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探索

时间:2020-03-02 04:06:32 浏览量:

 近年来,集里街道党委将“在职党员进社区”作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重点创新项目,通过三力提升、三岗服务、三制管理,发挥好每一名在职党员的作用,真正使在职党员充分融入社区、服从统一管理,营造“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的良好氛围,提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群众的热情。

一、 注重“三力”提升,把在职党员“聚”起来

一是主动搞好服务,提升凝聚力。按照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城市基层党建格局的工作思路,社区始终用心用力为驻区单位、在职党员提供服务,利用“爱心驿站”、“黄帽子”、“红马甲”、“党员志愿580”、“义工联”等志愿服务平台提供周边治安巡防、卫生清扫、矛盾调解等服务,让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在社区驻(住)得更舒心、更安心、更顺心,提升了党员的凝聚力。二是积极搭建平台,提升组织力。积极谋划为在职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实践、服务平台,依托“红色风筝”工作室、党支部阵地等多方面资源,积极打造“社区里”服务中心,定期组织活动,让在职党员在社区更有归属感、认同感和存在感,提升党委组织力。三是创新抓好宣传,提升号召力。开设了“百宜冲锋号”、集里桥黄帽子、乐居龚家桥、北斗星、至臻锦美等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员故事专栏,挖掘推介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先进事迹,组织了全街道2000多名在职党员参加街道工委举办的“火红七月·初心绽放”党建主题活动,表扬了一大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支部书记,通过倡树典型,让在职党员的奉献和付出有回响、有回应,进一步激发在职党员服务热情,让工委的声音在在职党员中“一呼百应”。

二、围绕“三岗”服务,让在职党员“动”起来

一是科学设岗。落实在职党员兜底教育管理的标尺,明确社区按照“党员所能、居民所需”的原则,积极为在职党员搭建履职平台。在职党员是社区的宝贵财富,社区党委结合实际,根据来社区报到登记党员的岗位优势,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让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黄帽子”志愿服务。科学合理的设置了文明劝导员、文明创建监督员、五全巡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13个岗位。二是主动领岗。每名党员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工作特点,通过社区设岗和本人自愿申请相结合,各自认领一个“黄帽子”服务岗位,根据岗位要求,开展服务活动。目前,已有245名党员认领岗位500多个,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1000余次。集里桥社区的红盾小区集中居住了70多名市场和质量监督局的在职党员,他们主动加入社区的“五全红袖章”巡防和“黄帽子”文明服务岗,为社区平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就近上岗。针对物业与业主矛盾纠纷多等问题,社区党委大胆探索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引领小区治理,在红盾小区、畜牧局小区、万景桃花源小区相继成立在职党员小区党小组,其中万景桃花源小区的党小组长是正科级领导档案局杨钢局长,红盾小区党小组成员罗嗣明还勇挑重担,担任了小区业委会主任。社区党委引导小区业主选举在职党员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或委员,成为小区的“红管家”,形成党的领导与小区自治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有效增强了在职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强化“三制”管理,使在职党员“严”起来

一是落实“四个一”制度。集里桥社区在职党员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为了更有效激的发在职党员服务热情,社区建立“四个一”(一张报到单、一本服务登记台账、一张服务情况反馈卡、一个微信群平台)管理机制,实现在职党员报到全覆盖、服务全跟踪,成效全反馈。二是实行双向评价制度。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可以及时、准确、直观地了解其在社区的服务态度、工作成效,社区根据在职党员分布情况和早出晚归的作息规律,还进一步细分在职党员网格,将活动载体延伸到小区、楼栋,真正实现“党员在身边,活动在家门”。三是推行“红色星期六”制度 。社区党委以“日子好记、时间集中、方便活动”为原则,推行在职党员“红色星期六”制度,规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主题党日,通过定时间、定主题、定流程、定标准,实现每个在职党员在社区组织生活全覆盖、规范化。作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构建三保工作体系”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抓手,每个“红色星期六”都严格按照“学—言—做”的流程进行,并重点突出“做”,社区党委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微实事,街坊邻里大满意”活动,比如,红盾小区在职党员众筹2万多元修建“阳光下,心连心晾晒休闲小广场”,畜牧局小区党员捐资修建小区文化休憩景观亭,市自来水公司党员朱桂林还参与了社区“老罗蓝天碧水督导队”对礼花路一巷污水管道改造工程。


推荐访问:在职 党员 进社区 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探索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意义

《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