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蓬勃的多元格局:1992—2019年文学思潮与小说创作

时间:2021-09-05 15:27:17 浏览量:

张光芒 陈进武 赵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南京文学进入多元化与个人化写作的新阶段,迎来持续性的繁荣发展期。1992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和文学生产机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对文学生产发挥了更直接和重要的作用,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文化工业的一环。在此背景下,南京作家一方面迎接新的文学市场化的冲击,融入大文化产业体系之中;
另一方面,他们又始终与文学的商业化保持一定距离,坚守自身的文学传统,坚持创作的人文色彩和个人化的写作风格,从而独树一帜,在当代文学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文艺领导与文学运行机制的变革

随着新的经济、文化体制与文学生产机制的形成,南京文艺领导机构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脱离了简单的政策宣传范畴,更着重从宏观政策和激励机制方面引导文学创作,如南京市委宣传部出台《南京重点文艺作品创作资助办法》等文件,为重点文艺作品提供资助。南京市文联成立了市文学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市文联专业文艺创作组,作协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确立文艺发展的新目标,激发文艺领域的创新活力,为促进南京文艺的繁荣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这一时期南京各类文艺活动层出不穷。南京文学艺术节、金陵文学节、“金陵五月风”文学艺术节、“戏曲演出季”等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金陵文学奖、南京文学艺术奖、紫金山文学奖及各类专项奖和扶持青年作者的鼓励政策也为激发南京作家的创作热情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作家自由创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南京对文坛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还有“作家签约制”的推广。南京市文联应市场化变革趋势推行“作家签约制”,为广大青年作者提供多方面支持,先后推动一批优秀作家走上文坛。1995年,“南京市文艺创作组”宣布成立,向社会公开招聘签约作家,推动作家弘扬主旋律,努力创作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在全省、全国产生影响的作品。这一文学生产机制行之有年,获得青年创作者的积极响应,产生了大批成果。如,人物传记有王永泉《风流雅士吴敬梓》《吴承恩全传》《刘鹗全传》、俞律《肖娴传》、李伶伶《葛健豪传》、王一心《陶行知传》等;
小说有祁智《芝麻开门》《呼吸》、贺景文《天道》、鲁敏《爱战无赢》、王心丽《落红三部曲》、王大进《阳光漫溢》、章红《最后一艘飞行战舰》、缪云《穗子》、王清平《骗商》、修白《女人,你要什么》、谢峰《逝于阳光》、丹羽《归去来兮》、耿萧《四级爱情备忘录》等;
诗歌有吴野《孙中山》、王正平《男低音》等。

“作家签约制”作为一种尊重创作规律的官方激励计划,激发了广大作家的创作积极性,为年轻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中,多个签约作品荣获全国及省级各类奖项,如孙玉亭的电视剧文学剧本《金陵子潮》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黄慧英的传记文学《拉贝传》获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等。傅宁军、朱成山、杨国庆、朱文、王传宏、朱秀君、格格、许金华、李敬宇、黄慧英、周伟、高晶、吴晓平、申赋渔、马士诚、章红、吴晨骏、李美皆、邹雷、雪静、鲁敏、谢峰、李伶伶、李子悦、周荣耀、赵锐、姚世仁、荞麦等一批签约作家取得不俗成绩,成为南京文坛的重要力量。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青春》等开展的“青春文学人才计划”也采取协议形式选择青年作家进行创作活动,葛亮、曹寇等是其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还有一批“70后”小说家、诗人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引人关注,如冯华、朱庆和、李樯、刷刷、刘畅、赵志明、李黎、杨莎妮等。此期,南京尚文的传统、发达的市民社会、包容的城市性格使四面八方的作家都能在南京安身立命,并创作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作品。

二、南京文学理论与批评品格的凸显

南京文坛感受着时代主潮转换和文学现象演进,把握住文学表现形态与文学价值观的新变,文艺期刊率先提出“新状态文学”概念,引发热议。1994年,为推动形成新的文艺潮流,南京《钟山》和《文艺争鸣》联合倡导“新状态文学”。《钟山》从1994年第4期到1995年第5期共推出8期“新狀态文学特辑”。倡导者提出“新状态文学是走出80年代的文学”“新状态文学是‘写状态的文学。”可以说,“新状态文学”关注新的社会、生活与生命的真实而复杂的状态,契合了多元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文学反映时代的新变提供了理论支点。但由于这种对各种新状态的文学表现缺乏一致的观念体系,其影响力相对较弱。

