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心理视角下对心理咨询的反思

时间:2021-07-11 15:50:36 浏览量:

康林

现代西方心理治疗是由120多年前奥地利维也纳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他因此也被誉为“现代心理治疗之父”。弗洛伊德对心理治疗和咨询的理论贡献有三点。他提出人有自我,有潜意识,还有自我防御机制三个重要的心理学观点,为后世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续的心理学家继续发展和拓宽了心理治疗和咨询理论及方法。

西方心理治疗和咨询传入我国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的事情。当时由昆明医学院精神科万文鹏教授邀请一批德国心理学家以“中德班”的名义开始心理治疗和咨询培训。这正式开启了我国心理治疗和咨询现代化进程。

现代心理治疗和咨询到如今经历了40多年风风雨雨。如今心理治疗和咨询得到了国家,社会以及民众的广泛的理解和接受,在实践和运用过程中,为提高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我们也要看到西方心理治疗和咨询,有其文化心理背景,在东方文化心理背景下有水土不服的情况。

笔者简单整理了一下西方心理治疗和咨询在东方文化心理背景下水土不服的几个重要表现。

第一,设置不符合东方文化心理。西方心理咨询强调1对1的个体心理咨询,对界线的规定很严格。来访者个人进行心理咨询,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够有任何方式进行联系,而且在心理咨询過程中不会让他人介入。但实践中其实很难做到。来访者通常还是希望在咨询室以外和治疗师保持联系。这样这样的方式,让来访者感觉和治疗师更亲近。即使是成年人来进行咨询,也很难阻挡父母,配偶等家人对心理咨询的介入。

其二,西方心理咨询的目标和方向国情不相符合。西方文化心理,对于个体来讲是偏向更多的个体化,独立性,而东方文化心理则偏向更多的集体化,融合性。

第三,西方心理咨询无法教会我们应对复杂的人情社会。在东方以集体为倾向的文化心理背景下,个体生活在复杂的人情社会中。而相较于西方文化心理背景下,强调个体化和独立性,生活方式相对比较单纯简单。这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第四,西方心理咨询更强调个人的因素而往往忽略环境影响。东方文化心理背景下环境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有可能和有机会去重新改变和整合。

第五,不同文化心理背景下对心理咨询师期待不同。西方心理咨询,更强调一种陪伴,旅伴的作用。东方心理咨询更强调成为一位老师或导师的作用。

以上几点是笔者通过多年的经验实践所总结的西方心理咨询水土不服的情况。在文化心理背景的视角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不同的根源。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深受宗教影响。就目前的调查统计,有60%~80%的人信仰宗教。宗教给西方个体带来深远影响。仔细阅读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会发现很多反家庭的言论。比如在马太福音中,耶稣说:爱父母胜过爱我的人,不配我;爱子女超过爱我的人也不配我。耶稣还不讳言说过: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们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人,不配做我的门徒。还说过,兄弟要把兄弟,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宗教造成了家庭凝聚力的破坏,而使得分散的人重新在宗教的教义下统一起来。每个人都单一的对待上帝,每个人内心的根源也基于上帝。西方还在历史上经历了较长的一段称为黑暗中世纪的时期。这对西方文化心理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宗教解决了人最根本的存在危机。在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明确指出了人最根本的存在危机:宇宙的神秘如磐石般压在人心。意指人面对无常和神秘的环境,没有根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宗教则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伟大的上帝提供了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也庇护了每个孤独的心灵。

所以说西方心理咨询的文化心理背景是指向个体,是使每个个体更加个体化和独立化。但是用东方文化心理视角来审视就会发现其存在巨大的差异。

东方文化心理也在于解决人存在的根本问题。但其思想和方法和西方是大相径庭的。东方的儒家文化,提倡忠、孝、仁、义、勇,是相当重视家庭的。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所说的“孝”字是一个“子”字加上一个“老”字,意味着子辈承载着父辈,这是东方文化下以家庭为核心的生活方式。

对比来说,东方的家文化和西方的宗教文化有非常类似的地方。辜鸿铭就曾做个比较。宗教有教义《圣经》,儒家文化也有教义,那就是儒家经典。宗教有神职机构,教皇,教主,神父,牧师。家文化也有类似的机构,族长或家长。宗教有专门的场所,教堂。而儒家文化有祠堂。在教堂里,牧师带领信徒歌颂上帝。在祠堂中,族长带领家族成员祭拜祖宗。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都从根本角度上解决人的存在危机,但结果却是不一样的。西方宗教文化促进了人的个体化发展,东方家文化促进了人的集体化发展。正是东方集体文化心理背景,造成西方心理咨询在实施过程中水土不服。

最后我想给从事心理咨询的从业者一些小的建议。

第一,在我国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不要过分强调1对1的治疗设置。以我们家文化为主导的人情社会,可以考虑纳入更多的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咨询。

第二,多利用资源导向。既然可以纳入更多的人来参与咨询,就可以有更多的资源被整合得以充分运用,心理咨询的效果会更好。

第三,每个中国的心理咨询师或多或少要掌握家庭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用家庭动力学的观点来审视家庭成员的个体是符合我国文化集体潜意识的。运用这套理论体系理解并用其方法进行治疗,也可以提高极大的提高咨询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东方文化个体化心理治疗 多样解构安邸AD(2020年9期)2020-12-08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工业设计(2020年3期)2020-05-14个体化社会来临南风窗(2019年8期)2019-04-29妊娠糖尿病个体化运动指导研究进展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6期)2018-07-24精神疾病可以仅做心理治疗吗家庭用药(2018年2期)2018-03-02泰戈尔“东方西方”观及“东方文化”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年5期)2017-11-21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6年12期)2017-08-05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个体化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4期)2016-04-19论21世纪国际法的理论创新东方法学(2014年1期)2014-02-19摄影与心理治疗数码摄影(2009年4期)2009-04-22

推荐访问:心理咨询 视角 反思

《东方文化心理视角下对心理咨询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