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背景下通识教育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时间:2021-06-04 17:14:28 浏览量:

【摘要】    在基于移动终端支持的通识教育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发现其教学效果有优势也有弊端,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其优势为:实现学生主体,符合个性教学;扩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结构;有效提升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其弊端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移动教学掌控难度大,增加了教师工作难度及工作量。通过提高学生重视程度,优化混合式教学设计;组建教学改革团队,引入奖励机制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    移动学习    通识教育   混合式教学    教学效果

[Abstract]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mixed teaching supported by mobile terminals, it is found that its teaching effect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Its advantages are:
to achieve the main body of students, in line with the personality of teaching; Enlarge the teaching capacity, enrich the teaching structure;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Its disadvantages ar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is not enough; Mobile teaching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and workload of teachers work. By improving the students attention, the blended teaching design is optimized. The teaching effect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setting up teaching reform team and introducing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General Education; Mixed teaching; The teaching effect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移动终端的使用主体,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移动终端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信息。因此,在移动学习的大背景下,将移动终端引入混合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识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必要进一步改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移动终端介入的通识教育“混合式”教学探索实践后,分析其教学效果是为了促进通识教育步入正轨,更加有效。

一、基于移动终端支持的通识教育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以通识教育学院公共选修课《外国文化史》为例,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计划,共计26学时,七个章节的授课任务。本课程为全校学生自主选修,混班实体课堂授课。教学改革后,对第二章古代尼罗河流域文化;第五章爱琴海文化;第六章古罗马文化分别进行了2课时的基于移动终端支持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具体设计与实施如下:

1.1课前:

1.发布自学内容。

通过课程微信群发布以下信息:第二章、第五章、第六章教师自建微课;知识点提炼;重难点总结;本章学习目标。学生需在课前通过移动终端完成自学内容。

2.发布主题汇报、讨论、辩论题目。

第二章古代尼罗河流域文化讨论主题为:古埃及文明的主题——对永恒的追求。要求:自愿建组,每小组成员为3-5人。以小组为单位于课前搜集主题材料,推选主题讨论发言人,发言准备时间为每人2分钟。

第五章爱琴海文明自学汇报主题为:结合动画、漫画、游戏作品讲述你所熟悉的古希腊神话及在作品中的改编应用。要求:自行组建团队,并与上课前上报团队成员及分工。成员分工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主要方向可为,收集资料、撰写讲稿、制作PPT、课堂演讲。

第六章古罗马文化辩论主题为:凯撒的功与过。要求:全班自愿结成八个小组,每组15人左右。每小组于课前抽签决定辩方:凯撒一生功大于过;凯撒一生过大于功。每组按照所抽取选题进行15分钟辩论素材准备。

1.2课中:自学汇报、汇报评价。

学生按照课前自学汇报任务要求,于课堂分组进行主题讨论、汇报、辩论。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分别打分,打分标准从汇报素材、汇报PPT、现场汇报、汇报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考量。每次打分以百分制登记,相加总分取平均值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十。课堂汇报素材由教师统一收取存档。每堂课,教师需利用至少十分钟对整堂课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探索改进途径。

1.3课后:

1.发布讨论。基于前两个环节的学习,教师于课程微信群发布主题讨论。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移动设备实名制留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对发言较好的学生给予平时成绩的适当加分。

2.课外延伸。教师在课程公众号发布课外延伸内容,课外延伸内容为网络视频、文章及书目推荐等内容不限,学生自愿学习。

二、將移动终端融入通识教育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对学生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与上学期学生相比,本学期学生对课程喜爱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成绩有一定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更高,课堂气氛也不像过去般沉闷。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混合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些许弊端尚待改进。

2.1优势

1.实现学生主体,符合个性教学。在将移动终端引入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后,在合班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移动教学环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移动化、碎片化,随时随地高度自由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视频进行回放学习。主题汇报任务的布置与完成过程,即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即使合班授课学生数较多,但学生被分成一个个小组进行主题汇报的准备,一改传统课堂学生被动灌输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程度更高。主题汇报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选择自己承担的准备素材,分别呈现搜集素材,分析材料,辩证思维,表达观点等各方面的能力。课后,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参与讨论,答疑,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扩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结构。通识课传统教学因课时受限,教学内容受到严重束缚,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以《外国文化史》课程的设计为例,进行三次翻转课堂,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相当于三次课共计6学时的教学内容,课上的主题汇报即为新增内容,在符合课时安排的情况下,教学容量得到扩大。另外,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结构相对单一。混合式教学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于课前完成自学任务,于课上以主题汇报、辩论、讨论等形式呈现学习效果,于课后参与讨论与解除疑惑,教学结构安排更丰富。

