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重构

时间:2021-08-02 18:47:11 浏览量:

张燕

【摘 要】本文确立以“学”为出发点的教学视角,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三个方面来关注基于学情的语文课堂重构。分别论述了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经验的起点分析,教学技巧和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和作业设计紧扣目标和差异作业满足学生学习内在需求等内容。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达到精准施教。

【关键词】学习为中心 语文 课堂

一、基于“学习起点”的课堂重构

“学习起点”就是在教学设计阶段,对“学情情况”的一种描述,也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一是对“学”的状态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要从抽象转变为具体的学情描述;二是要把“学习起点”分析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学生的学习。

1.基于教学内容的“起点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中没有抽象的学情,所有的学情都应该与所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应以语文教学内容为参照物。为此,教学一篇文本,我们首先要了解文本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安排,明确教学内容的定位。

以文本《守株待兔》教学为例。《守株待兔》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既是一篇寓言故事,又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关注这篇文本的内容定位。一是新旧教材的比较。对于寓言文体教学,人教版教材只要求学生读懂内容,了解寓意,没有针对概括寓意这个能力点的具体训练。统编版教材的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对寓言文体的阅读能力,对寓意的概括层级推进,明确训练点是“寓意概括”。而对于文言文,统编版教材中在数量上比人教版多了很多,而且在三年级上册就安排了文言文。二是统编教材对于寓言和文言文的整体安排。寓言文体的安排:一、二年级以故事形式出现《寓言二则》,三年级以寓言单元形式出现,五年级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了《自相矛盾》。文言文的安排:共安排了14篇文言文,《守株待兔》是第二次出现的文言文,重点是:能读通课文,读好重点句子,并背诵课文;能借注释读懂课文;能根据文本内容谈感受。三是这个单元的整体安排。整个单元安排了四篇寓言,就這一篇是文言文的形式。在概括寓意上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先是理解故事寓意,如《守株待兔》;了解寓意后,链接阅读材料中的人和事,如《陶罐和铁罐》;了解寓意后,进行思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如《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整个安排体现了学习寓言的一个过程:会讲故事——体会文中人物特点——和生活联系悟道理——能辨别一些观点——独立阅读。

2.基于学生经验的“起点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习起点”的有效把握应该体现为“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的高度契合。确定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更要把这些内容转化为关注学生原初阅读体验的内容。

如课堂教学中预习单的加入,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语文要素、课后习题的指向、课堂作业本的习题内容等设计预习单,通过预习单的布置,深入了解基于学生学习经验的学习起点,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改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我们可以用“逆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设计。所谓“逆推”,就是从落点出发,不断往前寻找可以引领学生到达这个落点的“前提条件”,直到找到一个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吻合的最基本的条件(学习起点)。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中,要想让学生准确地学会概括事情,就是会迁移运用;要想能迁移运用,学生要知道概括的三个方面:一是主要人物要抓住,二是不能太复杂,要简洁、清楚,三是用自己的话内化概括;要想让学生知道这三个方面,得分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要想分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就要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的预习单答案和正确答案之间的区别,找到原因。

于是,就有了以下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

一是实践理解概括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教师先出示预习单中几个比较典型的答案,让学生进行讨论。接着出示篇章页的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这个要求让学生再次审视预习单的答案,再进行修改:有主要人物,有事件。

二是实践理解概括要简洁、清楚,并能用自己的话内化。继续出示几个预习单中是用自己的话概括的答案。通过这样几轮的比较学习,从而总结出概括段落意思的几个注意点:一是主要人物要抓住;二是不能太复杂,要简洁、清楚;三是用自己的话内化概括。

三是进行迁移运用。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去修改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的概括文字,再进行讨论修改,达成目标。

二、基于“学习状态”的课堂重构

1.教学技巧对学生学习的促进

“模拟角色朗读”“比较品味语言”等教学技巧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课堂实效。但教学技巧一定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联系在一起,否则就会只是“学”的外在教学事件,起不了多大作用。

如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运用了“师生比较读”的教学技巧,促进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掌握;运用了“借助注释讲故事”等教学技巧帮助学生了解了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在学生满足了以上两个内容的学习需要后,学习状态比较饱满。在这个时候,教师安排了下面的教学技巧:“比较《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曹冲称象》三篇文言文的共同点。组内交流后,用关键词的方式写在词卡上。”这样的“比较”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教学进程的发展,为学生思维冲刺提供了平台,关注了学生课堂思维活动的引发、导向和发展,让学习过程有了一种爬坡的呈现。从学生最后呈现出的答案来看,学生的思维结果非常精彩,一是找出古代聪慧儿童的相似之处;二是发现三篇小古文写法的共同点。

