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可爱的家

时间:2020-10-22 20:57:27 浏览量: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总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天黑黑》。

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的体裁。

2、创编新词。

3、了解家的情趣。从而更爱家。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

教学难点:改编歌曲。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引导学生创编新词。

小结:大家创编的词都反映了家庭生活,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7、引导学生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新歌。    2.了解歌曲的体裁,用轻松、愉悦的情绪演唱。

3、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二、新歌教学:
1、教师范唱。

2、引导学生读词,了解词意。

3、引导学生按节奏读词。 (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4\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引导学生自学歌曲。

5、指导学生反复练唱。 三、巩固艺术处理: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1、引导学生按要求演唱。

2、各小组赛唱。

四、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可爱的家》、《回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一、聆听《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牧场上的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新课。

2、掌握弱起小结的唱法。

3、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扩大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弱起小节和十六分节奏的唱法。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气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略) 课后记:
第五课 故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第2课时 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自学新歌。

2. 能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

3. 通过歌曲了解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新歌。

教学难点:跳音的演唱。:
一、新课导入:.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听《乡间的小路》,唱《故乡小路》, “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听《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二、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五、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课后记: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学总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重点:以不同的风格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曲调创作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雏鹰之歌》。

教学过程: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小结:总结本节课情况。

第二课时: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 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 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叮铃铃》;
听《可喜的一天》。 教学过程: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 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 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引导学生画出旋律线。

6、引导学生复听音乐,分析决定乐曲情绪的音乐要素(节奏、速度等) 7、引导学生随音乐即兴伴舞,表达出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又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踩雨》;
听《踩雨》。 教学过程: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
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

第二课时:聆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 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 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 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雨滴》 教学过程: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小结:总结本节课情况。

课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暴风雨》;
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教学过程: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
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课后记:

推荐访问:小学五年级 语文教案 可爱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可爱的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