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时间:2020-01-26 04:28:11 浏览量: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优秀医师事迹材料第二篇:医院优秀医师事迹材料第三篇: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第四篇:2014年优秀医师奖候选人事迹材料第五篇: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更多相关范文

第一篇: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心存仁爱 医济天下

到市第一医院采访血液风湿科主任**的时候,有两个小小的细节让人难忘。一是毕主任的步伐特别快,透着股雷厉风行的精气神,我们这帮小年轻都得跟在他身后小跑,毕主任回头笑着说:“病人的时间就是生命,医生都要和时间赛跑嘛。”二是毕主任的熟人特别多,在电梯间、在院子里、在走廊上,总有病人和家属和毕主任打招呼,让人佩

服的是,毕主任能记住每一个病人和家属的名字,“顾大嫂,你的起色好多了啊,管住嘴、迈开腿,争取活到九十九,哈哈!”、“李大爷,你儿子真是孝顺,好好配合治疗,早点回家享福去!”面对他们,他的笑容特别亲切,特别温暖。

**是市第一医院血液风湿科主任,市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潍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工作在临床的第一线。对医术精益求精的不断追求和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已经融入了**的灵魂。1986年,**个人出资数万元,并连同从社会筹措的数十万元资金购买了仪器试剂,创立了我市首家血液病研究室、骨髓移植层流病房,并在省内综合性医院率先开展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并先后开展了骨髓移植、胎儿造血细胞移植、白血病“轰击”疗法等二十多项填补市内空白的新技术,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开展的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硬化更是取得了成功,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填补了省内空白,由他牵头成立的获得国家gmp认证、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市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再生医学中心,为我市乃至我省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搭建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引起国内高度关注。近年来,**共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主编大型医学专著3部,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5项;
其首研的《胎儿造血细胞加碳酸锂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现担任《脐血cd3ak细胞抗癌实验研究》和《annexin v和p-糖蛋白检测与aml预后研究》以及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三项科研课题组负责人,并参与国家863《恶性白血病的“组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micro-rna-486-5p调节cml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机制研究》两项课题研究。荣获省优秀卫生工作者、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学科带头人、市首批名医、市十佳大夫、市优秀执业医师、市“两好一满意”服务明星等称号,今年又被光荣地评为“区第二批颜山英才”。

“毕主任知道俺家困难,主动给俺免了医疗费,还偷偷塞给俺三千块钱让俺加强营养……”患者孙大娘说到动情处几度哽咽。“心存爱心诊病,带着深情开方”是**从医30年来一直恪守于心的职业信条,而他也用其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兑现了这一从业原则。他曾多次募捐救助困难患者,主动为病人排忧解难,用博爱传递医生仁心,以精诚赢得患者真情,被誉为“患者信得过的好医生”,其事迹曾被多家省市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报道,并载入《中国名医妙药》一书。

“毕主任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做起实验来常常忘记时间,我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毕铁人’。”同事如此评价他。“毕铁人”白天接诊查房,夜间加班化验,常常忘我地通宵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创新性地提出科室“5s”管理模式及“99+1=0”的管理理念,并应用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实践中。在“5s”管理模式的推动下,**所领导的科室于2014、2014年分别获得“**市卫生行业名科”、“**市医疗质量示范科室”称号,最近又被全市卫生系统推荐为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在**的带领下,市第一医院血液风湿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正在朝着立足鲁中、辐射全省、国内知名、与国际接轨的品牌科室迅速迈进。

第二篇:医院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妙手治百病丹心暖万家

xxx,男,44岁,民和县中医院儿科主任,主治医师。长期以来,他热爱本职工作,悉心钻研业务,热心对待患者,其医术和医德受到人们广泛好评。

一、勤奋工作,成绩突出

xxx于1989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医师专业,后被分配到总堡卫生院工作。1991年调入xx医院做医师,2014年任科室主任。任x科主任。

二、孜孜求学,提高本领

学以致用、精益求精是xxx同志永恒的追求,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曾多次主动要求赴国内著名医院和省内外三级医院进修学习。2014年至2014年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修学习,系统钻研呼吸、消化、神经、血液系统疾病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等综合分析处置。1998年至1999年在青海省妇幼儿童医院进修学习,专门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核黄疸、新生儿肺炎等疾病急救和常规诊疗进行系统学习。2014年、2014年两次赴安徽太和中医院和辽宁营口市中心医院进行观摩学习。此外,他还参加了全国新生儿急救学习和青海省新生儿窒息复苏师资培训班等。在省内外长时间的学习中,他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学习,虚心求教,在技术、理念、管理、学科建设诸多方面为自己全方位“充电”,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三、攻关创新,成果丰硕

