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道路自己开拓分享

时间:2021-08-27 21:48:54 浏览量:

 自己的道路自己开拓分享_露天开拓方案对比

 开拓运输方案初选 依据矿体赋存情况、地形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该矿露天开 采推荐公路-溜槽联合开拓运输方案、公路开拓汽车运输两种方案。

 一、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地形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该矿露天开 采推荐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

 运输线路采用直进式布置方式,生产干线道路按三级设计,经计 算矿山投产前道路基建工作量为 21735 立方米,道路参数如下 最大合成纵坡 10%;每隔 150m 设一 40m 的缓坡段,平曲线半径为 15m,竖曲线半径为 200m,停车视距 20m,会车视距 40m。运输道 路按单线布置,路面宽 5m。

 目前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属于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生产工艺,安 全性能高,便于管理,安全隐患小,露天矿山采用较多。

 二、公路-溜槽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地形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该矿露天开 采公路-溜槽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该区地势北高南低,坡向近南北,地势高差约 150 米,利用矿区 地形,布置溜槽,溜槽坡度大于 55°,长度约 180 米,利用矿(废)

 石自重向下溜放。生产过程采场内采出矿石利用汽车运输至溜槽顶 部卸矿溜槽内,矿石利用自重溜

 至卸矿溜槽底部,装载机倒运至破碎 站。设备、材料和人员的运送采用公路汽车辅助运输。

 (1)

 、溜槽实际布置尺寸 溜槽垂直总高度 120.0m,水平投影长度 84m,斜长 145m。

 (2)

 、溜槽实际参数

 溜槽底板宽 0-5m 溜槽底板倾角 54° 溜槽侧帮角度 60°--65° 溜槽底板深度(与各台阶坡底线之间)

 0—0m 溜槽底部储矿段高度 20.0m(底部台阶高度)

 溜槽底部储矿段底板倾角 65° 溜槽底部铲装平台实际宽度 矿石在底部平面滚动距离、底部铲装平台宽度分别为 26m、70m。

 溜槽图片实际效果评价 溜槽在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公路-溜槽联合开拓运 输方案利用矿(废)石自重向下溜放, 优缺点对比 A:优点

 溜槽可减少运输设备和运输工程量,降低生产成本,建成后投入 使用后其生产成本低,效果良好,相比山坡公路--汽车运输方案,工 艺简单,人员少,安全性高,开采成本低,每吨矿石开采成本大约能 下降 5 元,矿山每年节约成本 150 万元,在采石场行业和小型露天矿 很有推广价值。

 B:缺点 ①.溜槽只能是矿石溜放,其生产过程中所需设备、材料和人员 的运送还需采用公路汽车辅助运输。因此公路-溜槽联合开拓运输 方案比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多一套溜槽设备, 需多投入约 350 万元 左右,其不仅基建投资大、工期长,且其维护成本较高,在今后使用 过程中如果溜槽发生卡、堵现象,需要处理疏通时,安全隐患较大, 而且就目前的矿山技术力量对溜槽很难规范管理。

 ②.溜槽在使用过程中其底板不够平整,虽不影响矿石溜放,但 在矿石溜放过程中,矿石对溜槽底板的磨损会比较严重。溜槽底板需 要经常检查维护。溜槽底板深度不足 0m 的个别地点需要采用碎石 挡墙,防止矿石溜放时出槽。

 ③.溜槽封闭材料要求强度大,要经严格计算,两侧要加设梯子 以便平时检修维护。

 ④.溜槽顶部至开采平台之间有接近 40m 高差,70m 水平距离; 采场开采出的矿石,依旧需要汽车运输至卸矿溜槽。因此这段距离依 旧需要采用公路运输。

 ⑤.卸矿溜槽在溜放矿石过程中,因溜槽垂直高度大,矿石靠自 重溜放的冲

 击势能较大,安全隐患较大,对溜槽底部缓冲平台宽度、 铲装作业平台宽度要求较高。对矿山技术力量要求较高。

 自己的道路自己开拓分享_作为新一代人的我们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向前开拓

 。作为新一代人的我们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向前开拓。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 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并且领导的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使命和革命传统的喜爱能进青年的群众 组织, 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摇篮, 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 和后备军。身为一份子的我们,应该努力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精神发扬下去,在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将自身造就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接班人, 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成为党需要的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人才,团结 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组织青年学习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 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近代 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 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对团员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教育。

 努力帮助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 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因此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还需要我们加 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承优良 传统道德。

