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分配正义理论话语构建的文化与现实之维

时间:2021-06-28 16:34:38 浏览量:

王彦环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分配问题,对分配问题有着非常全面深刻的论述,其话语理论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理论的继承发展,也有着深厚的现实社会实践基础。具体而言,习近平分配正义理论话语,形成于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弘扬和最新展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分配正义理论,体现了人民中心、人民共享、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大地发展壮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习近平   分配正义   文化   人民立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分配问题,特别是未富群体实现合理收入分配问题。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向世人昭示了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九大报告更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时代矛盾的转换不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是对社会物质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新时代解决这一制约因素需要合理分配社会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学习和探究习近平新时代分配正义理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对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分配正义话语切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分配思想,这是习近平分配正义重要思想的文化沃土。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其思想主要体现在著作《道德经》中。在分配思想上主张自然的平均主义分配。他认为“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1],意思是天地自然和谐就会普降甘露,滋养万物。人民不需要外在强制干预和统治者的指令就可以自然公平、平均分配,实现人人平等。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者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1]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和张弓射箭一样,弦高则拉低,低了就举高,拉得过满就要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就补充到位些。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这是自然规律。社会的法则却是减少不足伺候有余的人,那么谁将会减少有余而补给天下呢?为此孔子对社会法则提出了评判和建议,他认为作为人之道的社会要效法天道,要改變“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打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人道,实现“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人间天道,达到均等财富像自然般状态宁静和谐完满的社会。

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在商亡周兴到周朝礼崩乐坏的历史心衰轮回中,提出了等级内平均分配思想,以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论语·季氏第十六》中,孔子指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2]意思是“我听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很明显孔子主张在诸侯、大夫阶层进行平均分配,阶层内的平均分配可以实现国家正义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统治阶层的长治久安,可以跳出国家兴衰轮回的历史怪圈。其次孔子特别重视分配中的道德规范,主张“见利思义”。《论语·述而第七》:“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肪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孔子坚决反对不符合周礼道德规范的分配要求,提倡“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要求人们财富的获得与分配要符合周的礼仪规范,要符合道义之利,尽取所取。孔子的均贫富思想是阶级内的平均分配观,财富的获取应当符合周朝的礼仪规范。孔子最看重的是周朝之礼及由礼安排的分配制度。

《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早已深深刻上了华夏民族追求平等、共同富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文化基因。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古代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分配思想都是习近平分配正义重要思想的来源沃土。

二、习近平分配正义理论话语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分配正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马克思十分同情和关注劳苦大众的生活境况,从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语境出发在对劳动异化现象的发现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超越资产阶级及以往任何形式的分配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分配理论。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劳动异化现象,即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关系形成了巨大的异己关系;劳动行为与劳动者相异化,使得广大劳动群众成为受强制、受剥削者,劳动不属于自己,成为不自由的力量来源;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劳动成为谋生的手段、生存的手段。人与人相异化,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目的而成为手段。对此,马克思提出了严厉的批判。明确提出“‘把劳动资料提高为公共财产,应当说把它们‘变为公共财产”[3]。明确提出要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公有制,改造社会的生产关系,将异化劳动恢复为属人劳动、为人劳动、自由劳动。彻底改变无产阶级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实际生活的境况。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物质财富不丰富的情况下,按劳分配是与当前物质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能够体现社会正义性的分配方式。当社会物质极其丰富的时候,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人类生存的需要;人不再是工具而是目的,最终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分工会随之消失,人类分配将实行按需分配,称为“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各取所需”[3]。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是以自由劳动为指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劳动这一社会统一尺度进行分配,最终朝向人类按需分配的自由王国发展,即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每一个劳动者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劳动不再成为自己对立面异化的力量而成为人的需要,每一个劳动者都能享有劳动的完全自由、创造性和劳动的尊严。社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习近平人民中心的分配正义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首先,习近平分配正义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立场上,倡导以人民中心为核心要义的分配正义观。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一切发展为了人。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4]其二,人民中心是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尊重人民劳动主体性、创造性地位和劳动者的尊严。让劳动真正成为人类的本质活动,让劳动成为最光荣、最伟大的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推动力。习近平同志强调“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把蕴藏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的无穷创造活力焕发出来”[6]。这是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劳动观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活泼的写照。其三,人民中心是要把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党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福祉,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以来,在人民中心思想指导下,大批惠民举措和项目落地,人民所向往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好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人民关心的健康饮食、高质量教育和医疗服务事业得到了较大幅度的进步。精准扶贫帮助全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维护和实现了贫困人口的最大利益,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为全世界的反贫困斗争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其四,人民中心就是要实现人民的最终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掉队”;共享发展成果,“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有,而是允许一部份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实现的全面小康社会是56个民族的全体人民的小康,是普及性的持续发展的小康。我们必须正视现阶段发展中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做好均衡性、可持续性、人与自然环境友好性的发展。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无比优越性。

