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典型宣传中如何讲好新闻故事

时间:2021-07-06 16:22:14 浏览量:

孙晓蓉 李中迪

摘要:典型宣传是我党在宣传报道工作的法宝和武器。进入新时代,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引领舆论导向、树立典型榜样对于新闻宣传战线更加重要,典型宣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强。在全媒体时代,典型宣传更要注重故事性、思想性,如何通过细节和故事打动读者,讲好新闻故事,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典型宣传 新闻故事 牺牲民警马金涛

一、典型宣传报道理论

1.来源:典型宣传报道理论来源于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党报理论指导实际的重要成果,在多个关键时期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是我党在宣传报道工作的法宝和武器。

进入新时代,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引领舆论导向、树立典型榜样对于宣传工作更加重要,典型宣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对做好典型宣传作出重要指示,典型宣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强。[1]

2.定义:典型宣传,是指对实际生活中既具有现实普遍性又具有某种特质的人和事进行突出报道的一种宣传方式。[2]自开展典型宣传以来,通过对先进典型、模范代表、优秀团体的宣传引领,着力加强了普通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挥着独特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

3.实践:多年来,我们党和新闻宣传单位始终以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集中报刊台网端优势力量,对各条战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进行集中宣传和推广,特别是自2014年开始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成为我们党对先进典型宣传的又一重大创新和突破,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二、典型宣传报道变迁

典型宣传报道自我党从延安时期开展以来,一直是党在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法宝和武器。一直以来,我党都尤其重视典型宣传报道,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牢记周总理嘱托坚持科学实验的吴吉昌、造林模范潘从正,再到孔繁森、张鸣岐、包起帆、赵雪芳、韩素云、李素丽、吴天祥、袁隆平、邱娥国、钟南山、杨利伟、许振超等战斗在各条战线、不同岗位的先进典型,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不凡的巍峨形象。

随着新闻媒体发展的不断变迁,典型宣传报道的方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从一篇文章到一部纪录片、到一部微电影、再到一部微动漫,报道方式不断丰富和多样化,让典型宣传更加适应时代变迁,从各个层面让老百姓对典型人物认识更加全面,从而在全社会凝聚起更加强大的精神合力。

三、典型人物烈士马金涛新闻宣传报道情况

马金涛,男,1988年10月出生,2013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贵筑派出所民警。2018年12月20日,马金涛同志在执行抓捕涉毒人员任务中,不幸英勇牺牲,2020年4月1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根据《烈士褒扬条例》等相关规定,同意评定马金涛同志为烈士。

马金涛英勇牺牲的消息迅速在贵阳市、贵州省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多家新闻媒体对其牺牲经过进行还原的同时,着重报道贵阳市民自发参与吊唁、送别马金涛的感人场面。

2019年4月,在公安部组织下,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等以及贵州省内主要新闻媒体贵州日报、多彩贵州网再次对马金涛同志展开典型宣传报道,集中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4月6日当天,《人民日报》4版推出《“扎根基层就要干出样子”——追记贵阳市公安局贵筑派出所民警马金涛》,新华社推出《“为什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追记贵阳市贵筑派出所民警马金涛》,环球网推出《“时代先锋”马金涛:忠诚铸警魂 热血护平安》;4月8日,中国青年报推出《清明节祭公安英烈:离开马金涛的100天》;而此前,法制日报推出《他将灿烂的人生定格在抓捕现场——追记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因公牺牲民警马金涛》;4月4日-5日,贵州日报先后推出《“新时代好民警”马金涛的故事(上)追梦—用不知疲倦的双脚和融入血脉的信念》、《“新时代好民警”马金涛的故事(下)铸魂——为了胸前的党徽和头上的警徽》上下篇。

四、主流媒体关于马金涛宣传报道中的共性和差异

1、共性:在主流媒体关于马金涛典型宣传报道中,有很多新闻报道方向是共通的。

从报道结构上: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稿件都从马金涛的学生时代、警察生涯、市民追思三个方面着手,勾勒了马金涛短暂而英勇的一生,从马金涛的成长经历回溯他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敢于向前、不怕牺牲。