在实际工作他中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先后开展了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气管插管术、呼吸机应用等,对急危重的抢救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4年初,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医院儿科开展了新生儿疾病重症监护工作,把常规疾病治疗由普通的病房诊疗模式前移到重症管理模式,实现了疾病治疗上的深层次管理,为围产期新生儿疾病的治疗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为医院的学科建设垫补了空白,中医院也成为海东市第一个开设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县级医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他积累了对新生儿核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疑难杂症丰富的诊疗经验。并多次参加并主导全县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他撰写的论文《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治疗体会》,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上发表,这是他知识积累和临床的经验反映。2014年起,他参加了青海省名老中医师承教育,旨在强化中医综合诊疗能力。多年来,他多次担任民和职业学校授课老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医务工作者,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心怀群众,恪守医德

xxx同志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无论是从事普通医师工作,还是担任科主任工作,他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良服务质量,对待每一位患者,对患者从不“吃拿卡要”,“让患者满意”是他作为医生行医爱民、治病救人的追求。即便是在他的休息日,不论严寒酷暑,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患者需要,他就立即到医院

参加会诊,抢救病人。二十余年来,他很少休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他视患者如亲人,有时遇有困难的患者,他都能主动问寒问暖,帮其解决困难。

2014年,中川乡农村出生仅七个月的婴儿乔生文患感染性腹泻伴重度脱水、急性循环衰竭、病毒性心肌炎住院,因其家庭困难无法转院治疗。李志远倾其所能,经过十余天的抢救治疗使病人转危为安。病人家属甚是感激,特赠送他“妙手治百病,丹心暖万家”锦旗一面。这是对他精湛医术、崇高医德的高度评价,也是他心系群众、爱岗敬业的真实写照。

第三篇: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司定然同志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经过三年教学及临床实践的锻炼,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河南医科大学内科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原油田总医院心内科工作。现任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濮阳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濮阳市政

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心血管专业,积极开展了冠心病防治研究,在临床上率先开展了心电图运动试验及运动试验,联合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疗效评价的探讨,目前已应用4000余例,使大量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得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使总医院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处于本地区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原石油勘探局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成功实施了本地区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疗法,随后他带头组织心内科广泛开展了中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配合转换酶抑制剂等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0余例,使住院病死率由原来的15%降至7%左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写出临床研究报告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心血管学术会议进行大会交流,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由于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他很快成为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熟练地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牢牢把握本专业理论、技术发展的前沿,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积极学习、探索新疗法、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和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是心血管专业电治疗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层医院由于受技术和条件限制而很难开展此项工作,司定然主动向院领导建议,积极创造条件,查阅有关资料,并根据自己读研究生期间积累的经验,带领科内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于1994年开展了本地区第一例临时心脏起搏术,术中由于血管鞘管与导管型号不匹配(因条件所限),造成局部出血不止,他在手术台上积极开动脑筋,果断采用输液器接头代套管封堵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终于将起搏电极导管置入心脏,起搏成功,使这位生命垂危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转危为安;
在此基础上,他又带领大家完成了更高难度的床旁经气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技术攻关。同年,经过充分的技术准备,他组织开展了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复杂的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更加拓宽了这种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目前,他已为126例各种危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起搏治疗,成功率达100%,不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濮阳地区的空白,而且在适应症、起搏方式选择及生理性起搏方面居河南省领先水平。为了促进心血管专业技术的更大发展,为医院创名牌、争效益,为职工家属解除疾苦,司定然向院领导提出了在总医院开展心血管疾病最尖端诊疗技术之一——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在得到医院领导的同意与支持以后,他亲自带人于1995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研修介入心脏病学,半年后归院,即投入了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为了尽早开展工作而不额外增加医院负担,他提出立足于医院现有条件,不等不靠,将胃肠透视室作为导管室,利用现有的旧x线透视机替代大型c型臂血管造影机,自行制造器械消毒槽,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准备工作。于1996年5月1日开展了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两项新技术,从此结束了以往这类疾病手术创伤大、药物疗效差而依赖外转求医的局面,此疗法既可以使患者得到根治或显著好转,又为勘探局和职工家属节约了大量费用,目前治疗患者96例,成功率97.7%,直接经济效益176万元。上述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跨入了省内同级医院先进行列,为创建“三甲”医院产生了积极作用,使当时在本地区独家掌握这些新技术的油田总医院的声誉和影响得到了大大提高,已经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当今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最复杂、难度最大、危险最高而效果最好的尖端技术之一。总医院大型血管造影机的引进为心内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司定然不失时机地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技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顺利在我院推广开展。2014年,他主持开展了濮阳市首例经皮插管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已为成功完成近千例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上述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跨入了国内同级医院先进行

列。

司定然同志不仅有孜孜不倦地学习运用新技术的精神,更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他常对同志们说,既然我们做了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就是我们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到中原油田的第一天起,他就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治病救人的事业之中。他所在的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全院最大、最忙,危重病人多,病情

