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根治少数干部“装”的问题

时间:2021-09-19 19:11:56 浏览量:

王立峰

少数干部会装、能装、擅装,在工作交往中往往很吃得开,浑水摸鱼、左右逢源、欺上瞒下,从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不能小看这类“装”的问题,如果听之任之,就会形成“破窗效应”,败坏政治生态和作风建设,可能会使那些低头务实、踏实能干的干部寒心,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必须认清“装”的真面目,刺破其伪装的面纱,精准靶向、重点惩治。

少数干部“装”的表现

其一,空喊口号、不干实事:“装积极”。这种“口号式”干部最大的特点就是嘴上功夫厉害,口号喊得“高大上”,但实际行动却是蜻蜓点水。实际工作中,能够看到这一类比较能“装”的干部,每当在部署工作任务时,争先恐后地高调表态。

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在督查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时,每到一地都反复强调环保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提起要求来也是“口号响亮、发人深思”,但就是没有下文。表面上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实际上消极应付。

其二,欺上瞒下、“拍马”上级:“装先进”。这类干部善于钻营,为了升迁,极力讨好上级领导。此类干部多是一些投机主义者,工作之中只走上层路线,在领导面前低头哈腰、在同事面前目中无人,“让领导满意”成为他们的工作准则。

危害最为严重的是,这类平时不干事、只会表演的“戏精”往往会得到上级青睐而不断地升迁,从而败坏当地的政治生态。而且时间久了,那些默默无闻、踏实干事的干部反而被埋没,最终可能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其三,欺世盗名、学术镀金:“装专家”。如今兴起了一股“仕而优则学”之风,有的干部凭借官位去高校“混”博士文凭,进而驰骋于学术圈和高等院校,到处“装专家”。

其四,推诿扯皮、敷衍应付:“装亲民”。少數干部打着“服务于人民”的旗号,擅长做表面文章、过度留痕。这就是假亲民、实懒政的表现,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问题。他们心里没有考虑人民群众的安危幸福,只考虑自己的官位得失,怕自己过度涉及民生工作会惹事上身,招致问责,表面上对民众“嘘寒问暖、高调保证”,暗地里却“敷衍塞责、久拖不办”。

其五,深藏不露、潜伏多年:“装清廉”。少数官员平时表现特别清廉,官声、口碑、人品都是大家所认同的,而实际上却是善于伪装和隐藏的贪腐分子。例如,落马的广西贺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毛绍烈就很善于“装穷”。在领导、同事和朋友、亲属面前,毛绍烈从不“露富”。他不抽烟不喝酒,平时衣着非常朴素。实际上,他受贿敛财千万元。一路受贿、一路伪装、一路提拔,系列违法乱纪行为持续长达16年之久。

为何会出现各类“装”的问题

少数干部“装”的问题的出现,既有个人因素,反映了这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也存在外部因素。

首先,宗旨观念淡薄,投机主义作祟。作风为表、思想为根。少数干部通过“装”,把官场“厚黑学”演绎到极致。其最终目的还是基于投机心理,谋求私利。

有的干部“装积极”,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希望能得到晋升。有的干部“装专家”,是为了沽名钓誉,最终也是希望被上级认可,得到高升。有的干部“装亲民”,是想回避责任、不敢担当,怕出错影响官位。有的干部“装清廉”,暗地里却大肆敛财,实现权力寻租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选人用人机制不当,当地政治生态有待改善。为什么少数能“装”的干部能够如鱼得水、一路升迁。这需要反思一下干部的评价体系与用人标准问题。就像滥竽充数的故事一样,如果不改变评价机制和择才标准,南郭先生很难现形。

少数能“装”、会“装”的干部为什么能够吃得开?除了选人用人制度有问题之外,还与当地政治生态有一定关联。如果主政的“一把手”是这种大“装”、特“装”的人,上行下效,沆瀣一气,当地的政治生态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最后,监督留有死角,信息存在阻滞。“装”的问题能够存在,至少说明权力监督还留有死角,有光照不到的地方,导致不良风气潜滋暗长。

为什么有的干部能够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就在于上级和下级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信息渠道受阻,导致公众无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更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监督。

怎样解决少数干部“装”的问题

陈毅元帅曾说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伪装得再好的“戏精”官员都必然会被揭开假面具,暴露真面目,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解决少数干部“装”的问题,需要从三方面着力。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作风教育。少数干部存在“装”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进而出现理想信念动摇,权力观、政绩观严重扭曲变形。“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装”的问题,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破除“官本位”思想,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加强党性教育和自身修养。

第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科学考核评价干部。要想杜绝官场假大空,最好的办法就是铲除滋生这类问题的土壤,使少数“变色龙”干部无处遁形。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和鞭策。一定要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群众口碑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干部,形成良性的正向激励机制。

第三,加强监督检查,形成治理合力。“装”的问题大多具有高度的隐蔽性、长期性,不易被识破和监督。因此,要调动各类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制度的优势,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在监督上不留死角。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保障信息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人民论坛》)

猜你喜欢 作风监督干部 什么是四个监督?党员生活·下(2020年5期)2020-07-04时事绘廉政瞭望·下半月(2020年1期)2020-02-14青田:“精准热紧”求实效浙江人大(2017年4期)2017-05-04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党的生活(黑龙江)(2014年12期)2014-12-15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党的生活(黑龙江)(2014年12期)2014-12-15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7期)2009-08-31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6期)2009-08-04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5期)2009-06-04信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12期)2009-02-04

推荐访问:根治 干部

《怎样根治少数干部“装”的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