 大学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我们要认清团体的重要性,注重集体的利益、强调对社会、 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倡导言行一致,强 调恪守诚信;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 主体要在不断完善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青年人, 我能理解党对青 年同志的特别关注, 作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 继承者和建设者,因此我们的思想道德培养和荣辱观的树立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特别是我们年轻的特性决定我们更易受社会风气和各种思潮的影响, 也更容易成为民族传统 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缺失者而背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现实生活中道 德缺失现象中也不乏当代大学生, 无论是助学贷款欠款不换所带来的大学生诚信危机, 还是 论文抄袭成风的不良习气, 一切

 都指向了处在象牙塔尖的我们, 因此很多人不仅没有成为社 会道德的扞卫者和宏扬者,反而湮没于道德缺失者之中,所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 观首先应是我们所具备的,只有知耻明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修身立业,也才能回 报国家和社会。

 首先我们青年同志能坚持理想并必须怀抱理想。

 如今的许多青年都很迷茫, 被这个充斥着物 欲的世界搞得晕头转向,渐渐忘却了自己原本的理想。可是理想是光,指引我们前进,可是 光有理想是不够的,不付之于行动那便是空想,我们要为我们的理想努力实践,不怕困难。

 第二是希望我们青年能刻苦学习。

 我们青年一代必须奋发图强, 努力学习最新最前沿的科学

 文化知识,从软实力上为祖国的发展出力。一个人的要成功、要成才,莫不来源于一点一滴 的积累、 锲而不舍的努力。

 我们青年一代唯有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 以时不我待的进取之心,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刻苦学习, 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人。

 第三是希望我们青年能艰苦奋斗。

 我们要发挥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 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以史为鉴,我们更应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第四是 希望我们青年能开拓创新。

 创新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 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制 胜之道。我们青年应该是最具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一代,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青年团的风雨 90 年历程是令人难忘和感慨的。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创立,经受大 革命洪流中锻炼和考验,却仍然意志坚定不移的向前走。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学生,都必须要 认真学习、正确认识共青团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并永远铭记在心。时刻以共青团的规章 制度来规范自身行为,达到团的要求,完成团的基本任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历史不是 三言两语就可以概述的,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去体会和感悟。不忘历史,开创美好 未来。明白党和人

 民的不容易,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断培养我们的爱国热 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共青团建设的越来越好,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地更加强大而努力 奋斗!

 自己的道路自己开拓分享_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拓性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拓性探索 ——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 作 者】国 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摘 要 题】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 正 文】

 毛泽 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军队的 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 业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方针、政策。

 毛泽东在探索中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许多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明确提 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总方针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 标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 会上,毛泽东就指出革命胜利后要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注 本文引文引外, 见 《毛泽东选集》 第 2、3、4 卷和《毛泽东文

 集》6、7、8 卷。

 )1954 年进一步提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 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 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9 年前后,又把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明确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根据毛泽东 的指示,周恩来在 1964 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 1975 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党和政府正式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并且,提出了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 化的具体设想, 即 第一步, 在 1980 年以前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 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 在世界前列。

 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定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新的 历史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指出中国最大的政治是实现四个现 代化,并根据新的形势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进程具体化为“三步走战略” 。进入 21 世纪 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确定了新时期的新“三步走”战略。当前,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奋斗。

 (二)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 “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 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用多发展一些农业的办法来发展工业。1957 年在《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 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

 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在总结 1958 年“大跃进”的实践后明确提出,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 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深刻地阐明了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是必须解 决好农业和农民问题。毛泽东认为, “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 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

 ”他认为农业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 重要基础,农业的发展将会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积累能力。为此,毛泽 东提出了用保护农业,保障农民利益的办法增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积累能力。他指出,在实 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先让农业本身积累多,然后才能为工业积累多。只为工 业积累,农业本身积累得太少或者没有积累,竭泽而渔,对于工业的发展反而不利。

  ”为了增 强农业的积累能力, 不能剥夺农民, 而应进行等价交换, “应利用商品生产来团结几亿农民” , 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 可以说, 农业就是工业。

 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

 ” 把 “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 作为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关于工业化理论的贡献,反映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特殊性, 至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毛泽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 (一)以农、轻、重为序 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根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毛 泽东提出了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原则,即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要先把农业生 产及其需要安排好,然后根据农业所能提供的原料和市场需要,安排好轻工业的生产,最后 根据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生产规模,决定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和生产规模。陈云同志高 度评价毛泽东这一思想,指出“ ‘农轻重’的排列,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

