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20世纪50—80年代建筑特点

时间:2021-12-12 10:46:16 浏览量:

鲁月

摘 要:山西大学作为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在教育、建筑方面都体现了社会背景下的时代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代山西大学的校园建筑在新建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教育程度、人文特点以及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的西洋式建筑元素,同时也有现代建筑的影子。基于此,文章以山西大学坞城校区20世纪50—80年代建筑为研究对象,简单阐述山西大学校园建筑的建筑特点、建筑材料以及产生该特点的原因。

关键词:校园建筑;结构;中西融合

一、建筑分布

创办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创办最早的新式大学之一,当时名为山西大学堂,位于现太原市迎泽区侯家巷9号,是最能代表20世纪30—50年代山西大学校园建筑的地方,具有英国大学式教育特色。目前山西大学有坞城校区和大东关校区2个校区,东山校区正在修建。由于疫情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坞城校区建筑,整个校区的建筑按时间划分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世纪50—80年代的建筑,第二部分是当代建筑。20世纪50—80年代的建筑主要分布在校区德秀路以北的区域,包括文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哲学社会学学院、文瀛宿舍区,其中文瀛宿舍区占地面积最广。代表现在时代潮流的建筑文化集中体现在新西校门及新南校区的建筑群落。横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作品是新西校门南侧的科技大楼,东侧是图书馆,北侧是文科大楼。另外在山西大学,有几处可视文物建筑:旧西校门的毛泽东同志塑像、体育馆、人字木构顶的学生公寓、家属1号楼到10号楼等。

二、基本特征

为扩大办学规模,山西大学在坞城南路(现址)相继建起教学主楼、体育馆、物理教学楼和十几幢学生公寓等等。这批建筑物集中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筑的特点,呈现出高耸宏大、坚实稳重的外观。那时受苏联建筑的影响较大,墙厚层高,结构粗大,灰色外墙,很具保暖性。教学主楼位于旧西校门正对面,平面呈“凹”字型,整体三层,局部四层,正面看有六根粉白柱子(现改为红色)立于门口,像是支撑起了一片天。体育馆位于操场南侧,木构圆顶,顶面玻璃瓦呈红色、蓝色,是运动的颜色。物理教学楼位于南校园,平面呈“凹”字型,整体四层,局部五层,大大的窗户以利采光。它的外形基本没变。由此可见,学校的近代建筑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运用了西方古典建筑特有的符号,如文瀛十四、十五斋宿舍楼侧面的圆拱,但除此之外的西方特色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比如宿舍门上方的屋檐已经被破坏,从残存中可以看出屋檐的形式不止一种。如今,山西大学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明显没有那么强烈,传统建筑特色也随之消失,其中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的现代特征更是非常明显,外观上被赋予了现代美感。

三、校园绿化

树木也伴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具有规律性。近代建筑周围树木较为粗壮高大且数量多,树冠繁茂,大部分为槐树。渊智园在20世纪80年代初所建,园内的丁香比平常的丁香灌木叢体积大,可以看出来年代久远。而扩建后建筑周围的树木比较稀疏,且树冠较大的树的树枝已经被砍掉,属实可惜,应该进行适当的修剪,而不是“一刀切”。不仅建筑风格能带来历史感,树木也能营造古朴的氛围。另外,环境与绿植是分不开的,例如中国园林,园和林是相辅相成的。北部的渊智北路和渊智南路、睿智路以其古朴沧桑、郁郁葱葱的植物景观诉说着山西大学古老的历史,南北走向的德秀路是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过渡区域。

四、建造手段

(一)建筑材料

校内建筑的外立面由水刷石或者清水砖覆盖。水刷石是一项传统的施工工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没有外墙面砖的时候,是非常流行的,成本低并且实用。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近处观看能看到颗粒,使墙面具有天然质感,而且色泽庄重美观,饰面坚固耐久,不褪色,也比较耐污染。如今墙面已经很少采用这种传统的工艺了。当初山西大学主楼(图1)、国家大学科技园都使用了水刷石工艺,到目前为止仍然完好无损。20世纪70年代风行一时的水刷石到了80年代已逐步减少使用,原因是该饰面工艺复杂、功效低,北方风沙大,容易积灰污染。后来随着外涂料的迅速发展,水刷石已逐步被外墙涂料所取代。