变化快的科室之一。作为科室负责人,他总是第一个到工作岗位,并常因为病人诊治而耽误了休息时间,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病人需要、出诊会诊,总是随叫随到。刚端起饭碗、刚躺下睡觉就被邀会诊的情况不可胜数。从事心脏介入治疗需要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电极的位置,医生要暴露x线直接照射下工作,会受到数倍于患者照射剂量射线的损害。由于长期的射线照射,他的白细胞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右手也发生了放射性皮炎,每次手术前后,科室的同志们无不为他担心,捏着一把汗,都劝他在台下或室外指导,可他总是上台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即使被别人替下也不离开导管室,观察病人、指导下级医师工作。每次手术结束后,他总是回病房逐个诊察术后病人,确认无并发症后才放心地最后一个离开病房。有一次,手术一直从早上7点进行到晚上9点,结束时发现机器出了故障,其他同志都回家休息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手术,他亲自陪同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修理机器,直到深夜12点将送工程师回住处他才回家,第二天同志们上班时,发现他已经又做好了当天手术的准备工作。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带出了一只作风过硬的队伍。不论工作多忙多累,心内科的同志们从无怨言,尤其是介入治疗小组的医护人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医院的前列。在他领导下该科多年被评为院先进单位、院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中原石油勘探局模范集体、文明单位。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司定然在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近年来先后编著了《现代实用心脏病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在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29篇,其中《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一文参加了第四届国际转换酶抑制剂研讨会大会交流,《生理性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等三篇论文参加了第三届长城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交流并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录用;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研究》、《血浆内皮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联合药物干预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影响的临床研究》、《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ptca+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等五项成果先后获得中原油田及濮阳市科技进步奖;
1998年应邀出席了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届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司定然并没有故步自封,而又把眼光集中到了更重要的课题,2014年他承担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实施的协作研究项目——《中国第二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研究》及由加拿大、印度和中国共同发起的国际性协作研究《评价低分子肝素和代谢调节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为两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学依据,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2014-2014的三年里,他带领的心内科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医疗质量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双先单位,他也连续三年被评为院“优秀管理工作者”,“局劳动模范”,“局十佳青年”,2014年初被提拔为中原油田总医院业务副院长。

2014年的春天,非典型性肺炎肆虐中国大地,一场抗击非典的战争在全国打响,当和政府高度重视防治非典的这场战争。刚刚上任业务副院长的司定然同志在这危难之际自告奋勇地担起组织指挥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重担,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连续七天吃住在工作现场,协调相关科室和部门,组织行政、后勤和医务人员,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成功创建了发热门诊、非典病房,购置了防护服装和消杀物品,做好了防止非典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抗击非典最艰难、最危险的日子里,为了明确诊断几名非典疑似病例,司定然同志常常连续几天忙得回不了家,他不顾个人安危,一天奔波于非典病房和发热门诊之间数十趟,亲自给病人查体和询问病史,亲自为病人盛饭送水,亲自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在他的带领下,所有疑似病例均痊愈出院,整个油区没有一例非典感染病人,圆满完成了抗击非典的光荣任务,受到中原石油勘探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表彰。

作为业务副院长,他主管全院医疗和护理这两个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门,他深知自己身上担子的重量和责任,更加忘我地工作;
他站在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对内基于医院工作的实际,对人员和岗位进行合理的分配,充分发挥全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狠抓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外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提高。

司定然同志二十多年如一日,他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作风、对患者无比热情的精神早已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都夸他为优秀医生,学习楷模。

第四篇:2014年优秀医师奖候选人事迹材料

2014年优秀医师奖候选人事迹材料

(按姓氏拼音排序)

一、高秉仁医师事迹材料

高秉仁,男,1956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新一代我国中青年心血管外科专家,在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的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极高的学术造诣。现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高原危重病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组成员、教材评审委员、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甘肃省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甘肃省医学会和兰州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甘肃省《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核准执业者。《科学中国人》专家委员会“生命科学与医药卫生”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现代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特约编委。曾荣获“青年教师成才奖”、 1998年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首批人选,2014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首批人选。

