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设总体规划

时间:2020-06-16 19:20:22 浏览量:

 

  “智慧**”建设总体规划

 二〇**年一月

  目录 “智慧**”建设总体规划 1 目录 I 一、 前言 3 (一) 什么是智慧城市 3 (二) 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的不同 4 (三) 打造智慧城市需要的四大要素 4 (四) 智慧城市的特征 5 二、 **建设智慧城市现状与需求分析 7 (一) 机遇和挑战 7 (二) 智慧**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9 三、 “智慧**”具体建设规划 17 (一) 智慧城市基础平台 17 (二) 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22 四、 产业带动规划 39 (一) 带动机制 39 (二) 带动计划 40 五、 建设运营规划 42 (一) 建设运营主体 42 (二) 建设进度计划 43 (三) 建设运营模式 43 六、 保障措施体系 45 (一) 组织管理保障 45 (二) 政策法规保障 45 (三) 工作体制保障 46 (四) 资金保障 47 (五) 人才保障 48 (六) 信息安全保障 49

 一、 前言 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同时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围绕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纷纷通过智慧城市作为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

 为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及国际化的深度融合,以“智慧”为引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改善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6至2020年。

 (一) 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升华和飞跃,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简单地说,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大众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形象地说智慧城市=智慧+互联+协同。城市将在人类的政治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居于支配地位,而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城市,深刻地改变城市运行和管理的方式,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大幅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 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的不同 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相似,但两者也有以下不同:

 (1)智慧城市是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2)整个城市具有智能感知、情境感知与认知能力; (3)整个城市具有成熟的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具有决策能力; (4)整个城市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成长和创新能力等。

 (三) 打造智慧城市需要的四大要素 以人为基础:城市里应该有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适宜居住,居民的购买力要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提高。

 以土地为载体:城市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发展,推动“精明增长”,势在必行。

 以信息为先导: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兴未艾,在可见的将来,城市信息化将随着技术升级而不断加快。

 以资本为后盾:中国的城市发展,单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

 (四) 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因此,它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智慧城市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智慧城市有如下几个特征:

 (1)智慧化城市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分布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环境中部署的传感系统、自动监测、监控设施的联网,以及分布在城市中各个角落的个人、组织、政府信息系统,实现城市海量信息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存储。构建融合了空间地理信息、个人信息、法人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统计信息等的公共多元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智慧城市应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构成了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营不可或缺的信息化基础。

 (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城市高带宽的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得以实时在线地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帮助用户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任务通过多方协作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城市管理与运作的方式。

 (3)更有效的交换共享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构建身份认证、目录交换、信用评估等技术平台的体系性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通过数据的交换共享将极大推动城市治理运营的良性循环:主动发现问题—功能自协调—及时处理问题。

 (4)更协作的关联应用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民生服务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与管理服务。

 二、 **建设智慧城市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 机遇和挑战 1. **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机遇 (1) 国家政策支持 国务院及各部委信息化战略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引导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随着我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同时,我县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立双创中心等适应我县发展的新要求也迫切需要开展“智慧**”建设。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县委、市政府正确把握发展形势,将“智慧**”规划和建设摆在了全县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统筹谋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为构架**发展新格局,打造“智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数字**地理空间项目奠定基础 2014年12月21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通过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包括**县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公共平台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建设及支撑环境建设等。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有全县域1116平方公里的1:10000遥感影像资料获取,1:10000DLG、DEM、DOM更新,1:50000DLG更新;中心城区120平方公里真彩色数码航空摄影等。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可以广泛应用于公众地图、政务、环保、地矿、土地、气象、地震、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公安、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等各个领域,作为各种行业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同时,项目在**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根据**县人社区府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实际工作需要,暂定开发**县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天地图·**”、**县国土动态执法管理系统和**县三维景观地理信息云平台。项目建设成果“数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用于**市政府各部门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同时,作为数字中国、数字河南地理空间框架的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级、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政府宏观决策,实现项目成果国家、省、地方共享。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县签订了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书,确定了双方在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合作的基础上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建设“智慧**”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挑战 (1)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各个方面。各部门需要深刻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建立起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环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发展。

 (2) 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 目前,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导致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建设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建好智慧城市的先决条件。只有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建设的统一规范作用,才能有效瓦解并防范“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3) 需要形成保障有力的信息安全体系 智慧城市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而信息资源越集中,信息安全保障也越重要。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建设管理,建设保障有力、标准统一的信息安全体系,保护信息传递环节,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从而为自主、高效的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二) 智慧**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1. 需求概述 “智慧**”总体需求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结合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实际需求,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先行、逐步展开的方针,打造具有**特色的智慧城市。一方面重点加强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建设,另一方面重点发展智慧城市应用体系,最终实现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首先,聚焦重点领域,重视总体规划。通过统筹考虑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民生事业诸多方面,把实现便民惠民、支撑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着眼点,以促进数据共享、实现信息惠民为主要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布局,聚焦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典型问题,以保证“智慧**”项目稳步推进,顺利落地。

 其次,以总体规划为纲,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信息融合。总体规划作为“智慧**”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指导并引领“智慧**”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加强“智慧**”的顶层设计,把握当前新技术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注重系统架构的灵活性,解决好已有系统和未来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推动传统产业和智慧产业的融合发展。

 最后,建立“智慧**”建设运营机制,保证“智慧**”可持续发展。依据我县的资源和环境禀赋、经济和社会形态、技术和产业基础,建立维护“智慧**”良性运行的组织机构和标准体系,确立符合我县特点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和运营模式,吸引国内知名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商,共同参与并推动“智慧**”建设,保证“智慧**”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2.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将让**具有预见性、高效、科学、敏捷、创造性、共享与协作的特征,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实现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