从报道内容上:无论是人民日报、新华社还是中国青年报、贵州日报,都着重于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金涛抓捕前和抓捕现场牺牲场景,二是马金涛和家庭尤其是妻子与女儿之间令人动容的亲情,三是马金涛作为民警服务当地群众的事迹,四是贵阳市民对马金涛英勇牺牲的追思和怀念。

在报道细节上:多家媒体在对马金涛的宣传报道中都提到了有关马金涛的多个关键词和细节,一是马金涛的年龄,作为一名年仅30岁的青年民警,他参加工作才短短5年,而立之年却倒在抓捕现场,让人惋惜和感叹;二是“十万个为什么”作为一个高频词出现在众多新闻报道里,通过同事对他这一称呼的解释,让马金涛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努力学习的劲头被读者感知;三是不会说贵阳话的河南娃,马金涛是河南人,在贵州上完大学后留在貴州工作,也娶了一位贵州女孩,在他工作之初,因为不会说贵阳话,导致在辖区的工作难以开展,后来经过不断的学习,他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练就了一口“河南味的贵阳话”,从这个细节展现的是马金涛积极主动投身工作的热情和努力;四是最贵的花圈,通过对前来吊唁市民采访的现场,用最贵的花圈上写着“人民英雄人民爱”的细节,展现辖区居民对马金涛的尊敬和感佩。

2、差异:在多家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除了共性材料的选取外,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性。一是侧重点不同,不同媒体对该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材料选取有不同的侧重,比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侧重于作为一名基层民警的马金涛从求学到成长再到牺牲的全过程,通过几个侧面反映他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而法制日报和中国青年报选取了大量马金涛妻子刘丽回忆双方相处过程的细节材料,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角度勾勒马金涛工作之外的丈夫和父亲形象,以情动人;而贵州日报作为贵州省级党报,推出上下篇报道,从马金涛警察梦的探寻和牺牲精神的养成两个主题为引领,把马金涛短暂的一生融入进去,其中使用了部分独家采访的内容,如马金涛大学时的老师同学的采访,对他日记、微信、党支部发言材料梳理等。

五、典型宣传讲好新闻故事的写作三原则

1、忠于人物本身,不故意拔高人物形象

纵观对马金涛的宣传报道,在对马金涛的宣传中多使用“门外汉成了大伙称赞的‘小马警官”、“老百姓说找他办事准靠谱”、“为什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追记贵阳市公安局贵筑派出所民警马金涛这样的表述。

马金涛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在自己的辖区尽心尽力为辖区群众做好服务。在危险的抓捕行动中主动请缨、毫不退缩。他既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又代表着因公牺牲、负重前行的所有公安英烈。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好故事必须有气度、高度和温度,把握当下,立足现实,从平民的角度,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将故事呈现在受众面前。[3]正如对马金涛的宣传报道,就是要报道好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他为老百姓做的小事和实事,报道好他平凡的成长经历中,对于雷锋精神、牺牲精神的内在追求。

2、贴近群众生活,不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

在对马金涛的典型宣传中,众多新闻媒体在报道中都使用了“小马哥”、“小马”、“门外汉”这样的詞语,类似的表达首先符合马金涛的年龄定位,作为一个刚刚30岁的年轻民警,他还处于学习提升的过程中,对他的定位和宣传应该符合其成长经历,其次这样的表达更符合马金涛作为一名社区民警的身份定位,在社区里的大爷大妈眼中,马金涛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都可以找他。

典型宣传既要忠实于生活的复杂,但又不是简单地截取,还要有情感,要有价值观的唤醒作为支撑。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典型宣传的生命。[4]因此在典型宣传中,应尽量使用平实的语言,贴近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让读者感受到典型人物就在自己身边,就是自己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普通人,从而体会到典型人物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和精神追求。