在心血管外科领域耕耘了27个春秋的高秉仁教授在医、教、研方面均取得了累累硕果。高秉仁教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院医疗系,一直从事心胸血管外科临床工作,在西北高原经济落后,医疗条件设备贫瘠的条件下,知难而进,艰苦创业,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与同事们一道,团结一心、勤奋钻研,奋勇拼搏,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切实体现到医疗工作中。同时非常注重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紧跟国际国内最新前沿,在微创心脏外科等多个研究领域均进行长期的连续性深入研究,开创了多项新业务。不论是在担任甘肃省心血管医院副院长还是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的工作中他都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成为西北高原甘肃省心血管外科专家。他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注重学科建设,大力扶持心胸外科的亚专业,紧跟学科前沿,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提高科室的核心竞争力,使兰大二院心胸外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达到了兄弟医院20余年走过的历程和发展速度;
同时在科室管理方面努力达到战略管理层次,让一个全院较差的科室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院内名列前茅的科室,展示出了他扎实的医疗技术水平和领导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仅2014年共完成各类手术780例,其中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200余例手术,右腋下微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69例,法洛四联症和复杂心脏畸形手术43例。疗效优良,各类手术总体治愈率达98%,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心脏外科专家,高秉仁教授博极医源,不断创新,勇攀新高峰,早在1996年率先在甘肃省开展了微创心脏外科;
次年率先在甘肃省进行了腋下微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率先在甘肃省进行了同种带瓣动脉移植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率先在甘肃省完成了首例大动脉转位的根治手术。近几年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先后开展的瓣膜置换术中房颤的射频消融技术、冠状动脉肌桥切开成形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主动脉夹层象鼻支架手术及微创介入覆膜支架置入术及冠脉外科手术等新业务新技术18余项,均达到省内领先的地位或国内先进行列水平。部分项目填补了省内和西北地区的空白甚至国内空白。在临床工作中,他承担了科室大部分疑难重症病人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每年以精湛的技术亲自主刀完成心脏手术约130余例,其中多数为重症或疑难病例,如年龄2个月的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广泛狭窄合并室间隔缺损在体外循环中停循环的同期手术治疗和78岁高龄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他在早年完成甘肃省首例巨大室壁瘤切除同期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近年来此项业务已成为常规手术位于国内先进行列;
右腋下小切口先心病修补、主动脉瓣替换、佛氏窦瘤破裂的修补等微创心脏外科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国外国际性杂志2篇,国家级和中文核心期刊38篇。参编专著3部,参编16余万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遗传病学》获全国优秀专著。完成甘肃省级和教育卫生厅级科研基金课题15余项;
获科技进步成果奖10余项,其中“微创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研究”、 “抗钙化同种带瓣膜动脉液氮低温保存及其活性的研究”;

“病残儿的病因学调查研究及其防治对策”;

“甘肃省五地市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暨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研究”荣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作为医院心外科的领军人物,把人才梯队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高秉仁教授把培养人才视为己任,言传身教,甘为人梯,以博大的情怀培养年轻技术骨干,结合每名医生的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主攻方向,为使大家尽快掌握复杂先心病技术,他常常手把手地教他们提高操作技能,无私的将个人经验与手术技巧传授给每一位医师,快速提高了心外科整体医疗水平。他着眼科室长远发展建设,注重挖掘、培养、贮备人才,先后选派多人次在外研修,还选派1人到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和imperial college学习心血管外科,目前科室有博士3人,硕士以上学历7人,大家都以他的敬业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勇攀高峰的精神为楷模,共同打造一流的团队,使学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形成了一整套医疗、科研和教学体系。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注重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完成研究生的导师工作,已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7人,研究生毕业后均成为各单位的临床和学术骨干力量。再读博士研究生5人,再读硕士研究生8人。

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1、民政部的“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遴选心外科优秀专家,甘肃省民政厅选定高秉仁教授,于2014年9月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签订协议,使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成为“残疾孤儿康复明天计划”先心病修补手术项目的定点医院。在一年半救助先心病儿童250余名。使先心病孤儿摆脱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精神压力。高秉仁教授在该项目总结大会上获得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积极响应卫生厅号召,在科室设立了济困病房,面向农村特困家庭和城市低保户,高秉仁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利用这个平台救治了一大批瓣膜病、冠心病和先心病,为促进社会和谐、营造幸福家庭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更加高大。3、2014年5.12地震后,高秉仁教授积极地奔赴灾区,冒着极大的危险实施救援活动,受到了当地灾区人民和兰州军区的高度赞扬,受到了兰州大学校党委领导高度赞扬。

二、胡建国医师事迹材料

胡建国,男, 1950年出生,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外科学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外科研究室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主任,中南六省胸心外科学会委员。

197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1974年分配到湖医附二院外科工作。1981年考入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班,师从著名心胸血管外科专家詹越教授和孙培吾教授,1984年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一年,1997年赴美国杜克大学进修访问半年,专修心脏移植和新生儿心脏外科。1985年晋升为主治医师、讲师,1991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从事心胸血管外科专业近四十年来,在先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大血管外科,冠心病外科,器官移植和胸部外科等方面有极高学术造诣,是目前国内心胸血管外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从立志成为一名胸心外科医师开始,胡建国教授始终将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他有着崇高的敬业风尚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他都像亲人般温暖,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仔细检查,耐心解释,让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患者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对每一台手术,无论简单还是复杂,他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为了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他经常吃住在科室里,有时几夜不能合眼,有时要一两周才能够回家一次。即使身为科主任与教授,在节假日依然坚持回病房查房,了解病人病情,风雨无阻。胡教授在胸心外科耕耘近四十年,诊治病人数以万计,妙手仁心,急病人所急,真正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受到病人和同行一致的赞誉。