 “智慧**”建设以数据大集中、应用大集中为原则,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等多方面建设,完成“三大基础平台、两大应用体系”建设目标。“智慧**”建设总体规划图如下图所示:

  智慧**建设总体规划图 1、规划打造智慧城市“三大基础平台” 建设“智慧**”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基础平台,为“智慧**”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2、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十二个应用体系” 建成服务于十二个应用体系,包括智慧建筑、公共安全与应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优化城市功能,使我县成为政府各部门协作运转高效,城市规划与管理先进,民众生活智能便捷,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智慧城市。

 3. 基本原则 “智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处理不同领域、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海量数据,具有技术发展快、外部链接关系多、内部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需要为其他系统提供广泛的信息支持和服务。因此,“智慧**”在规划建设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高标准规划和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论证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研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前瞻性,结合卫星遥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契机,通过统一规划、分步部署,分阶段推进,促进“智慧**”建设持续深入发展。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高标准规划和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

 (2) 政府引导、市场机制 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低成本、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同时强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智慧**”建设的良好氛围。

 (3) 数据整合、资源共享 遵循科学的方法路径,立足实际,以整合我县各部门现有硬件资源、数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信息源采集、交换、共享的工作机制,促进信息融合为工作重点,实现各部门、各系统的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确保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加快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交换。共享与协作对于城市而言,意味着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将有利于整合现有的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分配,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各个单位的协作能力。

 (4) 立足民生、分布建设 把民生改善作为“智慧**”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政府、企业、居民处理事务更加快捷,接收有效的信息更加方便,敏捷,从而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政府更加高效,企业效率大大增强。以满足广大民众的信息化需求为主要目标,以推动民生领域智慧应用为主要手段,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试点和示范建设为突破口,循序渐进,逐步展开,不断促进设施完善、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提高广大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5) 培育产业、重视应用 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以智慧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智慧应用。抓住我省赋予**县创新试点的机遇,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建设整体工作。

 (6) 开放合作、安全规范 加强对外交与合作,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智慧**”建设服务。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4. 总体架构规划 (1) “智慧**”业务架构 通过对“智慧**”的整体业务进行分析,在明确用户对象、业务现状和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建设目标,进行“智慧**”总体业务架构设计,以业务架构确定总体架构,从而引导“智慧**”的建设。

  业务架构示意图 “智慧**”用户对象主要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因此,“智慧**”的总体业务架构以支撑平台为基础,以惠民兴业为目标,总体划分为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三个业务领域。民生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业务应用;产业发展领域主要包括农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业务应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主要包括市政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政务服务等业务应用。

 (2) “智慧**”总体框架 在综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智慧**”建设总体架构依托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充分借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基于“六层两体系”的理念进行搭建。

 基础层:主要包括物联网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和云计算基础设施三个部分。物联网基础设施主要用于识别物体、感知信息,包括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北斗、GPS、传感器等感知设备;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宽带网络、广电网络等,实现信息的传输与接收;云计算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提供按需获得、即时可取的计算、存储、网络、操作系统及基础应用软件等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存储能力和服务器利用率,降低运营维护成本,节省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

 数据层:主要包括各大公共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汇聚、资源整合。公共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信息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共享交换,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通过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为城市运行管理、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支撑层:为各类面向需求的应用提供统一的功能支持,包括应用支撑和安全支撑能力,提供呼叫、大数据分析、视频、搜索等多方面的功能平台。

 应用层:主要针对“智慧**”的民生服务、产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管理三大领域建设应用服务。

 访问层:为居民、企业、政府等各类用户对象提供访问的窗口,向用户提供“智慧**”的各种服务信息,并接受用户信息的提供和反馈。访问窗口包括门户网站、显示大屏、计算机、移动电脑、电话和智能手机终端等。

 用户层:是“智慧**”的主要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

 保障支撑体系:“智慧**”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其总体架构的每层能力建设都需要广泛而综合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政策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安全运维保障体系。这些体系架构贯穿于整个“智慧**”建设的各个方面,确保“智慧**”安全、高效的运行和健康稳定的发展。

 智慧城市量化考核体系:围绕城市管理、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五方面的智慧应用,建立全面立体感知、安全可靠传输、智能高效处理的智慧城市量化考核体系,来强化行政部门对城市的精细化量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依据每个领域应用建设项目及效果双重指标对”智慧**”进行考核。

 三、 “智慧**”具体建设规划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产业和智慧支撑环境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十三五期间,通过稳步推进“三大基础平台、十二个应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智慧**”框架体系。

 (一) 智慧城市基础平台 加快推动开放统一的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建设,提升城市规划、管理、卫生、教育、文化、人口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从而打造集约化的信息资源环境,实现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从而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电子政务三级网络,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标准化体系。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包括: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1. 公共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 形成“智慧**”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空间北斗信息、地表信息、地下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建筑设施(建筑物、管网、农田、厂矿、交通设施等)等用以承载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应用,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包括: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人口信息基础数据库、法人信息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筑物信息基础数据库等。

  (1) 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整理形成覆盖我县所辖区域多种基本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图数据、地名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等,建成全县一个面向政府、公共和行业用户的、开放式、多层次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智慧**”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为应急指挥调度、生态环境监测、交通资源配置、物流配送效率等应用的分析和评价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2) 人口信息基础数据库 以县公安局现有的常住(户籍)人口基础信息和卫计委流动人口数据信息为基础,逐步整合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社区、卫生、税务、统计等政府部门中与人相关的基础信息,实现政府各部门共享和人口基础数据动态应用,并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提供人口基础信息服务。

