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基地活动的开展途径

时间:2022-03-27 11:10:57 浏览量:

许淼苗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逐步体现出了课程游戏化、活动自主化的特点。课程游戏化提倡教师通过游戏活动实施幼儿教育,让幼儿在“玩中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并通过游戏的隐性资源渗透品格教育;活动自主化则要求教师始终做到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自觉参与游戏活动,改善幼儿的游戏参与行为。在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主动构建良好的游戏活动基地,让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一、游戏前期的准备

在前期准备中,教师要预设游戏活动的具体实施目标,全面分析幼儿的认知、行为、社会性适应能力与品格等多方面的成长状态,并据此完成游戏目标的设计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任务。

游戏目标的设计与推行可以规范整个游戏活动的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有利于改善幼儿的活动状态,让幼儿积极投身于游戏活动之中。根据游戏目标,教师可与幼儿一同布置基地环境,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改善幼儿的游戏行为,促使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主动设计游戏目标,并据此布置基地环境,确保幼儿能积极投身于游戏活动之中,促使幼儿积极探索解决游戏任务的方式方法,从而逐步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123,木头人”户外游戏活动中,我所制订的活动目标为:让幼儿能根据口令做出相应动作,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发展幼儿走、跑、跳的能力。如果按照常规的游戏规则,幼儿只需根据口令选择停止、行动即可,很容易让幼儿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为此,我调整了游戏规则,即增加了一些障碍物,以增添游戏的趣味性。我在游戏基地内摆放了一些平衡木、跨栏等障碍物,并检查了这些游戏设备的安全性,提前让幼儿在游戏基地内熟悉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再组织幼儿开展“123,木头人”的户外游戏活动,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开发了幼儿的智力,还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教师要优化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围绕目标选择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游戏材料,并根据幼儿的个体需求拓展游戏材料的种类,兼顾共性与个体,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自觉性与能动性。

二、自主探究策略的实施

在实施自主探究策略时,幼儿应该从观察、分析、解题等多个活动展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详细观察游戏环境,使用语言、绘画、符号等记录游戏观察所得,独立思考,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体验,自主地解决游戏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支持幼儿能动自主地参与游戏活动。为此,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

例如,在“寻宝”游戏活动中,我所制订的游戏规则为:幼儿要在生态园区寻找宝物,可以是奇形怪状的石头,也可以观察一种小动物,或是搜集落叶,观察落叶的形状等。这个游戏非常开放,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主动接近土壤、树木、动植物,帮助幼儿产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因此,在本轮游戏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幼儿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行为,让幼儿独立自主地寻找宝物。比如,有的幼儿找到了一条小蚯蚓,发现蚯蚓一直扭动着身体,想要回到土里;有的幼儿发现了瓢虫,发现瓢虫身上的小圆点数量不一样,而且瓢虫的颜色也非常丰富;还有的幼儿发现了一些形状特殊的石头,他们抚摸着石头的纹理,感受着石头的温度。在本轮寻宝游戏中,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形成了亲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策略的采用

在很多情况下,幼儿无法独立完成游戏任务,他们需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分享游戏经历,合作解决游戏任务,这有利于优化幼儿的行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充分地独立思考后,让幼儿合作完成游戏任务,让幼儿相互汲取游戏智慧,从而逐步提升游戏的实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综合分析幼儿的个人素质,将性格互补、关系融洽的幼儿分到同一个小组,支持幼儿与同伴交往,并且要明确告诉幼儿,小组成绩才能作为游戏的最终成绩,激发幼儿的互助意识,让幼儿能在小组内更主动地探究游戏任务,优化幼儿的心智。

例如,在“过家家”游戏活动中,我选择以“做饭”为主题,为幼儿提前准备了厨房玩具,让幼儿在室内玩“过家家”的游戏。虽然幼儿在家中很少进入厨房做家务,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知道切菜、炒菜的基本顺序,少部分幼儿还帮助过家长刷洗碗筷,积累了初步的劳动经验。因此,我引导幼儿合作参与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分享并演示各类厨房玩具的使用方法,丰富幼儿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事实上,幼儿本身是乐于表达的,他们在面对同龄人的时候普遍显得比较放松,所以会主动阐述自己的想法,也能据此总结出多条有效的建议。比如,有的幼儿负责洗菜切菜,有的幼儿负责“炒菜”,有的幼儿负责刷洗碗筷。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他们都自发阐述了各类玩具的使用方法,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智慧,真正实现了有效合作。

四、教师的干预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学辅导人员,在游戏活动中发挥着启发者、组织者、调控者的作用,并且还会作为幼儿的合作伙伴,与幼儿一起完成游戏任务。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基地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身份角色,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水平,科学协调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状态,逐步丰富幼儿在游戏中的认知经验,为促使幼儿实现长远发展做好充足准备。通常情况下,教师的干预策略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间接干预。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突破游戏任务,而是应该用符号、手势等提示性的信息启发幼儿,或者利用一些问题提醒幼儿,促使幼儿进一步与区域环境产生互动。教师可以在游戏中画出一些示意图、路线图等,或者与幼儿确定一些特殊的肢体语言,在游戏的关键环节利用这些信息媒介提示幼儿。

第二,针对性干预。这种干预方式是教师要针对幼儿个体進行指导,比如在游戏中遇到挫折或无法解决的困难的幼儿,教师要针对性地引导他们,以保障游戏活动的有序开展。

第三,直接干预。直接干预是在游戏任务大大超出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或游戏活动脱离预期目标等情况下展开的,由教师直接告诉幼儿不可以做什么,从而优化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以合理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例如,在“建造一个绿色的家园”游戏活动中,我准备了许多小树苗,让幼儿在生态园区栽种小树苗,并为小树苗浇水。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我发现有一个幼儿因为挖的坑不够深,导致小树苗一直往旁边歪斜。于是,我提醒幼儿要让小树苗变正,不然以后这株小树苗会长歪,妨碍其他小树苗生长。这个幼儿有点不知所措,我告诉他可以再加一些土稳定小树苗。这个幼儿听从了我的建议,开始重新挖坑,栽种了小树苗,后来还因担心大风、大雨会吹倒小树苗,环顾了四周后,跑到旁边拿了一根竹竿,将小树苗与竹竿绑在一起,说:“这样就不会倒啦!”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总而言之,教师要分析如何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中打造教育基地,让幼儿在优质的区域环境中参与游戏探究活动,从而真正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设计游戏目标,逐步优化游戏教育环境,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丰富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交流合作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小树苗游戏幼儿幼儿美术作品选登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1年5期)2021-09-22幼儿美术作品选登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1年2期)2021-09-15幼儿美术作品选登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1年6期)2021-08-31快乐游戏课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2期)2021-05-08幼儿优秀作品欣赏小学时代·下旬刊(2020年6期)2020-07-23小树苗活了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18年1期)2018-05-14写作游戏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18年3期)2018-04-14疯狂的游戏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小树苗小学生作文选刊·低年级版(2015年5期)2015-05-21长一岁等娃娃画报(2009年4期)2009-02-03

推荐访问:教育课程 途径 幼儿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基地活动的开展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