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代工企业情境性双元创新

时间:2022-08-02 10:51:30 浏览量:

张京红,王生辉,范书红

摘要: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国际代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双元创新,在保持和提升生产环节优势的同时实现功能升级,从简单生产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环节跨越。采用情境性双元创新视角,在理论分析、提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企业家导向和冗余资源这两个内部情境因素以及环境动态性、环境竞争性这两个外部情境因素對国际代工企业的双元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双元创新又会直接推动国际代工企业从OEM到ODM的功能升级。

关键词:国际代工企业;情境性双元创新;企业家导向;冗余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22)03-0093-08

成功的企业既能够有效利用现有能力进行渐进式的利用性创新,又能够寻求新的能力和技术进行突破式的探索性创新[1]。同时开展这两种创新也就是双元创新,使得企业在有效满足当前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能对环境的变化保持适应性[2]。特别是对于承接海外客户订单,从事生产、加工或装配业务的国际代工企业来说,面对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等环境动荡性所带来的冲击,实施双元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其在当下尽可能获得订单,另一方面也能为其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提供能力基础[3]。

在如何推动双元创新的问题上,已有研究比较多地关注在组织内设立不同业务单元、通过空间上的分离实现“结构性双元创新”,但这种情形更适于大型组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常不具备可行性。由于国际代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因此,受特定情境驱动的“情境性双元创新”是这类企业更为现实的选择[4]。不过,已有研究并未专门针对国际代工企业探究驱动其实现双元创新的情境因素。本文基于企业家理论和资源基础论,选取企业家导向和冗余资源这两个内部情境变量,同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选取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这两个外部情境变量,分析其对国际代工企业双元创新的驱动作用。

此外,对于双元创新的结果,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其对企业财务绩效[5]、市场绩效[6]及竞争力[7]的影响,笔者从众多中国国际代工企业的现实要求出发,重点探讨双元创新对功能升级,也就是从传统的原始设备制造(OEM)升级到原始设计与制造(ODM)的影响。围绕功能升级的实现,已有研究从多个视角[8]进行了探讨,但双元创新的作用还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厘清双元创新对功能升级的影响,有助于国际代工企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创新战略、加速功能升级的实现。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双元创新理论

双元创新理论认为,利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对于企业应对当前的竞争和适应未来的环境变化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性创新指的是企业通过更新已有知识而改善现有的能力,而探索性创新则指的是通过获取新知识而培养新的能力[9]。利用性创新聚焦于当前的业务,有利于现有能力的改进和提升,但过度开展利用性创新容易陷入“能力陷阱”,使得企业无法对变化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探索性创新则聚焦于未来,注重新能力的开发和外部先进知识的运用,使得企业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并创造新的机会;但过度强调探索性创新可能遭遇“失败陷阱”,无法充分利用探索性创新产生的成果[10]。而同时开展利用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的双元创新,能够使企业既发挥这两种创新的优势,又避免陷入“能力陷阱”和“失败陷阱”。

对于国际代工企业而言,其传统的创新战略主要是为满足客户在成本、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标准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对既有能力的提升和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其本质上是一种利用性创新。采用这种创新固然可以使企业获得订单、维系代工业务的延续性,但也会导致企业被锁定在低增值的价值链环节,形成对简单代工模式的路径依赖。一旦外部环境出现动荡,客户订单萎缩或终止,代工企业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适应性而陷入危机[8]。为了增强盈利能力,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代工企业需要在进行利用性创新的同时开展探索性创新,一方面不断提高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在研发和营销等方面加大投入、探索和应用新的知识,以便进入到价值链中增值更高的环节[3],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和升级[8]。

对于双元创新的实现,现有研究提出两种观点[2],一种是所谓的“结构性双元创新”,认为组织需要通过设立不同的业务单元,在空间上分离的单元内分别实施这两种创新;另一种是“情境性双元创新”,认为二者可以在特定组织情境的支持下同时开展并产生协同。结构性双元创新被认为更适合大企业,而情境性双元创新更适合国际代工企业这类规模普遍偏小的企业。

(二)研究假设

1.企业家导向与双元创新。企业家导向是企业具有风险承担性、先动性和创新性的一种战略导向,体现了企业对于试验的偏好、变革的期待和未知的容忍[11],促使企业创造探索性的知识,通过知识的丰富性带来企业内部的多样化,进而培育新的能力并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对于国际代工企业来说,企业家导向会推动其在现有的产品、流程之外,通过探索性创新形成新的能力,寻求进入价值链上增值更高的活动。