3、多用直接引语,让读者自己勾勒形象

“为你点亮生命的烛光,你在遥远的他乡,点亮爱的光;为你照亮前路的漫长荒凉,你的脉搏、心跳在花溪的土地上流淌……”噩耗传出,一对教师夫妇,谱写出这首《为你点亮》。

“小马,实在对不住了,这里最贵的花圈就是这个,叔叔本来想给你送个更好的。”

“以前只知道他很忙,但不知道到底在忙什么,现在终于明白,他却走了……”

“你未走完的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在《人民日报》推出的《“扎根基层就要干出样子”》一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分别用一对教师夫妇、一对老年夫妇、妻子刘丽、徒弟唐立平的4句直接引语,表达他们对马金涛的怀念,也借用他们的话,告知读者,马金涛在普通市民和亲人战友的心目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民警察、丈夫、老师。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多重身份,除了工作身份,还有家庭身份、朋友身份乃至师徒身份,每一个身份与之对应的人,都是工作生活中最亲近和熟悉的人,运用直接引语,不仅可以让宣传报道更具真实性,更具可读性,更可以让读者根据每一个人的感言,勾勒典型人物的形象,从而打动读者的内心。

六、典型宣传要运用新媒体语言讲好新闻故事

1、变文字为画面,从平面到立体

当前,我国的手机网民已达9亿规模之巨,身处信息时代,媒体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早已进入“四全媒体”时代。在媒体融合进程日趋加快的当下,要做好典型宣传,讲好新闻故事,更要用好用活新媒体语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变文字为画面,让宣传报道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变文字为画面,其实就是转变媒体表达方式,从传统媒体的文字表达转变为短视频表达。当前,众多短视频新媒体平台深受群众喜爱,主力军要进入主战场,就必须掌握短视频制作和表达的技能,让典型宣传的触角延伸到老百姓喜爱的新媒体平台上去。通过短视频表达,也能让典型人物更加立体和丰满,让群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接受典型人物的形象。

2、变单一为多元,从一面到多面

典型人物宣传,在以前往往是高大上的大而全形象,只注重对该人物某一面的集中表达,从而让人物形象过于单一。当前,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表达,可以对典型人物进行多元化宣传,对典型人物的每一面选择相应适合的新媒体表达方式。比如对黄大发修渠的过程,可以用视频和动画,着重展现地形的崎岖和修渠的艰难程度,而在对黄大发30年如一日,借钱凑粮只为修好渠时,则可以用细腻的文字和笔触,把他对修渠的执着和对群众冷暖的关心藏于字里行间。

英雄不只一面,典型也有多面,通过多元化的表达,让读者看到典型人物的多个形象,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英雄的精神更好地抵达群众的心里。

3、变长繁为简短,从高大到平民

一直以来,典型人物的宣传往往借助雄文和长篇纪录片等形式,事无巨细地表达典型的工作和生活,借此展现典型人物的先进性。然而,进入媒体融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转变,图片新闻、一句话新闻、短视频新闻成为老百姓接受度最高的新闻形式,以往需要2000字赘述的先进事迹,可能只需要一张具有冲击力的海报和一句凝练的话语,就足以让读者记住,一部长篇纪录片的传播力、影响力,可能只需要一个15秒的短视频就可以实现。

变冗长繁复为简单短小,不是要去掉典型人物的先进性,而是要删繁就简,提炼出最精彩的话语和镜头,为典型宣传服务。

七、结语

新闻价值如何最大化的表达出来?“讲好新闻故事”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典型宣传的报道中,更是如此。只有抓住人物最核心的闪光点,用最适宜的新闻表达讲好人物的新闻故事,才能吸引读者、抓住读者,让典型人物的思想和光芒如细雨般滋润读者的心田,让典型宣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注 释

[1]查正亮.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先进典型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2018,436(20):45+47.

[2]刘汉俊.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J].新闻战线,2004(06):12-14.

[3]万雪松.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新闻故事[J].科技传播,2020,v.12;No.259(10):113-114.

[4]武俊堂,顾道远.真实是讲好新闻故事的基石[J].传媒论坛,2019.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推荐访问:讲好 典型 宣传

《浅论典型宣传中如何讲好新闻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