 (3) 法人信息基础数据库 建设和完善以法人组织机构代码为标识的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各类机构单位基础数据库。实现县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相关业务部门法人单位信息资源的数据整合与实时共享。建成以工商、税务、质监的法人信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法人信息采集、处理、存储、更新、交换、服务为一体的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共享体系。

 (4) 宏观经济信息基础数据库 完善和整合统计、金融、税收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建立集综合性和专业性数据为一体的宏观经济数据库。依据业务需要实现宏观经济信息的共享,开展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等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确保金融、税收、统计等宏观经济基础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5) 建筑设施信息基础数据库:

 包括描述地表、地下建筑设施从立项规划、施工交付、使用拆除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阶段数据;具体涉及建筑物编码、建筑名称、详细地址、建造年代、建筑状态、使用年限、主要用途、结构类型、建筑层数、地下层数、建筑高度等详细数据。以建筑设施为载体,实现规划、建设、房管、消防等行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6)移动、电信、车辆数据 接入。

 2. 大数据分析平台 大数据分析平台是“智慧**”的基础设施,建立在公共基础数据库之上,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我县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避免政府各部门多头投资、重复建设。平台以元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信息发布与共享、数据治理、作业调度、运维监控等工具,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运营体系。大数据平台可以帮助客户快速建立标准的公共信息管理体系,有效提高数据质量,保护数据的安全,从容应对海量数据交换,处理分析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大数据分析平台工作在“智慧**”中的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之上,高效处理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中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及各业务应用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以及视频数据、文档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通过采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技术,以并行处理的方式,找出数据之间未知的、有价值的规律和联系,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3. 智能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现有多个部门的呼叫系统,建立一个统一面向居民的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统一的特服号接入,实现统一的用户服务界面、统一的热线功能和统一的政府业务标准,集中受理居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为居民提供政府机关综合性服务的窗口。

 (1) 智能问答系统 智能问答系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具有智能、精准、自动化以及人性化的特点,具体说明如下:

 智能化:基于领先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智能问答系统善知人意,沟通更加高效。智能问答系统具有智能化自动学习的特点,能够通过用户互动与互联网数据挖掘,实现自身知识数据的自动更新,并随时间推移更加智能。

 精准化:系统通过集成分析用户行为日志,结合历史客服记录,借助于智能用户画像分析技术,智能问答系统能够精准了解每位用户的兴趣和习惯,从而实现个性化的用户服务。

 自动化:智能问答系统无需人工在线,做到实时高效服务,7*24小时值守,即时解答客户日常问题,服务无时限;人工可实时监测服务过程,轻松做到无缝接管会话。对于特定问题,可自动转换人工服务,实现人机切换透明平滑。

 人性化:智能问答系统便于拓展集成政务、交通、便民服务等其它领域知识库,能够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

 (2) 多元统一消息系统 平台集成互联网、语音电话、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发挥政府综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设起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诚信互动的桥梁。多元统一消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消息渠道集成接口:通过消息中间件平台提供多种消息渠道接口,整合信息互动渠道(如短信、电子邮件、手机、即时通讯和WEB消息等)。

 消息发送规则管理:主要管理消息运行的参数配置和消息发送策略,消息策略可以灵活按场景、权限和渠道进行配置。可以灵活设置消息发送模板,提供消息模板集成、推送的标准应用服务。

 消息查询与统计管理:建立统一通信平台所涉及消息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向系统管理员提供与消息相关的各种管理和维护功能,包括消息日志查看、消息结果与反馈、消息统计、消息列表查看等。

 统一政府服务系统:居民傻瓜化完成政务系统协同,能够量化评价各政府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服务品质,平台集成各政府部门的服务系统,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实现一个号码接通多个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县信访局12345居民热线、食药监局热线、卫生急救热线、居社区局12349为老服务热线、县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县人社局12333咨询服务热线、县环保局12369环保投诉热线、县国税局和地税局12366纳税服务热线、县旅游局96927旅游热线、县城管局12319城建服务热线和96198城乡环境治理咨询投诉热线等多个部门的热线电话。

 (二) 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启动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信息化现实基础较好、与民生关系较密切、示范带动效应较大的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建设。

 1. 智慧建筑 (1) 地表设施管理 着力打造地表设施管理系统(二三维联动),建立房地产、户外绿地、公共设施等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库,将网络技术与房地产市场管理紧密结合,实现对房地产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建立起覆盖全县行政区域的房产市场数字化网络监管系统。加强住房信息与银行、财政、税务数据的交换和统一,为房地产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智慧**”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将“智慧**”应用工程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发展智慧金融、智慧企业、智慧农庄、智慧建筑、智慧家居等。

 (2) 智慧地下管线 地下管网是现代化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地下载体的功能,对加速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地下三维管线数据普查,包括:给水、蒸汽、天然气、污水、雨水等管线,以及电力、照明、通信、有线电视、公共监控视频、燃油、工业物料等管线进行普查。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以三维仿真技术为核心,通过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管线数据管理、管线数据三维展示、空间导航定位、管线综合分析、管线实施监控、规划辅助决策、应急预案分析等功能,达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可视化综合管理、监控的目的,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

 地下管线数据检查入库:针对不同的地下管线数据,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按照字段要求、管线属性、管点属性、管线连接关系等标准数据格式要求,经校验无误后,输入管线库。

 管线查询定位:支持基于二维矢量数据的自动化三维建模及三维可视化展示,支持管线数据的查询、定位及属性修改。

 管线综合分析:支持空间距离测量、管线长度测量、横断面分析、纵断面分析、连通性分析、寿命分析、成本分析、危险范围分析等。

 管线辅助规划功能:根据预设条件,自动生成参考规划方案;支持多个方案对比分析,给出方案选择建议。

 事故应急预案:根据管线介质类型、故障类型、管线拓扑关系等给出受影响范围,给出关阀建议及进一步救援方案建议,为应对突发的管线安全事故的规划和事故应急指挥提供科学分析和辅助决策。