与此同时,企业家导向也会推动代工企业积极对现有产品和生产流程进行改进和提升,通过渐进性的创新获取竞争优势。首先,创新性是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新流程的过程中追求新颖性、创造性和研发的倾向[12]。这种倾向会表现为国际代工企业现有产品的改进、延伸以及现有生产工艺水平的提升,这些活动都属于利用性创新的范畴。其次,先动性是对市场信号、顾客需要的响应[13]。国际代工企业的客户会期待并要求现有产品不断改进、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这会推动代工企业对现有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持续进行更新和优化。最后,风险承担性表明了企业开展具有失败风险或结果不确定的项目的意愿,对于国际代工企业来说,这种项目固然包括探索性的高风险项目,但考虑到代工业务的属性,也会包括面向企业当前客户所开展的产品和流程的修正和改进、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开发。综上,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家导向对国际代工企业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冗余资源与双元创新。冗余资源是对企业持续性的日常运营而言非必需的人力和财务资源,它代表着一种资源的“保留”,是在企业当下运营所需之外的资源[14]。对于国际代工企业来说,在缺乏冗余资源时,资源约束和来自客户的壓力会使他们把创新的重点放在与提高生产效率有关的渐进性创新上[15],失去开展探索性创新的能力和意愿。而随着冗余资源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在保持既定甚至实施更多利用性创新的同时,转向具有潜在高收益、高风险的探索性创新性活动。

冗余资源缓解了国际代工企业在利用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之间进行平衡时所面临的资源缺口,为其在利用性创新之外开展探索性创新提供了所需的资源保障,增强了管理者在开展探索性活动上的信心。此外,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来看,冗余资源会促使代工企业在利用和改进已有知识的同时进行信息的远端搜寻,即在现有的生产加工业务和知识领域之外,搜寻要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多样化的信息,这种搜寻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性创新[13]。因此,资源受限的国际代工企业主要开展的是利用性创新活动,而具有超出现有运营要求的冗余资源的企业则会在进行利用性创新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探索性创新,使得双元创新成为可能。已有研究也指出,冗余资源有利于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之间的平衡[16]。综上,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2:冗余资源对国际代工企业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环境动态性与双元创新。环境动态性指的是环境变化的速度和不稳定的程度,它不仅与变化本身有关,而且与变化的不可预测有关。动态的环境表现为技术的变化、顾客偏好的变化、产品或材料供应的波动等[17]。就国际代工企业而言,环境动态性突出表现为生产要素供给、客户订单、全球价值链治理参数及海外市场进入壁垒等因素变化的程度、频率和不可预测性。

在动态的环境中,国际代工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需要不断升级,现有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跨国公司围绕生产和产品设置的价值链治理参数日趋严苛,感知海外市场进入障碍不断提高,这些变化的出现对代工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根据前景理论,组织面临威胁性的环境及可能造成的损失时,应该开展风险承担性的活动,在创新能力方面增加投资以抵御环境威胁和不可预计的后果的影响[18]。因此,国际代工企业应该通过新方案的试验以及新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获取[10],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找新的机会。与此同时,由于高度动态的环境危及到企业当前的生存,而上述探索性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10],因此国际代工企业还必须同时进行利用性的创新,运用和改善现有知识,通过适应和效率提升应对环境变化,发挥在生产加工方面的优势,以获得短期内可实现、可预测的回报。综上,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3:环境动态性对国际代工企业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环境竞争性与双元创新。环境竞争性指的是外部环境竞争的强度,表现为竞争对手数量的多少和竞争领域范围的大小。当环境竞争性低时,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客户并没有太多的产品可以选择,国际代工企业的市场导向会弱化,通过利用性创新对产品进行改进的动力不足,同时,也缺乏通过探索性创新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的动力。随着环境竞争性的提高,客户可以从多种多样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国际代工企业将面临现有客户对更高效率和更低价格的要求,这会促使其进一步利用和改进现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货时间等方式,更好地满足现有客户的要求。与此同时,面对竞争对手对订单的激烈争夺,国际代工企业也需要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学习、掌握有关终端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知识以及培育研发、设计方面的能力,开展更多的价值增值活动[8],通过创造和传递更为优越的顾客价值而获得竞争优势。

