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技巧的探讨

时间:2021-06-28 16:25:08 浏览量:

李瑛

摘 要:商品归类在进出口报关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关系到商品监管证件的申领、税率的适用、检验检疫制度的适用等重大问题。因此,这门课程是报关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但笔者在“商品归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将这门课讲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品归类;教学;技巧

1    “商品归类”课程的特点

1.1  商品归类对进出口活动的意义

商品归类俗称“查商品编码”,是根据税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商品唯一8位数商品编码的过程。在进出口商品报关时,报关单上需要填写正确的商品编码,商品编码的确定事关重大。首先,商品编码决定了货物的监管条件。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一些特殊的商品需要在进出口前向有关部门申领相应的贸易管理证件,如进出口许可证、关税配额证、允许进(出)口证明书、通关单或者通关证明等。如果商品本身的正确编码决定了在进出口时需要申领这些监管证件,但由于企业给商品填写了错误的编码,并没有在进出口前做这些准备工作,在申报进出口交单的环节未能提交完整正确的单据,则难以顺利完成通关。其次,商品编码是决定进出口货物适用税率的一个重要要素,如果商品的编码确定错误,会导致商品根据错误的编码在报关时选择错误的税率,如果这个税率比正确的税率高,企业的成本则会无谓地增加。如果错误的税率低于正确的税率,一旦被海关发现,有可能会构成偷逃关税的走私行为。最后,商品编码决定了货物的检验检疫类别,企业需要先确定货物的商品编码,只有在税则中查到相应的检验检疫代码,才能了解货物适用的检验检疫制度,并作出相应的准备。商品归类的主体一般是进出口企业,但是如果企业无法确定商品的编码,可以在货物拟进出口前3个月内向注册地直属海关申请预归类,海关接收申请后,会在60天内下达归类预裁定决定书。

1.2  “商品归类”课程的特点

“商品归类”课程属于专业性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课程。该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相比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多。我国海关的《进出口税则》是以协调制度为基础编制的,根据商品的原材料类型、原料来源、功能用途等特征,共有21类,98章,每一章都涉及大量的商品学知识、注释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熟悉各章的目录结构、类注、章注和品目注释,还要熟悉协调制度“商品归类”总规则的使用[1]。第二,需要大量的商品学知识。“商品归类”不但要了解商品编码排列的规律、商品归类的程序和规则、各章的注释,还要了解商品本身的特征。如对纺织品进行归类时,要了解纺织原料、纺织工艺、纺织品的加工程度、功能用途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食品、纺织品等相对熟悉的商品进行归类较为容易,一旦涉及机器设备、化工产品、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等,就会觉得非常困难,由于对产品的材质、功能、工作原理、用途等不够了解,影响归类的准确性。第三,该课程并不是以教师教学为主,而是以学生练习为主。在课堂时间的分布上,20%的时间由教师讲授,80%的时间学生用来练习。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商品的特征,灵活掌握商品归类的六大规则,才能充分理解类注、章注和品目注释。

1.3  “商品归类”在报关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对不同商品进行正确归类是报关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对商品进行归类也是报关工作开展的第一步,这一步的对错决定后续监管证件申领、税率适用、检疫制度适用等一系列工作的对错。对于报关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和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个贯穿学习和工作过程的挑战。此外,也要求相关专业的授课老师通过自身的努力,突破各种条件限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商品归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商品归类”课程因为存在上述几种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内容太多,讲课时各章详略程度把握不好

按照协调制度对商品的划分,我国《进出口税则》中将商品共分为21类98章,每一章都涉及大量的商品知识和注释,并且需要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和巩固相关注释和规定。这门课程在课堂教学阶段一般只有64个课时,庞大的内容很难在课堂上全部讲完。因此,在章节的选择、重难点的选择以及知識点的详略选择上需要进行权衡,而这98章内容哪些属于重点又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上课时全靠任课老师自己进行权衡和把握。这是任课老师面临的最重要也最难的一个问题。

2.2  任课老师自身工作经验不足

“商品归类”需要熟悉包罗万象的商品特征,涉及商品的原料成分、规格型号、功能用途、加工工艺等方面,尤其是矿产品、化工原料、机电产品的归类,更是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如商品的化学分子式、矿产品的成分和用途等、纺织品的原料和纺织工艺。担任“商品归类”课程的老师,大多没有一线工作的经验,对产品的了解只限于题目描述或者图片,没有见过实物,对一些产品标准和行业术语也会出现理解偏差,影响归类的准确性。

