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拓引导农村就业之路

时间:2020-08-25 21:00:31 浏览量:

 如何开拓引导农村就业之路

   吴 冬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农村生产能力得到空前解放,劳动效率显著提升,加之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扶助“三农”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纵观历史,**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在经历了建国以来的“封闭单一”、改革开放后的“起步”,治理整顿时期的“减速”、邓小**巡讲话后的“加速”和1995年以来的“稳定”转移五个阶段之后,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出就业结构合理、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就业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30年间,农村劳动力净增46.1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22万,下降了4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41.1万,提高了2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27万,提高了17.4个百分点。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劳动力务工人员85%从事建筑、装卸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逐步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截至2007年底从事工业及加工业的占38%,从事建筑业的人员占24%,从事商业餐饮18%,从事交通运输6%,其他行业仅14%。低薪型向中高薪型转变。随着职业技能培训在我市的深入推广,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拓宽了我市劳务输出范围,有效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目前接受培训后就业的劳务人员月人均收入普遍在1000元以上。维权意识薄弱型向主动维权型转变。2007年,我市农村外出劳动力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85%;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为46%;权益受到侵犯时,向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反映、通过法律解决的占45%。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随着劳务工资的快速增长,促使相当一部分“半工半农”的农民将自己的农田转包、租赁给他人经营,并与用工单位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占务工人员总数的51%,年人均创收入为1.2万元。单纯打工型向返乡创业型转变。经受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和现代文明的熏陶,有相当一部分人输出转移的农民不仅积累了资金,学到了技术,而且掌握了先进的管理经验。目前全市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办的各类企业上千家,办厂兴业累计投资达数亿元,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勤劳致富,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加快。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在种、养、加工产业上做文章。

   近年来,虽然各级、各部门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整体来看仍然偏低,脑力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农民还占少数。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偏低。我市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劳务信息渠道不畅,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够宽松。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虽然正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

   富裕农民的出路在于农民的非农化。没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不会有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只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才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转移农村劳动力已成为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又一次大的变革,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使我市农业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从而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加强政策引导与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一方面应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培训社会化、市场化,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种类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另一方面,应增加政府投入的力度,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

   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发挥信息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服务功能。健全完善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机构,减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盲目性,引导劳动者在健全的市场条件下合理有序地流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保障机制,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增强他们签订劳动合同的自觉性。严格落实就业登记备案制度,强化对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的日常监管,完善企业欠薪报告机制,在制度上保证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发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投诉举报,严肃查处各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有关政府部门在规划社会就业、社会保障以及提供各种管理服务时,应做出有效、平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把外来务工者作为城市日常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使农民工和市民享有平等的待遇。

   引导、鼓励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劳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提升农村经济质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市、乡两级政府要多渠道、多途径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返乡创业提供土地、税费、金融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优良环境。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调查队)

推荐访问:之路 引导 开拓

《如何开拓引导农村就业之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