宿舍墙面由清水砖堆砌,堆砌方式是全顺式,红色的外墙,白色的窗套口。清水砖在当时也是比较流行的,具有保温、隔热、隔音、防水、抗冻、不变色、耐久、环保无放射性等优良品质,一般被设计成多孔的结构形式,特点是外形规矩、保温效果好、可做承重墙体、施工速度快。这些宿舍楼历经了近七十年仍然屹立不倒,历史价值已经超越了现实价值。在校园里它是校园历史的见证者,是有灵魂、有生命的。而且文瀛宿舍区两栋宿舍楼之间都有一个小庭院,内设有乒乓球桌,花草树木茂盛,是休憩、娱乐的好场所。而令德宿舍区楼前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以及观赏性的花卉,所以文瀛宿舍区楼前的小庭院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二)建筑形式

1.建筑结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特点是比较矮、跨度小、门窗多采用木门窗、建筑结构大多数为砖木混合结构,这也是当时我国城市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同时楼层与屋顶均为木制,部分采用大空间结构,内部不设柱子,先打墙体后设立柱子,这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对于承重墙体也不能随意改动,所以宿舍楼多为二层或者三层。文瀛宿舍区以二层居多,宿舍楼之间的间距大约为29.5米。

2.屋顶结构

屋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瀛宿舍(图2),有两种形式,平屋顶和坡屋顶,主要研究的是坡屋顶。沿用木构架技术,柱头以上部分基本为层叠式结构,即抬梁式构架。另外,屋顶由若干步架逐级抬起而成,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屋面坡度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所以最终呈现的是一条曲线。由于年代久远,宿舍楼周围由钢筋柱加固一圈并涂上白颜料,每年寒暑假也都会进行内外修缮;近处观察,可以看到白色的柱子与宿舍的墙体是分离开的。

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校再到山西大学,有建校初期中西融汇贯通的建筑,也有建校中期仿西方式建筑,更有现在反映现代潮流的建筑。从建筑外立面材料来看,就能简单分析出来校园中每个建筑所处的年代,水刷石—清水砖—瓷砖,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也从侧面反映出各个时代的潮流以及学校的文化发展史。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有历史价值的东西慢慢被遗弃,等到发现时再去修缮或者重修,所以如今有研究意义的古建筑越来越少,周围都被“新”东西包围。以前笔者也只喜欢现代、特别的东西,可是“旧”也能带来耳目一新的东西,比如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将城市拆迁下来的残砖碎瓦拼成外墙,更直观地诠释了历史。现在笔者认为不是事物新旧的问题,而是这些事物是否遇上了它的知音,这是观念的一个改变。山西大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建筑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当你走进校园,每一栋楼、每一棵树都在与历史对话,端详地看着校园的一年又一年变化。徜徉在山西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老校园里,古木参天,红墙青砖,依稀可辨的百年西式建筑、历史岁月侵蚀的斑驳老墙,仿佛都在诉说着这所百年学府起伏跌宕的悠悠往事。

参考文献:

[1]任荣华.山西大学的建筑文化概略[J].山西建筑,2006(3):37-38.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猜你喜欢 结构 Feuerbach定理中的伪圆结构及一般性推广智富时代(2019年5期)2019-07-05Feuerbach定理中的伪圆结构及一般性推广智富时代(2019年5期)2019-07-052018年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进出口经理人(2018年5期)2018-05-31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进出口经理人(2018年1期)2018-01-24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7年1期)2017-04-25发现“结构一样”,积累“基本图形”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7年2期)2017-01-20物质结构规律归纳中学化学(2016年10期)2017-01-07挖掘对称结构,简化解题过程新高考·高三数学(2016年4期)2016-08-10半包围结构作文大王·低年级(2016年3期)2016-03-11观察题目结构构造函数解题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6年1期)2016-02-23

推荐访问:年代 山西大学 建筑

《山西大学20世纪50—80年代建筑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