习近平分配正义理论坚持了人民中心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尊重人民劳动主体性、创造性地位和劳动者的尊严的基本立场,发出了“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为现阶段实现社会正义分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际方案,主张社会成果要为广大人民共同分享,共享发展成果,特别要维护和实现贫困人口的最大利益,实现精准扶贫,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的最新展现。

三、习近平分配正义话语来自于和服务于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1978年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的开展,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尽管遇到各种困难,但我们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十一;2005年超过法国,居第五;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6]。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过于强调经济的粗放式增長,而忽略社会公平等其他社会价值的实现。我们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上,曾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对于社会经济总量的增长、社会财富蛋糕的做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片面追求经济价值,不顾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承载力,唯GDP为第一目标的发展模式,损害了社会公平,破坏了自然环境资源,拉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社会公正上还存在突出的问题,老百姓还在负重前行:城镇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学生享受较高质量教育资源较难等。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单纯的效率—经济利益导向型分配方式不能全面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党中央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党坚持高压反腐,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社会不公正现象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赞赏。社会分配包括社会资源、改革发展成果和社会价值的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6]。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主体、发展服务于人民,人民共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正义理论,在社会改革发展实践的沃土中初步形成,并成为新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导。

四、习近分配正义思想体现了人民立场

习近平分配正义体现了人民中心、人民共享、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立场,是中国大地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人民中心的原则就是尊重人民的主体性地位,维护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中心不是口号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体现人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6]人民中心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阶段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帮助后进地区加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必须正视现阶段贫困人口的实际生活实际,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住房难、出行难、看病教育难等实际生活问题。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这是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偏远穷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要帮助困难地区和人口尽快摆脱贫穷状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全面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内容而言的。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精神全方位的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诸如高质量文化教育的需要、高质量环境卫生保障需要、健全的保障人民权益的各项法律制度的需要,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三是共建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限度地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要大力激发困难地区和人民内在驱动力,加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培养,积极主动参与到精准扶贫的伟大工程中,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建设者、经历者和见证者。四是渐进共享。这是就共享发展的推进进程而言的。全面摆脱贫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不平衡发展到较平衡,由一般小康到高质量小康的过程,最终实现全民的全面小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6]。

共同富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早期实践的过程中被理解为同步富裕,即全体人民在时间轴向上同步富裕。同步富裕的愿望尽管很美好,但实践效果却被实践证明并不理想,并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同步贫穷。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单纯的效率—经济利益导向型分配方式的带动下社会财富发蛋糕极大增长,同时出现了一些社会不公现象。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分配正义思路有了新的变化,即从“一个中心”到“两个中心”,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从鼓励和支持“部分先富”到提出“一个也不能少”“一户也不能落”的变化。从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坚持“两个同步”的变化。现阶段我们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这一变化的生动写照和本质要求。这就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实现广大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了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就有益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善卓,译注.道德经[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9.

[2]陈耀南,张燕婴.中信国学大典—论语[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8.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

[5]习近平.“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8/c_1115120734.htm,2015.4.18.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解码南方周末(2019-12-19)2019-12-19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传统文化旅游(2016年12期)2017-05-09T台酷文化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什么是文化公务员文萃(2016年2期)2016-02-26文化摄影文化月刊·下旬刊(2014年11期)2015-01-21融入文化教“犹豫”等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文化之间的摇摆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推荐访问:文化与 正义 话语

《习近平分配正义理论话语构建的文化与现实之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