从知识基础观(KBV)的角度来看,当环境竞争性程度低时,企业面临的环境比较宽松,其对现有知识基础进行提炼和进一步充实的倾向较弱[19]。而激烈的外部竞争会给企业带来压力,促使其在充分利用现有知识的同时,丰富和发展新的知识。竞争越激烈,国际代工企业越有可能在利用和更新既有知识基础的同时探索新的知识[16],同时,也越需要把企业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好应对竞争带来的威胁。综上,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4:环境竞争性对国际代工企业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5.双元创新与功能升级。国际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通常指的是企业进入生产之外的其他环节或功能领域[20]。Navas-Alema(2011)提出,国际代工企业如果在设计、产品原型开发、研发、营销和品牌化等五种活动中开展了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即可被认为实现了功能升级[21]。在此,笔者将国际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界定为从纯粹的代工生产(OEM)升级到在代工生产的同时还为客户进行产品的研发和设计(ODM)。

作为国际代工的一种模式,在生产环节上尽量获得价格、质量、生产柔性和交货时间等方面的优势依然是ODM企业能否获得客户订单的决定因素。为此,国际代工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和改进已有技术能力,如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新的生产设备和工具、优化生产布局和运营、改善存货管理及交货和物流体系等[8],这些活动都是对现有能力的“深化”,是建立在利用性创新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与纯粹的OEM相比,在ODM模式下,企业需要进行产品研发设计、提出规格说明等,因而要求其在生产加工业务之外探索、培育与产品研发设计有关的技术知识,形成更为复杂的技术能力;同时,还应搜寻、掌握国外终端市场客户偏好和当地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培养营销能力,了解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产生新产品的创意,向客户提供产品设计方案。上述这些活动是对原有能力的突破和对价值链环节上新机会的探索,需要企业开展探索性创新[10]。因此,国际代工企业从OEM到ODM的功能升级是建立在双元创新的基础之上。综上,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5:双元创新对国际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样本来自于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等地的国际代工企业。这些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后有大量的企业从事国际代工业务,有的已经具备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并转型为ODM模式,还有一些亟需通过创新实现功能升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笔者面向企业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共发放和回收问卷212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计176份,有效回收率为83.01%。

如表1所示,在所有的样本中,从所有制类型来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大致接近,分别为44.89%和42.61%;国有和集体企业所占比重最少,仅为12.50%。从企业年限来看,成立时间10~15年的所占比重最大,为34.09%;5年以内的所占比重最低,为14.77%。从规模上来看,员工人数在1 000人以上的企业所占比重仅为14.20%,而1 000人以下的企业所占比重合计达到85.80%。从产业类型上来看,样本企业涉及的产业包括纺织服装、木材及工艺品、橡胶及化学、机械及专用设备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电器及仪器产业等。笔者将这些产业归并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类,二者所占比重分别为51.14%和48.86%。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中的变量均使用已有研究中的成熟量表。问卷中有关构念的测度,除功能升级之外均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从1~7分别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对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测度,借鉴Halevi等(2015)[22]、He和Wong(2004)[9]的量表,并结合国际代工的业务特点,分别采用4个和5个题项,前者包括“本企业搜集在我们现有市场和技术经验之外的各种信息和创意”“本企业搜寻具有试验性和风险性的产品知识”等;后者包括“本企业致力于更深入地服务现有客户”“本企业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等;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相加的方法测度双元创新。

企业家导向的测量采用Sirén(2016)等的量表[23],结合本研究的特点采用6个题项进行测度,包括“本企业寻求产品知识和信息的探索,愿意进行试验并承担风险”“本企业寻求在市场和行业中率先采取行动以便抓住机会”等。

对冗余资源的测量,笔者参照Danneels(2008)[14]所使用的量表,采用3個题项进行测度,包括“本企业有合理的资源储备”“本企业有充分的、可任意支配的资金”等。

环境动态性和竞争性主要借鉴Makri等(2017)[24]的研究,分别采用4个和3个题项,前者包括“海外客户总是在寻求新的产品”“我们的生产技术变化速度很快”等,后者包括“我们出口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任何产品,一旦有一家企业生产出来,其他竞争对手很容易也能生产出来”等。

国际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采用虚拟变量进行测度。如果代工企业在进行生产的同时,还承担为客户设计产品的职能,取值为1;如果只开展生产,则取值为0。

(三)控制变量

文中控制变量包括企业年限、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和所属产业。我们采用1~4分别表示企业成立时间在0~5年、5~10年、10~15年和15年以上。企业规模用员工数量加以度量,从1~4分别表示员工数量在100人以下、100~500人、500~1 000人及1 000人以上。所有制类型采用两个虚拟变量,一是国有/集体企业,当国际代工企业为国有集体企业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二是民营企业,当国际代工企业为民营企业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所属产业采用虚拟变量,当代工企业属于传统产业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三、实证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控制