诗人、小说家发起的“断裂”问卷调查事件引起极大回响,是南京文坛试图重构当代文学图景的重要行动。1998年,朱文发起了针对新生代作家的问卷调查,并整理出《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问卷提出了多个与90年代文学秩序相联系的问题。对此,大多数作家都做出否定性乃至戏谑式的回答,显示了应答者对当时文坛结构、文学价值体系的不屑与反叛。朱文在附后的《问卷说明》表示他们的挑战对象是现存文学秩序和表意系统。韩东则旗帜鲜明地指出,“断裂”是以突破现有文坛格局和文学框架的决绝姿态,将自己与主流作家隔离开来。尽管“断裂”作家的批评话语激烈,但韩东、朱文、鲁羊等的创作却内敛而沉重。《我的柏拉图》《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在北京奔跑》等“断裂丛书”的代表文本都是致力于刻画灰暗、庸俗的生活图景与漂浮的、卑微的生命状态。虽然有对欲望横流的混乱时代的批评,内在却仍是对普通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悲悯,还是南京深沉、内倾的人文传统的延续。

高校学者引发的“年度诗歌排行榜”现象,引起诗坛的巨大反响。2006年起,南京学者发起的“诗歌排行榜”成为诗坛热点,年度好诗榜、庸诗榜等排行榜的推出成为诗坛争论的焦点。反对者对评委的诗歌评判标准以及背后的动机提出了强烈质疑,支持者则对诗人的心态与文学价值观进行了批驳。总体上说,诗歌排行榜事件显示了南京理论批评界对当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矛盾性问题的敏锐感受力与介入能力,其对诗歌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诗歌价值体系重构的争议,也都成为文坛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一部分。

以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为中心,南京形成了对当代文坛产生重要影响且具有南京品格的批评家群体。批评家们全面论析了江苏文学尤其是南京文学的发展历程、审美风格等,总结了南京及整个江苏文学的地域特质。供职于省作协、省文联、省社科院等机构的批评家如汪政、晓华、张王飞、贾梦玮、李静、姜建、刘红林等深耕于南京文学,表现出了南京批评家的独有气质。在宁的学院派批评家阵容庞大整齐,引人注目,如南大的董健、丁帆、王彬彬、沈卫威、刘俊、张光芒、王爱松、傅元峰,南京师大的杨洪承、谭桂林、何平、王文胜、谈凤霞等。其他南京高校的批评家有张宗刚、邵建、秦林芳、温潘亚等。还有一批90年代以来曾在南京工作多年的批评家如王干、贺仲明、黄发有、何言宏、王洪岳、吴炫、李美皆、范卫东等,显示出南京批评家群的气质。

南京批评家群体活跃于理论批评界,并致力于对文学史观的重新认定,出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中国新文学史》(丁帆主编)等以人性、启蒙、审美为主线的新编文学史著作。总体来看,南京批评家们致力于对经典名著的再解读、对文坛旧事的新关照、对乡土创作的总体概括、对启蒙思潮与百年文学的关系研究、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辨析、对现代文学社群的阐述、对文学与宗教互渗的透视、对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互动的考察、对当下创作的及时跟踪,尤其是对南京、江苏文学的艺术价值的深层挖掘,使南京文学作为一种独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价值形态的地域性文學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三、长篇小说的繁盛及其艺术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南京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成就最大。许多作家进入创作的成熟期和稳定期,由于个人经历不同和观察世界的角度差异,南京作家各自寻找自己的艺术基地,致力于建构带有鲜明个人印记、体现自我风格的小说世界,产生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作品。从生活走向生命、从社会走向自我是南京小说创作的基本走向,人性的审视、灵魂的剖析与对存在意义的象征性呈现是其基本特征。与此相应,南京小说大多注重心理描写与氛围铺陈,展开对命运、自我与存在的探索和沉思,从而构成了南京小说的内向性呈现和个人化写作的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赵本夫的小说创作视域不断扩展,以人与土地的关系重构为着眼点,关注普遍意义上的人类存在本体和生命意识,提供了新的“生命理想主义”的价值形态。这种价值重构在“地母”三部曲(包括《黑蚂蚁蓝眼睛》《天地月亮地》《无土时代》)以及《天下无贼》等代表作中表现得异常突出。苏童创作出了《米》《我的帝王生涯》《蛇为什么会飞》《黄雀记》等引起广泛关注的小说,构成独属于苏童的“枫杨树小说世界”“香椿树街世界”。叶兆言的小说则以南京为叙事载体,写人的命运与历史的多重面向。“夜泊秦淮”系列独树一帜,为作者赢得巨大声誉,也奠定叶兆言小说浪漫感伤的风格特质。黄蓓佳将写作聚焦在知识群体与儿童两个对象上,把握历史变迁,审视命运转换,挖掘生命的诗意。她的《新乱世佳人》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范小青早期小说主要写知青和大学生的生活,注重个人化的心理描写与情感抒发。在80年中后期,她致力于民间生活和地域文化、风情的挖掘,几年间创作出《裤裆巷风流记》《个体部落纪事》《顾氏传人》《瑞云》《沧浪之水》等作品。90年代中后期后,她逐渐从小巷叙事扩展到对社会重大问题、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关注上,创作出了大量现实性和反思性小说,包括反映城乡问题以及底层民众生活真相的城市小说系列。自1991年发表《孤岛》,毕飞宇已发表《玉米》《推拿》等。毕飞宇的创作历程经历了从先锋叙事到现实关照、从农村书写到城市省思的转换过程,而人与权力的纠缠、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则是始终贯穿在其各个阶段的重要内容。

