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生活自然延伸

时间:2021-12-24 12:29:52 浏览量:

史仁忠

[摘 要]2018年丹阳市实验小学积极开展“小幼衔接”的实践与研究,“365小幼衔接”课程基地建设,就是将一年分“顺应期、导应期、呼应期”三个阶段,围绕“小幼衔接存在断层、教师理念与行动不足、课程的内容和实施不够完善”这三大现实问题,从“教学环境、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师生评价”等方面实施衔接,让传统的“硬对接”变成 “软对接”,解决新生入学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不拘一格的生长空间。

[关键词]儿童生活;小幼衔接;课程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89-02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小幼双向衔接,小学要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要进行改革。”

丹阳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数十年来坚持以“不拘一格”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本色儿童”为目标。学校早在2018年就积极开展“小幼衔接”的实践与研究,2019年,受邀参加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学校作为小学唯一代表介绍了小幼衔接的课程改革。2020年,学校“365小幼衔接”获得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365小幼衔接”课程基地建设,就是将一年分“顺应期、导应期、呼应期”三个阶段,围绕“小幼衔接存在断层、教师理念与行动不足、课程的内容和实施不够完善”这三大现实问题,从“教学环境、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师生评价”等方面实施衔接,让传统的“硬对接”变成 “软对接”,解决新生入学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不拘一格的生长空间。

一、开发打造生活环境——校园里的特区

环境影响儿童的情绪、建立关系的能力以及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尤其是一年级的儿童,一个温馨放松、自然开放、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以帮助儿童消除焦虑,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将环境与课程内容结合,学校从顶层设计思考整个环境布局。

1.班级环境。以“角”为单位。在空间上移去讲台,根据班级人数,开发专属孩子们的学习角落,如:数学角、语文角、阅读角、游戏角……在每个角落摆放各种学习材料,如搭建材料、各种书籍、测量工具、水粉颜料、各种纸张等,供孩子轻松拿取使用,起到补充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主查阅资料、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的作用。

2.年段环境。以“区”为单位。依靠走廊过道以及楼房周边环境进行布置,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典型的综合学习的主题,提供涂鸦区、多媒体自主学习区、艺术区、阅读区、科学实验区……摆放各类图片、书籍、实物以及多媒体触摸设备,让孩子在课间、休闲时间去探索,去体验。

3.校园环境。以“园”为单位。在对整个校园顶层设计的时候,兼顾一年级学生比重,让他们在校园内找到存在感。学校因地制宜,开辟种植园、运动园、植物园、卡通园……将校园的文化、绿化、美化适度体现一年级儿童的色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研究、探索、观察、发现、展示……

小幼衔接课程的环境打造,依据学校特点,将它打造成“校园里的特区”,使其成为一个能无限探究的空间,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做实验、创作艺术作品、阅读图书、写作原创的故事、运用技术和文字资源查阅信息、自由想象和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那是一个孩子们大胆放飞自己想法、结交新朋友、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索的理想场所。

二、调适创生课程内容——量身定制的跑道

根据学生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生活上的不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经验生活,以儿童的日常生活,包括生活经验、兴趣及需要为起点,既重视生活化、情景化、经验化,又重视学科的知识价值。

1.单学科统整课程。即对语文、数学、道法等学科,在本学科内依据时间设置,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统整,通过大组课、角落课、迷你课等组织形式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

2.跨学科综合课程。即打破学科壁垒,对相同知识点进行融合,寻找共同主题,比如秋天、端午、春节、入队节等,以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可以是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等各种组合,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

3.生活指导课程。即过渡性活动课程,是从学会交往、适应环境、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开心伙伴日,奇妙寻宝日,时间我做主,多样的铃声,上课的约定,如厕讲文明,用餐顶呱呱,趣味十分钟,礼仪小使者,作业小能手,课程手拉手”为内容,让学生认识伙伴,了解学校,全方位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生活指导。