 (注 《陈云文选》第三卷,第 246 页及 397 页注 119。

 )

 (二)经济建设要坚持“两 条腿走路” 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先后提出要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 并举、发展大型企业和发展中小企业同时并举、用“土法”生产和“洋法”生产同时并举, “生产、生活同时抓” ,他形象地将“同时并举”比喻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毛泽东 提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很重,但科技水平不高、财力有限 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实事求是地安排经济建设,防止经济工作中的片面性。他认为,逐步 建设_批规模大的现代化的企业作为骨干是必要的, 没有这些骨干就不能使我国在几十年内变 为现代化的工业强国。但是多数企业不应当这样做,应当更多地建立中小型企业,利用好原 有的工业基础。这个方针是用发展的观点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只有采用适合中国情况的 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

  大企业自然就多了, 先进技术也就会更加普及。

 (三)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经济落后的中国开展现代化建设,突出的矛盾是各方面需 要办的事情很多,而国家掌握的财力和资源有限。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毛泽东提出 “我们 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 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毛泽东 讲的适当安排,就是强调经济工作要量力而行,从实际可能的条件,做出适当安排。政府能 力有限,不能把一切工作包下来,许多工作可以由社会团体办。毛泽东特别重视综合平衡和 按比例发展,认为“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 。不仅要搞好农业内部 的平衡、工业内部的平衡、工业和农业的平衡,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搞好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 平衡。毛泽东还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因此,计划要根据新的 情况,统筹兼顾,不断调整,努力实现新的平衡。

 (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 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毛泽东提出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在 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方面,毛泽东强调,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 大力发展。但是也要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在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的关系方面,

 毛泽东强调,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但是只有经济建设 发展的更快,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方 面,毛泽东强调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个方面的利益。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毛 泽东强调。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领导,同时又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允许各地有适合当 地情况的特殊性。

 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毛泽东提出要改进经济管理体制。在他的推 动和领导下,1957 年国务院先后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 、 《关于改进商业管 理体制的规定》 、 《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 。1958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 、 《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技术力量下放的规定》 、 《关于加强协作 区工怍的决定》 、 《关于改进物资分配体制问题的意见》 、 《关于改进计划管理体制的决定》 。之 后, 在他的支持下, 刘少奇、 周恩来、 邓小平等借鉴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管理企业的组织形式, 在工业、交通部门试办托拉斯,以改善我国工业的组织管理。这些探索给我们留下许多有益 的启示。

 (五)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毛泽东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明确 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 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 代化的强国” 。

 毛泽东非常重视科技队伍建设,关注知识分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十

 分重视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储备技术人才。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和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 体,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在国外工作的科学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选派大批优秀青年到前 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956 年初党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毛泽东亲自到会 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 “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 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 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

 ”为了集中科技力量,加快科技发展,经毛泽东批准,由周思 来亲自挂帅,制定了 1956 至 1967 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六)自力更生为主,争 取外援为辅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中始终坚持的方针。他一贯强调,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一定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找出适 合我国情况的前进道路。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 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 一定要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经济战线上如此,军事战线上 也完全应当如此。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独立自主地制造了“两弹一星”和一批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

 装备,完 成了一批处于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

 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毛泽东还一再告诫大家, 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我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争取外援,特别需要学习 外国一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以及任何大国主义的思想行为都是完全 错误的。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 学、艺术的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学。

 ”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在 20 世纪向前苏联和东欧国 家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设备;60 年代中期开始,向日本和欧洲派 出留学人员,引进了大批先进设备;70 年代初,我国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化肥、化纤、钢 铁等先进生产设备,这些生产设施的建成投产,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 质基础。

 (七)厉行节约,勤俭建国 毛泽东指出 “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 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 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 俭建国的方针。

 ”他要求“在企业、事业和行政开支方面,必须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

 素 作风,厉行节约。在生产和基本建设方面,必须节约原材料,适当降低成本和造价,厉行节 约” 。要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在国家机关干部中培养与群众同甘共苦,不计较个人名利的作 风。要教育青年人,使他们懂得,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 本改变这种状态,全体青年和全国人民要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

 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富裕起来了,也不能丢掉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

 毛泽东不仅提 出了这个方针,还带头实践这个方针。1983 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我们的毛 泽东同志、周思来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成为我党我军优良 传统和作风的化身。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发挥了多么巨大和深远的 影响,不仅影响我们这一代,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

