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党校学生党员学习偏好研究

时间:2021-07-03 15:36:27 浏览量:

陈金波 殷实 梁迪斯

摘    要:二级党校是高校进行党员培训的重要载体,开展高校二级党校学生党员学习偏好研究,有利于从培训对象的角度思考当前二级党校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安排,进一步提升二级党校的教学效果,发挥二级党校在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北京师范大学二级党校中的学生党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学习环境与资源”“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三个维度,探究二级党校学生党员的学习偏好,进而对改进二级党校教学安排提出建议。

关键词:二级党校;党员学习;学习偏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4-0001-04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下,随着《关于推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文件的出台,党中央强化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力度和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均达到空前水平,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党校必须姓党。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1]。因此,党校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只有牢牢把握党校建设方向,精心安排党校教育内容,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才能使学生党员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进而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卓越践行者和有力贡献者[2]。

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增加,高校党建工作任务加重。随着形势的变化,部分高校逐渐采取了建立院系党校暨二级党校的做法,由二级党校承担部分党员或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工作,这是新时期党校工作的需要和创新,也是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

根据大学生思想多元化、多样化等特征,开展对二级党校学生党员学习偏好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党员的学习需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引领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二级党校的教学安排,根据学生党员学习偏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进而提高二级党校教学效果,促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研究内容

(一)概念界定

1.党员学习

在大学生群体中,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应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尤其是在政治思想和道德方面[3]。从学生党员发展程序来看,理论学习主要是在入党前从学校党校教育教学系统中获得,入党后在二级党校、党组织内部进行。十八大以来,党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对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要更加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教育活动中来。因此,党员学习可指党员在基层支部、各级党校等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活动。

2.学习偏好

关于“学习偏好”的概念,目前学界并无统一定论。当代汉语词典对“偏好”的界定为:“有偏向地特别喜爱其中的某人或某物。”当前,从偏好的研究进展和领域来看,偏好己经从经济学领域延伸至心理学等各类学科。对于“学习偏好”,梁文慧的定义是,学习偏好是指学习者对不同学习活动所表现出的喜好程度,而此喜欢程度亦常常反映在不同种类的活动参与频率或次数上,其所持态度的强度是能够明显地反映出个人对某一事物的偏爱倾向,而其中强度即代表着个体偏爱的变化程度。这一概念更倾向于建立于其专著的研究方法之上。综合考虑,本研究比较认可李勇波对“学习偏好”的定义,即:“‘学习偏好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外在因素的独特要求,以及在接受信息、思维加工过程中特别偏爱的方式和态度等,具体体现在对学习过程中所偏爱的学习方式或内容的一种强烈的倾向性。从其内涵和外延来看,学习偏好是学生行为的表现指标,既可以彰显学生独特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反映学生学习行为的具体特色,又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兴趣等學习行为指标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学习偏好进行系统的研究,也就意味着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综合考量。”[4]

(二)北京师范大学二级党校学生党员学习偏好研究

根据上述定义,“学习偏好”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学生党员的学习偏好与党员学习教学形式和教育安排息息相关,恰当的形式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5]。完善的教育安排应当尽可能达到学生党员学习偏好与教育形式的统一,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设置“学习环境与资源”“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三个维度,探究北京师范大学二级党校学生党员的学习偏好,并藉此针对二级党校的教学安排提出改进意见。

三、研究结果

(一)信效度分析

问卷分三轮,前两轮为预测试,目的在于修改和完善问卷,最后一轮为正式测试,共发放问卷1 094份。

使用SPSS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信度分析计算了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值,结果为0.92(大于0.9),信度很好。效度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计算了KMO值(Kaiser-Meyer-Olkin)、共同度和因子载荷系数。结果显示,KMO值为0.93,大于0.6。除两道题目共同度值都为0.36,小于0.4外,其他题目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因子载荷系数结果显示因子和题项对应关系与预期相符,即整体结构效度较好。

(二)整体分析

受访者组成如下:学生专业为理科的占24%、文科70%,其他占6%;本科阶段占18%、硕士阶段占74%、博士阶段占8%;正式党员占57%、预备党员占15%、积极分子占28%。问卷结构上,共包含25道李克特五点量表题,其中学习环境与资源维度9道、学习内容维度5道、学习方式维度11道。

结果显示,所有题目平均得分均大于3,总体平均分为4.13,表明研究对象较为认可题目表述的相关内容,问卷的内容设计能较好覆盖和贴合学生的喜好取向。结果如表1所示。

(三)学习偏好结果分析与讨论

1.学习偏好整体分析

从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学生更偏好晚上的学习时间,这可能与学生专业课程时间安排相关;几个维度中,学习环境与资源维度的题目普遍获得较高程度的偏好,音乐会、舞台剧、传统文化剧目等多种类舞台艺术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学习资源获得了更高的偏好程度,此外,完善的多媒体条件以及丰富灵活、可供自主选择的校内外资源也获得了学生青睐;另一方面,学生对党章党规、理论经典等需要一定学习基础和理解深度的学习内容偏好相对较低,一部分单向交流式的学习方式并未获得学生青睐,如知识竞赛、汇报展示、心得撰写等,学生更偏好于学做结合的学习形式。

基于此结果,我们认为学习者倾向于选择相对宽裕的课余时间完成党员学习,并且期待获得种类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方式更新颖的党员学习资源,比如将党员学习内容融入到音乐剧、舞台剧、传统文化剧目等艺术载体中;从学习内容上看,党员学习教育中,纯理论类的学习内容的教授方式尽力避免生硬刻板,注重深入浅出、事理结合,而时政类的内容更能吸引学习者产生兴趣。从学习方式上看,更被期待的方式是知行合一的室外学习方式,如实地参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而现阶段各院系二级党校的学习方式仍以室内集中学习为主。