 智慧供水排水管理系统:结合供水企业生产运营业务流程,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水质监控、供水调度、管网管理、营业收费、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共享与挖掘,最终实现面向社会、面向领导、面向决策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集排水管理、集中监控、实时调度和城市防汛应急于一体的智慧排水系统平台,实现排水管网虚拟化、防汛应急科学化、排污监控实时化。

 2. 公共安全与应急 (1) 智慧应急 按照“平急结合,突出应急,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思路,扩大相关部门接入数据量,提升监控、卡口和流量系统能级,完善数据的采集、整合及分析。整合县各部门、社会面现有视频资源,建设县级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健全智能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应急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提高应急调度能力和效率,在处理城市应急事件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各类图像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调用,建设城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县级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多部门图像资源的多方共享、互联互通、充分利用、互不影响。实现城市治安管理的统一调度,报警处置、监控联动和资源共享,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控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控得住”的城市立体防控体系。

 (2) 智慧安监 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暨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信息系统。加大对重大危险源分级辨识、建档监控、安全评估和应急预案备案等工作,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高危行业“一企一档”数据库。推进乡镇(街道)、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展网络节点,实现县安委会与各成员单位、重点行业企业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全县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保障体系。

 (3) 智慧城管 建设智慧城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安全为先,注重依法和长效管理,推进人性化服务、网格化覆盖、智能化应用、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主要围绕我县县容县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城市秩序等公共服务领域,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我县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县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智慧城管应用子系统主要包括: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子系统、数字化城管电子监察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会商子系统、业务短彩信管理子系统、城管数字执法子系统、沿街铺面(门前五包)管理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扬尘监管子系统、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子系统和路面保洁综合管理子系统、车联网综合管理子系统、违法乱搭乱建管理子系统、水域噪音油烟污染管理子系统、移动处置反馈子系统、资源整合与共享子系统。

 3. 智慧交通 建设立体互动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交通监控平台、应急响应系统、各GPS运营公司监控数据共享平台等企业资源及其它行政和公共资源,深化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FID等先进技术应用,结合气象、路况、车辆、人流量、位置、线路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形成“数据采集+综合调度(管理)+居民感知”的立体、互动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实现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手段、综合的数据处理方法、强大的信息处理平台,建设智能交通监控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系统、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停车系统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打造城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出行效率最大化、路程最短化、成本最小化、时间最少化。

 4. 智慧能源 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采用智能发电设备、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智能电力管理、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和调度系统等数字化系统和设备,改造现有的电力网络和系统,建设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智能化电网,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统筹安排工业用电、生活用电和公共用电,改变人们的用电行为方式,降低电能消耗。建设配网地理信息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网资源图形化展现、用电信息实时采集,有效提高电力生产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配网地理信息系统:为配电网运行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直观地显示地理杆塔信息,规范配电异动、检修、巡视、试验等各个生产业务流程,实现配电网管理的信息化、地图化及运行数据的可视化,为图纸资料管理与信息共享提供极大的便利。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5. 智慧环保 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性的问题,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及解决必然涉及到复杂、敞开的地表系统。由于环境问题与地理因素紧密相关,通常带有很强的地理或地理分布特征,运用GIS技术能有效处理基于环境问题的大量复杂空间信息,在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及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发挥作用。

 “智慧环保”指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GIS技术,建设“水、陆、空”一体化环境监控系统,围绕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的要求,建设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系统,进一步加强对绿化、湿地、气象、地质、河塘、水源、大气、噪声、废弃物等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充分整合水利、环保、园林、质监、气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打造集迅速感知、智能处理、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生态保护系统。结合供水、排水设施建设,加强管网设施实时监测、智能调度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优化涉水信息采集机制,建立涉水部门信息互通渠道,建立安全、节约的智能给排水管理体系。

 (1) 智慧环保在线监控平台 GIS技术与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结合,将构成环境在线监控平台,实现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在线监控,更加科学、准确、实时地掌握重点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工作,为环境监察执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完善和优化**县的水、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等环境监测监控设备。重点建设重金属、放射源、固废及危险品转移、尾矿库等监测监控系统,大力推进环境治理设施的建设,开展环境治理设施及监测监控设备的运营服务,保障环境监测、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提升城市环境管理能力。

 (2) 智慧环保综合业务平台 综合业务平台是各级环保部门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对环保部门现有业务进行集成和整合,实现对污染源、大气、水、声、辐射环境的在线管理,有效提高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为污染源管理、监理和排污收费提供快速高效的技术手段。

 (3) 建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 整合所有环境信息资源和数据,建设环境监测数据标准体系,实现管理应用、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一体化功能,提高环境数据管理、分析和利用水平,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其它平台实现方便对接。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由四大分析系统构成:区域排放总量核算系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环境辅助决策系统,环境应急预测预警系统。

 (4) 智慧环保卫星遥感数据监测(6S算法、PM2.5,PM10)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数据,通过一种新型的基于多级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高精度大气污染监测算法。精确测算地球地面位置任何地表(如城市、郊区、森林、草原等)上空的空气颗粒(气溶胶)的主要物理参数(如浓度、光学厚度等)。针对中国大面积雾霾防治有着巨大的意义,可以省去建设大量地面监测基站所需的费用,同时具备高精度,能够有效服务于城市公共卫生,大大增强重点城镇雾霾防治的能力。