为控制共同方法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首先,笔者采用程序性控制的方法,包括将模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在问卷中置于不同位置,在两类变量之间插入与研究主题无关的其他题项进行间隔,并对个别题项进行反向编码。其次,利用Harman单因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事后检验。Harman单因子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六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72.20%,第一个因子只解释了30.41%,没有出现单个因子,也没有解释大部分的方差。此外,对Harman单因子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与六因子模型相比(主要拟合指标的数值为:χ2/df=2.108、GFI=0.899、IFI=0.908、TLI=0.907、RMSEA=0.076),单因子模型的拟合(主要拟合指标的数值为:χ2/df=5.558、GFI=0.569、IFI=0.598、TLI=0.559、RMSEA=0.161)明显很不理想。因此,共同方法偏差不是本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笔者从四个方面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1)内部一致性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检验采用Cronbach’α。本文所有构念的Cronbach’α为0.754~0.930,高于0.7的临界值。(2)聚合效度。聚合效度采用平均提取方差(AVE)和组合信度(CR)进行测度。本文中各构念AVE的值为0.562~0.650,均大于0.5的门槛值;CR为0.770~0.898,均高于0.7的门槛值。(3)收敛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除两个题项在所对应的构念上的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6~0.7以外,其他所有题项在对应构念上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高于0.7,且所有题项负载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量表的收敛效度良好。(4)区别效度。表2列出了本研究中各个构念AVE的算术平方根及各构念与其他构念之间的相关系数,前者均大于后者,表明各构念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足够的区别效度。

(三)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表2列出了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矩阵。其中,企业家导向、冗余资源、环境动态性及环境竞争性与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均显著正相关,为假设H1到H4的验证提供了初步的证据。

(四)假设检验

笔者分别以国际代工企业双元创新和功能升级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第一步将控制变量放入回归方程,第二步再加入自变量。其中,以双元创新为因变量的回归。采用普通线性回归,而以功能升级为因变量的回归则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和模型2的VIF值最大为2.648,远低于10的阈值,可以认为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问题。

从模型2中可以看出,企业家导向、冗余资源、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对双元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应的四个回归系数依次为0.158(p<0.05)、0.156(p<0.01)、0.343(p<0.01)和0.246(p<0.05)。因此,假设H1至H4均得到支持。

在模型4中,Hosmer和 Lemeshow检验的p值为0.172,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Cox和Snell的R2为0.253,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70.5%。在该模型中,双元创新的系数显著(β=0.597,p<0.01),因此,假设H5也得到支持。

(五)进一步的检验

在上面的回归分析中,双元创新采取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相加的度量方法。为了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笔者按照已有文獻中的建议[17],又采用了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相乘的度量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与前一种方法是一致的,所有五个假设同样都得到了支持。

四、结语

(一)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1.主要结论。(1)双元创新受代工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情境因素的驱动。从内部来看,企业家导向一方面有利于国际代工企业探索新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其利用、改进和提升现有的技术;而冗余资源为国际代工企业开展双元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因此,上述两个内部因素均会推动双元创新的开展。从外部因素来看,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代工企业会面临利用现有能力和探索新能力的双重压力。因此,在动态性和竞争性更强的环境中运营的国际代工企业会表现出更强的创新双元性。(2)双元创新有利于推动国际代工企业实现从OEM到ODM的功能升级。ODM意味着代工企业一方面要在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另一方面,又要进入到全球价值链中新的、增值更高的环节。前者要求代工企业开展利用性创新,对既有的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和业务知识加以充分的利用、凝练和提升;后者则要求其同时开展探索性创新,在现有的业务领域之外,通过探索、实验和风险承担等创造和获取新的知识。

2.管理启示。(1)要开展双元创新,国际代工企业必须重视企业家导向和冗余资源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应该激发并保持高水平的企业家导向,以推动探索性和利用性创新;另一方面,还应该在日常运营中注重资源的积累,为双元创新提供所需的资源保障。(2)由于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对双元创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际代工企业应该对外部环境保持高度敏感性,加强对环境的预测与分析,随时捕捉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竞争对手和国际市场的走向,据此在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上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3)从OEM到ODM的跨越,需要建立在双元创新的基础之上。因此,国际代工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有生产加工能力的改进和提升,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的培养和获取。过度强调其中的某一种创新而忽视另一种,都不利于功能升级的实现。

(二)理论贡献与研究局限

本文提出并实证检验了国际代工企业内部的企业家导向、冗余资源以及外部的环境动态性、环境竞争性等情境因素对双元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发现不仅拓展和丰富了双元创新理论的研究,而且也深化了在全球价值链中有关代工企业创新问题的探讨。此外,笔者对双元创新与国际代工企业功能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双元创新对功能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明确了国际代工企业通过双元创新实现功能升级的可能。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样本选取虽然来自山东、江苏等有代表性地区,但是样本量相对较小。未来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以增强结果的普适性。同时,研究变量的测量采用的是代工企业管理者的自评数据,虽然采用程序和统计方法排除了共同方法偏差的显著影响,但依然不能完全排除同源误差的影响,未来可以在研究中进一步采用非同源数据进行检验分析。

参考文献:

[1]FOURN S P L, ROSENBUSCH N, HEYDEN M L M, et al. Structural and contextual approaches to ambidexterity:
a meta-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contingencie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9, 37(5):
564-576.

