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计算课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1-07-20 16:54:11 浏览量:

费梓轩

摘要: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是通过情境引入、例题讲解再到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如何在计算课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把抽象的算法算理和生动的教学活动相结合,把计算课上“活”,成了新课改下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想从有效的引入、高效的探究和多样的练习等维度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关键词:计算课 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一、有效的引入,以“趣”促“学”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的方式是多样的,复习引入、谈话引入、游戏引入、情境引入等等。計算课的引入比较特殊,计算知识很多都是陈述性的知识,有些甚至就是数学上的规定,因此要把计算课堂上“活”让学生感兴趣,那么在教学引入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采取游戏引入、复习引入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可以有意地去设置一定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察觉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更想去探究新的方法。

【在符号大猜想的游戏过程中,复习了三年级掌握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同时游戏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氛围,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处有意设置疑难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一个小括号不够用了,那么该怎么办?该用什么新的工具来解决呢?让他们自己产生一个需要,产生一个想要去探索的欲望。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环节的设计将学生引入到“悱发”状态的同时,也阐释了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而又生动。】

二、高效的探究,以“理”促“算”

一堂数学课除了有效的引入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保持浓厚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高效的探究过程。在高效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抽象的算理生动化,在什么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大胆放手让其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都是值得深思与推敲的。探究环节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猜想往往是在特殊的具体的情境中产生的,而结论往往都是普适的一般化的。那么如何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这个关键就在于验证的这个过程,所以验证的过程一定要“慢”,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和思维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交流,放手让他们碰撞思维产生火花。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化算理,只有牢牢掌握算理,才能进而熟练深化得到算法。同时这样的过程也能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会计算的趣味。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下《加法交换律》

出示例1主题图中跳绳的男生和女生的画面及相关信息。

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感知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女生人数+男生人数

进一步让学生尝试着写一道这样的等式,在写的过程中其实是让每一个人都试着去感知交换两个加数和不变的结论。

在交流对比中引发猜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那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有了猜想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要去探索去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而这个时候教师该做的就是去引导学生如何去验证。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尝试着去寻找一个反例等等,这就是教师应该大胆放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去讨论去探索。

在完成交流反馈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简洁精炼的数学语言去尝试着表示这个规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一步一步,在经历猜想——验证——结论后,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到一般化的结论。这个过程是每个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他们可以在猜想的过程中得到灵感,可以在验证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可以在自己抽象得到结论后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在高效的探究过程中收获“看不见的、用得着的、带的走的”知识和经验。

三、多样的练习,以“算”促“用”

计算课的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算理顾名思义就是计算的道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而算法,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计算的方法,计算的方法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进而形成的一般方法。恰恰是因为这样,计算课的练习设计不能一味求量,停留在算得对、算得快的层面上。计算的练习同样不能过分注重对算理的理解,而忽视了对算法的提炼。在计算课的教学过程中,情境往往紧扣生活,通过具体的生活实际来理解算理,而在巩固中,一定要尝试着摆脱情境,情境是“拐杖”,适时必须摆脱,完成对算法的抽象与内化进而形成计算技能。“多样”的练习,不仅要求形式的多样性,更要在难度梯度上实现多样化。练习的设计要富有层次性,层层拔高,不断深入。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上《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完成对例题的讨论教学后。

进行例题变式:已知条件不变,如果不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改为求出“买围棋比买象棋多用去多少元?”你们会列综合算式吗?在刚才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

【在尝试解决例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列综合算式解题,所以在变式例题中可以直接让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完成对例题的教学后,可以出示几道算式,结合着三年级的旧知,让学生尝试着直接说说运算顺序

60÷3-24÷8     240÷6-2 ×17      12×4-60÷5

【上述三题的类型都与例题相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有能力来判断运算顺序的,此处就开始尝试着摆脱例题情境的束缚,转而尝试着抽象到一般化的过程。】

进一步出示:150+120÷6×5

提问:在这道综合算式中,最后一步应该算的是什么?

【直接提问最后一步算什么,在思维上面已经完成了跨越,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明确这道算式完整的运算顺序。】

在整个过程中,由例题出发,转而进行变式,让学生直接尝试列式解答,进而让他们辨析相似题型,自己总结算法。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头脑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这一题型的认识,明确了运算的顺序,深化了解题的方法。这个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下一步继续提问变式,并且直接提问最后一步算什么,这是建立在学生知道正确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才能回答的。难度层次在不断得拔高,层层深入。

结语:当下的计算课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分注重引入而忽视了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过分强调探究的过程而淡化了练习巩固。一堂好的计算课,有效的引入,高效的探究,多样的练习缺一不可,有了这“三维一体”,才能够把抽象的算法算理和生动的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看不见的、用得着的、带的走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建国;中括号的作用[J];湖南教育;1992年03期

[2]尹金花;孙靖;《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J];黑河教育;2011年09期

[3]陈士才;加法交换律的早期铺垫例谈[J];江苏教育;1992年19期

[4]陈六一;着力于数学能力的增长而教——“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实录与反思[J];小学数学教育;2018年22期

[5]薛玲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1年29期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新课程·中旬(2017年9期)2017-11-18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速读·中旬(2017年10期)2017-10-2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文教资料(2017年15期)2017-09-18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29期)2017-09-08浅谈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10期)2017-06-20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19期)2017-05-27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新课程·小学(2017年1期)2017-03-29

推荐访问:浅谈 年级 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计算课的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