周梅森是致力于宏大叙事、以政治小说闻名于世的作家。他在80年代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创作了《沉沦的土地》《庄严的毁灭》等反映煤矿生活的作品和军旅小说。进入90年代,周梅森将创作视野转向官场,致力于对变动的当代社会主题做出回应,是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和政治沉浮录,代表作有《人间正道》《至高利益》《绝对权力》《国家公诉》《人民的名义》等。储福金在80年代发表了多篇小说,有《石门二柳》《生命交响诗》《绿井》《羊群的领头狮》《奇异的情感》等。进入90年代之后,储福金除了一贯的塑造美丽温柔的女性形象系列之外,创作视野更为开阔,文笔多变化,厚重与精致并存。《心之门》《黑白》等,表现出作者挑战生活与自我的自觉意识,开辟出了新的艺术境界。

鲁敏是执着于探寻爱情婚姻、人生与人性幽微之处的新生代小说家。她的《思无邪》《伴宴》《六人晚餐》《奔月》等,不仅揭示了城市的现代化与乡村的城市化的不可逆社会进程及其群体人格和价值取向,而且拓展了当代中国城市文学的表意空间,成为文坛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一时期代表作品还有庞瑞垠的“故都三部曲”“秦淮世家三部曲”、王朔《动物凶猛》、鲁羊《银色老虎》、王心丽《落红三部曲》、姜耕玉《风吹过来》、黄梵《第十一诫》、余一鸣的“高淳三部曲”、姚鄂梅《西门坡》、修白《金川河》、姜琍敏《苏舒的武器》、张生《十年灯》、潘向黎《十年杯》、韩东《爱与生》、朱辉《七层宝塔》、王大进《欲望之路》、黄孝阳《乱世》、丁捷《亢奋》、魏微《从南京始发》、李凤群《大风》、葛亮《北鸢》、曹寇《十七年表》、崔曼莉《浮沉》、娜彧《秦淮》、丹羽《归去来兮》、姞文《琉璃塔》、朱庆和《山羊的胡子》、汪明明《零度诱惑》、朱山坡《玻璃城》、岳红《不能说出来》、宋世明《死街风筝》、伊歌《报社》、韩青辰《龙卷风》、祁智《小水的除夕》、孙频《绣楼里的女人》、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朱婧《惘然记》等。庞羽、重木(宋杰)、钱墨痕等“90后”作家群体迅速崛起。此外,一批网络作家如陈彬(跳舞)、朱洪志(我吃西红柿)、徐震(天使奥斯卡)、徐炜(真邪)、雨魔、白艾昕等尝试穿越、玄幻等类型写作,成为此期的独特风景。

作者简介 张光芒,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进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赵磊,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 陆 萱

猜你喜欢 南京作家文学 大作家笔下“失落的世界”少年博览·小学低年级(2020年11期)2020-12-14南京大闯关儿童故事画报(2020年8期)2020-10-30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故事作文·低年级(2020年8期)2020-08-17文学画中话安徽文学(2019年9期)2019-09-09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科学大众·小诺贝尔(2019年4期)2019-05-17我和我的“作家梦”阅读(低年级)(2018年7期)2018-05-14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2018年12期)2018-03-01中外文学中的“顽童”作文世界(小学版)(2017年5期)2017-06-08文学小说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南京:诚实书店开张新高考·英语进阶(高二高三)(2016年1期)2016-03-05

推荐访问:思潮 蓬勃 格局

《生气蓬勃的多元格局:1992—2019年文学思潮与小说创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