[2]O"REILLY C A, TUSHMAN M L.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3, 27(4):
324-338.

[3]王跃生,李宇轩.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中国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4):66-76.

[4]SAHI G K, GUPTA M C, CHENG T. The effects of strategic orientation on operational ambidexterity:
A study of indian SMEs in the industry 4.0 er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20(220).

[5]吴亮,赵兴庐,张建琦,等. 资源组拼视角下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5):75-84.

[6]LEE S M, RHA J S. Ambidextrous supply chain as a dynamic capability:
building a resilient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6, 54(1):2-23.

[7]韩晨,高山行. 双元市场学习、原始性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1):1-11.

[8]王生辉.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国际代工企业的路径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4.

[9]HE Z L, WONG P K. 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ambidexterity hypothesi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4, 15(4):481-494.

[10]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1):71-87.

[11]PURKAYASTHA A,KUMAR V,GUPTA V K. Emerging market internationalizing firms:
Learning through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achiev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21, 56(5):1-15.

[12]HUGHES M, HUGHES P, MORGAN R E. Exploitative learning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lignment in emerging young firms:
implications for market and response performance[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 18(4):
359-375.

[13]LISBOA A, SKARMEAS D, LAGES C.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xploitative and explorative cap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in export markets:
A Resource -based approach[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1, 40(8):
1274-1284.

[14]DANNEELS E.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of second-order competen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9(5):
519-543.

[15]TROILO G, DE LUCA L M, ATUAHENE-GIMA K. More Innovation with Less? a strategic contingency view of slack resources, information search, and radical innovation[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4, 31(2):259-277.

[16]李劍力. 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冗余资源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09(9):1418-1427.

[17]JANSEN J J P, VAN DEN BOSCH M P, VOLBERDA H W. Exploratory innovation, exploitative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J]. ERIM Report Series Research in Management, 2006, 52(11):1661-1674.

[18]VOSS G B, SIRDESHMUKH D, VOSS Z G. The effects of slack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threat on product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51(1):147-164.

[19]DE CLERCQ D, THONGPAPANL N, DIMOV D. Contextual ambidexterity in SMEs:
the rol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ivalry[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4, 42(1):191-205.

[20]JEAN R J B. What makes export manufacturers pursue functional upgrading in an emerging market? a study of Chinese technology new ventures[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4, 23(4):741-749.

[21]NAVAS-ALEMN L. The impact of operating in multiple value chains for upgrading:
the case of the Brazilian furniture and footwear industries[J]. World Development, 2011, 39(8):1386-1397.

[22]HALEVI M Y, CARMELI A, BRUELLER N N. Ambidexterity in SBUs:
TMT behavioural inte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sm[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5:
54(S1):
223-238.

[23]C Sirén, Hakala H ,Wincent J , Grichnik D. Breaking the Routin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Strategic Learning, Firm Size, and Age[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6,50(2):245-167.

[24]MAKRI K T M, KATSIKE 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export innovativeness[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7, 26 (4):
628-639.

責任编辑:李金霞Contextual Ambidexterity Innovation of International Subcontract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rivers and its Impact on Function Upgrade

Zhang Jinghong1, Wang Shenghui2,3, Fan Shuhong4

(1.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Business School,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3.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Xinjiang 830012, China;

4.Hebei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 China)

Abstract:Facing the changing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s, it"s urgently necessary that Chinese subcontracting enterprises to carry on ambidexterity innovation, which can help them keeping the producing advantage, meanwhile, upgrading their functions and extending to R&D and design activities along value chai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hypothesis, this paper adopts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ual ambidexterity innovation and through the empirical test, finds that both internal contextual elements, which ar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slack resources, and external contextual ones, which are environmental dynamism and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have positive impacts on the ambidexterity innovation of subcontracting enterprises. Furtherly, the ambidexterity innovation promotes the function upgrade, which means from OEM to ODM.

Key words:international subcontracting enterprises; contextual ambidexterit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slack resources

推荐访问:代工 情境 创新

《国际代工企业情境性双元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