2.专业对学习偏好结果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计算F值和P值,其中F是组间均方(MS组间)和组内均方(MS组内)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说明相对组间的差异越大。P是经过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F的置信区间,若p<0.05,则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差异显著,若p<0.01,则说明在99%的置信区间,差异显著。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学习偏好上并无显著差异。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实地参观”和“师生交流”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理科背景学生偏好实地参观的辅助学习方式,文科背景学生偏好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反馈学习形式。(见表2)

3.学段对学习偏好结果的影响

研究显示,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段的学生均更偏好题目中的表述方式。从均值来看,不同学段的学生对同类题目的偏好程度虽有不同,只在某些题目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主要集中在党员的学习方式上,包括以下几类,手工、歌曲创作、剧目排演的创意形式,以及小组形式、师生交流、成果展示等,其中差异最明显的是问题导向的学习形式,获得博士学生的较高程度的喜好。据此,可以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细分调整教学安排。

4.身份对学习偏好结果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整体而言党员、预备党员两种身份的学生对大部分的题目内容较为认可,在某些题目上存在细微差异(见表4),不同身份学生存在偏好差异的题目覆盖了本研究的三个维度,在学习环境与资源维度,正式党员更期待配备完善多媒体条件的教学环境,在学习内容维度,预备党员更倾向于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与历史方面的内容,在学习方式维度,正式党员更喜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从中可以看出身份背后所显示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倾向。

四、基于学生党员学习偏好对提升二级党校教学质量的建议

高校二级党校在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

理工作条例》,强化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职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二级党校的教学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排科学,学生党员对目前二级党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效果整体满意。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不同专业、学段、身份的学习者学习偏好整体差异不大,与教学安排紧密相关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等偏好因素存在普遍性差异,因此,在二级党校教学的设计中,不必过于关注学生的专业、身份和学段。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党员需求,提升二级党校育人水平,建议高校二级党校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以下调整。

(一)针对需求丰富教学资源,坚持二级党校教育常态化

二级党校是高校开展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领域[6]。二级党校的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強“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以培养铸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方向,努力培育品质好、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党员干部。高校二级党校应整合各方资源,有层次地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努力将学习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培养随时学习、经常学习、定时学习的好习惯,争取做到党员教育全员化、常态化。

在追求党员教育常态化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将党员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是关键问题。根据本研究,学习者倾向于选择时间宽裕的教学安排,希望获取种类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方式更新颖的各类学习资源。因此二级党校的教学资源安排可以尝试将学习内容融入到音乐剧、舞台剧、传统文化剧目等艺术载体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融会贯通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学习或专题社会实践中,将新型智慧教室、声光电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校外专家、朋辈榜样引入党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中。

党员学习培训应紧跟时代进程,提升内容的针对性,提升党员培训内容的引导效果和教育意义[7]。因此,应进一步合理安排教學时间,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将党员教育课程制度化、常态化,保证学习环境、学习时长和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规律学习的良好习惯,打造学习型党校的良好氛围。

(二)紧跟时政热点,强化二级党校教育时效性

结果显示,学习者对于时事政治表现出更高的兴趣,这反映了高校二级党校学生党员参与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是二级党校开展教育教学的良好基础和契机。高校二级党校应当着力打造精品教学内容,不逃避、不回避,解读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学习者专业背景和关注焦点,以时事热点为切入角度,深入讨论与剖析,透过现象理解本质,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日常生活与时政话题牵线搭桥,引导学生党员从根本上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理性对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通过教育学习激发学生党员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融中西、贯古今,拓展经典文化内容,促进学科交融,助力学生党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形式,增强二级党校教育实效性

为解决目前传统单一的二级党校教学形式,改变广大学生认为党课刻板枯燥的传统印象,提高党课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深度[8],建议充分利用中国特色文化资源,拓展挖掘形式丰富的学习资源,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保证教学内容的政治性的同时,考虑增加手工制作、歌曲创作、剧目排演等新颖形式,增加党员学习的人文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学习者并不青睐单纯文字撰写的单一学习形式,因此建议二级党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室内学习与室外学习相结合,将党校教学从室内走出去,走到红色革命阵地、红色历史遗迹、红色教育基地等,增强二级党校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

此外,二级党校的课程内容也可以有效地与信息化时代结合[9]。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丰富,新媒体的手段吸引了广大青年的兴趣,因此,将党员培训和新媒体资源有效结合,寻找有别于传统内容的党员培训方式,将能有力增强学生对党员培训的认可度,进而引导学生党员深入参与党员培训。

高校二级党校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如何提升党员学习的系统性、规范性、趣味性,增强思政教育实效,仍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全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党的建设之际,高校二级党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6-05-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1/c_128951529.htm.

[3]郑永廷.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0).

[4]李勇波.小学生学习偏好量表的初步编制——基于

IRT展开模型和CTT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梁文慧,王政彦.成人学习者境外学习意愿、偏好与决策——两岸四地比较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3-34.

[6]肖渝.新时期提高党员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5).

[7]马安勤,张日新,曾胜昌,等.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8][9]姬广建,顾冰.关于高校二级学院党校建设若干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1).

编辑∕丁俊玲

作者简介:陈金波(1982—),男,吉林白城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嘹亮生命号”学生党建创新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项目成果;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教思政司函〔2020〕2号)王洛忠团队的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偏好 党校 学生党员

《高校二级党校学生党员学习偏好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