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精神推进场景式学习

时间:2021-10-17 12:49:16 浏览量:

编者按: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75年。学校始终坚持“上善”的教育哲学,秉承“快乐向上、幸福向善”的办学理念,立足“培养德善笃行、高雅智慧、气韵生动的上善儿童”的育人目标,努力成就师生的幸福成长。近年来,学校依托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弘扬书院文化、书院精神为抓手,着力打造校园里的上善书院,建设书院式的幸福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百所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示范学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中小学书香校园阅读基地、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示范基地、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等。

【摘 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提出“基于书院精神推行场景式学习”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创建体现书院文化、弘扬书院精神的丰富灵动的学习场景,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场景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逐步形成书院精神下推行场景式学习的路径与范式。

【关键词】书院精神;场景式学习;学习场景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6-0060-03

【作者简介】钱爱芙,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常州,213000)总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我国古代书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书院文化,书院精神是书院文化的精髓,其核心内容是“尚德、务实、创新”,并以人格修养为旨归,以经世致用为特点,以求真求新为特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武实小”)确立“打造校园里的上善书院、建设书院式的幸福学校”的发展目标,以书院文化丰富学校文化,以书院精神引领教育教学,培育体现书院精神的“上善”文化,建设富有书院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并以基于书院精神推行场景式学习为重点,着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品质。

一、书院精神场景式学习的基本内涵

武实小基于教学实际,把学习场景界定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学生活动其中的场景,主要由场所(场地、教室、专用活动室、学科活动基地等)、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等)、情境(与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相关的资料和活动情境等)等相互联系的三大要素构成。学习场景不同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境,学习环境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环境氛围,学习情境主要是用于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学习的材料、问题和活动等,而学习场景则是场所、环境和情境有机结合的综合体。

武实小基于书院精神推行场景式学习,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注重修学与修身的统一。学校承续古代书院教育的价值追求,以立德为先,引领学生实现品格的提升和人格的完整。二是倡导自主与自由的研习。古代书院倡导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学术精神。学校为学生提供自由而灵动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潜能,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完成主体的发展。三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学习场景的融合。融合意味着课程与场景的全面打通,我们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融学习、生活、实践于一体的空间。

二、书院精神场景式学习的实践路径

(一)一个“建场”行动

“场景式学习”包含三层含义:在场景中学习(场景成为载体);通过场景学习(场景作为工具);场景本身就是学习(建构场景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基于书院精神推进场景式学习,就是要汲取书院精神的精髓,创设富有体验性、互动性、实践性和生长性的学习场景,既为学生在场景中学习、借助场景开展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又充分发挥场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浸润、陶冶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富有书院气、学术味的文化场,真正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场。

1.做到“四个体现”。

一是体现书院精神,突出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彰显学科的应用价值和书院的务实精神;以问号、悬念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励学生创意創新,彰显书院的学术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德善笃行,高雅智慧,气韵生动”的品性。二是体现儿童立场,创设富有童心、童真、童趣的学习场景,能够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适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情感共鸣和思维活力。三是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各学科的学习场景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习得技能、拓宽视野,而且知情意行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四是体现学科特色,创设的学习场景是为本学科的教与学服务的,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融通,突出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彰显本学科的价值和特色。

2.涵盖“四个内容”。

学校从设施环境、主题情境、学习资源、互动平台等四个方面,系统设计和整体建设书院式的学习场景。在设施环境方面,我们把整个学校打造成一个大书院,将每个班级打造成一个小书院。一是配备学生在场学习、探究、实践所必需的设施器材、教具学具;二是设计布置与所学课程相关联的文化场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和韵味。在探究式的主题情境方面,围绕课程类别及学科主题创设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长廊、园地、文化墙来布置主题情境,如孔子书屋、孟子书屋、季子堂等,形成室内室外相融通的学习场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邻近的场馆看一看、做一做。在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方面,学习资源既包括传统的图文资料、实物标本等,还包括遍布校园各处场景的动态学习资源,如在上善农学院中,学生只要拿出智能设备扫一扫二维码,植物的名字、习性、特点等知识就能全部呈现。在全域化的互动平台方面,各教室均配备智能终端设备的互动触摸显示屏,教师可以输入并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维导图、参考资料、故事游戏、即兴抢答等材料,既方便课上使用,又可供学生在课前课后自由浏览、自主学习。

3.把握“四个结合”。

在学习场景的内容与形式上,学校注意通用与专用、长期与实时、静态与动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一个教室、一个场所的学习场景,既有超越学科的通识文化环境布置、同一学科通用的器材和资料,又留有相当大的空间,由各学科基于单元教学布置专用的、实时使用的主题情境和设施材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就是既有相对固定的、以书面形式呈现的情境和资料,又有可移动、可操作的实物模型和实验器材。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各学科围绕单元主题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和互动平台,即时为学生呈现情境资料,提供学习材料和练习检测等。

(二)一组“在场”实践

1.建构课堂教学范式。

古代书院提倡讲学自由,学习以学生的自我修習为主、教师讲学指导为辅。教师的“讲”,不能替代学生的“学”。学校立足“学程”,构建了具有书院味道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自学自研—表达交流—深度探究—归纳提炼—当堂练测—拓展深化”六个环节,并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策略。自学自研、表达交流环节主要指向学习目标,教师布置自学任务,学生自学预习,在预习中初步感知、生成问题,在预习后自由表达、交流感想;深度探究、归纳提炼环节主要指向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深度学习活动,进而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帮助学生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当堂练测环节主要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组织当堂练习或当堂检测;总结反思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反省,并联系生活发散迁移、质疑追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五个一”,即一组高质量的问题、一次真实的深度探究活动、一次自由表达的对话交流、一次精当的当堂练测、一次基于动态生成的质疑追问。

2.形成场景创建流程。

创建学习场景是一个逐步推进的动态过程,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创设基本场景,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布置教室、活动室内的通识文化环境和学科文化环境,根据课程内容投放一些基本的学习、探究、实践所需的设施器材。第二步是创设主题学习场景,各学科教师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先指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主要学习内容,然后发动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和学习内容收集、筛选各种材料,师生共同创设主题情境、整理学习资料,为整个单元的教学作好准备、营造氛围。第三步是不断丰富学习场景,为实施场景式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布置收集材料、绘制思维导图、制作实物模型、质疑提问等自学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将材料放入教室内的学科资料袋,将作品、问题等呈现在黑板上或学科主题情境展板上。同时,教师进一步收集材料、创设情境、设计习题等,或在教学中直接呈现,或输入智能互动平台。

3.创新场景深化方式。

学校引导学生充分借助教室内、校园里的学习场景开展拓展性学习,在布置和解读学习任务后,让学生自由活动,或参考放在室内的主题情境和学习资料,或在互动平台上查阅资料,或利用室内的设施器材做实验、做作品,或到校园里有关场所和院落进行实地观察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活动情趣、提高活动水平,而且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和运用材料来开展活动、解决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推荐访问:书院 场景 推进

《书院精神推进场景式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