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景语·品言语·悟情语

时间:2021-08-02 20:33:32 浏览量:

王晓奕

【编者按】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以描绘景物为主的写景散文,在教学这类课文时, 如何引导学生品鉴优美的词句、体会精妙的构思、剖析独到的表现手法?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同时,如何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些都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本专辑的这两篇文章对小学中高年级写景散文的教学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顾名思义,写景散文就是以描绘景物為主要内容的散文。在统编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一些写景散文,在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关注写景散文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以言绘景、以语吐心,以言逮意、以文识人,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以及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

一、写景散文的教学价值

写景散文所呈现的画面美、语言美、意境美,所折射出的景物的情韵,以及物我合一的境界,给学生带去的是视觉的吸引、想象的美好、情感的丰盈,是移情后的感悟,是对美的多重体验。

1. 增强儿童审美情趣。

儿童对世界的观察是直接的,他们总是被事物新颖的外观、明艳的色彩等鲜明的特征所吸引。儿童的这种直观力不仅表现在对事物的感知上,也表现在他们的思维上。儿童时期正是儿童的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阶段,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材料更感兴趣、更易理解,他们有着很强的形象记忆力,会进行丰富的想象。写景散文对于景物的描写,往往抓住景物的形态、色彩等外显特征,抓住景物的品格、神韵等内在气质。因此,阅读写景散文,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审美情趣。

2. 促进儿童言语智能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获得文本所承载、传播的信息,并且发现作者是如何通过文本来实现信息的传播。只有对文本语言背后的表达意图、表达方式进行探究,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写景散文的语言具有凝练明净、自然灵动、细腻秀丽等特点。写景散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具体、形象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立体、多元、生动地展现描写对象的韵味;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写法,灵动、自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每个作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都不同,所以即使他们写的是同样的景,也会有不一样的语言风格。从一处景、一件物发现作者的语言特色,读懂作者那时那刻的心境与情思,儿童的言语智能就在阅读中慢慢地得到发展。

3. 提升儿童人文素养。

在写景散文中,作者通过意象化、情意化的语言来描摹景物的特点,抒发自己因景而生的真情实感,这些真情实感往往包含着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可以读到作者的兴致和情趣,可以读到作者的胸襟和气度。如:学完《乡下人家》,学生对于生活,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追求;学完《鸟的天堂》,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也许就会更加强烈。而这些,正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二、写景散文的教学策略

写景散文以景物描写为对象,以抒情达意为目的,虽景先于情而存在,但文之所起皆因情。作者通过写出景物的独特之处来表情达意,因此“景”是独立的描写对象,也是承载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为作者提供了行文的支架和言说的情境。而写景散文中的“言”,则是“景”艺术化呈现的凭借。“景”与“言”的同生共构体现在作者用美的语言写美的景致,而对于美的景致的欣赏、想象,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品味美的语言。“情”则是写景散文的“魂”,写景散文触动人心的不仅是景物之美、语言之美,更是浸润着作者情思、饱含着作者情意的蕴含在“景语”“言语”中的“情语”。因此,写景散文教学要关注景物描写的内容和景物的特征,要着力于文本的表达形式、语言特色,要追求作者情感的“达”与读者情感的“得”。言语为外在,情感为内核,以外写内,以表达里,教学当遵循写景散文的特质与本体价值,探寻有效的路径。