2.3  学习资料的匮乏

“商品归类”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对大量的商品进行归类,来提升对目录的熟悉程度、加强对注释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商品归类的速度和准确性。在日常授课中,资料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实际业务中,业务员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商品,有实务、详细介绍和图片,但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接触不到这么丰富的资料,学生和老师手中的资料往往是纯文字描述的练习题,而这些抽象的文字描述有时难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归类要素。第二是教师手中的商品资料太少,难以针对所有需要训练的知识点进行充分训练,导致学生因为缺乏广泛、充分的训练,对一些规则和注释的掌握不够充分。

2.4  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

商品归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的知识从理论层面包括海关商品分类目录、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商品归类总规则、海关关于商品归类的相关规定以及海关下达的归类预裁定。从实践层面来看,包括商品的材质、生产工艺、规格型号、功能用途等。青年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生活经验不足、商品知识匮乏,对商品本身的判断和认识有时会出现偏差。此外,注释和规则像法律条文一样,看似简单空洞,实则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因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在运用这些规则和注释时会出现偏差,导致商品归类结果出现错误。

2.5  学生对归类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不够熟练

进出口商品归类本身涉及的商品种类繁杂,课程体系庞大,不但涉及大量的商品学知识,还涉及协调制度公约及我国海关制定的大量类注、章注、品目注释和子目注释。要想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搜集及实训练习。但在学校期间,由于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很多其他课程,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练习,对商品归类的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便很难达到熟练的程度。

3    “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虽然“商品归类”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多难点,但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与其他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和学习,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困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总结教学技巧和方法如下所示。

3.1  为学生补充基本的商品学知识

首先,对海关商品分类的依据进行整理,归纳出影响商品分类的两大特征:原材料类型和商品的功能用途。对于第1~15类商品而言,每一类基本上都是按照原材料类型来划分的,可分为动物类原料、植物类原料、矿物类原料和化工类原料。教师首先给学生普及这些原料的分类及其关系,比如动植物类原料和有机矿物原料经过加工提纯,可以变成有机化工原料,而无机矿产品经过提纯,可以变成无机化学品[2]。有机化学原料经过聚合可以变成高分子聚合物,即塑料和橡胶;高分子聚合物经过融合拉伸,可以变成化学纺织纤维。另外,高分子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可以得到生活中的油漆。

3.2  通过信息手段多方获取实训资料

商品归类的练习需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商品资料,教材上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素材,需要通过网络来搜集。比如某些外贸公司的网站、海关和商务部的网站、跨境电子商务网站等。另外,也可以与专门从事归类业务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保障客户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共享一些商品的信息和商品归类的过程和结果。如果学校的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购买专业的商品归类软件,这些经过分门别类,并且附有答案的软件,可以让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实训,在课堂上使用更为方便[3]。

3.3  对类似商品进行分组和归类

类似品的归类一直是商品归类的一个难点。有些商品外行人看来非常类似,很容易认为其编码相同,而实际上可能不属于同一个品目,甚至不是同一章的商品。所以,在“商品归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类似商品进行总结,如均化食品的归类,将不同原料制成的均化食品分别归入16.02、16.04、16.05、20.05、20.07、21.04等。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图表的方式,将商品的特征、归类依据、归类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提高学生归类的效率和正确度,让学生了解材料和功能看似非常接近,而归类结果却大相径庭的商品。如猪肉韭菜馅的包子,根据面粉是否发酵以及猪肉和韭菜的比例,可能归入第19章、第16章或者第20章。另外,同样是照相机,数码照相机和光学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不同,如果属于数码照相则归入第85章;如果属于光学照相,则归入第90章。

3.4  将多种方法运用于课程教学

由于“商品归类”课程的务实性,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效率高,但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在线查询法、项目教学法、类比教学法[4]。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商品归类和警察破案进行类比,区分归类线索和归类依据,让学生观察一些警察破案的步骤和方法来体会商品归类的步骤和严谨性,让学生在归类时学习如何根据线索,即商品的材质、用途等特征来寻找线索,圈定嫌疑,最后根据证据,即类注、章注、品目注释和商品归类总规则等确定最终的归类结果。

[参考文献]

[1]王鸣华.关于“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J].中国外资,2013(2):16-17.

[2]蓋芬清.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风,2011(8):237-238.

[3]刘秋民.基于移动终端下的混合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5):182-184.

[4]林家旭.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法治与经济,2011(8):131-132.

猜你喜欢 技巧教学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15期)2019-12-15指正要有技巧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8年17期)2018-09-10“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4期)2017-04-22提问的技巧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4期)2017-04-18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9期)2016-11-21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雕塑(1997年1期)1997-06-26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一)雕塑(1996年4期)1996-07-12

推荐访问:归类 课程教学 探讨

《关于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技巧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