3.有效提升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通识课合班授课课时有限,教学任务紧张,教师很难在课堂组织大规模的互动,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混合式教学后,利用移动终端的高效交互性功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有效。课前学生自学阶段可以随时通过移动终端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整堂课安排主题汇报,现场互动时间得到保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能一定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学生互动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提升。课后,学生经过自学,探究、反思等过程参与移动讨论,增加了互动频率,提升了互动效率。

2.2弊端

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基于移动终端支持的混合式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部分高水平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较高,但普通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高校、民办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尤其是专业课之外的通识教育,他们更不愿意倾注较多的精力。因此,在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移动学习时较被动,甚至有学生不学。在主题汇报环节,也可以看出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准备,蒙混过关。课后讨论,也有部分学生仅单纯复制粘贴网络素材。以上情况对混合式教学效果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2.移动教学掌控难度大,增加了教师工作难度及工作量。

在上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中,教师额外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筹建线上视频资源更需教师倾注较多精力,克服重重困难。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走出舒适区进行教学改革,录制线上资源,更需要教师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学习。此外,合班教学学生数较多,移动教学对学生学习状况掌控难度加大,需要教师提醒和督促。主题汇报环节需要教师具备掌控课堂节奏的能力,使得汇报、讨论、辩论不至于跑偏。课后移动讨论,教师需付出额外时间参与讨论并解答学生疑惑。

尽管如此,混合式教学还是利大于弊,重要的是要从全局着眼统筹调整设计方案,趋利避害,克服弊端。

三、移动学习背景下通识教育混合式教学优化措施

1.提高学生重视程度,优化混合式教学设计。

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学生的态度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对教师是挑战,对学生也是挑战。因此仍要在提高学生对通识课的重视程度这一块下功夫。上到学校领导层,下到各学科教师都应该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识教育对人生成长,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学生重视,自觉提高学习主动性,混合式教学改革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此外,通识课教师还应进一步探讨优化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适当减轻移动学习任务,通过加分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对合班课堂学生合理分组,争取每学期,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发言。

2.组建教学改革团队,引入奖励机制。

针对混合式教学设计增加教师工作难度及工作量的问题,首先,可以通过组建教学改革团队,以老代新的形式消除教师们的畏难情绪,让率先尝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将经验方法进行分享,再一对一的具体指导、帮扶,鼓励新教师迈出一小步、进而走出一大步。组建教学改革团队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适当的引入奖励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将教学改革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对教学改革效果突出的教师可以给予加分和适当表彰。可以一定程度鼓励教師保持学习,不断创新。

四、总结

移动终端具有移动高效、交互灵活、资源融合等优点,将其引入通识教育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扩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结构;有效提升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学生主体,符合个性教学。但是,因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移动教学教师掌控难度加大,工作量增加也给教学带来新的问题。正视问题,探索解决办法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继续在提高学生重视程度,优化混合式教学设计上下功夫,通过组建教学改革团队,引入奖励机制调整教师心理状态及工作状态是激发教师参与混合式教学探索动力的可实践方向。

参  考  文  献

[1]姚婉清,彭梦侠,曾育才,杨柏高.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20(4):100-102.

[2]刘颖松.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期):160-161.

李婷婷,女,1987年5月生,吉林省延边人,文学硕士,吉林动画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移动学习背景下通识教育“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应用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H19438。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移动学习混合式教学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27期)2020-08-10基于“互联网+”的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大学教育(2020年8期)2020-07-29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文信息(2020年6期)2020-07-23混合式教学在非机械类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24期)2020-07-17东南大学《财经概论》通识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1期)2017-02-08移动学习: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视角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1期)2017-01-05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与实践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移动学习及其应用和特性浅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6年10期)2016-12-13通识教育的追本溯源性思考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3期)2016-11-26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16期)2016-07-22

推荐访问:教学效果 分析 学习

《移动学习背景下通识教育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