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探究学习策略

时间:2021-07-02 15:22:16 浏览量:

岑季娇

从教二十年,笔者深知,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与语文课不同,没有对知识点的反复强调,更多的是在情境体验中辨析、明理、导行,学习氛围也更宽松活跃。而教材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疑问无处不在,每一个疑问点都能成为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时机。如何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前钻研教材,精准确定探究内容

对学生来说,对于生活中责任担当和法令法规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总会有困难出现。但“能由学生探索发现的,教师决不能单纯传授和代替”。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自主探究、交流探讨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灵感,获得自己的真实感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时,可以选择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的教材布置学生进行课前的探究:

一是走访调查类。教材中需学生进行调查的内容较多,均与家庭生活、所居住社区的活动有关。如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第一主题“担当家庭责任”的活动园,课前学生以自己填写和对家长进行访谈的形式,填写自己能做到自理自立的具体表现以及家长希望“我”能自理自立的方面等内容,初步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如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让学生课前调查一些社会活动中遵守或违反公共秩序的情况,写下自己的调查感受,初步形成自己的判断。

二是搜集资料類。如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材正文承接前一课内容,介绍了革命党人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国之路的时代背景。人们为什么会用不同方式来纪念孙中山先生?学生带着问题收集孙中山的资料,在资料的梳理中感受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情怀;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让学生查找资料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线索进行梳理,并尝试制作时间轴,初步了解相关史实;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请学生收集小岗村改革前后的照片或故事,课堂上进行分享,体会新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是观看影视纪录片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主题的6课教材均为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但是离学生生活较远,课前如能布置学生观看相应内容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如《圆明园》《甲午风云》《长征》《地道战》《开国大典》《上甘岭》等影视纪录片作品,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画面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一些事件和历史人物,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师既尊重教材又不满足于教材,结合班级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教学设计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住爱国的基调,抓住时代的主旋律,在环环相扣的启迪和思考中使学生得到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教的唯一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学。”教学时,教师把思考和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用“搜集资料同分享”“自主探究后再交流探讨”等方法来学习,提高教学实效。

二、注重课堂形式,引导积极探究互动

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把文本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处处给学生营造出活学、乐学的氛围,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一是设置开放式问题的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结果上的开放,发散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如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活动园中有一幅这样的情境图:在公园里,一个学生走到长椅前,心想:“没有人来,没有人坐,我可以躺在上面吗?”教师由此引出思考的问题:“不同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人们为什么要在公共生活空间注意自己的言行?”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明白在公共生活空间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课时意在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学技术成就。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就“假如我们到现在还完全依赖外国制造会怎样”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体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一系列建设成就的不易。还可请学生思考:“原子弹破坏力如此之大,为什么我国还要研制它?”学生结合了解到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情,在各抒己见中认识到我国当时研制核武器的必要性。在开放性的问题中,学生锻炼了思维能力,获得真实深刻的感受。

二是将课堂活动化的教学策略。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汇报分享、故事会、新闻播报、面对面采访、辩论、演讲等,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教学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优秀家风代代传”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辩一辩“时代发展了,写家书是否落伍”,让学生在辩论中认识到优秀家风可以随着时代发展创新传承的方式,但家风的内涵是不变的。教学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参与公益”的内容,组织学生展开“做善事一定要有钱”“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钱”的辩论,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推荐阅读角的故事《慈善要用心衡量》,引导学生理解公益善举不以大事小事来衡量,不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而要以爱心来衡量。再如,教学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圆明园的诉说”时,可组织学生围绕“圆明园遗址的重建与保留”展开辩论,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从而铭记历史、不忘屈辱、奋发图强。又如,教学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可组织开展以“红船精神”“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培育爱国情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化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探索性活动探求知识,用灵动的学习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关注课堂过程,力求确保探究实效

课堂过程中,教师始终致力于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和交流,让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探讨学习,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有记录员、汇报员,汇报的内容是综合了全组的意见,有代表性,这样的分工落实在每一次小组合作中。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喋喋不休,没有道德知识的灌输,有的只是学生的真实体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学生的相互交流、讨论,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在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第一个话题“改革创新谋发展”学习中,教师利用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国情,让学生分类做好新闻报道的收集。如何将收集到的信息生动地呈现呢?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将有关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新闻灵活地进行汇报交流。学习小组内,四人各司其职:一个学生担任栏目主持人,负责进行小组新闻播报的串讲和小结;
两个学生担任播音员,负责播报小组成员收集的新闻;
还有一个学生是小记者,在新闻播报后对现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采访,谈感受。全班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和全班交流充分感受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享受的学习环境来感受“科教兴国”战略给每个公民带来的好处。

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一直在参与、跟进,有意识地参加到不同小组的学习中,倾听学生之间的交流,再適时地进行小声的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引导关注每个小组中每个人的情况,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学习更积极有效。这样的课堂生动、鲜活、灵动,体现了德育的开放性,达到知行统一的课程理念。

四、课后巧用资源,启发延伸探究内涵

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感悟,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为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因此,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向课外进行延伸,有意识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落实更具实效。

一是书面交流。教学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可让学生和家长进行“爱的交流”亲子活动,学生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题给父母一段话或一篇小文;
在自愿的情况下,家长以“我的爱,想对你说”为题回复一段话或一封信,与孩子进行对话,增进亲情。教学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时,可与语文学科结合,课后开展“写家书”活动,认识到家书是维系情感、传承家风的好途径。

二是主题展示。教学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后,可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英雄故事,通过讲一讲、演一演、制作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分享,激发学生对先辈的缅怀之情。在教学第三单元后,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歌曲传承活动,唱响《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南泥湾》《歌唱祖国》《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等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歌曲,学生在歌声中对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体验,更懂得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三是实践走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家长带孩子到战争遗址参观,如到北京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想到昔日辉煌的“万园之园”只剩下如今的残垣断壁,感受圆明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惨遭抢掠、焚毁的悲痛历史;
到革命教育基地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重走红军路”,如前往陕西延安的宝塔山、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梁家河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追忆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
走进博物馆、纪念馆了解真实的历史,如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充分了解那段遭受屈辱的黑暗历史,侵华日军犯下的累累罪行,以及带给中华民族的巨大心灵创伤。进一步思考和体验先辈们走出苦难、复兴中华的艰难历程,树立爱国志向。

本册教材的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意发展为内容,探究交流互动为呈现形式,运用多媒体与学科融合,使其在活动中学习、探究、体验、发展。课的结束是另一个活动和生活体验的开始,当学生们真正用心灵去探究、用行动去实践时,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命力才得到焕发和延续,汲取力量,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交流教材探究 我多想……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20年4期)2020-04-26进一步探究与归纳得到的结论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20年6期)2020-01-06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新高考·高一数学(2017年5期)2018-03-04交流平台中华奇石(2017年7期)2017-09-18交流平台中华奇石(2017年6期)2017-09-05交流平台中华奇石(2016年11期)2017-03-16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福建中学数学(2016年7期)2016-12-03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初中生·作文(2004年6期)2004-12-14“交流”等5幅海外星云 (2001年12期)2001-07-10

推荐访问:浅谈 探究 法治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探究学习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