 ” (注邓小平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 讲话》 ,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25 页。

 )

 三、毛泽 东初步总结和提出了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代表人 民群众利益,依靠人民群众开展经济建设 毛泽东始终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 世界历史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

 毛泽 东认为,要依靠人民群众,首先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关心人民群 众的生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毛泽东曾经形象地指出“要保证人们吃饱饭, 然后人们才能继续生产。没有这一条是不行的” 。

 毛泽东认为,我们的干部要依靠人民群 众, 就必须 “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 , 虚心向群众学习, 坚持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的工作方法,倾听群众的呼声,根据群众的要求制定路线和政策,然后让这些路线和政策回

 到群众的实践中去。

 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求中央各部门,各省、 市、自治区党委派遣负责同志深入到基层单位,总结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推广 到其他单位。要在听取基层党委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修改那些不利于提高群众积极性,不 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规章制度,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规章制度。

 (二)实事 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各项方针政策 毛泽东一向提倡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他特别反对经济工作中的教 条主义,反对不加分析地照搬别人的经验,反对在不深入实际,不了解情况的条件下制定方 针政策。

 为了做到实事求是, 毛泽东认为必须开展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他要求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领导,除生病和年老的以外,一年之中一定要有四个月 的时间轮流离开办公室,到下面去作调查研究,接触工人农民,增加感性知识。哪怕一个地 方谈三四个小时就走也好。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到农村、工厂、商店去蹲点,切切实实地搞调 查,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组织过几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农业合作化时期,他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1956 年为了准备召开“八大” ,他用了几 个月的时间, 对国务院 34 个部委的工作进行了比较深入、 全面的调查研究, 形成了著名的 《论 十大关系》 。在总结“大跃进”的实践时,他指出,过去几年犯错误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情况 不明。因此。

 “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

 ”并且组织党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 分头下去开展调查研究,要求省委领导也要亲自做调查研究。60 年代初,正是由于开展了大 规模的调查研究,才形成了符合实际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使我国经济较快地摆脱 了困境,实现了新的发展。

 (三)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毛泽东特别强调经 济工作要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他认为, “革命事业是不容易的,是科学,经济建设也是 科学。

 ”如果对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就会受到客观 规律的惩罚。

 毛泽东认为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要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进行实 践,在实践中必须采取马克思主

 义的态度来进行研究,而且必须经过胜利和失败的比较。反 复实践,反复学习,经过多次胜利和失败,并且认真进行研究,才能逐步使自己的认识合乎 规律。

 ” 毛泽东还认为,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永远是不完全的,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 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以后,要注意对新问题、新规律的研究 和认识。

 他认为, “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如果单用 《实践论》 、 《矛盾论》 ,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 毛泽东认 为要掌握规律, 必须经常对工作进行总结, “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 作历史的考察, 才能找出客观事物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才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

 ” “不 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

 ” 对于经济规律,毛泽东特别强调要重 视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提出“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 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他还指出,计划工作必须重视经济规律。要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关键 在于计划要符合规律。

 (四)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领导经济建设 毛泽东认为, 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不实行民主集中制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为 此,毛泽东特别强调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讲民主,听取基层的意见。只有通过民主这个 办法,了解下情和各种不同意见,才能避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二是要实行集体领导。

 “只 要是大事, 就要集体讨论, 认真地听取不同意见, 认真地对于复杂情况和不同意见加以分析。

 ” 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实现更好的集中。

 毛泽东认为,要 实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在党内创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 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要创造这样一种政治局面,关键 在于领导要允许人家讲话,要听得进不同意见,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总结“大跃 进”的错误时,毛泽东带头开展自我批评。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党内形成了较好的民主集中 制的气氛, 为克服当时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

 不断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 在我们面前。

 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

 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 (不管什么人)

 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 要摆官架子” 。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一定“要养成学习习惯” , “要老老实实学习。如果粗心大意、调皮、充好汉,一定会跌跤的” 。他认为政治和业务是对 立统一的。政治家要懂业务,了解实际情况,了解科学技术,否则就是一个空头政治家。实 际工作者要注意学习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他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 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他要求大家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也要学习我们 自己的先进经验和好的作法。而且,一定要联系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去学习,才能保持清醒的 头脑,做好经济工作。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的经验教训,是为了更好地继承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 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 会主义强国。

 

推荐访问:开拓 道路 分享

《自己道路自己开拓分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