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人才协同发展“双城记”

时间:2021-09-04 17:45:54 浏览量:

赵廷虎 冉开梅

春意盎然,巴渝大地满眼新绿。

4月15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两大国家级新区携手在渝召开“江天一色、英才荟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缺人才招聘会。

7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近500个工作岗位,1300多份录用通知……各种优渥的条件吸引着各地人才汇聚于此。

其实,像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一样,川渝两地通过联合引才活动广纳天下英才,激发两地经济活力,共促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早已屡见不鲜。

去年初,中央在西部“畫”了一个双城经济圈,自此,这个肇启在春天的时代命题,开启了成渝地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时代征程。

发展之道,唯在得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伊始,川渝两地便从发展大局出发,携手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协同完善政策机制,协同开展引才育才,协同搭建平台载体,协同优化服务保障,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力争唱好一出人才协同发展的“双城记”。

时光荏苒,一年多时间已然过去,川渝两地同心共促人才工作大发展的强劲脉动,正一笔笔镌刻在巴蜀大地上,谱写着壮丽新篇章。

协同完善政策机制,提升人才工作合力

2020年4月21日,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活动的密集鼓点,历史聚光灯下的成渝两地坐标愈加鲜亮、动人。

当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重庆举行,四川、重庆两地党委组织部正式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17项人才协同发展具体举措。

这一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成渝两地筹谋的人才协同发展新局面,正在巴蜀大地,借着滔滔江水,澎湃出新的节奏,把人才协同发展的潮头推向崭新高度。

其实,早在这次联席会议召开之前,川渝两地就已经开展了多项准备工作,为联席会议的召开聚势蓄能——

加强调查研究。重庆市委组织部专门组建工作组,调研形成《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调研报告》,并委托课题组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课题研究,形成资政报告;四川省委组织部派出队伍赴重庆考察会商,协调相关部门、市(州)提出贯彻落实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具体举措。

加强顶层设计。川渝两地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实行集体讨论重大问题会议制度。

加强系统推进。川渝两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分季度制定重点任务推进时间表,每月形成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订情况和推进落实情况两个台账,编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情况》。

“晚干不如早干,要干就要干好。”中共重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蹲好了“马步”、绘好了蓝图、系好了政策机制完善的“扣子”,才能为未来的“动作”做好准备。

开好了局、起好了步,更多推动川渝两地人才协同发展的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通力合作之下,川渝两地共同争取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引导第20批赴川渝博士服务团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签署《中组部、团中央赴川渝博士服务团交流合作备忘录》、《中博四川智库、中博重庆智库战略合作协议》等各类合作协议。

“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我将切实转变角色,迅速融入新的环境,说一家话、干一家事,变挂职为入职,更好地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21批赴渝博士服务团团长庞伟说。

事实上,不论是各类人才合作协议的签订、各项重点任务的开展,还是争取中组部支持、聚焦人才集聚,一年多来,川渝两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面对使命担当,始终不舍昼夜,只为持续推进人才协同发展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协同开展引才育才,构建人才集聚高地

到今年4月底,对重庆派驻四川工作的卢小甫和四川派驻重庆工作的周建新来说,他们分别在各自的新岗位上工作快一年了。

之前,卢小甫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任职,周建新在四川省能源局任职。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双方互派干部到重要部门和岗位任职。2020年5月,两地首批互派干部到岗到位。9月,两地又互派了101名干部到新岗位任职。

卢小甫与周建新,一个从重庆去了成都,一个从成都来到重庆。

说起这将近一年的经历,两人有很多共同感受。

“干部人才的交流融合,有效促进了川渝两地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流整合,推动了工作的一体化开展和双方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卢小甫说。

“同一件事情,同一项工作,双方的工作方式等各有不同。但我们互派干部就像‘催化剂、‘润滑剂和‘助燃剂,推进两地交流合作,确保双方沟通畅通,推动相关工作顺利进行。”作为重庆忠县人的周建新觉得,能回到家乡重庆工作,同时又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是不折不扣的“双重喜事”。

“互派干部挂职是深化川渝协作,加强两地战略协同、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的重要载体,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干部保障。”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规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互派干部只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发挥其“牵线搭桥”的作用,全方位加强对接协调,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发展。

事实上,互派干部挂职只是川渝两地协同开展引才育才的重点工作之一。除此之外,两地还进一步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合作共赢,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着力共育优秀人才。一年多来,川渝两地深化成渝博士后人才协作,其中,重庆选派两批共12名重庆博士后参加四川博士后科技服务团阿坝行、绵阳行;联合举办两期川渝英才爱国奋斗研修班,来自川渝两地各领域的83名高层次人才分别在重庆江津和四川泸州参加研修。

着力协同招揽人才。川渝两地共同举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人才发展峰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成果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缺优秀人才云上洽谈会等活动,组团开展赴外招才引智等活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年多来,川渝两地联合举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研讨班,培训川渝两地党政领导干部多人。

放眼未来,行动不限于此。

接下来,川渝两地还将继续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一流”高校建设协同发展学科共建共享,联合举办两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年会等活动,做好省际本专科招生计划的对等交流,协作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同时,两地还将积极建设“巴蜀工匠”川渝合作示范区,重点培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

协同搭建平台载体,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从西部(重庆)科学城驾车出发,不到半小时便能抵达位于重庆璧山高新区的大学城(璧山)双创生态社区。

在双创生态社区内,数百名研发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这里已经孵化出多家科技型企业,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该公司由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和重庆大学联合成立,是国内最早组建并从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系统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现的专业团队。

在落户璧山后,该公司发展迅速,其研发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用于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从而解决了特殊环境下供电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问题。

“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双创生态社区为企业成长提供的便利条件,更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为企业提供的科技支持。”华创智能科技公司技术领头人孙跃说。

孙跃口中的科技创新联盟为何物?