1. 多觉联动,赏“景语”。

优秀的写景散文,作家通常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来表现景物的独特,并凭借景物的独特来抒写自己某种独特的情意。因此,写景散文教学只有从把握景物的特征入手,捕捉作者通过景物所传递的信息,才有可能读到景中的“情”和读懂景外的“我”。对景物的欣赏是读懂、读透写景散文的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文本,借作者的各种感官去欣赏景物,这与生活中学生直接通过自己的感官欣赏景物是完全不同的。这里的欣赏有两个层面:一是发现景物的独特之处;二是发现作者不同的观察视角。这两个层面,是在学生感知景物之美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细致观察、如何捕捉景物特征。也就是说,不但要看到作者所“发现的美”,更要看到作者“是怎样发现美的”,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榕树和鸟儿。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就能发现榕树大、绿、茂盛、美丽、充满生命力以及鸟儿的热闹等特点。但散文的赏景,不能仅仅停留在关键词的圈画、朗读上。在船的行进中,这株榕树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越来越清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静静地听课文第5~8自然段的朗读,在听的过程中,用笔勾勒出自己脑海中逐步鲜明的榕树形象,然后将自己勾勒的榕树形象与原文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作者写的是榕树,赞的是生命。最后再读这四段话时,学生不仅读出了榕树的大、绿、茂盛、美丽,还读出了生命的朝气与蓬勃。通过听、画、对比、读,平面的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会变得鲜活起来。在引导学生发现了榕树的独特之处后,还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不同的观察视角。四个语段写了榕树的五个特点,“四个语段的顺序能不能打乱?”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就会发现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描写顺序,对空间、时间的感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还原作者眼中的榕树。

写景类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去想象勾勒景物;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要调动学生的生活意识、生活经验,给学生更大的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让作者所绘之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2. 斟词酌句,品“言语”。

写景散文独特的景致、优美的意境、精神的共鸣都是通过语言传递出来的,因此,赏析语言是写景散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另外,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这与作者的才识、性情、气质相关,也与作者遣词造句以及运用的写作手法相关,所以写景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这一篇”散文细腻、丰富、独特的“言语”。通过对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斟酌比较、咀嚼回味,发现作者言语表达的智慧与艺术,发掘言语所蕴含的情调。斟词酌句品“言语”,笔者认为包含以下三个内容。

一要咀嚼。写景散文的语言之所以生动形象、清雅优美、富有诗意,正是因为作者那些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独具匠心,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意味无穷的用词。如《燕子》一文中“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什么的什么”这样相同的词语结构,读来回环往复、朗朗上口;“凑”字用的俏皮,“小”字体现喜爱;写了羽毛、翅膀、尾巴不同的部位,却又聚焦在燕子的可爱活泼。这样的词句,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学生就无法感受到写景散文与写物的说明性文章的不同。咀嚼,是对词句语段的反复体会,是从写景的关键词句入手,发现作者构思、用词的精妙。就如上文《燕子》中描写燕子样子的这句,当学生发现作者抓住特点写的表达方式、用词优美的语言形式,以及语句富有节奏韵律美、关键字眼富有独特意蕴时,学生对这一句的学习就实在了、透彻了、清晰了。这样的咀嚼,会让学生对写景散文中的词句保有一种敏感,学生在循环往复的阅读中,就会提升对语言的审美力。

二要探究。写景散文的作者猶如画家,以文字为画笔描写景物,而所绘之景是否有神韵,则取决于文字的表现力,因此,写景散文教学对于写作方法的探究至关重要。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写法对于描摹景物的意义与作用时,学生才能从“发现”走向“表达”。如《燕子》一文,燕子伶俐的样子是静景,春天的烂漫是静景;而斜飞于天空、横掠于湖面的燕子,以及涟漪荡漾则是轻盈的动景,但这动中又有旷亮天空、粼粼湖面的静;文末燕子在电线上休憩又是静景。这样的静中见动、动中含静、动静交错的描写,让春天与燕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从而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妙趣横生的意境,让燕子显得十分可爱、机灵。又如,《鸟的天堂》写榕树是静景,写鸟儿是动景,一静一动却都是在赞叹生命的朝气蓬勃、快乐自由、舒适安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写景手法进行探究,景物的独特之处就能更加立体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景物的印象以及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还能帮助学生将文本中的写法移植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要联结。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它的表现形式是自由的,但形式的自由并不代表无章法可循。写景散文教学既要咀嚼关键的词句、探究特别的写法,又要关注整体,从整体走向局部,再从局部回归整体,在循环往复中把握住“神”,即散文的主旨。如《鸟的天堂》一文的开头前四段读来似乎与榕树、鸟儿毫无关系,可有可无,但前后联结就会发现:前文介绍了第一次去的时间,与课文结尾处“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相呼应;前文有对“有山有塔”的描写,与后文再出现“有山有塔”相呼应,体现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都是无意之举,内容上形成一个关联,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又如,在《四季之美》一文中,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学生不仅要品味四个季节、四个时段的美,还要发现四段话的共性所在——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忙碌的时光里,在我们觉得没有“美”的时候,作者却勾勒出了如此平凡而又独特的美好画面。读散文时,学生需要前后联结、需要对照比较,在联结中触摸文章的整体轮廓。这样的联结,是对文本“为什么这么写”的追问,是对作者行文思路的溯源。

