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新词典

时间:2021-07-28 19:51:39 浏览量:

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出现在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系五中全会首提。《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續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

▲新词解读:2019年年底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韧性城市下,不同的城市子系统、不同的研究视角必然导向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过,就未来城市空间的创造而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传感网与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建造等泛智慧城市技术应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关注,让我们的城市更有韧性,也让我们在风险和挑战应对中更有信心。

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深化了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提上了历史的新高度,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为什么突出强调科技“自立自强”?

从内因看,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而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化缘要不来,花钱买不来,市场换不来,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从外因看,这是防范外部风险的需要。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只有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新词解读: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畅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完善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

城乡“共同”

作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重点在于“共同”,如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于“全面”。首先需要理清的是“共同”都有谁?实际上,共同的主体不仅限于微观层面的个人,还应包括宏观层面的区域之间的共同富裕,以及中观层面的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

要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循环流动,促进城乡发展的深度融合的前提下,必须将乡村振兴纳入区域统筹发展重大战略之中,充分考虑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及农村的发展定位,功能布局,使农村得到“等值”发展。

▲新词解读: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协调处理好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实现不同区域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共同发展,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明确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全局中的突出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突出位置意义重大。

第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民族未来。

第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新词解读: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先,坚持理念创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形成绿色发展价值取向。其次,坚持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硬约束的制度体系,发挥全民参与的乡规民约、社会公约教育引导作用——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后,坚持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在防治污染、改善生态方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形成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十四五韧性 每月新词风流一代·青春(2020年11期)2020-11-23“十四五”林草发展形势林业与生态(2020年6期)2020-07-31数字化转型:“十四五”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基建”中国经济报告(2020年3期)2020-06-21积极谋划“十四五” 坚决打赢环保攻坚战上海人大月刊(2020年4期)2020-04-26四新经济将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西部大开发(2019年10期)2019-12-10“轻车”环球时报(2018-11-02)2018-11-02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年12期)2018-02-26心理韧性助力抗压党的生活(黑龙江)(2017年6期)2017-06-22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特别文摘(2016年15期)2016-08-15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人民论坛(2011年15期)2011-08-12

推荐访问:词典 规划

《“十四五”规划新词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