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时间:2021-07-27 17:49:20 浏览量:

周永星 徐天海

有那么一些事,总是令人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动;
有那么一些人,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有那么一些高尚的品行,总像春风,吹散冬日忧郁的阴霾,唤醒已欲沉睡的初心。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是伟大的,她的事迹和教育情怀感人至深,让人敬佩不已。作为教师,当以她为榜样,倾心教育,真情呵护、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回首楚雄市东华镇中心小学教育路上的那些身边人、身边事,不乏像张桂梅一样,有深厚教育情怀的教师。他们没有张桂梅那样伟大,但却有着一样的初心;
他们看似平凡,却在平凡中透着执着;
他们的所作所为极为普通,但普通中却默默践行着“四有”好老师标准。

紫溪山涧马樱红

古铜肤色,头发稀疏,脑门光亮,时常发出粗犷爽朗的笑声,这是李国龙校长给人的深刻印象。他所在的东华镇红墙小学,地处古木葱郁、风景优美的紫溪山南麓,这里是彝家孩子学习的乐园和成长的摇篮。任校长之职二十余年,作为彝家人的他,非常注重对彝家孩子的教育及培养,他遵循“为了人、尊重人、教育人、发展人”的办学理念,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彝乡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也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记和值得回忆的瞬间。

“小舞蹈跳到大舞台”,这是老百姓对红墙小学办学特色的生动评价。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为传承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他组织了许多颇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学习彝绣、彝文、彝族乐器及舞蹈。他聘请老师和民间艺人,精心辅导和训练,活动搞得热火朝天,也搞出了大动静。2015年5月,学生表演的羊皮鼓舞被推荐参加“第三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舞大赛”,荣获“三等奖”。小小年纪,平常只往返于紫溪山涧的彝家“小马樱花”们,有幸到大都市大舞台尽情地“嗨”了一把。听彝家孩子大山深处琅琅的读书声,看在热情奔放的音乐中绽放的一张张笑脸,是年逾五旬的李国龙最开心、欣慰的事情。

倾心家校两相宜

夕阳照耀下,晚霞满天,层林尽染,半山之中,宿舍楼前,一女子手持梳子,神情专注地正在给女孩子梳头,编小辫;
一男子手持剪刀,动作娴熟地埋头为男孩子理发,校园里时不时响起阵阵欢快的笑声。这是路上村小学经常出现的一幕,是李文雄老师和妻女、学生一大家人生活的一个剪影。

2008年7月,李文雄大学毕业,作为路上村少有的大学生,他怀着美好的憧憬参加招考,多次失利,心灰意冷的他黯然回到了偏远贫困的家乡,种地、栽烤烟、收菌子、做点小生意,成了他的日常。2010年9月,因教师不足,他被聘为路上村小学临时代课教师。之后,他结婚生女,因工资微薄,他只好留下幼女及年迈的老人,带着妻子外出打工。2012年冬,老人身体状况恶化,他辞职回家照看。或许冥冥之中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送走老人后,他再次被聘为代课教师。2015年,云南省出台解决民办及代课教师历史遗留问题相关政策,他得以参加招考并成为正式教师回到了家乡工作。转了几圈又重回教师队伍的他,更增加了对教育事业的眷恋和热爱,他暗下决心,“倾心从教终无悔,教书育人始得金”。短短五年,他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校长,五年来,他不忘承诺,不忘自己是家乡土生土长的娃,全身心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为了生活工作便利,他干脆把家门一锁,让妻子也来到学校承担炊事工作,一家人扎根学校,以校为家,把校当家。在他的管理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几年间,学校围墙、大门、篮球场、活动室、厕所、洗澡间得以整修或重建,师生办公、学习、生活用品得到多方捐赠。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卫生习惯都变好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孩子,回来!我还要你

丁零零……丁零零……正在批改作业的高自美老师接通了电话,电话那头随即传来了紧张焦虑而又稚嫩熟悉的声音:“老师,我不要在这里,我要回去,我要......”略微停顿了一下,高老师迅即说:“杜涛,如果你真要回来,老师一定要你”。这是发生在2020年十月下旬的一次对话。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头说起:去年秋季学期开学,学校决定将周边完小五年级学生并入中心完小集中分班教学,杜涛就是其中之一。但杜涛情况十分特殊,在他还未上学时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留给爷爷奶奶照管。在一次玩耍时,杜涛不小心被风扇打碎了右手腕骨并不幸截肢。上学后,爷爷奶奶心存愧疚,更加无条件地溺爱,加之无法用右手写字,他逐步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退步,连自己姓名都不能流利书写。由于自卑,他显得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不善与人相处。以往许多老师都放弃了对他的督促和辅导。杜涛被分到高老师的班级,高老师在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放弃杜涛,她抱着“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认一个字是一个字”的信念,开始了辅导,她发动学生一起参与,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一个字一个字认读,一个字一个字用左手练写。经过短短一个多月,杜涛认识的字多了,会写的也多了。在教的同时,高老师还注意教育其他孩子不歧视他,不嘲笑他。发现他的进步及时表扬,有意识地安排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杜涛脸上有了笑容,性格也活泼起来。

一天,他的父母找到高老师,要将他转到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高老师很是理解,也为孩子高兴,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还会承受更多,如果转到特殊教育学校,可能孩子压力更小一些,对孩子成长更有利一些。可才转走一个星期,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此时,孩子已经回到了高老师的班级,重新融入了集体。对于接回杜涛这件事,高老師没有多想:“走了的孩子,学习再差,只要他回来,我也要。”

坚守初心,耕耘不止

“请各班主任及班长下课后到学校小会议室领取杨梅,清洗后分发给师生,安全、有序地开展好杨梅品尝活动。”下午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刚响完,校园广播里便传来这样洪亮的声音,教室里顿时“哇”地沸腾起来。这个通知,是李文禄老师发出的。李老师现年57岁,是从学校校长、书记岗位上退休返校的,目前主要负责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果木的管理。学校基地种植历来是东华镇中心小学的一大亮点,果木种植有杨梅、冬桃、枇杷、云南红梨等多个品种。为管好这些果木,李老师煞费苦心,辛苦耕作,从松塘施肥、拉枝修剪到疏果嫁接等,亲力亲为,尽心呵护。栽了两年多的枇杷,长势极好,枝叶茂盛、树间杂草极少,这与他细心管理是分不开的。为防止枇杷基地雨天水分存留过多而使枇杷苗木遭水受损,他硬是一锄头一锄头,一畚箕一畚箕地在基地中间开出两条长30多米、宽1米、深0.5米左右的沟渠。杨梅树现正是盛果期,为使来年开花挂果达到最佳,他一入冬就有计划地进行管理,在他的管护下,杨梅树年年硕果累累,丰产丰收。他犹如一头老黄牛,在田间地头,脚步不停,耕耘不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教育事业的大厦需要有张桂梅校长那样的时代楷模作为中流砥柱,也需要有像李国龙、李文雄、高自美、李文禄那样或砖或瓦,或沙或石的普通教师的倾心助力。其实,像他们那样的人和事还很多,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扎实学识、宽厚的仁爱之心,扎根一线,心怀学生,情系教育,为教育之花朵朵盛开倾尽全力,奉献自我。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孩子 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老师,节日快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年9期)2016-03-03老师的见面礼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10期)2015-10-14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咬人的孩子怎么管为了孩子(孕0~3岁)(2001年3期)2001-06-13

推荐访问:路上 教育

《教育路上的那些人、那些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