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他深知光有良好的医德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为病人解决实际病痛。为此他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潜心学习专业知识,钻研手术技巧,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了高超的手术技能,获得了“胡一刀”的美誉。同时他还积极将国外先进的心胸血管外科技术带入国内,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和我省心胸血管外科水平。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bentall手术同期经主动脉瓣口进行二尖瓣置换,房腔交界成形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左后外侧切口进行再次二尖瓣置换等。率先在省内开展新项目、新技术40余项,在省内首先开展冠脉搭桥术获成功,并使之成为常规手术;
开展了急性主动脉夹层剥离升主动脉替换、全主动脉弓移植、肺动脉闭锁行心外导管手术、senning手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瓣环增宽成形主动脉瓣置换、保留全部瓣叶及腱索进行二尖瓣置换、自体心包三尖瓣再造成形治疗三尖瓣低位、预激综合症外科治疗、全隆突切除成形、食管异物致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抢救成功。开展了非中断心肌供血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包括进行四联症根治、二尖瓣置换和全腔肺动脉连接等复杂手术。

1993年主持胸心外科工作以来,胡教授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新技术,每年获医院新技术成果一等奖,使体外循环手术由1992年的269台次/年升至2014年近2700台次/年,包括普胸手术达4000台次/年,死亡率由9.6%降至2.0%以下。作为科室的领头人,他心系科室,从科室排班到全科整体事务的安排,事必亲躬,为科室整体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他善于发挥全科同事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在人力有限和床位不足的条件下,一方面想方设法加快床位周转,另一方面积极和医院协调,扩大病房,补充人员,有效地解决了床位紧张,病人入院困难的问题,使科室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14年他成功带领胸心外科于跻身于国家级重点学科之列,并在201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重点学科评估验收,成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全科人员团结协作,在创造了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建设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多种技术相结合的人才队伍,为科室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博士生导师,胡教授非常注重言传身教,用(本站向您推荐WwW.HAOWOrD.COM)实际行动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他常教导学生们要具有开放的思维和探索精神,勇于突破。为此他总是尽可能地为学生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甘为绿叶,甘当人梯。对学生们的成功总是适时地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其失败也给予充分的宽容并指出不足。虽然临床和科务工作繁忙,他仍然尽可能地抽时间在学业上给学生们以悉心指导,生活上问寒问暖。在他的辛勤培养下,目前已有17名博士,10名硕士学成毕业,许多已成为了单位骨干力量,他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医疗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心胸血管外科专家,胡教授深知科研工作是临床工作的前沿和推动力量。他主持完成省重点项目牛颈静脉基础与临床研究,完成原位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深低温体外循环研究,并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他主持完成的湖南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创造了我国乃至亚洲成活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好的记录,现已成活5年余,并生存良好。

在近四十年的医疗生涯中,胡建国教授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这一宗旨,刻苦钻研、修身立德,不断向着医学科学的高峰迈进,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疗技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学识渊博、胸怀宽广,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他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我省乃至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倪一鸣医师事迹材料

倪一鸣,男,1956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原浙江医科大学,多次至瑞士苏黎世大学及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心脏中心进修学习,1998年晋升为主任医师,聘为硕士生导师,2014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胸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全国委员,浙江省心胸外科协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胸心外科教授委员会委员。同时被聘为《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等4种期刊编委。

倪一鸣主任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5年余,主刀完成各类心脏大血管及普胸手术5000余例,近年来每年完成心脏大血管手术400余例,各类普胸手术200余例,在全省遥遥领先,而全科室在倪主任带领下,在仅有60张床位的情况下,年均完成2014余台手术,达到很高的周转率。多瓣膜置换,复杂先心矫治,主动脉瘤手术,非体外循环下搭桥等各类心脏手术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手术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呼吸机依赖及尿毒症长期血透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技巧高超,手术操作非常娴熟,尤其在瓣膜置换术上,采用间断缝合技术进行单纯二尖瓣置换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仅11分05秒,双瓣置换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仅33分。而在1999年4月主持开展的首例心脏移植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仅为36分种,心脏移植受体目前存活已接近10年,且生活质量良好。2014年4月,成功进行了全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另外,在普胸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微创手术,1998年在国内首创腋下不切断背阔肌的小切口进行肺部手术,创伤小且美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2014年,在国内首创采用毡片条、心包带、履带式垫片结扎等新方法为多位粗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进行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减少了既往动脉导管手术易撕裂大出血的危险。