原来,为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学术和人才优势,加强成渝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2020年10月31日,川渝两地科技团体、行业学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在两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于璧山正式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

“该科技创新联盟分为‘川渝青年科学家青年企业家技术互促联盟、‘川渝机械工程学会创新联盟和‘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联盟3个子联盟,串联起两地多家单位。加入这个联盟的都是川渝两地的专家,数量达到几千人。科技创新联盟搭建起了一个良好的‘政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必将推动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发展。”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锦介绍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属于典型的资源集聚平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该联盟成立后,带动了一大批如华创智能科技公司一般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只是川渝两地协同搭建平台载体,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缩影。”重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多来,两地携手实干,积极搭建跨界共享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载体,结出累累硕果——

校地合作方面。重庆市与四川大学达成市校合作,四川省与重庆大学达成省校合作。成渝地区20所高校成立联盟,启动联建27个“双一流”学科,首批互派55名高校访问学者,共同培育优秀人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成立。

科技创新方面。川渝两地共同出资2000万元,支持人才开展十余个项目建设,推动科研资金跨省使用、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举办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推动搭建各类学术交流平台。

创业就业方面。川渝两地共同成立雙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协同发展联盟,汇集企业1.3万家,岗位约60万个;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汇聚川渝政府机构23个、高校28所、高新区(园区)11个、企业7家,共同筹办多类赛事。

一项一项谋划,一桩一桩落地,各类平台载体紧锣密鼓地搭建起来,一批又一批有抱负、敢创新的优秀人才开始奔走于川渝之间。

协同优化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想都不敢想,自己的社保在重庆也能用了。”

前不久,家住重庆的白骏在前往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办理社保业务时,得知川渝两地社保卡业务已实现就近办理,不觉惊喜万分。

原来,2010年从四川石油学校毕业后,白骏便在四川一家燃气公司抢险中心工作,其社保也在四川缴纳。

工作不到一年时间,白骏就被调至重庆分公司江津营销部工作。由于两地社保不通,从那以后,白骏的社保卡用起来就再也不方便了。

“我的单位属于四川,社保也在四川缴纳,即便来到重庆工作,想用社保依然非常麻烦。”白骏回忆,自己每次去四川,家人都会嘱咐他买一些常备的药品器材回来。买回来的不少药品,直到过期了也没用上,而真正生病时,在重庆又用不了四川的社保卡。

随着川渝两地经济社会交流日益密切,不少往返两地工作或者岗位异地调动的人才都面临着社保不通、档案办理来回跑等现实难题。

而这些难题,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正逐一得到解决。

早在2020年4月,川渝两地人社部门便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梳理提出要在年内办好人社信息化“两地通”、招聘求职“一点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地认”、流动人才档案办理“零跑路”、社保卡“就近办”这五件事关两地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

2020年11月6日,由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社合作2020年五件大事发布仪式”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举行,“五件大事”的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于社保卡“就近办”方面,川渝两地开通了社保卡信息查询、激活、挂失、解挂等事项就近通办业务,两地群众无论在川渝何处,都可以通过两地人社官方APP或当地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办理,实现社保卡“就近办”。截至2021年3月底,川渝两地已联合打造1000余个市、区县、乡镇多层级、广覆盖的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

这一利民举措为万千活跃在川渝两地的人才提供了切实的便利。

“为了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生态,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切实体会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便利,让他们工作顺心、生活舒心,两地已形成一系列‘政策包,做好人才服务工作。”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活力,外引内育更多优秀人才,一年多来,川渝两地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需求,正在大力涵养人才保障工作“蓄水池”——

推动人才互认。目前,川渝两地已签订《川渝专家资源共享协议》,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服务团,可交换共享专家信息;印发《关于川渝职称互认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持有两地颁发的高级职称证书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跨地区、跨单位流动时,无需重新评审或者确认。

推动市场互通。目前,川渝两地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准入管理协议》,在川渝毗邻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省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重庆市与四川省、成都市共商协同推进人事档案统一共享互认事宜,签订《协同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等公共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合作备忘录》。

推动服务共享。川渝两地签署《成渝人才公共服务协议》,实现“天府英才卡”、“重庆英才服务卡”7项服务内容对等互认;设立川渝公积金一体化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人才跨区域公积金业务。

随着人才保障工作“蓄水池”的不断扩大,各地人才纷纷感受到川渝两地对人才工作的用心、尽心,进一步推动了人才集聚。

在川渝两地携手奔忙中,人才协同发展的“双城记”将愈加响亮,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双城记成渝双城 蓉蓉&渝渝先锋(2021年1期)2021-02-22成渝两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3期)2017-04-02成渝两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3期)2017-04-02《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商情(2017年4期)2017-03-22浅谈《双城记》的人物形象和文化气质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6年9期)2017-03-15成渝两地不同人群户外体育运动需求调查分析体育学刊(2009年3期)2009-06-19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4期)2008-09-11

推荐访问:双城记 协同 人才

《唱好人才协同发展“双城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