4.家校共育课程。即通过现代媒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进行育儿知识传递和心理辅导,消除家长的担忧;充分调动家长的资源,邀请家长到校开展“亲子共读、爸爸课堂、趣味运动会、育儿经验交流”等活动,形成家校共育指导手册。

三、更新调整课程实施——自主学习的钥匙

1.时间调适。我们把小幼衔接课程界定为三个阶段“顺应期、导应期、呼应期”。一是孩子刚入学,学校不立即开展学科教学,而是顺应孩子的心智,用一段时间将认识学校、认识伙伴、学会排队、学会用餐等等适应性课程作为学习内容。二是在时间设置上,开始时与幼儿园时间同步,然后上课与活动时间此消彼长,逐步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三是依据学生的心智特点设置长短课。大组课实现集中教学;角落课实现小组探究;迷你课延伸课外,鼓励自主探究。

2.学科整合。小幼衔接课程首先要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衔接,这就意味着,小学里的分科教学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将学科内容进行整合,更符合儿童心智,更切合孩子的学习方式。①跨学科综合活动。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再从众多孤立的学科中找到共同话题,建立一个新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②探究式互助活动。是学生在学习過程中,按照兴趣等建立互助关系,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主动探究。③体验式游历活动。校外生活是儿童学习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家校、师生共同规划与学习目标相关的行程及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游历。④多元化自助活动。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多样性以及个体差异,加强学习内容的关联性,提供多样资源,如书籍、实物、网络,学具,图片,供学生自助学习。

3.课堂范式。小幼衔接课程实施的改革是以“儿童”为核心,从关注儿童到关注儿童的学,从教儿童到教儿童学,是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是让儿童有带得走的智慧。也是让教师成为学习者,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获得身份变化和意义的建构。

四、构建实施课程评价——自然成长的阶梯

1.教师评价。建立有小幼衔接特质的教师评价体系,从小幼衔接课程的思想与理念,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准备与效果,参与教研包括联合教研的思考和质量,学生素养提升的全面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同时,也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 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动发展。

2.学生评价。一是形成性评价。家校一起以“脚丫向前走”成长档案袋记录孩子从进入小幼衔接阶段的点点滴滴。通过档案中各项学习、生活的记录,加强过程评价记录,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二是总结性评价实行“游园乐考”,把考卷变成了乐考卡,把考场布置成游乐园,把学科知识检测变成游园闯关,将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都涵盖其中,贴近儿童生活,把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学科素养,体验快乐考试。三是将“心理护航”作为诊断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家校共育平台,对家长进行心理培训,引导做“高效能”家长;通过提炼教师用语30条等举措,让教师更会与学生沟通;通过团辅对学生进行全学科的静心训练,冥想放松训练,坐姿训练等;对特殊学生进行个辅,全面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365小幼衔接课程”是从“幼小衔接”到“小幼衔接”的主动衔接,是小学与幼儿园文化的直接衔接。努力立足“儿童立场”,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儿童的发展衔接。通过课程实施,将彻底改变小学教师的儿童观、教学观、课程观,改变教师思维、行动方式,提升儿童的核心素养,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课程基地农村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基地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新课程·上旬(2020年33期)2020-12-23基于机器人课程基地平台的 STEM教育实施策略*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20年9期)2020-11-02学科跨界融合 构建微科技课程体系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22期)2019-10-30基于“力行—致远”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新课程·下旬(2019年7期)2019-09-17夯实课程基地 引领教学改革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8年7期)2018-09-27校园中的技术世界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8年7期)2018-09-27《物理就在你身边》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中学物理·高中(2017年12期)2018-03-07农村薄弱初中数学自主互动“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江苏教育研究(2016年25期)2016-10-1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江苏教育(2016年6期)2016-04-08数字化展评学习中心: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坚实平台江苏教育研究(2016年1期)2016-02-29

推荐访问:延伸 自然 儿童

《让儿童生活自然延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