 (5) 互联网+环保志愿者系统 通过互联网对志愿者进行高效组织、管理,为此,互联网+志愿者环境污染源监测量化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支持建立并壮大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队伍,整合志愿者和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社区、不同地域的功能需求,建立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运行法则;支撑起规范化、制度化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运行的机制;进而提升环境监测效果,能够实现环境监测由粗放到精准的转型,形成环境监测的长效机制,其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深远的意义。

 系统支持**县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把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支持全市全面实行网格化环境监管,从而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

 由志愿者提出申请,成为环境污染日记员,对居住地环境以日记形式记录,并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总体评价。每个成员都好比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监测点”,敏锐地观察着周边环境的动态。由于记录的是自己居住地的污染情况,涉及到自身的切身利益,因此志愿者有更大的动力去坚持和参与。

 志愿者将利用自己手中的电脑/手机/照相机,对居住地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拍摄,对于拍摄的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简短的文字说明,如若发现有违法排污情况,及时登陆系统进行网上登记污染线索。对于志愿者提供的监督信息将会作为政府环境管理和环保执法部门实施相应惩处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拍摄举报的环境违法行为会得到评分(经过确认的会得到额外加分奖励),并根据评分将给予拍摄者相应的荣誉和经济奖励。

 资深的志愿者可以成为审核员,审核员具有对初级志愿者的信息进行确认的权限。

 对于特殊的场所,环保部门可以为志愿者配备专业设备进行污染采样。比如,闻到焚烧垃圾的异味,把气味描述下来,出现时间、持续时间、风向一个不少。随后,他还要用简易的空气采样器对空气进行采样,交到环保部门进行检测。

 6. 智慧农业 结合**县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新型农业环境监控以及精细化种植体系,连接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和农业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实现农业信息服务从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与全程指导,并提供优化与控制的决策平台。

 (1) 农业远程管理平台 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中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对农业大棚的喷水管道、通风设备、照明设备进行可视化远程控制;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并提供优化与控制的决策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根据作物的特点和要求,对光照、温度、水、气、肥等诸多因子进行自动调控,实现对农业大棚的喷水管道、通风设备、照明设备进行可视化远程控制;可利用温差管理技术实现对花卉、果蔬等产品的开花和成熟期进行控制,以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2) 遥感监测农田(经济作物成熟度和产量、盐碱地钙化度)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数据,通过一种新型的基于多级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高精度农作物成熟度、盐碱地钙化度监测算法。精确测算地面位置农田的经济作物的成熟度,预测产量。

 (3) 农业专家系统 提供基于农作物管理的专家信息服务,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种类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提供该阶段的农作物环境控制方案。农业领域中的专家的知识是任何技术手段以及数学模型无法替代的,系统聚合农业领域的专家经验建立模型,同时,也支持用户自定义农作物的专家管理方案。

 (4) 农产品溯源系统 以二维条码、RFID为载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追溯。通过在种植基地应用便携式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快速采集与实时上传;通过在生产企业应用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的产前提示、产中预警和产后检测;通过将各生产企业数据汇集到管理部门,建设追溯平台数据库,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

 (5) 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提供涉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在线互动等信息服务。以地理信息库、专家知识库、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为基础,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包括农业专家系统、种农信息系统、农机具智能化调度、农批市场管理系统、市场需求信息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系统等。从农业生产前的种子选择,供求信息的分析,到农产品销售的市场管理,价格调控,全方位的保护农产品生产者利益,为农民服务。

 7. 智慧旅游 依托智慧旅游云计算数据中心,搭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旅游企业管理平台和旅游政务管理平台,形成“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四位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智慧旅游城市。

 (1) 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基于GIS地图,结合触摸屏、平板和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搭建信息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自助导游系统,打造一体化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方便快捷地向游客提供旅游实时信息查询以及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 旅游企业管理平台:

 旅游企业管理平台通过建设企业会员管理系统、景区营销管理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管理平台、业务渠道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整合旅行社、宾馆酒店、娱乐餐饮等相关产业资源,为游客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从而有效拓宽企业的营销宣传渠道,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3) 旅游政务管理平台:

 智慧旅游政务管理平台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子系统,打造集指挥、调度、监控、办公全方位的旅游政务管理体系,全面掌握景区游客数量及分布情况、旅游设施设备情况等即时信息,并据此做出相应的人力、物力调配措施,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8. 智慧物流 对我县物流基地资源进行整合,采集、整理、传输、储存、统计和分析各种物流数据,建成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升我县物流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改进和优化物流信息流程,建立科学的物流运作与服务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提高物流业务的服务效率和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物流信息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该平台将建设成为物流业的运作中心,集物流信息采集、在线交易、智能配送、运输过程控制与优化、货物实时跟踪、在线客户服务、资金结算、数据交换和信息发布等主要功能于一体,实现物流运作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在线客户服务。同时,加快建立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进物品编码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货与电子交易相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现代产品交易市场,推动产业基地与物流基地联动发展,打造以商品展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采购交易平台。

 9. 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初期重点发展直播课堂平台、家校互动平台。

 (1) 直播课堂平台 直播课堂平台以其灵活、安全、方便等优势,突破了传统教学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师在家或者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为在家的学生进行实时授课,大大降低的老师的授课门槛。在雾霾等一些非常时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家中安全地学习。

 打破地域限制:让所有的学生在家里就可以上课,直播课堂中学生可以一边观看一边记录;直播课堂结束后,学生可以不限次数观看点播回看文件,针对疑难问题着重复习。直播课堂平台使雾霾期间的学习超越地点限制,辐射所有的家庭和学生。

