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柏用,胰腺癌“一把刀”

时间:2021-05-22 00:51:43 浏览量:

胡德荣

他是世界機器人外科学会(CRSA)主席,是国内最早将微创技术用于肝胆胰手术的专家。他是上海交大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沈柏用教授。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沈柏用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中心微信号上推出了两条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一是2020年12月31日,全体同仁以7台胰腺手术告别2020年,全年完成胰腺手术1124台。二是2021年1月18日,成功推出世界首创“胰管内置管”和“十字形冲洗引流管”,这两种方法在今后的手术中将有望降低胰瘘发生率,提升胰腺手术成功率。

“下刀如有神”

1985年,沈柏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6年制法文班。问他为何要学医,沈柏用说:“我母亲1963年在上海仁济医院胸外科接受了心脏二尖瓣狭窄扩张术。3年后的1966年10月,我出生了,父母依照沈家‘柏字辈,一反诗圣杜甫在《古柏行》中‘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之义,给我取了‘柏用这个名字——‘柏树成材当为用啊,盼望我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外科大夫。”

1991年7月,沈柏用大学毕业后圆了做外科医生的梦。他认同外科有“一把刀”的说法,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就要求多管床位,争取多上手术台,耳闻目睹前辈们的手术技法,在老师指导下,认认真真去完成每一台手术。

迄今已有30年的磨练,同行们称赞沈柏用的刀法行云流水、干净利落,从器官间隙过,血不沾刀。问他有什么修习秘诀,他说:“我融合了3位良师的技能。第一位老师是上海瑞金医院院长、外科主任李宏为教授,被誉为‘小李飞刀,也是我的偶像, 在启蒙阶段就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外科基础。第二位老师是我在法国进修深造时的老师,欧洲前任肝胆胰协会主席Bel g h i t i 教授。他的超规模手术不仅打开了我的眼界,也让我领会到临床、科研两手抓的重要性。第三位老师是彭承宏教授,他源自浙派的精细解剖手法令我叹为观止。”

沈柏用博采三家之长, 在刀法上有了全新的领悟。加上他朝朝暮暮的勤学苦练,现在他的刀法风格自成一派。他擅用无损伤镊子、电火花的电刀,运刀时在解剖间隙游走,将损伤器官、组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中的秘诀就是运刀时,刀头尽量不碰到组织,而用电刀头的火花触碰组织,火花掠过之处,整个组织的解剖间隙就自然分开。

“腹腔里的组织之间是有间隙的,但腹腔本身狭小,器官又很多,所以显得拥挤。只有凭着对解剖的深入理解,才能找到间隙,并从间隙中精准地分开,出血自然非常少。”沈柏用说,“比如,胰腺头部跟横结肠几乎长在一起,手术时往往会损伤横结肠,但当你训练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解剖间隙,流畅地分离出来,一点都不损伤横结肠。”

探索求真,沈柏用达到了“下刀如有神”的境界。他在上海瑞金医院创新性地组建国内最大规模、最具学术影响力的胰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近五年每年手术均在1000例以上,治疗胰腺癌患者6000余例,总体5年生存率为16.2%,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了27.5%。

“沈氏吻合法”

“一位来自江苏常州的第三期胰腺癌患者,让我们在术前进行了反复讨论。大家都认为这个肿瘤侵犯了血管,患者的十二指肠出现了梗阻,因此必须要做手术。一般的手术方案都是先做转流手术,再做两个月的化疗,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但在术中,我感觉还可以努力一下,尽量一次解决。于是,我们花了很大的心思反复设计,把所有的肿瘤和血管都分离开,把肿瘤全部切干净,一次手术就解决了问题。”

沈柏用非常享受精细解剖带来的乐趣,也非常愿意接受手术带来的挑战。胰腺癌被称为“ 癌中之王” ,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肿瘤是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先决条件,而胰腺癌手术却是腹部手术中最复杂的。尤其在进行胰肠吻合操作后,容易发生胰瘘——这是造成胰腺癌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基于临床实践的创新研发,沈柏用领衔的上海瑞金医院胰腺外科团队新近成功推出世界首创的“胰管内置管”和“十字形冲洗引流管”,就是为了在手术中有效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这些年来,沈柏用建立了胰腺癌综合治疗的关键技术。由他发明的胰腺胰肠吻合方法,被誉为“沈氏吻合法”,使得胰腺手术的并发症降到最低,取得手术病人无一例死亡的成绩。这种吻合法是在以往胰肠吻合的基础上建立的“胰管对黏膜全层紧贴式胰肠吻合”,是将肠道与胰管间吻合改为肠道与胰腺全层吻合。数据显示,这种吻合方式的应用可将临床相关胰瘘的发生率由16 %减少到2.32%。

“通常在胰腺癌手术后,医生需要在患者腹腔内放一根引流管,以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胰瘘等情况。但我们完成手术后, 患者肚子里是可以不放引流管的。我们要切除1/4的胃,以及十二指肠胆囊中胆管和胰腺的头部,然后要完成——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重建消化道。胰腺癌手术是腹部外科中最复杂的手术。在我学生时代时,这个手术要做8个小时,手术要放很多管子。现在,我们只需要2个半小时,腹腔内一根引流管都不放。”沈柏用的介绍简单明了。

