清理工作。对转辙机盖及动作杆防尘板面进行灰尘、油泥清扫,确保编号设备面光滑整洁。

(2) 标识位置及要求:
① 站内高柱信号机标识在机柱正面,高度距轨面2M处(或挂标准反光名牌),采用特号字(下标用大号字),如上行进站信号机则标识为“S”, 下行进站信号机则标识为“X”,下行Ⅱ道正线出站信号机则标识为“XⅡ”,上行3道站线出站信号机则标识为“S3”。进站箱盒标识在箱盖中部,以“Ⅰ”、“Ⅱ”标识,靠机柱内方的为“Ⅱ”箱,靠机柱外方的为“Ⅰ”箱。

② 矮柱信号机书写在机构门中部(或在基础正面顶部挂反光标识牌),字体符号采用大号字(下标用小号字)。如上行3道站线出站信号机则标识为“S3”,调车信号机3则标识为“D3”。

③ 区间信号机标识在机柱正面,底边位置距轨面高度2250mm处,纵向书写特大号信号机编号数字,每字的间隔度为80~100mm。如制作反光标识牌(白底黑字),则安装在机柱正面,底边位置距轨面高度2250mm。

4. 轨道电路设备及箱盒标识作业:
(1) 清理工作。对标识面油泥清扫,确保编号设备面光滑整洁。

(2) 标识位置及要求:箱盒编号将符号书写在箱、盒的盖面上(靠送端或受端的侧面中部),同时轨道电路箱盒应标明轨道箱盒的送、受电端。送电端用符号⊙表示,受电端用符号⊕表示;
如1-3道岔区段的送电端,则标为1-3DG⊙,1-3道岔区段的受电端;
如一送多受时,1-3道岔区段的第2受电端则标为1-3DG2⊕;
如2股道为侧线时应写作2G⊙,2股道为正线时应写作ⅡG⊙。如制作反光标识牌,则安装在箱盒外侧的基础上部,采用基础螺丝压在箱体底部固定。

5. 建筑限界标识 建筑限界标识在靠本线的设备基础面(高柱信号机标准距轨面1.5M处)顶部,要标明设备高度及距本线中心距离,书写按统一制定的模板印写(白底黑字)。

6. 箱盒内部端子标识 (1) 箱盒内部铭牌标识分为保险容量标识和两柱端子标识,保险容量标识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实际容量标识。

(2) 两柱端子标识由1~36数字组成,在嵌入两柱端子标识前先把端子槽内清理干净,根据端子号依次嵌入。两柱端子号码是由右至左,从上到下进行编号的。

(3)电缆箱内部两柱端子第一个端子应点红色油漆,备用芯线点白色油漆并嵌入“备用”两柱端子牌,电话端子点蓝色油漆并嵌入“电话”两柱端子牌。电缆盒内部第一个弯六柱端子的第一个端子(面向室内 “1”点钟 方向的端子座为第一个端子座,端子顺序为顺时针方向)应点红色油漆,备用芯线点白色油漆并挂“备用”端子牌,电话端子点蓝色油漆并挂“电话”端子牌。

附件1:室内设备铭牌尺寸示意图 附件2:室外设备铭牌尺寸示意图 附件1:室内设备铭牌尺寸(单位均为mm) 附件2:室外设备铭牌尺寸 第八章 (沪昆线)室外设备安装与地面硬化工艺标准

推荐访问:施工工艺 标准 铁路信号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