倪一鸣教授医术精良,医德医风高尚,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标兵,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并曾获“浙江省优秀医生”称号。至今主持及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成果多次获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收录9篇。

四、孙立忠医师事迹材料

孙立忠,男,1960年出生,满族,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25年,独立完成或指导下级医师完成心血管手术6000余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近2014余例,瓣膜替换手术、冠心病搭桥手术1000余例,主动脉手术1500余例,心脏肿瘤等手术200余例。是我国心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全面、完成手术病种多的专家之一。

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业绩突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2项第4完成人,1项第10完成人)。

在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方面业绩突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高教部优秀研究成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均为第一完成人。高教部优秀研究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

完成大型研究课题8项,在研课题3项,获科研经费近400万元。

积极进行主动脉外科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工作,发表文章100余篇,每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次,举办国内主动脉外科学术研讨会3次,从1998年开始每年举办主动脉外科继续教育班1-2期,为我国主动脉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杨达宽医师事迹材料

杨达宽,男,1951年出生,白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专业为胸心血管外科与器官移植。现任**医学院副院长兼**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为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全国理事、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副会长、中华康复医学会全国理事、中华云南康复医学会会长、云南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委员、云南省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等职。

医术精湛,硕果累累

杨达宽医师毕业于**医学院,他为人宽厚、谦虚、豁达,他心系患者、助人为乐、医德高尚;
对业务,他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对病人,他宽厚仁慈、关怀备至,深得病人的敬仰和爱戴。他悉心探究胸心血管外科医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三十多年来成功地开展心脏、血管和胸外科手术数千例,无一例医疗失误。20世纪八十年代末留学法国,赴法期间刻苦钻研医疗技术,成绩优秀受聘为外籍胸心血管外科助理教授,1989年10月学成后毅然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把在法国学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刚回国他就为一位因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的13岁女孩成功进行了肾动脉成型术。此后,他又率先在云南省成功开展了人造血管、大隐静脉移植等多种血管旁路术治疗动脉闭塞症;
马房氏综合症体外循环下复合带瓣管道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bentall术);
双肾动脉重建治疗双肾动脉急性栓塞及吸毒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一次性血管重建术等多种高难手术;
2014年他在云南又率先成功开展“动脉腔内隔绝术”,为云南省胸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各科室联合作战的能力,还能为患者节省费用。因此杨达宽医师把主攻方向瞄准了器官移植,1999年10月,他作为组织者和主要的手术者,带领昆院附二院的专家们成功开展了云南省第一例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如今10年过去了,这位患者仍然健康地生活着。2014年9月,杨达宽医师再次带领他的团队在西南地区地方医院中成功开展了首例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为一位饱受扩张性心肌病折磨、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解除了病痛。这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开展,使得附二院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攀升,也为云南省大器官移植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推动了云南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杨达宽医师本人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曾在看了他的手术后称赞道:“没有想到在云南还有血管手术做得这么好的外科医师!”

杨达宽医师还把临床工作的经验应用到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他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11名。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们关爱病人,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杨达宽医师工作以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获省人民政府奖励3次。2014年被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授予“基层先进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2014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

救死扶伤,德艺双馨

杨达宽医师行医33年来,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品质和良好的医德,从不收受病人的红包。一次,他为一位藏民成功实施了手术,术后患者坚持要送给他4瓶青稞酒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当他发现其中还夹有500元钱时当即退还给患者。他自觉以实际行动阐释“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操守,始终把救死扶伤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2014年10月,墨江县有位农民患腹主动脉瘤,不做手术患者将会有生命危险,可是这位农民连温饱都难解决,做手术的花费更无法承受。杨达宽医师带着一名医学专用师和一名外科医生,亲自开车由**赶往普洱墨江县,无偿为这个素不相识的农民成功施行了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手术。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在杨达宽医师看来,生命高于一切,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最大快乐。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发生7.0级大地震,杨达宽医师带领医疗队当晚奔赴地震灾区进行医疗救助,他提出就地治疗、就地抢救、减少死亡率的救治方案,并很快制定出医疗计划。面对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的危险,他和医疗队员们毫无畏惧,在极其简陋的帐篷手术室里,凭借过硬的技术,在15天内完成了27例特大手术,抢救了91位重伤员,无一例死亡,他还组织医务人员到村寨救治伤员。为此,他率领的医疗队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他本人则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14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身为一名亲自参与过云南丽江抗震救灾任务的医务工作者,杨达宽医师心系灾区、情系灾民,及时组织和带领附二院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抗震救灾工作,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了救灾医疗队。在接到伤员转运任务后,他连夜赶到昆医附二院石林天奇医院安排部署接收震区伤员的前期准备工作,仅仅两天时间就配备好了200套病床设施和物资。云南省在“爱心医疗救助大行动”中国共产党接收244名灾区伤员,附二院就接收了108名伤员及117名陪护家属,其中极危重伤员37人,危重伤员41人,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4岁,60岁以上的39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2位,成为云南省接收灾区伤员最多、危重伤员最多、老年伤员最多的医院,也因此成为汶川地震外转伤员接收百人以上伤员的唯一外省医院和云南爱心医疗救助大行动的主力军。为了让灾区伤员得到最好的治疗,杨达宽医师亲自参与制定每一位伤员的救治方案,多次参与抢救危重伤员,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附二院石林天奇医院救治的108名灾区伤员没有出现一例院内死亡,没有一例院内感染。所有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包括国内外的同行都知道,面对病情异常复杂的大规模伤员群体,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好范文网收集 www.Haoword.com》

