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图像,追及

时间:2020-07-24 20:24:12 浏览量:

专题二: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一、运动图像 1.阐述一下四个物理分别做什么运动 a表示物体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b表示物体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

c表示物体在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d表示物体在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 特别提醒:
①v-t图象斜率为正(即向上倾斜)不一定做加速运动,斜率为负(即向下倾斜)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②无论是v-t图象还是S-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2.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前10 s物体的加速度为0.5 m/s2,后5 s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 B.15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10 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D.15 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解析:在v-t图象中,图线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t图象是两段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都做匀变速运动.图线分段的折点处,就是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处,直线斜率的正负发生变化,说明加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速度图线与时间轴相交的时刻就是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 由以上分析可知:前10s内的加速度为a=0.5m/s2,后5s的加速度为-1 m/s2,故A对;
从t=0到t=15s,物体一直朝正方向运动,故15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B错;
10s时速度方向没有变化,但10s前后图象的斜率的正负不同,故10 s时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C、D错. 答案:A 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 解析:物体在0~1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2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2 s时速度刚好减为0,一个周期结束,以此循环运动. 答案:C 4.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析:在S-t图象中表示的是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由甲、乙两车在0~t1时间内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故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B选项均错.在v-t图象中,t2时刻丙、丁速度相等,故两者相距最远,C选项正确.由图线可知,0~t2时间内丙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故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误. 答案:C 5.如图所示S-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象中t1时刻v1>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4的平均速度小于3的平均速度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答案:B 二、追及、相遇 1.追上与追不上的临界条件 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时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2.追及、相遇的特征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他们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或者是距离为零的情况,这类问题称为追及、相遇问题. (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①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与初始间距之和,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 ②若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恰等于被追者位移与初始间距之和,则刚好追上,也是二者相遇时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③若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能再一次追上追者,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2)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 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二者间有最大距离. ②当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初始间距之和时,即后者追上前者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即相遇. 6.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A.甲在乙之前2 m B.乙在甲之前2 m C.乙在甲之前4 m D.甲在乙之前4 m 解析:甲、乙两质点在3 s末在途中相遇时,各自的位移为2 m和6 m,因此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答案:D 7.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2 s末和6 s末 C.乙超过甲的最远距离是3 m 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由图象知,v甲=2 m/s,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0~2 s内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6 s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不是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 在2 s末,甲物体的位移S甲=2×2 m=4 m,乙物体的位移S乙=×(2×4) m=4 m,故两物体在2 s末相遇.在6 s末,甲物体的位移S甲′=2×6 m=12 m,乙物体的位移S乙′=×(6×4) m=12 m,故两物体在6 s末相遇,B正确2 s末相遇后乙超过甲,直到4 s末二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为m=2m,所以C错.在0~6 s内,甲、乙两物体始终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D错. 答案:B 8.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6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解析:速度图象在t轴下的均为反方向运动,故2 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A错;
2 h末从图象围成的面积可知乙车运动位移为30 km,甲车位移为30 km,相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70 km-30 km-30 km=10 km,B错;
从图象的斜率看,斜率大加速度大,故乙车加速度在4 h内一直比甲车加速度大,C对;
4 h末,甲车运动位移120 km,乙车运动位移30 km,两车原来相距70 km,故此时两车还相距20 km,D错. 答案:
C 9.如图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辆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  ) A.2 s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在0~8 s内两车最远相距148 m C.两车只有t0时刻速率相等 D.两车在t=8 s时相遇 解析:2 s后,|a甲|= m/s2=10 m/s2,|a乙|= m/s2,故|a甲|>|a乙|,A错;
t=2 s时和t=t0时,甲、乙速率均相等,故C错;
t=8 s时,甲回到出发点,乙没有回到出发点,故D错;
由题干图可知两车在0~8 s内相距最远应在t0时刻,由a、b两直线可求出t0=4.4 s,则两车相距最远距S应为a、b两线和纵轴围成的面积,解得x=148 m,故B对. 答案:B 10.如图所示,小球甲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高h=5 cm的A点由静止释放,同时小球乙自C点以速度v0沿光滑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C点与斜面底端B处的距离L=0.4 m.甲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圆弧平稳地朝乙追去,甲释放后经过t=1 s刚好追上乙,求乙的速度v0. 解析:设小球甲在光滑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1,运动到B处时的速度为v1,从B处到追上小球乙所用时间为t2,则a=gsin 30°=5 m/s2 由 得:t1==0.2 s,t2=t-t1=0.8 s,v1=at1=1 m/s,v0t+L=v1t2代入数据解得:v0=0.4 m/s. 答案:0.4 m/s 11.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S,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解法一:
(物理分析法)A、B车的运动过程(如右图甲) 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 对A车有SA=v0t+ ×(-2a)×t2 vA=v0+(-2a)×t 对B车有SB= at2,vB=at,两车有S=SA-SB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A=vB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解法二:(极值法)利用判别式求解,由解法一可知SA=S+SB, 即v0t+ ×(-2a)×t2=S+ at2 ,整理得3at2-2v0t+2S=0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 当根的判别式Δ=(2v0)2-4×3a×2S<0时,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解法二:(极值法)利用判别式求解,由解法一可知SA=S+SB, 即v0t+ ×(-2a)×t2=S+ at2 ,整理得3at2-2v0t+2S=0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 当根的判别式Δ=(2v0)2-4×3a×2S<0时,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解法三:(图象法)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乙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 对A车有vA=v=v0-2at 对B车有vB=v=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 经t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即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S,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由图象可知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 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解法四:(相对运动法)巧选参考系求解.以B车为参考系,A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a-a=-3a.A车追上B车且刚好不相撞的条件是:
vt=0,这一过程A车相对于B车的位移为s,由运动学公式vt2-v=2as得:
02-v=2×(-3a)×s,所以v0= 即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1)在解决追及相遇类问题时,要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另外还要注意最后对解的讨论分析. (2)分析追及、相遇类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3)解题思路和方法 12.A、B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 800 m才能停止.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 解析:B车减速至vA=10 m/s时的时间t== s=80 s,此段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
SA=vAt=10×80 m=800 m,aB===0.25 m/s2. B车的位移为:SB=vBt-aBt2= m=1 600 m 因为SB=1 600 m>SA+S=800 m+700 m=1 500 m,所以A、B两车在速度相同之前已经相撞. 答案:相撞  13.(2010·南昌调研)在一次警车A追击劫匪车B时,两车同时由静止向同一方向加速行驶,经过30 s追上.两车各自的加速度为aA=15 m/s2,aB=10 m/s2,各车最高时速分别为vA=45 m/s,vB=40 m/s,问追上时两车各行驶多少路程?原来相距多远? 解析:如图所示,以A车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Ax为正方向,令L为警车追上劫匪车所走过的全程,l为劫匪车走过的全程.则两车原来的间距为ΔL=L-l 设两车加速运动用的时间分别为tA1、tB1,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A2、tB2, 则vA=aAtA1,解得tA1=3 s则tA2=27 s,同理tB1=4 s,tB2=26 s 警车在0~3 s时间段内做匀加速运动,L1=aAtA12 在3 s~30 s时间段内做匀速运动,则L2=vAtA2 警车追上劫匪车的全部行程为L=L1+L2=aAtA12+vAtA2=1 282.5 m 同理劫匪车被追上时的全部行程为l=l1+l2=aBtB12+vBtB2=1 120 m, 两车原来相距ΔL=L-l=162.5 m 答案:1 282.5 m 1 120 m 162.5 m 14.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解析:(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t1= s=4 s,S货=(5.5+4)×10 m=95 m, S警=at=×2.5×42 m=20 m,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S=S货-S警=75 m. (2)v0=90 km/h=25 m/s,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t2= s=10 s S货′=(5.5+10)×10 m=155 m,S警′=at=×2.5×102 m=125 m 因为S货′>S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ΔS′=S货′-S警′=30 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Δ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Δt==2 s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t2+Δt=12 s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1)75 m (2)12 s 其他图像问题 15..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为图线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B.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C.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D.对应P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PQOM所围的“面积” 16.空间有一沿 x 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 E 随 x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O点的场强最小,电势最低 B.-x1 处的电势和 x1 处的电势相等 C.电子从 x1 处到-x1 处的过程中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电子从 x1 处到-x1 处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减小 图5-1-14 17.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0.1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拉力做的功W和物体发生的位移s之间的关系如图5-1-14所示,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物体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整个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功率为15瓦 B.此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整个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功率为6瓦 C.此物体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整个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功率为6瓦 D.此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整个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功率为15瓦 解析:前3 m位移内的拉力为5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a=1.5 m/s2,末速度为3 m/s,后6 m位移内拉力等于2 N,所以此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18.如图甲所示,一条电场线与Ox轴重合,取O点电势为零,Ox方向上各点的电势φ随x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若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  ) A.电子将沿Ox方向运动 B.电子的电势能将增大 C.电子运动的加速度恒定 D.电子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O点右边的电势大于O点的电势,故电场线沿Ox的反方向,在O点静止释放电子,且电子仅受电场力作用时,电子将沿Ox方向运动,A正确;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B错;
从图乙可知电势在相同距离的变化量先减小后增大,故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故电子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错,D正确. 答案:
D 19.一辆汽车质量为1×103 kg,最大功率为2×104 W,在水平路面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最大速度为v2,运动中汽车所受阻力恒定.发动机的最大牵引 力为3×103 N,其行驶过程中牵引力F与车速的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根据图线ABC判断汽车做什么运动? (2)v2的大小;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4)当汽车的速度为10 m/s时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大? 解析:(1)图线AB段牵引力F不变,阻力f不变,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线BC的斜率表示汽车的功率P,P不变,则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至达到最大速度v2,此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汽车速度为v2,牵引力为F1=1×103 N,v2= m/s=20 m/s. (3)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最大,阻力f= N=1 000 N, a= m/s2=2 m/s2. (4)与B点对应的速度为v1= m/s=6.67 m/s 当汽车的速度为10 m/s时处于图线BC段,故此时的功率最大为Pm=2×104 W. 答案:(1)AB段匀加速 BC段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2)20 m/s  (3)2 m/s2 (4)2×104 W

推荐访问:图像 专题

《专题2:图像,追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