 支持强交互性:在课堂中,老师可以与每个学生音频、视频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文字的聊天和提问向老师、助教、其他同学请教交流不清楚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平台的随堂测验、点名考勤实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准确地调整学习的节奏和重点。

 支持多终端多系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安卓和Ios)、pad(安卓和Ios)登陆平台,对设备的型号、操作系统等没有任何要求,方便所有学生随时随地登陆直播课堂学习,并与师生进行探讨交流。

 支持实时互动:直播期间,老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老师完成既定的授课内容后,设计随堂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关注学生的问题反馈、合理预留课后作业。

 网络课堂内容重现:直播课堂结束后,把直播课堂平台录制的课件集成到家校互动平台,并把地址推送给学生和家长,方便学生回看复习。学生异步学习时提出的问题,老师收集后可以在课堂上或下次直播时详细解答。

 直播点播数据查看:平台记录所有学生的登陆时间、退出时间、聊天、问答、随堂测试结果、点名考勤记录等数据,后续可以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合适的学习辅导计划。

 无缝与门户集成:将直播课堂平台嵌入门户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家校互动App等平台;通过统一身份平台认证后,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站上登录、注册和认证,通过接口跳入直播课堂系统。

 (2) 家校互动平台 家校互动平台是“智慧校园”成果体现的重要入口。家校互动平台是响应未来教育发展建设的大环境,以现代教育结合信息系统,通过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络相结合来实现教管全过程。家校互动平台是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平台,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互动提供支撑。家校互动平台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平台,以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以克服海量信息带来的寻找合适资源的困难。家校互动平台也是一个为管理者搭建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家校互动平台是一个面向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构筑了一个以学生成长记录为核心,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老师、家长的信息互通,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使家长了解学校学习教务;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使学生在校外能够提前学习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或专项的复习、针对薄弱环节获得指导、进行专项学习与补救。

 该平台充分体现当下日趋成熟的移动网络、移动终端所带来的便捷应用优势。教师、学生、领导、家长等都通过这个平台来获得服务。

 家校互动应用建设目的是建立能够支持家长和教师、家长和领导、学生和老师、老师和领导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能够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校外接受个性化学习辅导的支撑环境。将这种应用模式植入到教学应用中,以前瞻、专业的产品设计理念全面助力移动智慧校园建设的需要。家家校互动系统可以达到的目标有:

 1)实现家校之间平等有效的交流; 2)更好的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加强家长进行家校互动的积极性; 3)促进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 4)为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提供更好的方向,让学生的家庭教育得到优化,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成长。

 家校互动采用多种渠道和应用结合的模式,并能够与学校办公、教务学习管理、学生考勤及安全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评价等管理活动提供接口,并支持文本/语音/视频等多种互动交流形式。

 系统实现以多终端(PC端、APP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多接入方式满足老师、家长随时访问平台的要求,家校互动平台是一款基于现实教育关系的教学平台随时随地工作、沟通,展现形式更丰富,操作更加简便,帮助学校和老师提高教学效率;家长、老师共同参与教育,共同创造教育内容。

 家校互动平台以通知公告、课程表、课堂考勤、作业练习、考试成绩、日常表现为基础,以家校互动、移动办公、移动学习为主线,实现家校沟通无微不至、学校管理无处不在、移动办公更加便捷高效、学习更加轻松。系统主要分为家长登陆模块、学生学习动态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家校互动交流模块、消息智能沟通模块。

  10.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系统是基于健康物联网、互联网的系统化工程,将个人、家庭的健康信息到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再到卫生管理部门及政府的公卫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管理者和医界互联可以根据城市的服务需求,积极营造服务政府、提升产业、惠及民生的战略蓝图,实现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健康干预等增值业务的服务,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数据的增值,从而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的社会化运营,以及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整体的服务能力。智慧城市提供智慧医疗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网络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医界互联大数据整合平台,搭建病人院前、院中、院外健康和疾病管理的智能健康数据交互中心。

 政府、医院、其他合作运营机构等共同搭建和创新健康运营服务模式,其中包括远程医疗平台搭建、健康教育、医生规培等系统运营服务内容。

 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医院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养老院等是健康管理的线上线下业务的互联互通。

 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实现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智能养老、远程医疗服务等。

 适用于个人、家庭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于社区、急救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智能医疗设备,这些是智慧健康的数据采集终端,也是实现智能管理的重要手段。

 11. 智慧社区 便民服务为主,其他的再做加法。

 (1) 便民互联网快递。

 居民寄送快递非常不便,同时快递人员出入社区也会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一方面用户收发快件难,另一方面快递员送快递难,监管也难,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智能快递柜。

 智能快递柜是实现速运服务从单独分散投递到集中投递的转变,能有效的解决电子商务和快递业最后100米的配送和退换货问题,可以节约最后100米大量的人力物力。

 智能快递柜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能够将物品(快件)进行识别、暂存、监控和管理的设备,配套后台运营管理软件,构成智能自提终端系统。智能快递柜系统提供远程管理统一化管理,并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快递员将快件送达指定地点后,只需将其存入智能快递柜,系统便自动为目标用户发送一条提醒短信,包括取件地址和验证码,用户在方便的时间到智能快递柜输入验证码即可取出快件。该系统旨在为用户接收快件提供自主便利的时间和地点,保护用户隐私及安全,同时,提高了快递员派送效率、降低了派送成本、加强了系统粘合度,为进行增值服务提供了拓展空间和新的盈利模式。同时,无缝集成数字社区视频监控、物业与业主交互即时通讯和公共资源发布系统,可覆盖各大小区,卖场,超市,企业等网点,让客户享受便利服务的快捷。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①快递员功能 投递管理员从快递员处收到快递后,刷身份识别卡或登录账号登录,将快递放入智能柜后,智能柜后台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通知收件人取件。快递递员可以实现快速、集中的包裹投递,而不用通知和等待客户,也避免了二次投递。