深度语文学习的核心特质就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关注教材中的思维要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把学生带入课堂,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在良好的课堂状态中向学习的深处推进。

2.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

一是合作学习单的完成。很多的学习内容用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能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学习中。如执教《掌声》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理解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就借助学习单,先和学生共同讨论变化前的填写:圈出了哪些关键词句?从中读出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英子变化后的学习单的填写。通过学习单的反馈,发现有两个方面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关注到文中几次写掌声的句子,但对于每次掌声背后的含义理解还不够深刻;没有关注到文中两次提到“一摇一晃”是为了说明什么,从而不能进一步理解英子“犹豫”背后的复杂情感。于是,教师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组织讨论学习,让整个学习有了良好的氛围和高效的推进。

二是合作思维的碰撞。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在柏林》一课,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大家分工合作想象写:当时车厢里一片寂静,但大家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战时后备役老兵、两个小姑娘、车厢里的乘客们分别在想些什么?课堂中学生合作生成的文字,也是课堂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如何根据学情的变化,引导和推动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呢?蒋老师基于学情,采用了全体的合作删选的方式,三组中一人读自己的文字,其他人通过自我判断以站着或坐下的方式来决定。最后选出最优的文字,再一次合作,把这些文字用朗读的方式放到语境中,再现当时的情景,非常应景、真切,合作学习达到了统一。

三、基于“学习结果”的课堂重构

课堂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来重构语文课堂。“学习结果”即指学生通过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产生的结果状况和学习经验等。在课堂中,呈现方式有口头呈现、书面呈现和行为呈现等。

1.作业设计紧扣教学目标

我们要把作业设计纳入课堂教学设计中。作业设计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但都要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连在一起,不能偏离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能空泛设计,否则就是无效的。

如特级教师陆虹执教的《风娃娃》,课堂中呈现了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四幅图,让学生给图排排序。并通过看图上的差别,结合课文的内容,说清理由。然后看图讲讲这个故事,最后设计了一个作业:让学生用这样的思维导图回家去画画第二件事情。这样的一个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紧紧扣住“四幅图”的思维导图,既符合二年级学生图文结合认知的特点,又把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三个层面的学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设计的作业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参与,观察、思考、判断,再到言语表达,最后落到作业——言语实践的运用,让整个教学路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2.差异作业满足学生内在需要

从教的角度看,差异作业的实施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举措。从学的角度看,设计有差异性的作业学生才有可能感觉到这是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而形成一种内在作业的需要,形成学习主体内在需求的作业观。

课堂中我们可以从“分解难度,选择作业”的方式来进行差异性作业设计。如在《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中,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品味了语言,并会情境式地背诵。最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语言,达成积累的最终目标,教师设计了一道作業:写一写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如鸟儿发出的声音或是厨房里发出的声音。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设计了三类作业:(1)直接写,利用刚才的练笔方法(用上一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学习语言表达方式 :想象+感受),回忆生活经验,写出印象中的声音。(2)为一些学生搭建完成作业的支架。教师首先出示这两个内容的图片和原生态的声音,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提供一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在学生有了一定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再次复习回忆本节课学习到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一写这些美妙的声音。(3)摘录文中描写声音的句子,抄写式地积累。这样的分层设计,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给他们一个学习成熟的过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达到学习的饱和状态。同时达到了一种心理暗示:这是属于我个人的定制作业。这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

“学情视角”的语文课堂重构,是基于杜威的经验定义和泰勒对学习经验的阐释,把学习经验植入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情视角,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三个层面进行重构,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性经验、过程性经验、结果性经验三个维度,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起点学情文言文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0年1期)2020-04-30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9-22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会背与会默写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8年5期)2018-11-13文言文阅读练习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7期)2018-09-17深圳改革叙事起点:南方周末(2018-08-16)2018-08-16例说学情调研湖南教育·C版(2018年3期)2018-06-05疯狂迷宫大作战科技知识动漫(2016年4期)2016-04-20走迷宫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6年4期)2016-04-12

推荐访问:重构 语文课堂 学习

《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重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