3. 对应转换,悟“情语”。

写景散文,作者是通过笔下的景来传递情感的。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写何景、如何写景,还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抒何情、如何抒情。写景散文往往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对生命的感叹与理解,对人生意义的体悟与追索。因此,读这样的文章,是在理解作者所表之意、所抒之情,也是在知人论世。散文阅读就是在与作者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读者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长,而这一过程就是“转换”。

对应时代,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意”。在写景散文中,作者心情、心境的表述,与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是高度关联的,阅读时如果不能与文字背后的作者的世界建立起对应的关系,学生对文本所传递的情感的理解一定是浅层的。如在读《鸟的天堂》一文时,学生一定能读到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对生命的赞叹。这篇散文巴金写于1933年,当时的社会属于动乱时期,那时的人们心里想有个天堂。对应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对鸟的天堂,对作者的心境就会有更深的理解——鸟的天堂,那里是一片乐土,作者渴望像鸟儿一样自由,渴望生命的美好与安宁。只有对应作者的生平,对应作者写文章时的境遇,学生才能从写景散文的“无我之境”读到作者的心思、心境、情思、情怀。

对应人文,从“斯人之景”揣“斯人之心”。读着作者的文字,眼前可以浮现作者赏景、撰文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这是通过文字对作者整个人的触摸与感知,而不是单纯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抒发的情感。这个文与人对应的过程,是在赏文,更是在读人。通过“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与品读作者中自由地穿梭。如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对应蒙蒙细雨的夜晚中那闪着微光飞行的萤火虫,学生可以读到作者的柔美、浪漫;对应比翼而飞的大雁,学生可以读到作者的情趣;对应冬日里捧着火盆穿过走廊,学生可以读到作者的惬意……只有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揣摩作者的为人处世,才能真正跟着文字背后的“那个人”,走进他用文字塑造的世界。

对应生活,以“个性语言”表“自我情思”。写景散文,作者将个性化的言语与独特的情感融合,读来意味无穷。小学的写景散文教学,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景中悟到情,在言中读到人,就可以说教学是成功的了。如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作者眼中的景物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关联、相比照,能引导学生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特别的写法来抒写自己特别的心情、特别的情思,那么,这样的写景散文教学就是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就是更高层级的教学了。如《燕子》一文,作者通过对活泼机灵的燕子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如诗如画的春景,表达出自己的欢欣与热爱。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将自己感兴趣的四季中的某一物象变成笔下的意象,用意象营造意境,在意境的营造中表达自我。

总之,写景散文教学要准确地把握文本的特质,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见闻,认识和了解作者笔下的景;要引导学生品读作者个性化的语言,感悟和理解言中之意、言中之情;要引导学生触摸文字背后的人,体悟作者的情思、情怀、情调,与文本亲近、与作者亲近、与自己的生活亲近。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榕树写景景物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1期)2021-01-11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不能为写景而写景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2018年13期)2018-05-24榕树小火炬·智漫悦读(2018年4期)2018-03-08写景作文“三个宝”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6年4期)2016-04-08穿插景物描写 创设优美意境学习报·八年级语文人文阅读(2014年17期)2014-05-08榕树军团来了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2009年11期)2009-12-21如何写景(一)作文大王·低年级(2008年10期)2008-10-29写好家乡的景物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2008年6期)2008-04-15

推荐访问:言语 赏景语 悟情语

《赏景语·品言语·悟情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