杨达宽医师自担任**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以来,带领全院职工努力拼搏,不论是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疗技术创新上,还是在医院文化建设、机制改革、民主管理、依法治院等各项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门诊、住院人数翻两番,手术病人数翻三番,业务收入翻五番的跨越式发展。

杨达宽医师大胆创新,2014 年成立了非营利性股份制医院——**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石林天奇医院。这所符合国际现代化医院标准的医院,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一家由社会投资并与省级三甲医院合作的医院,它以省级医院的服务、县级医院的收费赢得了民众的赞誉,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石林天奇医院的运行模式得到了卫生部的高度评价,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云南调研组写入云南医疗改革调研报告,并被中央电视台选入国庆60周年献礼片(卫生篇)。。

身为院长,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杨达宽医师心系医院发展,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求实创新,抓住时机于2014年自筹资金6000余万元为医院购得毗邻土地42亩,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如今投资近8亿元、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改扩建工程已全面顺利启动。改扩建工程完成后,昆医附二院将成为一所花园式的、能与国际交流互动的现代化医院。

六、赵强医师事迹材料

赵强,男,1964年出生,从事心脏外科工作已23年,1986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石美鑫教授,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至美国进修学习,师从著名心脏外科教授albert starr,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工作,并成为来自中国的chief cardiac fellow。

目前为国内著名的心脏外科中青年专家,技术全面,影响力强。临床工作方面,在冠心病、心脏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心脏移植等心血管病外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特长有: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
微创心脏手术,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
心脏瓣膜瓣成形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心衰的外科治疗,心脏移植,辅助循环;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等。90年代在国内较早开展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团队年手术量达1000例,本人已积累了冠状动脉搭桥术近10000例、心脏瓣膜手术2014例、大血管手术50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500例、心脏移植50余例的丰富经验。尤其在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是国内著名的专家,已成为南方的领军人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近100%,手术成功率达99%。担任全国大部分省市近百家医院的会诊手术,产生重大社会效应。

在国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上海市胸心血管外科理事、美国胸外科医生学会(sts)委员。曾为心血管外科中青年论坛发起人之一。担任《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acta bioche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现代心血管外科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和评委。国家科技攻关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上海市科技奖评委、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干部保健专家。作为主席团成员,多次参加国内胸心外科学术会议并作执行主席。

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与哈佛大学麻省总院(mgh)和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thi)建立良好长久合作关系。

科研成绩突出。科研以冠心病外科、微创和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干细胞和基因组织工程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心力衰竭等方面的系列研究为方向,主持和参加国家、部级、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国家科技攻关“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十五”“十一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默沙东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等。

“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研究”、“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等项目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徐光启科技银奖等奖项。

已参加《现代外科学》、《顾恺时胸部外科手术学》(第二版)、《实用外科学》(第三版)、《冠心病外科治疗学》、《外科并发症的防治》、《兰锡纯心脏血管外科学》、《高级解剖学》、《成人心脏外科学》(译)、《心脏外科学》(朱晓东)等9部胸心外科专著的编写。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

教学成果显著。举办华东地区冠心病外科学习班二届。多次在医师协会年会讲课并手术示范。已培养研究生36名,其中博士15名,硕士21名。

第五篇: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

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

“试玉要烧三年满,辨才须等七年期。”三年来,医院门诊人次上升45%,住院人次增加21%,业务收入增长40%,11年预计将达到700万元,列全市同级之首,职工平均工资列全县乡镇卫生院最前列,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居全县首位,被省卫生厅树为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医院整体工作得到了患者和社会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杨院长代表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参加卫生部在**组织卫ⅷ项目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讨会,并做了典型发言,推出的“创新服务,强化评估,改进质量,优化分配”的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管理新举措,荣获全国第3名。xx年8月份,原省委常委、人大副主任王明义到该院视察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该院已成为省、市颇具影响力的山区乡镇卫生院。医院先后取得了“全国百佳优质服务示范医院”、“河南省重点乡镇卫生院”、“河南省免疫规划先进单位”、“洛阳市十佳乡镇卫生院”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市县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等。本人也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农村医师、县行风建设先进个人、镇优秀站所长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杨学立同志恪守职业道德,严格律已;
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爱岗敬业,视“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目标再次显现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医病患者面前,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政治本色。经嵩县第三人民医院研究,决定推荐杨学立同志为“洛阳市优秀医师”。