沈柏用还总结了机器人胰腺手术十步法,并在外科学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学》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胰腺癌过去的长期存活率只有5%,但如今我们的胰腺癌患者各期的总体5 年生存率为16.2%。”沈柏用说,“从疾病领域讲,今后对胰腺癌的治疗,一定是‘综合治疗代替‘分而治之。我们的团队里不仅有外科医生,还有肿瘤科医生。因为胰腺癌的术前、术中、术后都需要综合治疗,有些胰腺癌要化疗后再手术,有些则是术后放化疗或免疫治疗。只有综合治疗,才能让患者真正获益。”

根本性的改变

这些年,上海瑞金医院胰腺疾病诊疗中心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长足的发展。学科形成了胰腺疾病的“ 多学科诊断、个体化治疗、一条龙关爱的诊疗新理念”“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带临床、最终造福于病员的发展新模式”的学科特色,涵盖多学科诊断、多手段治疗,集医疗、科研、教学、科普四位一体。目前学科拥有两个病区,共126张床位。

谈到中心今后的愿景,沈柏用高瞻远瞩:“我期待的是两大突破:一是胰腺癌的分子分型,也就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几乎所有的癌症都能做出一个分子分型,根据基因突变的位点知道,但胰腺癌还没有,所以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做。二是在胰腺癌的综合治疗中,我期待有好的药物产生,进行细胞免疫治疗。最近几年,应该会有大的突破。”

近年来, 沈柏用担任《衰老与癌症》主编、《国际外科学杂志》副主编,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等杂志发表《发现抑胰腺癌新型小分子代谢靶向药》等学术论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与此同时,他也不忘进行胰腺癌的科普创作和科普宣传。

沈柏用说:“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癌王,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发现往往为时过晚。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所有癌症中最低的,仅有20%。我希望,通过科普宣教,至少将上海地区的早期诊断率提高到40%。这20%的改变,对于疾病来讲是根本性的改变。”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沈柏用在忙碌的临床和研究工作间隙,不遗余力地带领团队沉入到上海各社区,进行胰腺癌的科普宣讲,目前已经组织56场社区街道科普活动。这一系列“健康胰路行”活动,用直白的通俗语言解开了胰腺癌的神秘面纱。除了诸多专业学术专著,他还抽空编写科普读物。他主持编写的首套《胰路有医》科普丛书共发行4500册,已经再版了两次。

对于胰腺癌治疗的未来,沈柏用非常关注“大科学”。他认为外科医生一定不能把自己局限于“开刀匠”。他算了一笔账:“我每年做200多台胰腺癌手术,就算还有20年的手术时间,满打满算还能做6000台,救6000个人。但如果我把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规律总结出来,受益的就不止6000人。”

对人的了解和同情

沈柏用最近撰写的《外科医生的人文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伴随现代医疗理念与模式转变,在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等带来的一片‘蓝海之中,照耀在外科医生身上的究竟是一缕朝霞还是一抹夕阳?暮光或荣光,在于一心——外科医生的人文精神是否得以传承。”

2 1世纪以来, 中国普外科迎来迅猛发展,同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专业分科不断细化,医生都被贴上专科的标签,外科医生不再是“全能王”,而是按照不同的亚专科,精耕细作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模式与理念的变化,“以疾病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MDT多学科团队的崛起与雨后春笋般的普及,展现了未来的医学趋势——更多整合,更好融合,更强组合。

以胰腺癌为例,只有20%的患者可以手术,余下的患者必须进行综合治疗。这就带来第二个问题:外科医生不再是过去独当一面的“救世主”。曾经单枪匹马、风头无二的“英雄”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外科也会成为整个治疗过程的一环。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医疗器械创新的突飞猛进,外科医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作用正在弱化。当“自带光环”的优越感逐渐消失时,外科医生该如何自处?

“我认为,外科医生既要警惕‘最后时刻的到来,也要记得‘贵族精神的长存:对人体解剖的精益求精,对技术追求的禅精竭虑,对围手术期管理的至高要求……这些都是外科医生对生命的完美主义情结。”沈柏用说。

沈柏用多次表示,在学习全世界最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同时,我们外科医生更要继承前辈精神,拥有人文情怀,勇敢面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我国当代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傅培彬教授曾谆谆教导并身体力行,告诉我们无论病人贫富贵贱,医生看到的只有生命。而在病人面前,医生必须衣着干净、整洁、得体,这是对病人起码的尊重。医生面对的不是器官、不是肿瘤,而是活生生的人。”

而人文的精髓,就是对人的了解和同情。“我相信,这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它们不知道疼痛的感觉,它们不会有失去的遗憾,它们没法给予病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所有的估计、预测、判断乃至治疗方案的创造与再创造,都离不开外科医生的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瑞金医院外科医生胰腺癌 艺术史的献礼:伦勃朗油画作品的赏析卷宗(2019年32期)2019-12-13胰腺癌的“非典型”症状百姓生活(2019年7期)2019-07-25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孵出首块“试验田”家庭用药(2018年1期)2018-04-02荷兰外科医生完成由机器人辅助的超微外科手术中国计算机报(2017年40期)2017-11-16百年老院应该是个什么范儿?新民周刊(2017年41期)2017-11-03110年,瑞金医院创新之路新民周刊(2017年40期)2017-10-20幽默可乐少年博览·初中版(2017年9期)2017-09-20家族成员患胰腺癌直系亲属也要“查”大众医学(2017年6期)2017-06-15上海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获得成功家庭用药(2009年2期)2009-03-14

推荐访问:一把刀 胰腺癌 沈柏用

《沈柏用,胰腺癌“一把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