 ②用户取件功能 当包裹被投递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到收件人手机,短信中含有动态生成的提取包裹的提取码。收件人收到短信通知后,可随时到智能快递柜处,用短信验证码,提取包裹。

 ③视频取证功能 当收件人对快递外包装有异议时,可以联系快递员管理员协商解决,也可启用视频/照片取证功能。在解决纠纷时,对快递管理员和收件人的取证文件进行查阅,载入后可以根据文件类型进行播放或查看。

 ④系统管理 管理员采用用户密码或IC卡方式登陆,进行系统操作维护管理。

 ⑤网点管理 通过安装申请,审核通过与选型通过,同意安装,经过测试通过,上线成功。

 ⑥结算支付 根据不同角色进入系统,显示不同的菜单,和对应角色的机构或个人的账单明细。

 ⑦云模式 系统采用SAAS模式,进行智能快递柜的管理,数据中心提供报表分析与数据统计。

 ⑧实时监控 智能自助快递柜后台服务器系统无缝衔接(需网络支持),实时监控智能柜周边情况,保障其外部安全。

 (2)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依据民政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在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互联网+日间照料中心为基本运营平台,通过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化服务手段,培养老人互联网消费习惯,采取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的方式提供服务,为生活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接送服务及上门服务,协调当地养老机构共同为其提供养老服务。

 (3) 空巢老人互联网服务 居家智慧养老是养老服务、家庭亲情与“互联网+”的完美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医疗诊治、实时安全监控、紧急救助、社区服务、老年社交、自助餐饮和子女孝行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建立老年专属服务体系,推进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智能化。该系统分为包括如下内容:

 子女在外忙于事业,没法回家陪伴父母,这就导致空巢老人或独居老人数量日渐增多,老人在家生病了也不清楚,只有等到病情恶化或者更糟的情况发生后才后悔莫及。

 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区域具备资质的医生和护士资源,由异地子女选购服务,通过医生、护士8小时以外的碎片化时间向空巢老人提供服务,老人享受标准化健康服务。让空巢老人足不出户就得到最好的健康管理服务,就像每一天儿女都在身边;让那些具有专业医术的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能够凭自己的医术增加合法收入。

 (4) 社区综合业务平台 智慧社区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以信息化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打造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服务平台体系,并根据每级平台的职责,设置服务功能,分层向居民提供服务,把政府现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包括居家养老、教育就业、社会救助、计划生育、治安管理、医疗卫生等服务延伸到社区,建设全新的信息化服务型社区,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社会和谐。

 本系统按照社区日常管理的需要,对社区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中社区日常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抽取出重要业务指标数据,提供县、乡、村三级社区业务数据在电子地图上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最终以专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12. 智慧民政 (1) 社会救济管理 利用GIS技术,可以把低保对象定位到街道、区、市中的任何一级,针对目前的一些城市的救助工作非常实用。同时可以将数据自动汇总,生成图表,方便各级负责人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使低保业务处理规范化、自动化,更好的为低保人群服务。系统包括以下几种社会救济专题:城镇低保专题、农村低保专题、农村区五保专题、边缘困难人群专题、城乡医疗救助专题、特困大学生专题等。

 2.1城镇低保专题 (2) 救灾救济管理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空间技术在灾害预警、监测、辅助决策、评估和重建等管理过程中具有空间上的广域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等优点,综合利用遥感卫星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有效地对确需救济的灾民进行救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救灾救济专题分为救灾气象基本情况,卫星云图基本情况,最新上报灾情情况,自然灾害分布情况,自然灾害详细情况,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救灾储备单位情况,冬春需救助专题,冬春已救助专题等。

 (3) 优抚安置保障管理

 优抚安置保障管理平台包括革命伤残人员、在乡复员老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三属情况、退役士兵复员干部等五个子专题。

 (4) 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专题

  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专题包括婚姻登记基本情况、流浪未成年人情况、留守儿童情况、老龄事业基本情况、社会福利企业情况、民办非企业情况、社会团体基本情况、全盟安葬情况等七个子专题。

 从民政,社区、个人获取并核实相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情况,并政府引导志愿者及社区进行服务。

 (5) 民政事业专题 民政事业费专题分为财政预算情况,民政对象基本情况和补偿、保障标准。

 (6) 民政机构信息

  民政机构信息专题分为福利园区、敬老院、福利院、干休所、婚姻登记处、社会福利企业、救灾储备库、烈士纪念建筑物和殡仪馆9个子专题。

 四、 产业带动规划 (一) 带动机制 “智慧**”建设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网络基础、云计算中心、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等建设为基础,规划建设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平台、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以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民生服务两大应用领域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批重点智慧应用项目。一方面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和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物联网、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的整体转型提升。“智慧**”产业带动机制如下图所示:

  智慧**产业带动机制图 (二) 带动计划 1.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以提高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为发展方向,增加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增强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一批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企业。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推进“互联网+”的深化创新,强化政府协调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支柱产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通过“智慧**”的建设,直接催生并培育一批与智慧应用和信息化技术和服务相关的智慧型产业,以电子信息、物联网、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代表。

 五、 建设运营规划 (一) 建设运营主体 “智慧**”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有四个主体要素,分别为政府、“智慧**”的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智慧**”建设者、“智慧**”投资方。四个运营主体共同推动了集中化、集约化、规模化、创新性的“智慧**”良性发展。“智慧**”建设运营主体如下:

 1. “智慧**”的管理者 “智慧**”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政府信息化建设,监管“智慧**”建设和运营服务。此外,政府还向“智慧**”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按需定制购买服务。

 2. “智慧**”的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 “智慧**”的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为“智慧**”建设运营公司。“智慧**”的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负责为政府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为“智慧**”投资方提供平台并吸纳资金、运营安全保障、服务过程保障等服务。

 3. “智慧**”建设者 “智慧**”建设者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组成,主要负责“智慧**”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向“智慧**”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交付所需产品及服务。

 4. “智慧**”投资方 “智慧**”投资方由政府、商业银行、产业基金、民间资本等组成,向“智慧**”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投入资金并获得资金回报。

 (二) 建设进度计划 利用4~6年时间,完成“智慧**”总体建设,建设智慧和谐的城市管理体系,方便快捷的民生服务体系,深度融合的企业应用体系,信息化全面支撑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完善成熟的管理机制、建设机制、运维机制以及数据共享机制,彻底消灭“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将我县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居民的智慧城市。

 (三) 建设运营模式 建设运营模式可为“智慧**”建设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促进市场和社会多方参与,保证“智慧**”建设的可持续性。“智慧**”的建设运营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运营与投资模式。在把控资源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减轻政府投资压力,同时发挥市场活力、激发市场潜力。政府财政根据每年度的信息化预算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和产业基金可向“智慧**”建设运营公司提供资金;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可向“智慧**”建设运营公司提供产品、服务、技术及人才。“智慧**”城市建设从规划到逐步实施,其中包括很多项目的建设运营。“智慧**”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智慧**”建设,针对“智慧**”的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运营模式,多种运营模式的共存,保证“智慧**”建设可持续滚动发展。

 对于网络基础建设和智能电网建设,由企业自筹资金开展建设,“智慧**”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指导、监管、统筹、协调工作,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对于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平台、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基础平台建设,以及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民生服务两大领域内的项目建设宜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模式。

 对于云计算中心、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项目,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企业开展建设。

 六、 保障措施体系 “智慧**”建设是一个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智慧**”的建设过程中,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是“智慧**”建设的必要条件。

 (一) 组织管理保障 “智慧**”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关系到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具有系统性、战略性、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管理现状,统筹组织社会各领域的应用需求,统一推进各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

 “智慧**”建设领导小组主要承担“智慧**”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指导、重大项目推进和重大问题协调,建立统一、高效、畅通的协调推进机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智慧**”项目统筹、行动计划编制、信息化标准制定、建设过程宏观管控、评价考核指标设计与建设成效评估等日常工作。并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程单位聘请信息化专家,组成“智慧**”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智慧**”建设。

 (二) 政策法规保障 (1) 建立规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 结合“智慧**”的建设需求和探索实践,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相关领域的标准法规研究机构,高度重视“智慧**”建设相关的运营规则、法规规范、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智慧**”标准规范和标准体系,制定信息安全、数据采集、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等领域的管理办法,为实现我县各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供基本保障。

 制定和完善“智慧**”建设及管理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建设行为,确保最佳的投资、建设环境。并贯彻提高各项制度、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

 (2) 建立完善配套服务政策体系 按照配套先行,服务先行的理念,完善配套服务政策体系,从示范带动和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为“智慧**”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参考先进地县经验,出台信息产业有关政策。在投资环境、产业配套、税收补贴、土地房产、政府采购、企业认证、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园区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和措施,营造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 工作体制保障 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智慧**”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项目建设及管理机制,落实项目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加强项目的管理与监督,切实实现“智慧**”项目建设的统一规划,整合共享。

 在“智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积极统筹全县已建、在建和即将建设的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对于新建信息化项目,按照“智慧**”项目建设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审核制度,纳入“智慧**”建设的总体架构,实现统一审批,统一备案,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最终逐步形成“一个领导小组决策协调,一个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格局。

 (四) 资金保障 (1) 设立专项资金 设立“智慧**”专项资金,加大“智慧**”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县级各类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智慧**”建设的指导与支持,争取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落户**。

 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智慧**”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加快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为参与建设的企业提供一些资金保障的政策和优惠;增强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能力,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智慧**”建设的投入;探索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积极支持各领域建设的融资工作;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智慧**”项目,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减轻财政一次性投入压力,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2) 规范资金管理 “智慧**”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县财政局,统一扎口管理“智慧**”专项资金。根据“智慧**”项目性质的不同,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共性、基础性建设项目的引导、奖励、贴息、补助、配套等,并优先支持跨部门业务协同、跨部门资源共享、共用基础平台、综合应用平台等节约财政投入效果显著的项目。

 “智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智慧**”项目建设前的方案审批,项目建设中的指导监督,项目竣工后的登记管理,并组织年度绩效考评。从而实现分阶段有计划的推进“智慧**”建设,避免重复投资,保证资金效益,提高建设时效。

 (五) 人才保障 建立“智慧**”人才培训管理办法,完善“智慧**”人才培训机制。坚持重点培养与普及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做好“智慧**”管理人才、建设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力争培养和储备更多的信息化人才。抓好各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信息化工作技能。建立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规范培训市场秩序,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各类信息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

 努力建设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展示才华的舞台,为建设“智慧**”提供智慧源泉。依靠“龙城英才计划”,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以自有技术成果来常创业。依托本县高校资源,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着力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发现、引进和使用机制。

 (六) 信息安全保障 建设全县统一、完善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制定信息安全总体实施规范和不同行业的应用指南,建立信息化安全责任体系。建立重点信息系统的应急安全机制,组织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灾能力,为“智慧**”建设保驾护航。

 ——END——

 

推荐访问:总体规划 智慧 建设

《“智慧**”建设总体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