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医疗服务条件为了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后勤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借助国债项目,投资50万元新购地皮3亩,新建一栋三层砖混结构630平方米公共卫生和后勤服务综合大楼,建起了高标准预防接种中心。投资40万元对病房和门诊楼进行重装修。病区安装呼叫系统,全院开通内部程控电话。投资20万元新建锅炉房,对原暖气设施进行维护、改造,确

保冬季正常供暖。筹资百万元新购美国ge彩超、德国产电子胃镜、心电监护仪、血凝仪等。引资20万元,购碎石机一台,开展碎石新业务,投资15万元新购耳鼻喉科综合治疗仪,新建五官科病区,投资30万元新购500max光机一台,投资2万余元成立档案室,硬件建设得到巩固,服务条件得到改善。

四、狠抓内涵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专科品牌

继续开展医疗管理年为主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注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不断创新人才和专科建设,近年来共送派35名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24名护理人员进行了全员轮训,给予报销部分学费,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学历。目前,已毕业本、专科10余名,21名人员正在攻读本专科学历,22名中青年骨干到省级著名医院研修,16人次参加国家级学术研讨会,近年来,职工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46篇,34名职工通过执业和资格晋升考试,医院已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利用洛阳正骨医院网络关系、河科大一附院、三附院对口扶贫关系,与专家“联姻”,全力攻关,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骨伤科、外科、妇科、脑病、五官、口腔等专科的建设,使全院业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投资10万余元购置颈腰电动牵引床、中药熏蒸床等,组建康复理疗中心,采用中药熏蒸、电针、针炙、小针刀、钩活术、牵引、按摩、手法复位等技术,主治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偏瘫后遗症等,治疗科学,疗效显著。同时,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在全国首批40个农村乡镇卫生院中探索创新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管理长效机制,监督检查做到了经常化,病历甲级率、处方合

格率均有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激素、抗生素、注射剂使用日趋合理。

五、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创“五结合”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 明确卫生院的功能定位,贯彻执行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全镇范围内开创预防保健、妇幼保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民健康保障制度“五结合”的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一是在全镇范围内加大预防为主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意识,加强计划免疫接种,有效控制传染病,并在传染病防治方面、预防性健康检查、健康教育、食品卫生、消毒监测等预防保健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启动“母婴安全工程”,推出婚、孕、育一条龙特色人性化服务,确保住院分娩率巩固在98%以上,降低了母婴死亡率。以卫生院为中心,将全镇74个村级卫生机构规范为32个,实行“二制四有八统一”的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完善了具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大服务功能的孙店、车西、车北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在全镇共8.7万人次的农民得到近400万元的医疗补偿,11年新农合筹资比例达99.2%,取得了群众、政府、医疗机构“三满意”的良好效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部、卫生厅卫ⅷ项目两次流动现场会到该院参观、指导,受到项目领导、专家及各项目省的高度评价,为全国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费用界定提供参考依据。该做法受到了嵩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试玉要烧三年满,辨才须等七年期。”三年来,医院门诊人次上升45%,住院人次增加21%,业务收入增长40%,11年预计将达到700万元,列全市同级之首,职工平均工资列全县乡镇卫生院最前列,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居全县首位,被省卫生厅树为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医院整体工作得到了患者和社会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杨院长代表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参加卫生部在**组织卫ⅷ项目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讨会,并做了典型发言,推出的“创新服务,强化评估,改进质量,优化分配”的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管理新举措,荣获全国第3名。xx年8月份,原省委常委、人大副主任王明义到该院视察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该院已成为省、市颇具影响力的山区乡镇卫生院。医院先后取得了“全国百佳优质服务示范医院”、“河南省重点乡镇卫生院”、“河南省免疫规划先进单位”、“洛阳市十佳乡镇卫生院”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市县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等。本人也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农村医师、县行风建设先进个人、镇优秀站所长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杨学立同志恪守职业道德,严格律已;
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爱岗敬业,视“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目标再次显现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医病患者面前,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政治本色。经嵩县第三人民医院研究,决定推荐杨学立同志为“洛阳市优秀医师”。

zohoo小编推荐其他范文:

优秀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事迹材料

医师事迹材料

卫生院医师事迹材料

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口腔科医师先进事迹材料

推荐访问:医师 事迹材料 优秀 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临床医师优秀个人事迹

《优秀医师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